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杜威强调“教育无目的论”,即只存在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不存在外部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的论述,并与我国教育现实相结合,揭示了其教育目的观中蕴含的社会性目的。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学者称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在经历了长期教育实践和研究后,杜威于1916年著成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虽然这本书是90多年前写的,但它仍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书中所论述的问题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仍有很大的影响。胡克曾这样评价说:在任何领域中,在原来作为教科书出版的著作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唯一的不仅达到了经典著作的地位,而且成为今天所有关心教育的学者不可不读的一本书。①
  本书共分26章,其中8、9章着重论述了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无目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
  (一)对当时流行的教育目的反思与批判
  对教育目的的讨论,杜威并不是第一人,在他以前及他所处的时代流行着各种教育目的论,杜威在书中重点介绍了以下三种观点。
  1.以卢梭为代表的儿童本位论教育家提出的“由自然提供的教育目的”的观点
  杜威引用卢梭本人对这一观点的阐述:我们从三个来源接受教育,即自然、人和事物。我们的器官和能力的自发大发展构成自然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利用这个发展构成人给我们的教育,从周围获得的个人经验构成事物的教育。只有当这三种教育和谐一致,走向同一个目的时,人才朝向他真正的目标。②杜威极其赞赏这种观点,事实上,他直接承袭了卢梭的这个观点。同时杜威认为“遵循自然”很容易被认为自然不仅提供开始生长的原始力量,而且提供开始生长的计划和目标,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使自然和社会相对立,这一点是杜威所不能接受的。
  2.“社会效率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任务恰恰就在于提供自然所不能获得的东西,即个人习惯于社会控制,天赋能力服从社会准则。③也就是说使儿童的心智社会化。杜威认为这种学说的价值主要在于纠正了自然发展学说走入了歧途的地方;错误在于认为我们必须采取使天赋能力服从的办法,而不是利用天赋能力的办法去获得效率。
  3.“文化或精神修养作为教育目的”的观点
  在这里所谓的文化,也是某种属于个人的东西;文化是培养观念、艺术和广泛的人类兴趣的鉴赏能力。④杜威认为这种理论至少把文化作为某种有素养的东西,某种成熟的东西;当自然等同于粗野时,那么文化就和效率相对立;当效率就是狭隘的行动时,那么文化就和效率对立。但是当人们把文化视为某种纯粹“内在”的东西时,它就成为社会阶级分化的明确标志。杜威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社会所不容许的。
  (二)依据的教育哲学
  在经过对以上三个理论的反思与批判后,杜威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论。
  杜威指出,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也就受到了圆满教育了。所以,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⑤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他称他的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的、操诸经验的和为着经验的”教育哲学。我认为正是本着这样的教育哲学,杜威提出了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即生长和生活无止境、无终极,因而也没有最后的目的。生长和生活永远前进,在其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便逐步成长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⑥
  二、对教育无目的论的认识
  从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杜威眼中的教育也是有目的的。他自己曾说: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活动中。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和更好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的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祁尔德说杜威心中的教育目的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教育并非没有目的,教育“无”目的只是针对当前流行的各种教育“有”目的的批判。书中也提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乃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在此,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三点由成人决定的教育目的的缺点,这也正是杜威极力反对的这种目的的原因。
  (一)强制性
  杜威提醒我们,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由此可见,所谓教育的目的几乎全部来自于儿童外部,这种目的与其说是“目的”,还不如说是“命令”。因为,成人和儿童在身体、心理及对事物的理解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杜威承认:“成人的见识范围较广,对观察儿童的能力和缺点,决定儿童能力的强弱,缺点的大小,具有很大价值。”⑦但同时,他也指出以成人的成就作为一种背景,把儿童和青年的活动放在这个背景中进行观察,这是一回事;把成人的成就定为固定的目标,不顾受教育者的具体活动,那完全是另一回事。⑧这种外来的命令,只能让儿童在高压下进行活动,完全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
  (二)孤立性
  我认为这种孤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的内部各个阶段的孤立;二是目的与儿童活动的孤立。在谈目的的性质时,杜威说:如果学生的每一个行动都由教师命令,他的许多行动的唯一顺序来自功课指定和由别人给予指示,要谈什么教育目的,就是废话。同样,与儿童活动孤立的目的把儿童与环境隔离,杜威认为目的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除非这个目的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进程程序,这些程序又能检验、校正和发挥这个目的,否则这个目的便是没有价值的。
  (三)终极性
  终极的目的是针对杜威所说的一般的目的而言的。杜威说:一个真正一般的目的,能开拓人们的眼界,激发他们考虑更多的结果。所谓一般的目的就是对现在活动的领域进行广泛的观察。而成人所谓的目的,是把儿童的活动固定在一个范围内,这种目的会使儿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儿童在达到某个目的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更平衡的活动,反而阻碍了活动的进行。
  杜威对这种外部强加的目的的看法是:在教育上,这些外部强加的目的的流行,强调为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作。至此,杜威巧妙地将其“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杜威眼中的教育还是有目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所以,我认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传统的教育目的“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与我国的教育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学习借鉴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有助于我们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如制定教育目的要注意自然与社会、“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结合、教育目的的灵活性等。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设计教育目的体系。再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反对“外在”的教育目的,只是追求一种内外的统一而非分离。
  
  注释:
  ①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81.
  ②同上,124.
  ③同上,130.
  ④同上,134.
  ⑤同上,14.
  ⑥同上,15.
  ⑦同上,119.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吴亚玲.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3]马文君.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其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09,(5).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网上丰富的信息和查找、获得方式的便捷,给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不仅仅开拓了教师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教学素材,也使他们看到了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地改变着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利用网络改变现有教育模式,开展一堂高效的“实践课”,我的主体思路是首先要按照大纲要求,定出教学目标,并且相应增加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克服怕说、怕写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他们今后学好各学科知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说话训练 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们在生活中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他们今后学好各门功课、
摘 要: 不同的教学大纲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对教学材料选择、如何教与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认真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现:《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蕴含着丰富的“任务”型教学资源;小学高年级是贯彻任务型教学的最佳阶段之一。为此本文也设计了两个任务来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贯彻“任务”型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课堂设计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 要: 为适应激励的国际竞争,当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文章就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主张营造课堂气氛,启迪想象力,创设合作环境,鼓励探究,实现师生和谐互动,最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我们现行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
数学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它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乐意合作探究,能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积极拓展自主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综合题的教学水平,
摘 要: 按照“3 x”六模块教学模式操作方案,我们必须搭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合理科学高效的互动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性分析。  關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 x”六模块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摘 要: 课堂教学是高校发挥培养人才功能的主战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管理制度的加强,与“显性逃课”相对应的“隐性逃课”日益凸显,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剖析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逃课”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 “隐性逃课” 管理学释义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优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前者的弊端是: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忽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单纯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导致重“教”不重“学”,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灌输”不重“兴趣”,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被压迫学、强制学的局面,这样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片面发展、被动发展。后者则相反,它着眼于全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自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自主性。正如一位英国心理学家所说:“Tell me and I’ll forget.Show me and 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
摘 要: 《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富有抒情诗的意味,在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并且推动了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诗化小说 《荷花淀》 《百合花》 散文化 创作探索    孙犁的《荷花淀》与茹志鹃的《百合花》清新俊逸、诗意盎然,以其生动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对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作出了贡献,堪称现代诗化小说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