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使其产生深刻变革。搞好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使其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工具,这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现结合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素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要想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就必须要提高教师能力与素养,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一)热爱学生
真诚地爱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群体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缓和师生关系,使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产生喜爱与尊敬,才能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渊博的学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要由专业教师任教,教师要将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科技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既要专又要博,要以渊博的学识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学习。
二、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为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调剂品。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生发出快乐的情绪与情感,课堂教学就会一片和谐与融洽。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会直接将这种消极的情绪反映到学习中,整个教学氛围不仅单调沉闷,而且教学效果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也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参与、快乐学习。游戏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之一,而计算机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着许多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将其与计算机知识寓于一体,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指法的练习,如果只是简单地强调,让学生通过机械地记忆与反复的练习来熟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掌握正确的指法,整个教学单调重复、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怠慢情绪,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可以运用学生所喜欢的游戏如青蛙过河等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指法、规定的姿势,熟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这样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上课认真听讲,课下积极练习,以在游戏中一展身手。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玩游戏的同时轻松自如地学到了知识。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快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教学。
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我们可以设计巧妙的任务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诱发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性活动。一般步骤是:“布置任务—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交流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学习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让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充分的交流、激烈的讨论与积极的探究,在不断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点,通过逐个地解决最终顺利地完成任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时,我设计让学生制作一张新年卡片的学习任务,这张卡片要有文字有图片,这样的任务囊括了此节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使得学生在亲自设计与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探究活动围绕制作卡片展开,所有新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完成制作卡片这个任务。这样将这一节诸多的知识点融于一个学习任务中,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条理明晰的逐个展开,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在重难点处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充分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喜悦。
四、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是建立在亲自操作的基础之上。但是受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农村学校,虽然已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课时安排少,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上机,这是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精讲少讲,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小学生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理论课与上机课间隔时间太长,在上机时学生的理论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此时的操作就会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布置上我们要坚持当堂理论当堂操作,缩短二者的间隔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帮助学生形成长久记忆,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学生的作业也是尽量当堂完成,真正做到当堂教学当堂达标。
五、平台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内心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我们要以学生在学习与作业的进步与成功来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进而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我利用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开设网络展示平台,如博客、QQ空间等,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样既可以让受展览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与鼓舞,他们也会努力学习,以让自己的作品也展示在平台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展示平台具有动态性与互动性,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评论,在评论中交流学习方法与经验,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办电子报纸,报纸的编排、设计全部在电脑上完成,这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中心的跨学科教学,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世纪,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将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具备新世纪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责编 张宇)
一、提高教师素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要想让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就必须要提高教师能力与素养,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一)热爱学生
真诚地爱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群体中,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缓和师生关系,使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产生喜爱与尊敬,才能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渊博的学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要由专业教师任教,教师要将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科技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既要专又要博,要以渊博的学识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学习。
二、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为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调剂品。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生发出快乐的情绪与情感,课堂教学就会一片和谐与融洽。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就会直接将这种消极的情绪反映到学习中,整个教学氛围不仅单调沉闷,而且教学效果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也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愉悦参与、快乐学习。游戏是小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之一,而计算机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着许多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将其与计算机知识寓于一体,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指法的练习,如果只是简单地强调,让学生通过机械地记忆与反复的练习来熟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掌握正确的指法,整个教学单调重复、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怠慢情绪,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可以运用学生所喜欢的游戏如青蛙过河等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指法、规定的姿势,熟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这样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生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上课认真听讲,课下积极练习,以在游戏中一展身手。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玩游戏的同时轻松自如地学到了知识。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快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教学。
三、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我们可以设计巧妙的任务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诱发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性活动。一般步骤是:“布置任务—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交流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学习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让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充分的交流、激烈的讨论与积极的探究,在不断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点,通过逐个地解决最终顺利地完成任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时,我设计让学生制作一张新年卡片的学习任务,这张卡片要有文字有图片,这样的任务囊括了此节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使得学生在亲自设计与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探究活动围绕制作卡片展开,所有新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完成制作卡片这个任务。这样将这一节诸多的知识点融于一个学习任务中,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条理明晰的逐个展开,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在重难点处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充分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喜悦。
四、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是建立在亲自操作的基础之上。但是受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农村学校,虽然已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课时安排少,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上机,这是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精讲少讲,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来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小学生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理论课与上机课间隔时间太长,在上机时学生的理论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此时的操作就会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布置上我们要坚持当堂理论当堂操作,缩短二者的间隔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帮助学生形成长久记忆,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学生的作业也是尽量当堂完成,真正做到当堂教学当堂达标。
五、平台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内心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在学习中我们要以学生在学习与作业的进步与成功来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进而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我利用强大的互联网优势,开设网络展示平台,如博客、QQ空间等,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这样既可以让受展览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与鼓舞,他们也会努力学习,以让自己的作品也展示在平台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展示平台具有动态性与互动性,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评论,在评论中交流学习方法与经验,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办电子报纸,报纸的编排、设计全部在电脑上完成,这是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中心的跨学科教学,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世纪,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将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具备新世纪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