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实践研究,总结母婴床旁护理的实际临床表现效果。方法:截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产妇,并以随机选取的方式,拆分为旧护组50例,新护组50例。旧护组在研究中作为对比对象,采用制定的普通护理方式,而新护组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选取母婴床旁护理方式。护理完成后观察两组对象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对比。结果:新护组的整体护理应用效果优于旧护组,产妇护理后状态的变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能够有利于优化产妇的生活状态,并且引导其学习更多有关护理的技能与知识。整体来说,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产妇临床护理过程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护理工作;护理效果
1.1 研究资料
为保障数据的实时性,此次调查研究对象截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产妇。旧护组,年龄25岁~35岁,平均年龄(30±7.5)岁;新护组,年龄25岁~35岁,平均年龄(31.5±8.6)岁。调查对象的年龄总体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选取过程中,工作人员已排除具有精神病史、其他重大病症等不符合研究标准的产妇,且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符合研究的要求,且处于正常的身体状态。
1.2 调查方法
1.2.1 旧护组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借助护理课程,帮助产妇了解更多产后护理的概念知识。定期观察产妇的心情状况,并帮助产妇保持较好的心情。
1.2.2 新护组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来辅助工作,在活动开展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实践护理操作的培训,而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讲解护理的细节知识,还需要引导其进行实践活动,以此来巩固产妇和知识学习。除此之外,对具有个体差异的产妇额外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保障护理工作的效果。定期开展测试活动,帮助产妇答疑解难,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
1.3 指标观察
指标数据的观察选取护理后的数据。首先,通过实践测试来记录产妇对护理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运用百分比例来记录产妇护理知识学习的合格率(六项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五项即为合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檢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产妇与婴儿的生活质量情况
产妇对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效果较为理想,但通过对比来看,旧护组的知识掌握程度略低于新护组,且单从产妇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合格率来看,新护组的具体临床实践效果优于旧护组。两组调查对象的最终护理知识学习效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后产妇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产妇护理后的生活状态记录后,运用统计学算法得出相关评分。如表格所示,新护组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平均评分较高,从实际效果来观察,新护组产妇的护理后心情状态较为良好,且变化幅度较小,而旧护组的产妇心理状态尽管也处于标准范围,但其效果明显低于新护组,且从标准差来看,部分产妇的心情状态变化缺乏稳定。睡眠质量的评分观察同样如此,足以得出母婴床旁护理方式所表现出的实际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式。而从评分的标准差来看,新护组的表现更为稳定,其护理的效果更加优秀。
产妇是成为母亲的第一阶段,而多数产妇本身对于生产以及产后新生儿的护理认识较为欠缺。因此,在产前阶段,医护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有义务帮助产妇掌握更多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以及产后护理技能,从而减轻产妇生产后的生活压力,更是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产妇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有必要通过优化对产妇的护理方式,以此来提高产妇对生产后各项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从而优化医院产科的临床护理效果。而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加深产妇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在实践测试中,巩固产妇的实践护理水平。从研究调查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的整体效果略显突出,因此,现阶段医院的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保障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雪莲,林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79-183.
[2] 顾时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3):171-173.
[3] 李志凤.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62.
[4] 徐静,向悠琼,魏琳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思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93-194.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护理工作;护理效果
1 资料选取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为保障数据的实时性,此次调查研究对象截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产妇。旧护组,年龄25岁~35岁,平均年龄(30±7.5)岁;新护组,年龄25岁~35岁,平均年龄(31.5±8.6)岁。调查对象的年龄总体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选取过程中,工作人员已排除具有精神病史、其他重大病症等不符合研究标准的产妇,且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符合研究的要求,且处于正常的身体状态。
1.2 调查方法
1.2.1 旧护组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借助护理课程,帮助产妇了解更多产后护理的概念知识。定期观察产妇的心情状况,并帮助产妇保持较好的心情。
1.2.2 新护组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来辅助工作,在活动开展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实践护理操作的培训,而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讲解护理的细节知识,还需要引导其进行实践活动,以此来巩固产妇和知识学习。除此之外,对具有个体差异的产妇额外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保障护理工作的效果。定期开展测试活动,帮助产妇答疑解难,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
1.3 指标观察
指标数据的观察选取护理后的数据。首先,通过实践测试来记录产妇对护理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运用百分比例来记录产妇护理知识学习的合格率(六项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五项即为合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檢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产妇与婴儿的生活质量情况
产妇对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效果较为理想,但通过对比来看,旧护组的知识掌握程度略低于新护组,且单从产妇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合格率来看,新护组的具体临床实践效果优于旧护组。两组调查对象的最终护理知识学习效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后产妇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产妇护理后的生活状态记录后,运用统计学算法得出相关评分。如表格所示,新护组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平均评分较高,从实际效果来观察,新护组产妇的护理后心情状态较为良好,且变化幅度较小,而旧护组的产妇心理状态尽管也处于标准范围,但其效果明显低于新护组,且从标准差来看,部分产妇的心情状态变化缺乏稳定。睡眠质量的评分观察同样如此,足以得出母婴床旁护理方式所表现出的实际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式。而从评分的标准差来看,新护组的表现更为稳定,其护理的效果更加优秀。
3 讨论
产妇是成为母亲的第一阶段,而多数产妇本身对于生产以及产后新生儿的护理认识较为欠缺。因此,在产前阶段,医护人员以及家庭成员有义务帮助产妇掌握更多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以及产后护理技能,从而减轻产妇生产后的生活压力,更是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产妇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有必要通过优化对产妇的护理方式,以此来提高产妇对生产后各项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从而优化医院产科的临床护理效果。而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加深产妇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在实践测试中,巩固产妇的实践护理水平。从研究调查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的整体效果略显突出,因此,现阶段医院的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保障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雪莲,林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2):179-183.
[2] 顾时佩.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3):171-173.
[3] 李志凤.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62.
[4] 徐静,向悠琼,魏琳娜.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思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