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青春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去车库整理杂物,偶尔翻到了中学时的一本日记,上面写满了青春呓语,其中的一首小“诗”,引起我对雪的回忆。
  这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思念
  悄悄把我包围
  月光
  梳理着你的皎美
  长发如瀑啊
  淡淡的发香
  迷乱
  这颗少年的心
  辗转反侧
  你让我无法入睡
  你的笑,做我的安眠药吧
  让这皎洁的月光作证
  让这美丽的校园作证
  也许一生依赖
  也许一世情怀
  记得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晚自习下课后,雪要我送她回家——她家距离学校约两公里的样子,又要穿过一片田野,她一个人走路有些害怕。
  “可以哦。”我豪气万丈,男子汉嘛,怕什么!
  那晚的夜色皎洁,凉风习习。
  月亮挂在蓝色的天空上,月光如牛乳般泻满校园,铺上了小路,覆盖了田野村庄,星星稀梳地点缀着夜空,如点点珍珠。
  路旁的小草已稍稍枯萎,伏在那里,静静地听着偶来的几声虫鸣。田地里的庄稼或已收割,或站在那里默不作声,村庄里的脚步声偶尔引起了几声狗吠,周围一片安静。
  雪和我并排走着,她的长发散在肩上,黑发如瀑,月光在上面微微地反光淡淡的乳晕,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的清香,两只明亮的眼睛露出快活的光芒。
  她娉娉婷婷地走着,语如珠玑,明眸皓齿的模样,扰乱了一颗少年的心。
  我们边走边聊,月光把我俩的身影,映在路上移动,仿佛是两个移动的向着幸福前进的剪纸。
  随着送雪回家的次数增多,我俩就无话不谈了,从学生到老师,从现在至未来。
  慢慢地班里的同学都开始异样起来,意味深长的一笑,别有用心的一说,让我格外敏感。
  可我每次都不能控制自己,只要雪慢腾腾地收拾书包,我就明白:今晚上又要我送她回家了。
  特别是在如洗的月光下,喜欢看她婷婷玉立的样子,浅笑如花,盛开在朗朗月下。青春的燥动在月光的沐浴下,慢慢地滋长着,宛如爬山虎,一路直向前蔓延。
  正如《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所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喜欢上了月光,喜欢上上雪,不能自己。
  于是,在日记里我就写了上面的那首“诗”,偷偷地塞进了雪的书包。
  “明天是星期天了,为了感谢你每次的送我,请你中午来我家吃饭吧。”雪递给我一张纸条,伴以羞羞一笑。
  我激动地想在心里呐喊,心脏跳动如小鹿乱撞,手心沁出了细密的汗水。
  第二天上午,我把两个好弟兄拽着,一起去雪的家里——我一个人是不敢去的。
  到了雪的家中,她一个人在家!
  她穿著围裙正烧鱼呢,已经炒好了两个菜。
  “哟,还带两保镖啊,快都进来。”雪热情地笑着说,脸却不自由主地红起来,娇羞若一朵盛开的桃花。
  吃过饭回来的路上,一个兄弟调笑着说:“嫂子烧的鱼真不错啊。”
  另一立刻帮腔:“真好吃,以后结婚了,经常去你家吃鱼,若是能配上二两小酒,更妙啦!”
  “去,去,去!哪对哪啊,你俩可是我的好兄弟,不能乱说啊。”我故意板着脸说,心里可是美滋滋的。
  事后,遭到了雪的批评:本是两个人的午餐,你却搞成了四个人的聚会,你傻啊?
  我和雪的关系逐渐升温,回家的路也越走越长。
  月亮,就微笑着站在哪里,满面慈祥。
  随着高考的结束,我和雪面临着艰难的决择:她是城市户口,无论考的怎么样,都可以有工作;而我是农村户口,考不上大学,只能回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的关系到了十字路口。
  “我,农村来的孩子。”我给雪写信,“忘掉这一切吧。”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雪,严辞拒绝。
  为了能和她在一起,落榜的我,选择了在另一个学校拼命地复读,妄想着鲤鱼跳龙门,得到她父母的认可。而雪,果然就在城里上了班。
  那时候的城市与农村,隔着一条宽广的天河。
  半年后,我俩渐行渐远渐无书,她的誓言被父母逐渐击碎,我俩的感情被现实所俘虏。
  传来了雪结婚的消息,我万念俱灰,写下了下面一首小“诗”:
  君失骄杨我失雪
  雪花纷纷缀秋月
  城市农村何如堑
  直叫两情分天河
  十年寒窗尽无用
  不若户口一纸薄
  他年我若为政者
  定是城乡一般着
  那天,没有了月光,到处漆黑一片,茫然地伫立在学校的操场上,失落与迷茫包围了我。
  合上日记,我有些哑然。中学时青春的萌动固然可笑,可现实版的《梁祝》却不会重演。
  因为我们都不是那愚钝的古人,都是聪明人,没有谁再会为谁坚守,没有谁再会为谁以生命付出。
  想想中学时候的恋情,忽略了现实强大的阴影,我喜欢月光如洗,长发如瀑,而你恰好在我皎洁的月光下,婷婷而至。带着你的发香,带着你的浅笑,击中了这颗萌动的少年的心。
  许多年以来,我仍然喜欢在月光下散步,让它轻轻抚摸着我,给我以温柔的享受,只是少年的心已尘封久久。
  我和雪现在仍然是很好的朋友,只是我俩都已迷失了那如洗的月光。
  ——选自美篇平台
其他文献
今日已夏至,春归无觅处。  这一个春天,那一个春天。人生有多少春天?何日春归好?  在我的记忆中,春不是阳光明媚的。她总是阴雨连绵,让人多了些忧郁。  雪花飞舞不忍归,与彩蝶齐蹁跹。有时弄得枝折花落,伤残满地。这是天山木垒的春,天公怒颜无可欢。  拿今年的春来说吧!明日立夏,今日雪舞。一夜的细雨敲窗,一晚间温度骤降。飞雪取次花丛懒回顾,宠吻春花,不舍人间春色浓。春之末,夏之初,斑斓的色彩汇合,演绎
期刊
午饭后,我向商店走去。在门前一辆越野车旁边,一副似曾相识的面孔進入我的视野。为了保险起见,我急问店主白玛次旺:“这是阿佳卓嘎吧?”他点下头。  我立即转向这位牧家妇女:“扎西德勒!阿佳卓嘎。”  她看着我,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没有愕然的表情,只是想辨认一下打招呼的这个人是否相识。  卓嘎给我的第一印象,她是一位普通的牧家妇女,她确实刚从牧场回来。她身材不高,头戴一顶线帽,挺合适。上衣是一件后面带着几
期刊
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喝下午茶,并发来了具体地址和约定时间。去茶艺馆喝茶?对我这个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品茶的人来说,实属一件奢侈的事情。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消耗在茶艺馆里,只是为了品一壶红茶或着是青茶,我一直都认为那是老板们谋划大事时才有的场面。不管茶文化有怎样的悠久历史,也不管茶道艺人技艺怎样娴熟,都培养不出让我在弦淡茶香的氛围里的那份沉静。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用滚烫的开水冲一杯三合一的咖啡,既简单又提神,
期刊
穿过浮来山巍峨的山门,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蜿蜒山道拾级而上。踩着婆娑树影在袅袅草香中走走停停,不觉已前行数里。山回路轉,景色旖旎。层峦叠嶂、松柏滴翠,雁雀林梢高飞,蜂蝶树下轻舞。耸峭的山峰下有一处硕大的开阔高台,高台左边溪水潺潺,右面松涛飒飒,中间悄然矗立着一座青石砌就的灰色庙宇,屋顶之上一个金黄色的庞大树冠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祥和的光芒。我精神不由一振,我敬仰已久的大文艺理论家刘勰的故居,就在前方。 
期刊
万财曾在我门下学书,而今却成了朋友。他开一家公司,养了许多牛。老弟以牛为荣,常邀我放牛,因此见识牛颜。  每到牛场,群贤坐于牛墙之上检阅牛仗队。我说花牛昂傲首,展示美丽身段。他讲黄牛顾回头,眷恋旧主人──大贤定谈牛情牛意,雅士必吐牛忠牛厚。皆牛人之本质。  早进入读牛的状态中,从本地牛说起,延伸到了蒙牛,直演化到天下之牛。看牛的人们管不住自己的嘴,胡乱的吹牛。只有牛娃知牛。牛仔们的牛文化是牛很可怕
期刊
一天,我正在家里看书,忽然惊喜地接到了安雷生主席的电话。  安主席说:“首届新时代美丽中国文学奖游访诗文大赛颁奖等系列活动将在位于济南莱芜区的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希望我安排好时间,按时参会。”我立即作了准备参会的肯定答复。  香山,北京那个我听说过,莱芜这个香山,没有听说过。我是喜欢到处游的人,但是我们国家非常大,很多地方都没有去游览过,包括这两个香山。  我是当兵出身的人,养成了雷厉风行
期刊
最初听到“无障碍”一词,该是很久之前了。直到后来,有一段时间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方对这个词所代表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心中不免生出些许肃然……  今年全国助残日前夕,市残联组织了由市肢协、盲协和住建局等部门以及广大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一次无障碍体验和调研活动。活动中,我和一些助残志愿者们行走在街市中心的盲道、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坡道等无障碍设施上,去体验无障碍的便利,也确实体验到了无障碍建设带来的生活
期刊
戈壁上的每一棵草,至死都保持着一种生长的姿态。  这是2018年的盛夏时节,我再次走进这片生我养我的大戈壁,像一艘溯游而上的小船,回到自己的重生之地。  八月末,正是戈壁上最热的日子,连日来的大旱使得这片广袤而孤寂的土地显得焦灼不安。太阳的光刺破云层和山岗,毫无顾忌地爱抚了戈壁上的每一棵草、每一块戈壁石和每一粒砂砾。风很轻,云很淡,一切都该以一种淡淡的情感来宣泄描述。  一行三四个人,走进水莲家的
期刊
高原,空旷无边的高原,划一声鹰的尖厉,宁静便在耀眼的、灿灿烂烂的阳光下泛出一丝鲜活的涟漪。  这时候,从那铺着一地金光的地方隐约传来了幽幽的唢呐声,披红挂绿的马队出现了,鲜艳似一粒红枣的新娘子出现了。迎亲的队伍在辽阔的高原上游弋向另一个山峁,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弥漫在广袤的蓝天下……  在陕北这块古老厚实的土地上,女人们总是在唢呐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从姑娘走向媳妇,艰难地创造着自己,直到她们儿孙满堂,
期刊
清明前夕,回昆明有事,特意抽出一天,由三弟驱车去了凤凰山,拜祭埋葬在那里的父母。  还是早春二月,昆明的的樱花却已开始衰败了,环围凤凰山的,是一圈一圈的樱花树,花瓣飞洒,如霞如霭,弥漫蓝天,覆盖林荫道。  我和弟妹顺缓坡徐徐而上,来到父母的坟前,四周的松柏肃穆而立,和我们垂头思亲,和暖的春风从枝叶间吹过,更衬托出墓地的宁静。  父亲不爱照相,因此墓地上镶嵌的照片是父母结婚时的那张黑白照。照片上的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