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积极追求的目标,什么是有效课堂?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解释是:“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根据他的解释,我认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应该有四个重要标准,一是绝大多数,二规定时间,三是要积极参与,四是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
一、根据有效教学标准,对照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①针对少数人的教学,两个极端。一是目标定的太高,精英教学,教学过程仅仅针对少数几个好的学生;二是目标定的太低,学生唾手可得,稍微参与就能达到的一种后进教学。②一言堂教学,教师从头到尾唱独台戏,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③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差,学生处于松散、无序状态;④课堂教学预设不够,教学过程机械刻板;⑤多媒体使用缺乏科学有效,辅助手段被当成主要手段;6、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情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备课笔记情况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①大多数教师备课笔记书写的仅仅是一节课当中知识点的罗列,没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设计意图不明确。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到位,少数教师甚至不知道这节课知识目标,谈不上如何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更不能体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③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准,也无法体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④不能很好设计教学情景和板块间的过渡性语言,不能让学生愉快的、积极的进入学习的状态。⑤集体备课的过程监管缺乏,少数备課组流于形式,有“一人备课、集体偷懒”的状况。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备课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教学设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1)开学初,组织教师集体梳理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在学生报到之前2-3天,全体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本学期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系统梳理,做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并制定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具体要求是:①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熟悉教材体系,熟悉各学段的知识、能力和考查要求;②结合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要吃透教材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再生成,做到高屋建瓴,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和意图;③把教材看作范本,走进去,初步把握重点、难点,集思广益,找到通向内核的路;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一种资源,不唯教材,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学设计操作层面上的要求:①按课时备课,提前备好一周课;②每节课都要按照我校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格式写出教案,要求:每节课要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要详细,要突出教学情景引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这些活动的意图,一节课一般要求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35分钟,每节课要留一定时间供学生消化,自主消化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③集体备课时间,对一次备课情况进行交流(二次备课),交流内容要求教师用红笔在二次备课栏目中进行记录,然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内化为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三、强化有效备课思考的理论基础
(1)强调书写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教师活动、特别是学生活动是有效备课当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活动不仅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课堂灵动和教育的根本所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活”人,要进行多种预设,这种活动的预设需要教师多方位思考,才能把握课堂新的生成,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资源,这也是教学设计的精髓,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2)强调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35分钟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般初中生上课注意力在30分钟左右,课前几分钟,学生学习基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所有教师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做到有效引导。35分钟后学生学习开始疲倦,注意力不太集中,这时,教师在讲重点、难点,课堂效率就会低下,而且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把重点、难点放在课堂教学30分钟前进行有效设计。
(3)强调“情景引入和过渡”的重要性:首先,知识是情景性的;其次,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够学会科学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
一、根据有效教学标准,对照我们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①针对少数人的教学,两个极端。一是目标定的太高,精英教学,教学过程仅仅针对少数几个好的学生;二是目标定的太低,学生唾手可得,稍微参与就能达到的一种后进教学。②一言堂教学,教师从头到尾唱独台戏,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③教师驾驭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差,学生处于松散、无序状态;④课堂教学预设不够,教学过程机械刻板;⑤多媒体使用缺乏科学有效,辅助手段被当成主要手段;6、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情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备课笔记情况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①大多数教师备课笔记书写的仅仅是一节课当中知识点的罗列,没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设计意图不明确。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到位,少数教师甚至不知道这节课知识目标,谈不上如何让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更不能体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③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准,也无法体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④不能很好设计教学情景和板块间的过渡性语言,不能让学生愉快的、积极的进入学习的状态。⑤集体备课的过程监管缺乏,少数备課组流于形式,有“一人备课、集体偷懒”的状况。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备课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教学设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1)开学初,组织教师集体梳理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在学生报到之前2-3天,全体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本学期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系统梳理,做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并制定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具体要求是:①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熟悉教材体系,熟悉各学段的知识、能力和考查要求;②结合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要吃透教材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再生成,做到高屋建瓴,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和意图;③把教材看作范本,走进去,初步把握重点、难点,集思广益,找到通向内核的路;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一种资源,不唯教材,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学设计操作层面上的要求:①按课时备课,提前备好一周课;②每节课都要按照我校自己设计的教学设计格式写出教案,要求:每节课要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要详细,要突出教学情景引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这些活动的意图,一节课一般要求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35分钟,每节课要留一定时间供学生消化,自主消化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③集体备课时间,对一次备课情况进行交流(二次备课),交流内容要求教师用红笔在二次备课栏目中进行记录,然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内化为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三、强化有效备课思考的理论基础
(1)强调书写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教师活动、特别是学生活动是有效备课当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活动不仅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课堂灵动和教育的根本所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活”人,要进行多种预设,这种活动的预设需要教师多方位思考,才能把握课堂新的生成,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资源,这也是教学设计的精髓,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
(2)强调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35分钟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般初中生上课注意力在30分钟左右,课前几分钟,学生学习基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所有教师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做到有效引导。35分钟后学生学习开始疲倦,注意力不太集中,这时,教师在讲重点、难点,课堂效率就会低下,而且会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把重点、难点放在课堂教学30分钟前进行有效设计。
(3)强调“情景引入和过渡”的重要性:首先,知识是情景性的;其次,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够学会科学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