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校园是以学校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一、策划与思路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2001年 建设探索阶段):1999年建立第一个多媒体教室。2001年校园网络建成,驼峰工作室成立,开始递进式信息技术培训。当时,学校提出“宁可用坏,不可放坏”,重点引导教师多使用现代化设备设施。
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 建设普及阶段):2002年,学校成为首批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召开了全市小学信息技术现场会。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完善现代设备设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学校自制课件资源库。当时,学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要循“规”蹈“矩”,行“稳”致“远”,重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考评制度》。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学校数字化硬件建设已达到一定标准,常用软件普遍使用。接下来,数字化校园该如何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读到了“杯水选主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一要学会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些什么”转变为“教师们需要什么”,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二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破”的基础上要“立”,要抓住关键点,重点突破。我们分析得出现阶段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把已有的、孤立的资源整合并提升,达到以效益促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 建设提升阶段):2008年,我校承担了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现场会议。会上,我们提出现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实现“三维一体,常态管理”,就是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整合,从而形成数字校园应用的常态化。
二、措施与过程
1.制度建设是基础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规章制度,是学校数字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学校从驶入信息化轨道开始,就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套科学、详尽的《信息化管理与规范》,从学校网站使用规范、电教设备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校校通”使用规范、教师考核评价量规、教学资源使用规范等等方面做了132条具体规定,确保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正常开展。下图截取的是我校《学校网站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和《电教设备使用规范》。
2.实践应用是关键
(1)数字化行政管理模块提供了校务公开平台
目前,学校的行政办公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学校公文发布、政策法规公布、规章制度学习、校内外新闻公告发布与管理、本周工作安排等等。信息技术为校务公开的及时性、普遍性、大众化提供了平台,每一位教职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管理工作,保证校务工作的公平与透明。
网站管理不再是网管员一个人的事情,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职责分明,要求明确。这既保证了校园网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丰富了校园网的资源,也确保了网站运行的安全性。
(2)数字化德育管理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已经实现了学生信息、学生素质评价、操行评语的数字化管理。每到期末,各任课教师在模块里填入相应数据,班主任填入操行评语,一张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便自动生成,极大地缩短了填写时间,减少了班主任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去,值周教师发现学生违纪,需要填写扣分单,再送到班主任手里,期间往往因为找不到班主任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失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值周平台进行扣分,以短信的方式告知班主任,反馈更加及时,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引导。
(3)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块规范了教学工作管理
教师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自动排课、成长档案管理等数字化教务管理功能,使各项教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过去,班主任在期末登记学生成绩时,要输入本班所有学生的所有学科成绩,打印本班成绩单,平均每班耗时5个小时。现在,所有成绩按教师和学科联网输入,再由打印室通过网络统一打印全校学生的成绩单,只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全校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对各学科成绩的查询、分析更为简便了。
(4)数字化财产设备管理模块完善了设备的管理
我们开发了设备报修系统,分总务后勤、电脑网络、投影展台三部分内容。一旦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上报修单上填写报修内容和报修地点、预约时间,一张设备报修单便自动生成了。在点击“确定报修”的同时,短信平台已经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责任人便根据情况安排专人修理。修理完毕,报修者也收到短信通知。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设备设施的管理,便于学校领导检查考核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
(5)数字化办学特色管理模块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创建
结合艺术办学特色的开展,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专题网站,加强艺术特色教育。专题网站中不仅有学生书法、美术、音乐等作品及成果展示,而且还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游戏活动等。专题网站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
(6)教育博客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重视博客建设,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博客。目前,学校网站注册博客154个,日志近万篇。学校将博客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考评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及时反思总结,不定期地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类文摘等发布在博客上。班级博客则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平台,搭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7)学科资源建设促进教学发展
资源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内容。我校在资源库建设中遵循“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任务驱动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搜索、筛选、整理,以网站、博客为交流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已积累了视频资源500多小时,在校内任何网点都能直接点播课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网上下载、教师自制等各种途径,我们还整理收集了大量素材和积件,如语文朗读、音乐范唱等,都转换成MP3语音格式,分类存放。
(8)微格平台促进学校校本教研
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携手名校、团队协作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我们建立了微格教室作为教师日常教研的载体。教师在微格教室就像平时在教室里上课一样,所不同的是,摄像机自动跟踪,课后自动生成教学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能自动上传到网上,也能刻成光盘,教师课后可以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9)现场演播凸显现场教学效果
2008年11月,我校开展了近一周时间的语、数等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邀请省市区各级名师和一线教师来校观摩。为凸显现场教学效果,我们调用了一切信息化手段,如网络现场直播、三个机位切换录播、会场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无线网络漫游、短信互动平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手段的配合使用,课堂教学的效果被放大了,现场教研的互动氛围格外浓烈、和谐。
(10)学生尽享信息技术无穷魅力
自从学校建起了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孩子们每天都能接受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服务,都能在超前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支持下,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限乐趣。教师利用孩子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后布置大家上网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特长班、活动课的开设还培养了不少电脑小高手,他们也都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看到构思精妙的电子板报、漂亮大方的班级博客,还真想不到均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3.考核评价是保障
有使用就要有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激励教师使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保障。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考核量规——《网络资源操作考评细则》,主要针对校园网站(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使用两方面的内容,做到目标量化、分类清晰、职责明确。
人工考核只适合小规模数字校园的要求。自动积分才能适应常态化的数字校园。2008年,结合学校网站改版,我们采用了学校网站后台自动计分考核机制,开创了“积分兑奖”考评模式,通过学期积分制度丰富教师信息化基础装备,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校顺利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一、策划与思路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2001年 建设探索阶段):1999年建立第一个多媒体教室。2001年校园网络建成,驼峰工作室成立,开始递进式信息技术培训。当时,学校提出“宁可用坏,不可放坏”,重点引导教师多使用现代化设备设施。
第二阶段(2002年~2006年 建设普及阶段):2002年,学校成为首批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召开了全市小学信息技术现场会。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完善现代设备设施,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学校自制课件资源库。当时,学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要循“规”蹈“矩”,行“稳”致“远”,重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考评制度》。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学校数字化硬件建设已达到一定标准,常用软件普遍使用。接下来,数字化校园该如何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读到了“杯水选主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一要学会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些什么”转变为“教师们需要什么”,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二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破”的基础上要“立”,要抓住关键点,重点突破。我们分析得出现阶段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把已有的、孤立的资源整合并提升,达到以效益促发展的目的。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 建设提升阶段):2008年,我校承担了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现场会议。会上,我们提出现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实现“三维一体,常态管理”,就是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整合,从而形成数字校园应用的常态化。
二、措施与过程
1.制度建设是基础
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规章制度,是学校数字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学校从驶入信息化轨道开始,就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套科学、详尽的《信息化管理与规范》,从学校网站使用规范、电教设备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校校通”使用规范、教师考核评价量规、教学资源使用规范等等方面做了132条具体规定,确保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正常开展。下图截取的是我校《学校网站使用规范》、《计算机和网络规范》和《电教设备使用规范》。
2.实践应用是关键
(1)数字化行政管理模块提供了校务公开平台
目前,学校的行政办公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主要有:学校公文发布、政策法规公布、规章制度学习、校内外新闻公告发布与管理、本周工作安排等等。信息技术为校务公开的及时性、普遍性、大众化提供了平台,每一位教职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管理工作,保证校务工作的公平与透明。
网站管理不再是网管员一个人的事情,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职责分明,要求明确。这既保证了校园网内容能够及时更新,丰富了校园网的资源,也确保了网站运行的安全性。
(2)数字化德育管理模块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已经实现了学生信息、学生素质评价、操行评语的数字化管理。每到期末,各任课教师在模块里填入相应数据,班主任填入操行评语,一张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便自动生成,极大地缩短了填写时间,减少了班主任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去,值周教师发现学生违纪,需要填写扣分单,再送到班主任手里,期间往往因为找不到班主任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失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值周平台进行扣分,以短信的方式告知班主任,反馈更加及时,有利于班主任教育引导。
(3)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块规范了教学工作管理
教师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自动排课、成长档案管理等数字化教务管理功能,使各项教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过去,班主任在期末登记学生成绩时,要输入本班所有学生的所有学科成绩,打印本班成绩单,平均每班耗时5个小时。现在,所有成绩按教师和学科联网输入,再由打印室通过网络统一打印全校学生的成绩单,只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全校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对各学科成绩的查询、分析更为简便了。
(4)数字化财产设备管理模块完善了设备的管理
我们开发了设备报修系统,分总务后勤、电脑网络、投影展台三部分内容。一旦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上报修单上填写报修内容和报修地点、预约时间,一张设备报修单便自动生成了。在点击“确定报修”的同时,短信平台已经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责任人便根据情况安排专人修理。修理完毕,报修者也收到短信通知。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设备设施的管理,便于学校领导检查考核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
(5)数字化办学特色管理模块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创建
结合艺术办学特色的开展,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育专题网站,加强艺术特色教育。专题网站中不仅有学生书法、美术、音乐等作品及成果展示,而且还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类游戏活动等。专题网站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
(6)教育博客促进师生成长
学校重视博客建设,每个教师、每个班级都有博客。目前,学校网站注册博客154个,日志近万篇。学校将博客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考评制度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及时反思总结,不定期地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类文摘等发布在博客上。班级博客则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成长的平台,搭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7)学科资源建设促进教学发展
资源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内容。我校在资源库建设中遵循“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任务驱动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搜索、筛选、整理,以网站、博客为交流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校已积累了视频资源500多小时,在校内任何网点都能直接点播课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网上下载、教师自制等各种途径,我们还整理收集了大量素材和积件,如语文朗读、音乐范唱等,都转换成MP3语音格式,分类存放。
(8)微格平台促进学校校本教研
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携手名校、团队协作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我们建立了微格教室作为教师日常教研的载体。教师在微格教室就像平时在教室里上课一样,所不同的是,摄像机自动跟踪,课后自动生成教学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能自动上传到网上,也能刻成光盘,教师课后可以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9)现场演播凸显现场教学效果
2008年11月,我校开展了近一周时间的语、数等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邀请省市区各级名师和一线教师来校观摩。为凸显现场教学效果,我们调用了一切信息化手段,如网络现场直播、三个机位切换录播、会场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无线网络漫游、短信互动平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手段的配合使用,课堂教学的效果被放大了,现场教研的互动氛围格外浓烈、和谐。
(10)学生尽享信息技术无穷魅力
自从学校建起了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孩子们每天都能接受最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服务,都能在超前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支持下,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限乐趣。教师利用孩子们对网络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后布置大家上网查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特长班、活动课的开设还培养了不少电脑小高手,他们也都成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看到构思精妙的电子板报、漂亮大方的班级博客,还真想不到均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3.考核评价是保障
有使用就要有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是激励教师使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保障。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技术考核量规——《网络资源操作考评细则》,主要针对校园网站(资源库)建设、信息技术使用两方面的内容,做到目标量化、分类清晰、职责明确。
人工考核只适合小规模数字校园的要求。自动积分才能适应常态化的数字校园。2008年,结合学校网站改版,我们采用了学校网站后台自动计分考核机制,开创了“积分兑奖”考评模式,通过学期积分制度丰富教师信息化基础装备,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校顺利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