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之情,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智育,忽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小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出发,利用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小学健康成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接受与认可的方式,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将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出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及时。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可知,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程度有待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理念转变不及时,一些教师单方面认为学生年龄小,爱国主义教育过于抽象化,无法准确掌握爱国主义相关内容与知识,在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通常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师将爱国视为成年人责任,认为不需要对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使得爱国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佳。加之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新生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非常溺爱,学生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对于讲求博爱、大爱的爱国主义很难理解,这也对爱国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面临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与分析问题,并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能够从中获取知识。而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祖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一课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从活动中清楚意识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接触和了解不同民族的美食、服装、舞蹈和爱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观看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同时向他人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并在主题墙上贴出相应的照片,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真正感受到祖国的波澜壮丽之美,生成良好的民族自豪之感和国家认同之情。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设“我想对祖国说的话”一栏,让学生将对祖国的祝福话语张贴在黑板报上,以此深润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更加坚定牢固。
第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点与爱好,通过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与祖国有关的知识,也能获得美好情感体验。通过教育与引导,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逐步增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时,教师除了要言传以外,也要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设立多个主题指导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如设立主题“祖国山河多秀美”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图片,设立主题“祖国大地物产多”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各地的特色产品,设立主题“心灵手巧的民族”让学生搜集不同地区的工艺制品,设立主题“多彩的中国”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服饰风格等,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情感上的感染,通过师生一起整理、观看、比较和交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的伟大。这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观看中国锦绣山河图片,了解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清楚中国物产富饶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有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祖国美好的感悟,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同时在学生心灵上播撒了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达到了培育学生爱国爱家的教学目的。
第三,利用课外活动强化理念融入。基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安排看,其本身的课程安排占比有限,因而更需要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质性效果,依据丰富的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认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模式下,要加强对爱国理念的渗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综合培养能力获得全方位发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思维创新的手段,实现爱国主义的延伸。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不敢屈辱,奋勇抗争》中,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当地红色文化遗迹与革命圣地,帮助学生积累中国早期革命历史方面的知识,在了解更多历史故事、观看更多影片后,让学生深刻感悟革命烈士们对黑暗社会的压破也毫不畏惧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如果是你,面对和革命先辈们相同处境时,会选择退缩吗?”透过对革命事迹的回顾和领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具备居安思危的爱国意识,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第四,结合社会实时深化爱国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正走向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因此作为教师而言,更要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知晓忘战必危、居安思危的道理,让学生时刻保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切实保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们爱和平》时,可以结合不久前持续数月的香港动乱事件,讲述“港独”分子利用示威游行作为掩饰,利用各种破坏活动挑战国家主权,破坏国家安全发展进程,同时着重向学生展现在尖沙咀“港独”分子狂妄扯下国旗丢到海里的事件中,香港市民义愤填膺,自发重新升起国旗,保护国家尊严的壮举。让学生从这些平凡人士的行为中,深切体会到中华儿女热爱和平、保卫祖国的伟大情操。又如,在教学同单元的《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近期的新冠疫情事件作为讲解案例,在疫情无数的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奔赴武汉参与救治患者,与病魔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由此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老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人物事迹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抗疫斗争中的生动故事和国家为了抗疫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在此次抗疫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医护工作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每一位中国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再结合当前国际的抗疫形势来给学生分析,让他们了解中国在此次新冠病毒的国际抗疫中做出的贡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这是每个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才能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保证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绍平.爱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女报:时尚版,2020(4):1.
[2]曾淑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界,2020(24):67-68.
[3]陳立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J].天津教育,2020(1):177-17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选择有利于学生接受与认可的方式,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将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出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及时。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可知,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程度有待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理念转变不及时,一些教师单方面认为学生年龄小,爱国主义教育过于抽象化,无法准确掌握爱国主义相关内容与知识,在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通常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师将爱国视为成年人责任,认为不需要对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使得爱国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佳。加之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过程中,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新生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非常溺爱,学生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对于讲求博爱、大爱的爱国主义很难理解,这也对爱国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面临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与分析问题,并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能够从中获取知识。而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祖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一课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从活动中清楚意识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接触和了解不同民族的美食、服装、舞蹈和爱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和观看中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同时向他人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并在主题墙上贴出相应的照片,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真正感受到祖国的波澜壮丽之美,生成良好的民族自豪之感和国家认同之情。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开设“我想对祖国说的话”一栏,让学生将对祖国的祝福话语张贴在黑板报上,以此深润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更加坚定牢固。
第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点与爱好,通过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与祖国有关的知识,也能获得美好情感体验。通过教育与引导,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逐步增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时,教师除了要言传以外,也要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设立多个主题指导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如设立主题“祖国山河多秀美”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图片,设立主题“祖国大地物产多”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各地的特色产品,设立主题“心灵手巧的民族”让学生搜集不同地区的工艺制品,设立主题“多彩的中国”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服饰风格等,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情感上的感染,通过师生一起整理、观看、比较和交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的伟大。这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观看中国锦绣山河图片,了解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清楚中国物产富饶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有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祖国美好的感悟,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同时在学生心灵上播撒了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达到了培育学生爱国爱家的教学目的。
第三,利用课外活动强化理念融入。基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安排看,其本身的课程安排占比有限,因而更需要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质性效果,依据丰富的教学活动深化学生的认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模式下,要加强对爱国理念的渗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综合培养能力获得全方位发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思维创新的手段,实现爱国主义的延伸。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不敢屈辱,奋勇抗争》中,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当地红色文化遗迹与革命圣地,帮助学生积累中国早期革命历史方面的知识,在了解更多历史故事、观看更多影片后,让学生深刻感悟革命烈士们对黑暗社会的压破也毫不畏惧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出思考,“如果是你,面对和革命先辈们相同处境时,会选择退缩吗?”透过对革命事迹的回顾和领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具备居安思危的爱国意识,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第四,结合社会实时深化爱国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正走向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因此作为教师而言,更要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知晓忘战必危、居安思危的道理,让学生时刻保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切实保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们爱和平》时,可以结合不久前持续数月的香港动乱事件,讲述“港独”分子利用示威游行作为掩饰,利用各种破坏活动挑战国家主权,破坏国家安全发展进程,同时着重向学生展现在尖沙咀“港独”分子狂妄扯下国旗丢到海里的事件中,香港市民义愤填膺,自发重新升起国旗,保护国家尊严的壮举。让学生从这些平凡人士的行为中,深切体会到中华儿女热爱和平、保卫祖国的伟大情操。又如,在教学同单元的《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近期的新冠疫情事件作为讲解案例,在疫情无数的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奔赴武汉参与救治患者,与病魔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由此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老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人物事迹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抗疫斗争中的生动故事和国家为了抗疫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在此次抗疫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医护工作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每一位中国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再结合当前国际的抗疫形势来给学生分析,让他们了解中国在此次新冠病毒的国际抗疫中做出的贡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精神品质,这是每个教师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才能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保证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绍平.爱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女报:时尚版,2020(4):1.
[2]曾淑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界,2020(24):67-68.
[3]陳立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育[J].天津教育,2020(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