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深度实施,国家对于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行动导向法最早起源于德国制造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其对职业教育具有很好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結合笔者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行动导向法的主要教学理念及其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当前高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高职教育;电气教学;具体应用
行动导向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具体来看,其与我国职业教育中所提倡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许多极其重要的能力;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则很好的将学习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拓展学生的行动空间,提升其行动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行动导向法的主要教学理念分析
(一)以工作为导向,遵循相关岗位的要求
行动导向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行动能力,因此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展开的,也可以说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动进行巧妙的糅合。由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其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以各大专业未来能够从事的工作为基本导向,并严格遵循相关岗位的各项要求标准去制定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等,这样才能确保所打造出来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行动导向法的理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其要求教师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相关工作岗位紧密切合在一起,系统性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践、评价及管理等流程对工作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完整的“复制”。从本质上来看,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与发展,正是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性、操作性的基本体现。
(二)以“专业公共课”及“实践课”为实施载体
从当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电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看,其主要集中在“专业公共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上。专业公共课又被称为整合课,其多以分析典型实践活动的结果、课程实际需要等理论基础,同时有效整合了行业所需要的其他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课程设计;将行动导向法引入“专业公共课”教学中,能够使其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践课”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操作经验、应变能力等,将行动导向法引入到“实践课”教学中,能够将学生各方面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具体化、标准化。
(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设计原则
高职电气教学更加注重动手实践和具体操作,学生也明白实践操作技能对他们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工作岗位要求、操作实践活动等也颇为关注,所以学生往往更容易被教师的实践案例讲解、互动环节设计以及实践活动引导等教学活动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在电气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加强对“专业公共课”及“实践课”等教学模式的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行动导向法在告知电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确定电气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就业及岗位晋升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之外,在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培养目标的细化中,还可以尝试与国家鉴定标准、企业用工岗位标准等对接。比如在电梯电气技术教学方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电梯电气维修、维护,岗位晋升则包括电梯电气维修高级工、电梯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电梯安装工》技能鉴定标准作为教学的借鉴标准,而中级工、高级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则可以作为教学的拓展目标。
(二)针对性设计电气教学的载体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可以将一系列“行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作为教学载体,比如说相关的案例、项目,通过搜集相关工作岗位的生产工作流程及工作技能、任务等建立教学素材库,然后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进度,分项目、分阶段、分单元、分课时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载体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三)合理选择电气教学的学习理论
由于行动导向法是以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法时,也应当将情境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理论体系。所以,在电气教学课程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分析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时,还应当考虑所创设情境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匹配。比如说,电气专业的课程多以调试、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故障排除等为主要内容,项目实施也多按照“识图及原理分析”“电气系统调试与检查”“系统安装与线路连接”“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活动来开展,因此在教学情境设计时,应当以“正常情境”“意外情境”“紧急情境”“故障情境”“应急情境”等为主。
(四)注重应用电气教学课程归纳模式
在任何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法,更应当注重归纳总结,让学生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便实现工作行动能力的稳步提升。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电气专业知识系统化的归纳方式、总结技巧及应用模式等纳入到核心课程设计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法作为一中实践性强、效率高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来,能够有效提升电气专业教学的水平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全面认识行动导向法的教学理念,然后与电气专业教学的特点充分结合,最终打造出更加实用、高效的电气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俞良英.“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改革[J].才智,2016(18)
[2]陈幼芬.行动导向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3)
[3]张连华、徐宁、王宏伟.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器课程之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高职教育;电气教学;具体应用
行动导向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具体来看,其与我国职业教育中所提倡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许多极其重要的能力;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则很好的将学习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拓展学生的行动空间,提升其行动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行动导向法的主要教学理念分析
(一)以工作为导向,遵循相关岗位的要求
行动导向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行动能力,因此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展开的,也可以说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动进行巧妙的糅合。由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其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以各大专业未来能够从事的工作为基本导向,并严格遵循相关岗位的各项要求标准去制定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等,这样才能确保所打造出来的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行动导向法的理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其要求教师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相关工作岗位紧密切合在一起,系统性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践、评价及管理等流程对工作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完整的“复制”。从本质上来看,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与发展,正是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性、操作性的基本体现。
(二)以“专业公共课”及“实践课”为实施载体
从当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电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看,其主要集中在“专业公共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上。专业公共课又被称为整合课,其多以分析典型实践活动的结果、课程实际需要等理论基础,同时有效整合了行业所需要的其他相关知识,然后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课程设计;将行动导向法引入“专业公共课”教学中,能够使其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实践课”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操作经验、应变能力等,将行动导向法引入到“实践课”教学中,能够将学生各方面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具体化、标准化。
(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设计原则
高职电气教学更加注重动手实践和具体操作,学生也明白实践操作技能对他们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工作岗位要求、操作实践活动等也颇为关注,所以学生往往更容易被教师的实践案例讲解、互动环节设计以及实践活动引导等教学活动所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在电气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加强对“专业公共课”及“实践课”等教学模式的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行动导向法在告知电气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确定电气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就业及岗位晋升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之外,在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培养目标的细化中,还可以尝试与国家鉴定标准、企业用工岗位标准等对接。比如在电梯电气技术教学方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电梯电气维修、维护,岗位晋升则包括电梯电气维修高级工、电梯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电梯安装工》技能鉴定标准作为教学的借鉴标准,而中级工、高级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则可以作为教学的拓展目标。
(二)针对性设计电气教学的载体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可以将一系列“行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作为教学载体,比如说相关的案例、项目,通过搜集相关工作岗位的生产工作流程及工作技能、任务等建立教学素材库,然后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进度,分项目、分阶段、分单元、分课时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载体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三)合理选择电气教学的学习理论
由于行动导向法是以情境教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法时,也应当将情境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理论体系。所以,在电气教学课程设计时既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分析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时,还应当考虑所创设情境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匹配。比如说,电气专业的课程多以调试、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故障排除等为主要内容,项目实施也多按照“识图及原理分析”“电气系统调试与检查”“系统安装与线路连接”“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活动来开展,因此在教学情境设计时,应当以“正常情境”“意外情境”“紧急情境”“故障情境”“应急情境”等为主。
(四)注重应用电气教学课程归纳模式
在任何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法,更应当注重归纳总结,让学生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便实现工作行动能力的稳步提升。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电气专业知识系统化的归纳方式、总结技巧及应用模式等纳入到核心课程设计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法作为一中实践性强、效率高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来,能够有效提升电气专业教学的水平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全面认识行动导向法的教学理念,然后与电气专业教学的特点充分结合,最终打造出更加实用、高效的电气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俞良英.“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改革[J].才智,2016(18)
[2]陈幼芬.行动导向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3)
[3]张连华、徐宁、王宏伟.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机床电器课程之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