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向开设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发出公告称,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不得在美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这些人的签证在今年6月本学年结束时将不予以续延,他们必须回国另行申请签证。此外,美国务院经过初步审查认为,孔子学院显然未获得美国资质认证,因此它们必须申请并通过认证。
美国国务院的这份公告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中方对美国务院在未进行提前沟通的情况下发布指导意见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中国驻美使馆立即向美国务院提出交涉,并与美国务院文教局负责人举行磋商。
公告的发布,也令美国各界感到震惊。美国各大学校长、学区负责人、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们纷纷对美国国务院的公告表示强烈反对。
在中方的交涉和美国国内各方的抗议下,美国国务院的态度迅速软化。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国务院重新修订公告,表示孔子学院合法,不需认证。在美国小学或中学任教的中国访问学者无需在6月30日前离境。至此,一场由美方单方“喊停”引起的风波暂告平息。
这一场风波,也将孔子学院推到了聚光灯下,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孔子学院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人们对此充满好奇。其实,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通过汉语教学这个渠道,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自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至今,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已陆续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大学落户。
“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但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受到推崇,并伴随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普及和推广,有力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速度。孔子再次“出山”,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形象大使”。
本报综合报道
应运而生:孔子学院“诞生” 让世界了解中国
198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汉办,负责对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重要举措之一
2004年11月21日,经过认真调研之后,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由此拉开了孔子学院走向海外的序幕
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
2004年11月21日下午,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挂牌。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赴韩国首尔为孔子学院剪彩挂牌,并题辞:“中韩友谊的纽带,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尔孔子学院由中国国家汉办和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建立。
事实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首尔挂牌并非偶然。
挂牌仪式上,周济解释了孔子学院首先落户韩国的原因:韩国学生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中国学生也是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
更深的渊源是,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创建韩国文字,在此之前,韩国通行的书写与阅读文字都是汉字,并学习儒家经典。
在韩国,儒家思想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保持着一年两度的祭孔仪式。
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均成为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的原因。
美国设有“加州孔子日”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我国在海外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
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早在1987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国务院12个部委领导组成,组长由教育部部长担任,下设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尽管孔子学说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更重要的是,“孔子学院”这个名称没有政治色彩。
于是,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海外孔子学院是其分支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进入韩国时曾一再考察
孔子学院如何办?最初并没有成型的模式。
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独资办院。
2002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对韩国中文教学市场进行了调查。
预算报告厚厚一叠,得出的结果是独资办院费用高昂,如果试点不成功,担心会为国家刚刚启动大力推广汉语的计划带来负面影响。最终,独资办院的方案被否定。
接着,另一套方案拿了出来,即以韩国大学及已有的中文学院为依托,开办“孔子学院”。
2002年下半年,受国家汉办委托,驻韩使馆教育处再次展开调查,同韩国开设中国学及中国语课程的大学及民间学院试探性接触。
在谈判和实地考察过程中,教育處发现,韩国高校多为私立性质,很难达到我国预期的推广力度。即使合作成功,也没有十足把握竞争过民间学院。而民间学院多以赚钱为目的,汉语推广的公益性必受影响。
几番周折之后,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进入了中方的视野。这是一家民间机构,由一些大学教授和对韩中教育交流感兴趣的、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家组成。
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一些热衷于进行汉语教学的大学教授,成立了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并到中国要求在韩国引进HSK(汉语水平考试)。一年后,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成立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作为承办HSK的社团法人机构。 初步形成多种建院模式
经过分析,国家汉办发现,与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开办孔子学院颇具优势。
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财团捐助和个人投资或捐款,是非营利性民间机构,且具有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资格。
同时,研究院的成员多为大学教授及学者,对韩国全境的大中小学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较大的影响。
于是,半年的谈判过后,2004年10月25日,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会长、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会长李充阳赴北京签约。
时任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李充阳分别代表中韩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中韩双方达成共识,不与已经相对成熟的汉语教学机构竞争,改走高端路线。孔子学院的硬件全部由韩方负责,中方主要负责提供标准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料,派遣部分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帮助培训当地的汉语教师。
同时,除了一般的汉语培训,学院还考虑逐渐开设商务、旅游等专业汉语班和短期中国政府奖学金培训项目。另外,承办当地的汉语水平考试、对当地的汉语教师进行资格认证,也将由孔子学院承担。
2004年11月21日,首尔孔子学院揭幕开院。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时代》周刊曾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目前,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已初步形成了中外高校合作、中外政府合作、外国企业与中方合作等多种建院模式。
据《新京报》
飞速发展:2015年孔子学院预计将达500所
目前已办350多所学院和500多個孔子课堂,美国孔子学院呈“井喷式”发展
办学成果
在国家汉办的推动下,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主要载体的汉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就已硕果累累。教育部副部长郝平5月24日表示,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1000余所。
去年一年新增36所
5月24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30周年庆典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1000余所;2020年,来华留学生将达到50万人。
据介绍,2004年11月21日,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国家汉办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
仅去年一年,就新增36所孔子学院和131个孔子课堂,学习汉语人数增长了39%。有8000多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奔赴100多个国家执教;有118个国家的5000多名学生接受奖学金来华学习研修。
美成孔子学院最多国家
第5届全美中文大会4月12日晚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美国已成为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汉语学习的学校和学生数量均呈现“井喷式”增长。
本届全美中文大会自4月12日至14日在华盛顿举行。在开幕式上,许琳和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等嘉宾为100所经过严格筛选的新增孔子课堂正式授牌。2004年11月21日,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左三)等嘉宾为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揭牌后鼓掌。
许琳表示,过去5年来,美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汉语热”持续升温,这样的发展程度是她8年前在孔子学院踏上“走出去”之旅时未曾料到的。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目前美国48个州已设立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其中更将学习汉语的桥梁搭建到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批一流名校。2011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突破20万人,相当于5年前的10倍;同时,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招生规模达5.2万人。美国孔子学院共开设汉语课程6127班次,注册学生近16万人,举办文化活动2800多场次,共有147万人参加。
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加斯顿?卡珀顿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随着美中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需要更多了解中国这个重要的伙伴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文化交流更是推动两国互信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均离不开语言学习这座桥梁。
以语言教学带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和课堂的拓展功能也日益凸显。“我唱北京”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项目在美首演,成为第5届全美中文大会开幕式的“重头戏”。12名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青年歌手当晚轮番登场,通过《白毛女》《在希望的田野上》《康定情歌》《我爱你中国》等人们熟悉的中文曲目,以精湛唱功和地道汉语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此前在中国接受汉语强化训练的成果。2006年1月24日,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品尝自己亲手做的饺子。
汉语教育将形成新产业
许琳说,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和交锋,使汉语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
一个新的产业即将形成,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片看好。
“孔子学院建立和发展的定位是典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通过这个渠道,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和学习者能够参与到最为纯正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来。”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魏宝涛说,正如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规划《汉语桥工程》所概括的那样,现如今“汉语”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与中国交往沟通的坚实“桥梁”与“纽带”,因此,汉语推广必将快速发展。
魏宝涛表示,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印象更为深刻。一定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强劲势头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来关注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可以由此推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将会得到更多世人的喜爱,而且这也带动和催生我国国际汉语推广产业的不断发展,此产业的发展远景是光明的,更是有其内在驱动力的。 “中国文化成果最基本、最富有创造力的内容是语言,语言的述说是一种活动,或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教授拉多萨夫?普西奇是一位汉语的爱好者,更是一位资深的研究专家。他说,这种生活形式所包含的全部文化内涵需要通过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并需要在不同时空穿梭。因此,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可以说,一个“求远远大于供”的市场规模及需求量为我国的国际汉语推广项目及计划铺垫了发展的阶梯。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报道
背景资料
各洲各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2005年2月18日,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欧洲首家孔子学院。
●2005年3月8日,由南开大学承办的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开班招生,这是中国在美国创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5年3月10日,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建设协议正式签署。这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第二所孔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协助参与该学院的管理。
●2005年5月,位于澳大利亚西澳首府珀斯的西澳大学举行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2005年6月28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日本立命馆大学在东京正式签署了共同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立命馆孔子学院”是中日双方在日本合作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
●2005年12月19日,由天津师范大学与肯尼亚大学合作成立的非洲第一家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06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师生。
●2006年2月15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向拉美第一家孔子学院——墨西哥城孔子学院授牌,并赠送了汉语教材和教学用品。
●2006年2月7日,加拿大第一所孔子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温哥华孔子学院成立,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揭牌仪式。
●2006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共建的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成立。
据《新京报》
流言蜚语:孔子学院不断被人抹黑
事件缘起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5月25日表示,经中方与美方交涉和磋商,美国国务院承诺采取灵活态度,妥善解决有关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签证问题,而且孔子学院也不需要进行资质认证。这一在海外开办7年多,拥有350多所学校的孔子学院再度成为海内外华人关注的热点,有关孔子学院的争论众说纷纭,而其背后的是是非非更是引人深思。
曾被质疑系间谍机构
《华尔街日报》报道阐述中国“软实力”上升的话题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中国在美国仅有不到10所孔子学院,而如今在美国拥有近百所孔子学院及类似的孔子课堂,在其他国家还有数百所。美国孔子学院课堂里,孔子画像与美国国旗的经典搭配。
与《华尔街日报》只是客观地强调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相比,孔子学院“扩张速度过快”也引发海外质疑,而2010年,时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的重里俊行甚至不友好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的“文化间谍机关”。
针对这样的“质疑”,时任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解释说,孔子学院不是中国的谍报和宣传机构,所有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国外主动申请的,“没有申请我们不做”。
他在这方面显得很自信,国外有人对孔子学院存在偏见,“部分外国人怀疑孔子学院是中国的谍报机构,这都不用中方反駁,国外的大学站出来澄清说孔子学院不是那样的机构”。孔子学院的章程不是自己制定的,总部理事会也不是中国的独家机构,而是一个有多名外籍人士参与的国际化机构。英国布莱顿中学孔子课堂的书法课。
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认为,美国国务院此次向孔子学院发难,绝对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虽然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但是汉办一直对此有应急预案。”许琳透露,从2010年开始,美方就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孔子学院,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宣传共产主义,有没有价值观输入,美方对教材、教师、信件都进行了层层审查。
许琳表示,孔子学院遭遇西方国家发难并非仅仅发生在美国,去年下半年,孔子学院在德国就遭遇过激烈的“围剿”,上周在英国经济政治学院,孔子学院也曾被发难,最后都是因为当地大学坚定支持孔子学院而坚持了下来。
据了解,美国社会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一直对孔子学院横加指责,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今年3月28日,美国国会外交事务监督与调查专门委员会就“中国公共外交代价”举行听证会时,国会众议员达纳?罗尔巴克尔就指责中国通过私营媒体和公共教育“进行宣传”。
美方此次行动是否会对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造成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许琳表示无法预计。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孔子学院的青少年学习主动性项目,面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课后学习。
许琳认为,对于国家汉办来说,只能严阵以待,始终秉承“外方申请、汉办审核、中方院校合办”的原则,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校自主办学权,“以后的螺丝也许会越拧越紧,我们要迎难而上。”
此次事件会对孔子学院中方合办院校带来怎样的影响?许琳认为,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仍需坚持,中方合作院校要真心配合外方办好孔子学院,“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独立(在境外)办学的实力。”
中美之间无小事
从整个事件看,导致这场风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国务院的公告部分内容语意不清,容易导致误解;二是部分媒体对公告进行了“误读”,过早下结论,引导舆论指向背后有“政治动机”。
“从我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我感觉整个事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说。 他指出,这一事件说明,为确保中美人文交流的顺利进行,加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多沟通、多协调至关重要。
对于记者问及的为何很小的事能够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方茂田说:“中美之间无小事,事先若欠缺沟通,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歧义,因此事先沟通十分重要。”
综合《长江商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热点快评
强大美国怎患“孔”惧症?
美国《纽约时报》说,美国担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在美国大学校园不断上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孔子学院在美国搞得成功,美国学习汉语的人很多,美方对此有所担心。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杜平说,“美国人害怕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政治上渗透美国,给美国人洗脑。”而一些美国批评者,也一直视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工具。
如果真是担心中国文化在美的渗透力,担心中国软实力急剧上升,美国这样的警觉也未免显得太不自信,一流的国家却表现出三流国家的文化弱势心态。难道是自信满满的美国人高估了自己对外来文化的抵抗力,低估了自身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美国一向标榜兼容并包、自由开放,如若真搞起排外、封闭来,恐怕会是真正没落的开始。曾经闭关锁国的中国,而今也大力倡导改革开放,倡导包容社会,软实力强大的美国,更没有理由患上“孔”惧症。
而美国患上“孔”惧症,让中文教师离开美国,受到直接损失的将是美国学校,他们需要花更多的钱雇佣汉语教师。还有美国一些中小学开课的学生,他们的中文学习可能被迫夭折。众所周知,中文非常难学,但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对汉语的迫切需求却是不可阻挡的。因此,美国那些有需求的学校可能更着急。有报道说,美国多所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校长,就非常反感政府的举措,认为它干涉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不论美国政府的态度如何,美国舆论如何评价,或许我们无需那么着急上火,全世界对孔子学院的真实需求,才是对它最中肯的评价。
据新华社
改革提高:发展遇到瓶颈 正在摸索创新
国家对孔子学院下一个十年发展已经有了明确要求
问题探讨
近几年来,孔子学院的发展仿佛遇到了瓶颈,老外在这里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皮毛部分,在许多人心中,孔子学院甚至等同于一所“汉语培训机构”。是认识偏差,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进?抑或是在对自我的文化认识中存在误区?孔子学院怎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复旦大学“价值与意义:中华文明的再认识”的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2011年11月21~26日,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中国文化周”活动。图为俄教师学习中国剪纸。东方IC供圖
定位之惑
孔子学院成“汉语培训所”
肩负着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增进世界对中国了解的使命,如今,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106个国家扎根。相关资料显示,孔子学院推出的许多中国文化普及的课程,已经可以涵盖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年龄层。
“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只用了8年时间,”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但也应该看到,这8年来,孔子学院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刷新纪录,在教学质量和创新上却鲜有突破。” 2011年6月28日,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与一所小学举办舞动中国龙活动。
许琳认为,出现类似发展瓶颈的主要问题是对孔子学院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如今,建设孔子学院的目的和8年前还能一样吗?”
8年前,当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时,它的主要课程是“教老外识几个汉字”、“读些中国名著”,但到今天,孔子学院还在将这些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有机会去切身感受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不少老外就读完孔子学院后,就直接选择到中国做老师或者翻译。学习汉语逐渐成为他们避免失业的一条途径,而并非我们原本所想象的那样,因为推崇中国的文化才学习汉语。”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就认为,大多数外国人只是将汉语当做一种谋生的工具。对此,也有网友认为,其实在这些外国人将汉语当谋生工具之后,他会更深入了解中国。2011年2月15日,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和麦德林市孔子学院共同承办“欢乐春节”活动。图为孔子学院学员表演太极拳。
教学之惑
只教会老外包饺子意义不大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里,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教老外怎么打太极,怎么包饺子,但收效甚微,老外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度并没有多大的提高。”陈思和认为,对老外来说,即便会包饺子,也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饺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对此,作为孔子学院项目的主管领导之一,许琳也表示赞同:“孔子学院要从单纯的汉语教学中走出来,在文化、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加强与西方的交流,争取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据悉,早在几年前,有不少孔子学院除了教汉语,已经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上课。在波兰,克拉夫孔子学院近年来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春节庆典”、“中国诗歌吟赏会”以及“中国文化影像展”等,吸引越来越多的波兰当地居民前往孔子学院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认识之惑
要展示怎样一种文化
据了解,造成这种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在“究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怎样一种文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名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为美国孩子上课。
曾有一名德国汉学家就提出——孔子和鲁迅,谁才真正代表中国?“中国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在全世界范围推广汉文化,这个文化载体的名字为何选择叫‘孔子学院’,而不是‘鲁迅学院’呢?”这名德国汉学家说。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偶像,而鲁迅则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旗帜。”陈思和说,这位德国汉学家所提出的问题,切中了对中国文化再发展思考的要害——如何将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衔接?我们究竟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哪一面? “孔子和鲁迅是两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文化的割裂。”对此,陈思和提出,当下棘手的问题,就是通过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避免文化割裂的发生。
许琳则透露,国家对孔子学院下一个十年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去学习其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研究中国文化的各国学者共同推动汉文化的再度繁荣,同时“更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自省与自新”。
发展瓶颈
缺少人才和合适的教材
在国家汉办的指导下,全国主要高校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专门进行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高级人才。但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缺口很大。
特别是教材的问题急需解决。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贺阳教授表示,当前的国际汉语教材建设还不能满足孔子学院教学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孔子学院现在的发展。
“从孔子学院的反映和驻外使领馆的情况反映来看,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多语种的教材还比较缺乏。过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英语国家的,对词汇的注释、语法点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介绍都用的是英文。”贺阳说。
贺阳指出,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开展的形势下,这种教材就不适用了。因为很多国家官方语言和母语都不是英语,如果使用英语教材,会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在多语种教材的编写是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一个瓶颈。“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发现一些很重要的国家,像法国、德国、日本,他们都反映缺少适用于他们国家母语的汉语教材”。
对此,贺阳建议,新编教材时要尽量做到用多语种来编写。同时,将优秀的主干教材、国内外都比较有影响的英语版教材翻译成多语版,这样也可以使优秀的主干教材使用范围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
综合《广州日报》、《科技日报》报道
相关链接
成就背后有艰辛
孔子学院面临多重挑战
孔子学院巨大成就的背后也有巨大的艰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教师志愿者如何适应当地小语种环境?汉语教育传统如何同本土文化接轨?如何使一些国家消除顾虑,让汉语教学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问题,正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面对的挑战
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在全球的發展,就多多少少遇到了价值观差异的挑战。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这是孔子学院教材编写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亚洲国家发展不平衡,既有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办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欠缺。而亚洲各国的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尤其是小语种较多,又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形成巨大挑战。
为了满足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2005年至2010年,国家汉办共计培训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他们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说,从印尼的情况看,问题主要有4点:第一,现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绝大多数不懂当地语言,对于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志愿者教师委托当地华社组织代管,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管理上有一定难度;第三,收入偏低,有的志愿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较艰苦,待遇却没有太大区别。
泰国是我国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的国家,每年赴泰任教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都超过1000名。国家汉办驻泰国代表处工作人员冉超说,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都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和亲人,刚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一个适应新定位、新环境的阶段。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往泰国各地大学、中学或者小学,部分学校位于郊区和农村,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生活艰苦,会给志愿者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国家汉办近年来对此十分重视。于2009年启动了多国语言储备师资的培训项目,向泰国、韩国、西班牙等国选派了百余名志愿者,到当地高校进行一年的语言强化培训和教学实习,结业后经过考核,合格者将派驻所在国任汉语教师志愿者。
据《人民日报》
美国国务院的这份公告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中方对美国务院在未进行提前沟通的情况下发布指导意见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中国驻美使馆立即向美国务院提出交涉,并与美国务院文教局负责人举行磋商。
公告的发布,也令美国各界感到震惊。美国各大学校长、学区负责人、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们纷纷对美国国务院的公告表示强烈反对。
在中方的交涉和美国国内各方的抗议下,美国国务院的态度迅速软化。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国务院重新修订公告,表示孔子学院合法,不需认证。在美国小学或中学任教的中国访问学者无需在6月30日前离境。至此,一场由美方单方“喊停”引起的风波暂告平息。
这一场风波,也将孔子学院推到了聚光灯下,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孔子学院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人们对此充满好奇。其实,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通过汉语教学这个渠道,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自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至今,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已陆续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大学落户。
“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但时光飞转,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崛起,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受到推崇,并伴随中国的影响力漂洋过海。“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普及和推广,有力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快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速度。孔子再次“出山”,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形象大使”。
本报综合报道
应运而生:孔子学院“诞生” 让世界了解中国
198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汉办,负责对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
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重要举措之一
2004年11月21日,经过认真调研之后,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由此拉开了孔子学院走向海外的序幕
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
2004年11月21日下午,韩国首尔江南区的一条繁华街道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挂牌。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赴韩国首尔为孔子学院剪彩挂牌,并题辞:“中韩友谊的纽带,文化交流的桥梁”。
首尔孔子学院由中国国家汉办和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建立。
事实上,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首尔挂牌并非偶然。
挂牌仪式上,周济解释了孔子学院首先落户韩国的原因:韩国学生是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中国学生也是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
更深的渊源是,1446年,韩国世宗大王创建韩国文字,在此之前,韩国通行的书写与阅读文字都是汉字,并学习儒家经典。
在韩国,儒家思想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保持着一年两度的祭孔仪式。
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些均成为首家孔子学院落户首尔的原因。
美国设有“加州孔子日”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我国在海外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
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早在1987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国务院12个部委领导组成,组长由教育部部长担任,下设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尽管孔子学说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更重要的是,“孔子学院”这个名称没有政治色彩。
于是,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便是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国家战略工程的“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海外孔子学院是其分支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进入韩国时曾一再考察
孔子学院如何办?最初并没有成型的模式。
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独资办院。
2002年,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对韩国中文教学市场进行了调查。
预算报告厚厚一叠,得出的结果是独资办院费用高昂,如果试点不成功,担心会为国家刚刚启动大力推广汉语的计划带来负面影响。最终,独资办院的方案被否定。
接着,另一套方案拿了出来,即以韩国大学及已有的中文学院为依托,开办“孔子学院”。
2002年下半年,受国家汉办委托,驻韩使馆教育处再次展开调查,同韩国开设中国学及中国语课程的大学及民间学院试探性接触。
在谈判和实地考察过程中,教育處发现,韩国高校多为私立性质,很难达到我国预期的推广力度。即使合作成功,也没有十足把握竞争过民间学院。而民间学院多以赚钱为目的,汉语推广的公益性必受影响。
几番周折之后,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进入了中方的视野。这是一家民间机构,由一些大学教授和对韩中教育交流感兴趣的、在中国有投资的企业家组成。
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一些热衷于进行汉语教学的大学教授,成立了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并到中国要求在韩国引进HSK(汉语水平考试)。一年后,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成立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作为承办HSK的社团法人机构。 初步形成多种建院模式
经过分析,国家汉办发现,与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合作开办孔子学院颇具优势。
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财团捐助和个人投资或捐款,是非营利性民间机构,且具有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资格。
同时,研究院的成员多为大学教授及学者,对韩国全境的大中小学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较大的影响。
于是,半年的谈判过后,2004年10月25日,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会长、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会长李充阳赴北京签约。
时任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李充阳分别代表中韩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中韩双方达成共识,不与已经相对成熟的汉语教学机构竞争,改走高端路线。孔子学院的硬件全部由韩方负责,中方主要负责提供标准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料,派遣部分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帮助培训当地的汉语教师。
同时,除了一般的汉语培训,学院还考虑逐渐开设商务、旅游等专业汉语班和短期中国政府奖学金培训项目。另外,承办当地的汉语水平考试、对当地的汉语教师进行资格认证,也将由孔子学院承担。
2004年11月21日,首尔孔子学院揭幕开院。
“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时代》周刊曾用这句话来形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目前,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已初步形成了中外高校合作、中外政府合作、外国企业与中方合作等多种建院模式。
据《新京报》
飞速发展:2015年孔子学院预计将达500所
目前已办350多所学院和500多個孔子课堂,美国孔子学院呈“井喷式”发展
办学成果
在国家汉办的推动下,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主要载体的汉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就已硕果累累。教育部副部长郝平5月24日表示,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1000余所。
去年一年新增36所
5月24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30周年庆典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预计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孔子学堂1000余所;2020年,来华留学生将达到50万人。
据介绍,2004年11月21日,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国家汉办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
仅去年一年,就新增36所孔子学院和131个孔子课堂,学习汉语人数增长了39%。有8000多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奔赴100多个国家执教;有118个国家的5000多名学生接受奖学金来华学习研修。
美成孔子学院最多国家
第5届全美中文大会4月12日晚在华盛顿开幕。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美国已成为全世界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汉语学习的学校和学生数量均呈现“井喷式”增长。
本届全美中文大会自4月12日至14日在华盛顿举行。在开幕式上,许琳和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等嘉宾为100所经过严格筛选的新增孔子课堂正式授牌。2004年11月21日,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左三)等嘉宾为韩国首尔“孔子学院”揭牌后鼓掌。
许琳表示,过去5年来,美国汉语教学发展迅速,“汉语热”持续升温,这样的发展程度是她8年前在孔子学院踏上“走出去”之旅时未曾料到的。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目前美国48个州已设立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其中更将学习汉语的桥梁搭建到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批一流名校。2011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大中小学超过5000所,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突破20万人,相当于5年前的10倍;同时,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招生规模达5.2万人。美国孔子学院共开设汉语课程6127班次,注册学生近16万人,举办文化活动2800多场次,共有147万人参加。
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加斯顿?卡珀顿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随着美中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需要更多了解中国这个重要的伙伴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文化交流更是推动两国互信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均离不开语言学习这座桥梁。
以语言教学带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和课堂的拓展功能也日益凸显。“我唱北京”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项目在美首演,成为第5届全美中文大会开幕式的“重头戏”。12名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青年歌手当晚轮番登场,通过《白毛女》《在希望的田野上》《康定情歌》《我爱你中国》等人们熟悉的中文曲目,以精湛唱功和地道汉语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此前在中国接受汉语强化训练的成果。2006年1月24日,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品尝自己亲手做的饺子。
汉语教育将形成新产业
许琳说,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和交锋,使汉语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
一个新的产业即将形成,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片看好。
“孔子学院建立和发展的定位是典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通过这个渠道,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和学习者能够参与到最为纯正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来。”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魏宝涛说,正如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规划《汉语桥工程》所概括的那样,现如今“汉语”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喜爱中国文化的人们与中国交往沟通的坚实“桥梁”与“纽带”,因此,汉语推广必将快速发展。
魏宝涛表示,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印象更为深刻。一定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强劲势头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们来关注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可以由此推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将会得到更多世人的喜爱,而且这也带动和催生我国国际汉语推广产业的不断发展,此产业的发展远景是光明的,更是有其内在驱动力的。 “中国文化成果最基本、最富有创造力的内容是语言,语言的述说是一种活动,或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教授拉多萨夫?普西奇是一位汉语的爱好者,更是一位资深的研究专家。他说,这种生活形式所包含的全部文化内涵需要通过价值体系表现出来,并需要在不同时空穿梭。因此,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可以说,一个“求远远大于供”的市场规模及需求量为我国的国际汉语推广项目及计划铺垫了发展的阶梯。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报道
背景资料
各洲各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2005年2月18日,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欧洲首家孔子学院。
●2005年3月8日,由南开大学承办的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开班招生,这是中国在美国创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5年3月10日,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建设协议正式签署。这是中国在欧洲建设的第二所孔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协助参与该学院的管理。
●2005年5月,位于澳大利亚西澳首府珀斯的西澳大学举行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2005年6月28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日本立命馆大学在东京正式签署了共同建立“立命馆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立命馆孔子学院”是中日双方在日本合作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
●2005年12月19日,由天津师范大学与肯尼亚大学合作成立的非洲第一家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揭牌。2006年4月29日,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师生。
●2006年2月15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向拉美第一家孔子学院——墨西哥城孔子学院授牌,并赠送了汉语教材和教学用品。
●2006年2月7日,加拿大第一所孔子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温哥华孔子学院成立,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揭牌仪式。
●2006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共建的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成立。
据《新京报》
流言蜚语:孔子学院不断被人抹黑
事件缘起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5月25日表示,经中方与美方交涉和磋商,美国国务院承诺采取灵活态度,妥善解决有关美国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签证问题,而且孔子学院也不需要进行资质认证。这一在海外开办7年多,拥有350多所学校的孔子学院再度成为海内外华人关注的热点,有关孔子学院的争论众说纷纭,而其背后的是是非非更是引人深思。
曾被质疑系间谍机构
《华尔街日报》报道阐述中国“软实力”上升的话题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中国在美国仅有不到10所孔子学院,而如今在美国拥有近百所孔子学院及类似的孔子课堂,在其他国家还有数百所。美国孔子学院课堂里,孔子画像与美国国旗的经典搭配。
与《华尔街日报》只是客观地强调了“孔子学院”的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相比,孔子学院“扩张速度过快”也引发海外质疑,而2010年,时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事务局长的重里俊行甚至不友好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的“文化间谍机关”。
针对这样的“质疑”,时任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解释说,孔子学院不是中国的谍报和宣传机构,所有孔子学院的设立都是国外主动申请的,“没有申请我们不做”。
他在这方面显得很自信,国外有人对孔子学院存在偏见,“部分外国人怀疑孔子学院是中国的谍报机构,这都不用中方反駁,国外的大学站出来澄清说孔子学院不是那样的机构”。孔子学院的章程不是自己制定的,总部理事会也不是中国的独家机构,而是一个有多名外籍人士参与的国际化机构。英国布莱顿中学孔子课堂的书法课。
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认为,美国国务院此次向孔子学院发难,绝对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虽然这件事发生得很突然,但是汉办一直对此有应急预案。”许琳透露,从2010年开始,美方就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孔子学院,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宣传共产主义,有没有价值观输入,美方对教材、教师、信件都进行了层层审查。
许琳表示,孔子学院遭遇西方国家发难并非仅仅发生在美国,去年下半年,孔子学院在德国就遭遇过激烈的“围剿”,上周在英国经济政治学院,孔子学院也曾被发难,最后都是因为当地大学坚定支持孔子学院而坚持了下来。
据了解,美国社会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一直对孔子学院横加指责,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今年3月28日,美国国会外交事务监督与调查专门委员会就“中国公共外交代价”举行听证会时,国会众议员达纳?罗尔巴克尔就指责中国通过私营媒体和公共教育“进行宣传”。
美方此次行动是否会对其他国家的孔子学院造成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许琳表示无法预计。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孔子学院的青少年学习主动性项目,面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课后学习。
许琳认为,对于国家汉办来说,只能严阵以待,始终秉承“外方申请、汉办审核、中方院校合办”的原则,在不触犯法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校自主办学权,“以后的螺丝也许会越拧越紧,我们要迎难而上。”
此次事件会对孔子学院中方合办院校带来怎样的影响?许琳认为,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仍需坚持,中方合作院校要真心配合外方办好孔子学院,“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独立(在境外)办学的实力。”
中美之间无小事
从整个事件看,导致这场风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国务院的公告部分内容语意不清,容易导致误解;二是部分媒体对公告进行了“误读”,过早下结论,引导舆论指向背后有“政治动机”。
“从我与美方的整个接触和直接洽谈中,我感觉整个事属于(签证)规范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方茂田说。 他指出,这一事件说明,为确保中美人文交流的顺利进行,加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多沟通、多协调至关重要。
对于记者问及的为何很小的事能够引起如此大的风波,方茂田说:“中美之间无小事,事先若欠缺沟通,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歧义,因此事先沟通十分重要。”
综合《长江商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热点快评
强大美国怎患“孔”惧症?
美国《纽约时报》说,美国担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在美国大学校园不断上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孔子学院在美国搞得成功,美国学习汉语的人很多,美方对此有所担心。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杜平说,“美国人害怕孔子学院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政治上渗透美国,给美国人洗脑。”而一些美国批评者,也一直视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工具。
如果真是担心中国文化在美的渗透力,担心中国软实力急剧上升,美国这样的警觉也未免显得太不自信,一流的国家却表现出三流国家的文化弱势心态。难道是自信满满的美国人高估了自己对外来文化的抵抗力,低估了自身根深蒂固的文化优越感。美国一向标榜兼容并包、自由开放,如若真搞起排外、封闭来,恐怕会是真正没落的开始。曾经闭关锁国的中国,而今也大力倡导改革开放,倡导包容社会,软实力强大的美国,更没有理由患上“孔”惧症。
而美国患上“孔”惧症,让中文教师离开美国,受到直接损失的将是美国学校,他们需要花更多的钱雇佣汉语教师。还有美国一些中小学开课的学生,他们的中文学习可能被迫夭折。众所周知,中文非常难学,但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对汉语的迫切需求却是不可阻挡的。因此,美国那些有需求的学校可能更着急。有报道说,美国多所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校长,就非常反感政府的举措,认为它干涉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不论美国政府的态度如何,美国舆论如何评价,或许我们无需那么着急上火,全世界对孔子学院的真实需求,才是对它最中肯的评价。
据新华社
改革提高:发展遇到瓶颈 正在摸索创新
国家对孔子学院下一个十年发展已经有了明确要求
问题探讨
近几年来,孔子学院的发展仿佛遇到了瓶颈,老外在这里只能学到识汉字、包饺子、打太极等中国文化的皮毛部分,在许多人心中,孔子学院甚至等同于一所“汉语培训机构”。是认识偏差,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进?抑或是在对自我的文化认识中存在误区?孔子学院怎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复旦大学“价值与意义:中华文明的再认识”的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2011年11月21~26日,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中国文化周”活动。图为俄教师学习中国剪纸。东方IC供圖
定位之惑
孔子学院成“汉语培训所”
肩负着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增进世界对中国了解的使命,如今,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106个国家扎根。相关资料显示,孔子学院推出的许多中国文化普及的课程,已经可以涵盖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年龄层。
“完成这个目标,我们只用了8年时间,”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但也应该看到,这8年来,孔子学院除了在数量上不断刷新纪录,在教学质量和创新上却鲜有突破。” 2011年6月28日,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与一所小学举办舞动中国龙活动。
许琳认为,出现类似发展瓶颈的主要问题是对孔子学院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如今,建设孔子学院的目的和8年前还能一样吗?”
8年前,当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时,它的主要课程是“教老外识几个汉字”、“读些中国名著”,但到今天,孔子学院还在将这些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有机会去切身感受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不少老外就读完孔子学院后,就直接选择到中国做老师或者翻译。学习汉语逐渐成为他们避免失业的一条途径,而并非我们原本所想象的那样,因为推崇中国的文化才学习汉语。”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就认为,大多数外国人只是将汉语当做一种谋生的工具。对此,也有网友认为,其实在这些外国人将汉语当谋生工具之后,他会更深入了解中国。2011年2月15日,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和麦德林市孔子学院共同承办“欢乐春节”活动。图为孔子学院学员表演太极拳。
教学之惑
只教会老外包饺子意义不大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里,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教老外怎么打太极,怎么包饺子,但收效甚微,老外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度并没有多大的提高。”陈思和认为,对老外来说,即便会包饺子,也不见得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饺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对此,作为孔子学院项目的主管领导之一,许琳也表示赞同:“孔子学院要从单纯的汉语教学中走出来,在文化、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加强与西方的交流,争取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据悉,早在几年前,有不少孔子学院除了教汉语,已经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上课。在波兰,克拉夫孔子学院近年来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春节庆典”、“中国诗歌吟赏会”以及“中国文化影像展”等,吸引越来越多的波兰当地居民前往孔子学院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认识之惑
要展示怎样一种文化
据了解,造成这种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在“究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怎样一种文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名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为美国孩子上课。
曾有一名德国汉学家就提出——孔子和鲁迅,谁才真正代表中国?“中国投入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在全世界范围推广汉文化,这个文化载体的名字为何选择叫‘孔子学院’,而不是‘鲁迅学院’呢?”这名德国汉学家说。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偶像,而鲁迅则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旗帜。”陈思和说,这位德国汉学家所提出的问题,切中了对中国文化再发展思考的要害——如何将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衔接?我们究竟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哪一面? “孔子和鲁迅是两种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文化的割裂。”对此,陈思和提出,当下棘手的问题,就是通过用新的文化传承方式避免文化割裂的发生。
许琳则透露,国家对孔子学院下一个十年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即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去学习其他国家在文化发展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研究中国文化的各国学者共同推动汉文化的再度繁荣,同时“更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自省与自新”。
发展瓶颈
缺少人才和合适的教材
在国家汉办的指导下,全国主要高校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专门进行汉语推广和文化传播的高级人才。但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缺口很大。
特别是教材的问题急需解决。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主任贺阳教授表示,当前的国际汉语教材建设还不能满足孔子学院教学的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孔子学院现在的发展。
“从孔子学院的反映和驻外使领馆的情况反映来看,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多语种的教材还比较缺乏。过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英语国家的,对词汇的注释、语法点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介绍都用的是英文。”贺阳说。
贺阳指出,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开展的形势下,这种教材就不适用了。因为很多国家官方语言和母语都不是英语,如果使用英语教材,会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在多语种教材的编写是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的一个瓶颈。“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发现一些很重要的国家,像法国、德国、日本,他们都反映缺少适用于他们国家母语的汉语教材”。
对此,贺阳建议,新编教材时要尽量做到用多语种来编写。同时,将优秀的主干教材、国内外都比较有影响的英语版教材翻译成多语版,这样也可以使优秀的主干教材使用范围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
综合《广州日报》、《科技日报》报道
相关链接
成就背后有艰辛
孔子学院面临多重挑战
孔子学院巨大成就的背后也有巨大的艰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教师志愿者如何适应当地小语种环境?汉语教育传统如何同本土文化接轨?如何使一些国家消除顾虑,让汉语教学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问题,正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面对的挑战
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在全球的發展,就多多少少遇到了价值观差异的挑战。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应当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这是孔子学院教材编写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亚洲国家发展不平衡,既有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办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欠缺。而亚洲各国的语言、文化丰富多样,尤其是小语种较多,又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形成巨大挑战。
为了满足海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2005年至2010年,国家汉办共计培训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7万人,他们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说,从印尼的情况看,问题主要有4点:第一,现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绝大多数不懂当地语言,对于深入开展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志愿者教师委托当地华社组织代管,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管理上有一定难度;第三,收入偏低,有的志愿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较艰苦,待遇却没有太大区别。
泰国是我国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的国家,每年赴泰任教的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都超过1000名。国家汉办驻泰国代表处工作人员冉超说,由于大部分志愿者都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和亲人,刚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一个适应新定位、新环境的阶段。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被派往泰国各地大学、中学或者小学,部分学校位于郊区和农村,文化差异、语言不通、生活艰苦,会给志愿者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国家汉办近年来对此十分重视。于2009年启动了多国语言储备师资的培训项目,向泰国、韩国、西班牙等国选派了百余名志愿者,到当地高校进行一年的语言强化培训和教学实习,结业后经过考核,合格者将派驻所在国任汉语教师志愿者。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