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引导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交流,通过课堂提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渐得到了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提问去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思考
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自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尝试与探索,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提问教学的作用。
一、数学提问要把握问题的价值性
一个鸡毛蒜皮的问题,即使冠以华丽的词汇,也不能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落差,更别提引起兴趣与注意了。因此,问题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例如:在指导学生如何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进行了这些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在美术课上学过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
生:红色、黄色和蓝色。(师在黑板贴上黄色卡片和蓝色卡片)
(师将绿色卡片也贴到黑板上)问:三原色中没有绿色,怎样可以得到绿色?
生:黄色和蓝色配成绿色。
(师在黄色卡片和蓝色卡片之间填上“+”号,在蓝色与绿色卡片之间填上“=”号)
师:用黄色和蓝色可以配成绿色,可是有的同学用黄色和蓝色却配出了这样的颜色。
(出示由浅绿到深绿阶梯渐变的直条6条)
师:我用的是同一种黄和蓝,可是配成的绿色差距为什么这样大呢?
生1:因为他们用的黄色和蓝色不一样多,如果黄色多一些,蓝色少一些,绿色就比较浅,如果黄色少一些,蓝色多一些,绿色就比较深。
生2:我认为这六种绿色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这六种绿色中黄色和蓝色的比例不同。
师:说的好。一会儿,你们六个小组也用黄色和蓝色配成绿色。要想保证你们配成的是同一种绿色,你们六个组应该怎样配制?
生3:只要我们六个组用的黄色同样多,用的蓝色也一样多,就能保证我们配成的绿色是一样的。
生4:即使我们用的黄色不一样多,用的蓝色也不一样多,我们也有办法配成同样的绿色,只要我们各组用的黄色与蓝色的比相同,就能保证配成的是同一种绿色。(同学们点头表示赞同)
以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学生的思维点,给予了学生启发和指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巧妙把握提问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因生、因时、因材,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例如.“圆”教学片断。首先,创设情境,建立联系。师:喜欢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现场当一回体育比赛的解说员。(电脑显示图片,出现红蚂蚁和绿蚂蚁图)
师:下面,将要进行的是一场特殊的女子中长跑比赛。参加比赛的两名运动员都来自国内的“马家军”,他们是红蚂蚁和绿蚂蚁。他们将在特殊的赛道下,进行激动人心的比赛。师:比赛开始了。(配着快节奏的音乐,两只蚂蚁各自沿着正方形和圆形的跑道跑。)两只蚂蚁跑过的路线变成白色。使学生有意注意圆的周长与正方形周长。师:对于这场比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这个比赛很有意思。但是不公平,两个赛道不一样长。正方形跑道长,圆形跑道短。接着,建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合情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圆的周长,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呢?说出道理。学生讨论后,反馈。
通过这样的对话,在课堂导入阶段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回归到课堂中来。实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2.强化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训练内容。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其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的操练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圆”教学片断。首先教师准备好三个教具:一根长绳系一重物,一根短绳系一重物,一根橡皮筋系一重物。其次,教师找两名学生到前面与自己玩。(事先不告之做什么。)学生根据刚刚认识的圆,猜测到可能与制造圆有关。于是,有个同学习惯性的抓住小绳的一头,绕了起来,一个近似圆产生了;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一手固定绳头,另一手持重物,做画圆状。而教师则拿着橡皮筋,加力地摇。学生在下面观察的过程中,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用各种方法制造起圆来。最后,在师生充分操作演示后,教师引導学生静思,在这些操作中你有什么发现?由于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充分体验了小实验带给自己的快乐,同时,充分感知了其中的数学。
总而言之,适当的提问能够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来。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较好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信航天.如何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
[2]刘贵.基于“提问策略”的教学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思考
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自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尝试与探索,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提问教学的作用。
一、数学提问要把握问题的价值性
一个鸡毛蒜皮的问题,即使冠以华丽的词汇,也不能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落差,更别提引起兴趣与注意了。因此,问题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例如:在指导学生如何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进行了这些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在美术课上学过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
生:红色、黄色和蓝色。(师在黑板贴上黄色卡片和蓝色卡片)
(师将绿色卡片也贴到黑板上)问:三原色中没有绿色,怎样可以得到绿色?
生:黄色和蓝色配成绿色。
(师在黄色卡片和蓝色卡片之间填上“+”号,在蓝色与绿色卡片之间填上“=”号)
师:用黄色和蓝色可以配成绿色,可是有的同学用黄色和蓝色却配出了这样的颜色。
(出示由浅绿到深绿阶梯渐变的直条6条)
师:我用的是同一种黄和蓝,可是配成的绿色差距为什么这样大呢?
生1:因为他们用的黄色和蓝色不一样多,如果黄色多一些,蓝色少一些,绿色就比较浅,如果黄色少一些,蓝色多一些,绿色就比较深。
生2:我认为这六种绿色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这六种绿色中黄色和蓝色的比例不同。
师:说的好。一会儿,你们六个小组也用黄色和蓝色配成绿色。要想保证你们配成的是同一种绿色,你们六个组应该怎样配制?
生3:只要我们六个组用的黄色同样多,用的蓝色也一样多,就能保证我们配成的绿色是一样的。
生4:即使我们用的黄色不一样多,用的蓝色也不一样多,我们也有办法配成同样的绿色,只要我们各组用的黄色与蓝色的比相同,就能保证配成的是同一种绿色。(同学们点头表示赞同)
以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学生的思维点,给予了学生启发和指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二、巧妙把握提问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因生、因时、因材,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顺利进入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例如.“圆”教学片断。首先,创设情境,建立联系。师:喜欢体育比赛吗?今天,老师现场当一回体育比赛的解说员。(电脑显示图片,出现红蚂蚁和绿蚂蚁图)
师:下面,将要进行的是一场特殊的女子中长跑比赛。参加比赛的两名运动员都来自国内的“马家军”,他们是红蚂蚁和绿蚂蚁。他们将在特殊的赛道下,进行激动人心的比赛。师:比赛开始了。(配着快节奏的音乐,两只蚂蚁各自沿着正方形和圆形的跑道跑。)两只蚂蚁跑过的路线变成白色。使学生有意注意圆的周长与正方形周长。师:对于这场比赛,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这个比赛很有意思。但是不公平,两个赛道不一样长。正方形跑道长,圆形跑道短。接着,建立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合情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圆的周长,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呢?说出道理。学生讨论后,反馈。
通过这样的对话,在课堂导入阶段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回归到课堂中来。实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2.强化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训练内容。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其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的操练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圆”教学片断。首先教师准备好三个教具:一根长绳系一重物,一根短绳系一重物,一根橡皮筋系一重物。其次,教师找两名学生到前面与自己玩。(事先不告之做什么。)学生根据刚刚认识的圆,猜测到可能与制造圆有关。于是,有个同学习惯性的抓住小绳的一头,绕了起来,一个近似圆产生了;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一手固定绳头,另一手持重物,做画圆状。而教师则拿着橡皮筋,加力地摇。学生在下面观察的过程中,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用各种方法制造起圆来。最后,在师生充分操作演示后,教师引導学生静思,在这些操作中你有什么发现?由于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充分体验了小实验带给自己的快乐,同时,充分感知了其中的数学。
总而言之,适当的提问能够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来。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较好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信航天.如何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
[2]刘贵.基于“提问策略”的教学解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