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别辅导个案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绪失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厌学、退缩甚至拒食等问题行为,有必要探索情绪失调的原因及改变情绪失调的有效策略。经过观察及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家庭环境中的人为因素及运用认知重建等策略能有效使由此产生的问题行为减少。
  关键词:情绪失调;心理辅导;家庭介入
  情绪失调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多由人为因素引起。情绪失调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退缩甚至拒食等问题行为。本研究通过对一例情绪失调的学生的辅导研究,探讨了情绪失调的原因和针对这种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 个案基本情况
  刚刚毕业的九年级学生S,男,当时15岁。从初一就在本校就读,家庭经济环境中等,父亲长期在外工作,父母常常吵架,导致很少关心孩子。孩子从小就在外公家生活。因为就只有这么一个外孙,备受宠爱。S 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但学习兴趣不大,心情不好就总是破坏学校公物来发泄内心的不满。经过长期教育,S 意识到破坏公物是一种不良行为以后就尽量减少这种行为了。S 的母亲脾气不好,孩子犯错,常常简单粗暴教育孩子。
  二、 个案情绪失调的原因
  S的家庭环境特殊,由于一直得到外公外婆的宠爱,得到东西不用付出,一旦得不到就会发脾气。其父亲长期在外,其母亲脾气暴躁,其一旦犯错就打骂对待,一方面缺乏来自父母的温暖,另一方面,其母亲的教育方式导致其产生错误的认知。由于起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明显的青春期心理特征。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开始出现,而成人往往还把他们看成小孩子,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不能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就会引起青少年的严重心理叛逆,并导致亲子关心的危机。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有八方面的心理需要,如脱离成人而独立的需要等。在本案例中,S想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想利用闲暇时间打球,想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发展自己,而S的父母恰恰忽略了其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的需要,理解他的情感,尊重他的人格。由于父亲长期没有关心照顾他,其母亲不仅没有了解他的需要,无法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结果S 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烦躁、苦闷、愤怒无法排解,造成情绪失控。
  三、 情绪失控导致的行为问题
  (一) 厌学
  本来S从小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已经很差了。可是其母亲想要他好好学习,让他放学后就尽早回家。他的興趣得不到发展,他的正常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常常说肚子疼,请假。
  (二) 退缩
  S的母亲反映说S情绪经常对所有人表现冷淡,家里来了客人也不理不睬,借故到厕所躲避。在学校也经常上着课时说要上厕所,躲避学习。
  (三) 拒食
  S的母亲反映说,他在家总是不肯按时吃饭,一味地玩手机。如果抢了他手机,就发脾气,把门关起来,不和家人说话,不吃饭。
  四、 辅导策略
  (一) 确定行为改变的目标
  通过认知调整、环境疏导、强化物刺激及家庭介入去除其厌学、退缩等行为问题,使其情绪回复到正常状态。
  (二) 策略设计
  S总是不回学校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孤僻,忧郁,因而首先要采取措施坚持让他回校,过集体生活,多和人接触。让同学多和他玩,多关心照顾他。同时告诉他不吃饭只会让身体生病难受,到时连球都没办法去打了。引导起理性地思考问题。最后,通过家庭介入,说服家长调整关心孩子的方法,其母亲的态度转变彻底消除了S 的心结。
  在辅导S 的过程中,我们从出勤率、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及进食量三方面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其问题行为的规律和了解辅导策略的成效。
  1. 调整认知方式,引导理性思考
  人的认知方式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智力正常的青少年通过正面的引导容易排解情绪上的困扰。一直以来,S比较固执,表现在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个自己平时不爱玩的,烂了的玩具都不愿意和人分享。这种固执不是一般人的固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的观点,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人格问题都来自于不合逻辑或不合理的思考。基于S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积极关注”的咨询技术,对其的优点、长处予以有选择的关注,不轻易对其做出道德上的评价。运用一对一面谈的方法,积极主动地探讨S的内心世界。由于其变得沉默寡言,与他谈心时他只听不答。于是首先让他回答“是”或“不是”来达到沟通的目的,找到症结所在。并借势引导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让他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在谈话中明确表示其家人的做法不对,同时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他母亲让他尽早回家,约束他打球的时间,其实就是希望他不要总是那么贪玩,耽误学习。
  2. 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资源激发其热情
  与其家长协商,决定让其在学校过集体生活。并发挥S的特长,让其参与班篮球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获得承认和重视的需要,每一个人都不希望遭到别人的轻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赞赏与肯定。S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及赞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心理上的缺失。S 与人沟通、交流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上课借故上厕所躲避上课的次数也日益减少了,其退缩行为得到有效的改善。
  3. 改变人为因素,重建和谐关系
  解铃还需系铃人。S的情绪失控的症结在于其父母对其的不正确的关爱方式。因此必须做家庭介入的工作。其母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终于答应主动认错,并和孩子协商如何协调学习和个人兴趣的发展。最后S消除了心结,了解了父母对其的爱之后,解除了对父母的怨恨。不再以沉默、退缩等消极方式抵抗父母了。恢复昔日的开朗,乐于助人的健康情绪。
  五、 辅导感悟
  1.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家长和教师的不重视,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微.“异常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杨红莲.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管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雷红燕,广东省韶关市,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定题情报服务的概念,在介绍相关的技术的基础上,对一种基于语义的SDI语义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从与信息资源采集最为密切相关的出版视角切入,对数字出版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对信息资源采集在载体选择、内容选择、采集结构、采集方式和采集经费等方面产生
摘要: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师完全履行了教师的传授功能,学生上课之间无主动沟通、无主动交流、无主动回答问题,更谈不上主动质疑批判,教师指名回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令人瞠目结舌。解决乡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刻不容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必有疑,质疑批判应贯彻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  关键词:乡镇小学;语文课堂;质疑批判  一、 质疑的问题现状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我国小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教育发展主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师们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教导学生。目前,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面临许多重大的难题,容易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过于侧重说教而忽视了现实中的实践,并且一些老师的品德素养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给小学品德与生活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让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境教学的设计相一致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而在情境教学中,将情境的创设和知识的学习完美融合,是实现情景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法,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