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山东不仅率先进行摸底统计,还主动加码去产能。
“山东各市提报的有448家,其中,处于停产状态的占80%。”2015年年底,在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山东经信委”)组织的一次“僵尸企业”初步摸底中,448家是此次摸底的数据。
对于山东而言,只有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实效,才能换取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在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山东不仅率先进行摸底统计,还主动加码去产能。
“人员和债务是清退‘僵尸企业’的两大难题。”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說,作为地方要做好摸底、上报工作,至于下一步如何处置,仍要看中央接下来的配套政策。
“448家”是谁?
“448家僵尸企业具体是谁?这份名单能否公布?”采访中发现,“僵尸企业”的名单显得格外敏感。“名单现在不能公开,属于机密。”山东经信委办公室主任孙科顺说,一旦公开,对地方和企业的影响都太大了。
“这个问题不只记者在问,银行方面也在打听。”谈及利害关系,钱焕涛解释说,“银行方面也找我们要这个名单,现在不能给他们;如果给了他们,企业的贷款立刻就会受到限制,企业立刻就会破产。”
不过,孙科顺透露,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和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联合开展了在全国范围摸底,山东的这次摸底是其中一部分。
关于448这个数字,钱焕涛坦言,由于“僵尸企业”概念刚提出不久,各地对其标准和未来的政策还把握不准,在提报时还有一定的顾虑,实际存在的“僵尸企业”应当多于目前提报的数量。
为了这次摸底,山东省经信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僵尸企业”有关情况调研的紧急通知》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其中,“僵尸企业”是指虽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者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企业还在生产经营,但效益低下,利润不够支付企业信贷利息,主要标志是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已停止经营活动半年以上,主要标志是半年以上未上缴增值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主要标志是企业暂停用电容量。
“基数弄不清,就没法出政策。”谈及摸底的意义,孙科顺说。为了摸清准确底数,山东省经信委还将对17个市进行进一步调研。
“和其他省份相比,山东比较典型。”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邓相超对《民生周刊》记者说,山东“僵尸企业”的问题还较为严重。大型国企较多,“僵尸”问题较为复杂。
近年来,邓相超几乎走遍了山东省各市各级各类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园区基地,他发现“僵尸企业”现象在各个园区基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主动加码
清理“僵尸企业”的背后是去产能,在去产能方面山东表现很积极。
谈及产能过剩的危害,钱焕涛说,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工业经济机体健康,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过剩密切相关。
除了参照全国标准外,山东去产能还主动加了码。“全国是6个行业,山东8个,多了炼油和轮胎,这也是基于山东的实际情况。”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说,如果现在不去产能,以后所需的成本更大。
最近,山东省政府也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出部署,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八大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和脱困发展,提出10条重点工作任务。
关于清理“僵尸企业”的利弊,钱焕涛有着自己的看法。“长痛不如短痛。”他解释说,从近期看,去产能可能会对稳增长带来一定影响,山东必须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实效,才能换取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
“希望各地市抓住这次机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钱焕涛说,各市要担负起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责任,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争取第一时间做好政策的对接和落实。
钱焕涛还提出,通过“一企一策”,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对于“僵尸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更新、链条延伸、企业转型的,要抓紧组织实施;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不能再靠财政补贴、拉其他企业输血等方式避免破产清算。
期待配套政策
清理“僵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带来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金融等方面的阵痛。
“人往哪里去和债务谁来背。”在钱焕涛看来,只有将这两个问题处理好,“僵尸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安乐死”,尽量不引起社会波动。
然而,“僵尸企业”被清退是迟早的事。
“我们一直鼓励各市积极上报。”钱焕涛说,现在都是靠输液维持生命,早死的成本肯定低。如果能早一些被清退,养老保险、职工工资就不至于拖欠那么多。此外,这次被清退,国家肯定会有一些补贴政策,以后退出可能就没有了。
即便如此,对于清理“僵尸企业”,有些地方政府还有顾虑。
孙科顺说,多数市级政府对清理“僵尸企业”是积极的,但也有个别市有顾虑。例如,影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和人员就业。“虽然企业不好,仍能养活人;等市场形势好转时,或许还能翻身。”
如今,关于被清退“僵尸企业”的具体处置方案尚未出台。
“地方政府还处于观望阶段。”在钱焕涛看来,至于下一步清理“僵尸企业”的进程快慢,关键还是要看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国家的配套政策好,各地肯定会加大力度处置。”他说。
“山东各市提报的有448家,其中,处于停产状态的占80%。”2015年年底,在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山东经信委”)组织的一次“僵尸企业”初步摸底中,448家是此次摸底的数据。
对于山东而言,只有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实效,才能换取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在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山东不仅率先进行摸底统计,还主动加码去产能。
“人员和债务是清退‘僵尸企业’的两大难题。”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說,作为地方要做好摸底、上报工作,至于下一步如何处置,仍要看中央接下来的配套政策。
“448家”是谁?
“448家僵尸企业具体是谁?这份名单能否公布?”采访中发现,“僵尸企业”的名单显得格外敏感。“名单现在不能公开,属于机密。”山东经信委办公室主任孙科顺说,一旦公开,对地方和企业的影响都太大了。
“这个问题不只记者在问,银行方面也在打听。”谈及利害关系,钱焕涛解释说,“银行方面也找我们要这个名单,现在不能给他们;如果给了他们,企业的贷款立刻就会受到限制,企业立刻就会破产。”
不过,孙科顺透露,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和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联合开展了在全国范围摸底,山东的这次摸底是其中一部分。
关于448这个数字,钱焕涛坦言,由于“僵尸企业”概念刚提出不久,各地对其标准和未来的政策还把握不准,在提报时还有一定的顾虑,实际存在的“僵尸企业”应当多于目前提报的数量。
为了这次摸底,山东省经信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僵尸企业”有关情况调研的紧急通知》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其中,“僵尸企业”是指虽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者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企业还在生产经营,但效益低下,利润不够支付企业信贷利息,主要标志是持续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已停止经营活动半年以上,主要标志是半年以上未上缴增值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主要标志是企业暂停用电容量。
“基数弄不清,就没法出政策。”谈及摸底的意义,孙科顺说。为了摸清准确底数,山东省经信委还将对17个市进行进一步调研。
“和其他省份相比,山东比较典型。”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邓相超对《民生周刊》记者说,山东“僵尸企业”的问题还较为严重。大型国企较多,“僵尸”问题较为复杂。
近年来,邓相超几乎走遍了山东省各市各级各类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园区基地,他发现“僵尸企业”现象在各个园区基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主动加码
清理“僵尸企业”的背后是去产能,在去产能方面山东表现很积极。
谈及产能过剩的危害,钱焕涛说,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工业经济机体健康,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过剩密切相关。
除了参照全国标准外,山东去产能还主动加了码。“全国是6个行业,山东8个,多了炼油和轮胎,这也是基于山东的实际情况。”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说,如果现在不去产能,以后所需的成本更大。
最近,山东省政府也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出部署,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八大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和脱困发展,提出10条重点工作任务。
关于清理“僵尸企业”的利弊,钱焕涛有着自己的看法。“长痛不如短痛。”他解释说,从近期看,去产能可能会对稳增长带来一定影响,山东必须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在去产能方面取得实效,才能换取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
“希望各地市抓住这次机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钱焕涛说,各市要担负起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责任,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争取第一时间做好政策的对接和落实。
钱焕涛还提出,通过“一企一策”,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对于“僵尸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更新、链条延伸、企业转型的,要抓紧组织实施;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不能再靠财政补贴、拉其他企业输血等方式避免破产清算。
期待配套政策
清理“僵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带来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金融等方面的阵痛。
“人往哪里去和债务谁来背。”在钱焕涛看来,只有将这两个问题处理好,“僵尸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安乐死”,尽量不引起社会波动。
然而,“僵尸企业”被清退是迟早的事。
“我们一直鼓励各市积极上报。”钱焕涛说,现在都是靠输液维持生命,早死的成本肯定低。如果能早一些被清退,养老保险、职工工资就不至于拖欠那么多。此外,这次被清退,国家肯定会有一些补贴政策,以后退出可能就没有了。
即便如此,对于清理“僵尸企业”,有些地方政府还有顾虑。
孙科顺说,多数市级政府对清理“僵尸企业”是积极的,但也有个别市有顾虑。例如,影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和人员就业。“虽然企业不好,仍能养活人;等市场形势好转时,或许还能翻身。”
如今,关于被清退“僵尸企业”的具体处置方案尚未出台。
“地方政府还处于观望阶段。”在钱焕涛看来,至于下一步清理“僵尸企业”的进程快慢,关键还是要看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国家的配套政策好,各地肯定会加大力度处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