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只有多写多练,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把系统的课内大作文训练同课外小作文练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材料积累 读写结合 写作热情
文章只有多写多练,才不至于下笔生疏。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要把系统的课内大作文训练同课外小作文练习结合起来,从“小”处着手,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同时要加强作文教学方法改进,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作文指导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关注生活,变“怕写”为“想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写作欲望,也就难以使之产生强烈的难以抑制的表达冲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作文材料和材料的来源问题,使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加上科学化的训练,就能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化消极作文为积极作文,变被动为主动,冲破封闭式的生活圈子。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小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题材,随时捕捉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激发写作灵感,培养写作兴趣。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在训练学生进行外貌片断描写时,可以“猜猜他是谁”为题,要求描绘出某同学的外貌,让老师、同学判断写的是谁。在写作内容上,刚开始,可以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命题,学生也可以试着自己定题目,从中领会老师与自己命题约束写作的感受有何不同;慢慢地,全部由学生自命题写小作文。当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小至身边琐事,大至国家和世界大事,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他们再也不愁无话可说,而是变“怕写”为“想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了。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会“透视”生活。从头绪纷繁、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选取“镜头”,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帮助他们选取题材,提炼素材,培养他们的洞察力与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做到读写结合
中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文章的活动。因此,在联系生活,丰富生活,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为了将课本这一“第一手材料”通过课堂的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转化为能力。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
1.模拟法。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某些特点进行练笔。如对《我的母亲》进行选材模拟;对《最后一片落叶》进行心理描写模拟;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进行驳论文的论证结构模拟;仿照《意大利的蟋蟀》写科学小品……如此等等。
2.衍化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课文的背景、体裁、作者的思路、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等自然合理的“衍化”“发挥”。如学过《项链》,续写《项链》的结局;又如看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文题,从课本中可以想到范仲淹、陆游、周恩来、毛泽东,想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名句,还应想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等;从生活中可以想到一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的社会图景。同时,用极快的速度对上述材料的内涵进行鉴定,找出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古今中外、政治、文化、军事等),然后根据文章的构思主题,选择那些最为典型的材料。就记叙文而言,可以在继续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这种议论不能限于就事论事,应力求发現它的普遍意义。
3.评析法。对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如学了《六国论》,可以布置学生分析秦国之所以能取胜的个中原因;又如学了《阿Q正传》,可以布置学生写《且说“阿Q”》,根据《阿Q正传》中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或其中的某一点)及其典型意义,结合实际生活的某个问题(或倾向)加以分析论证,力求从阿Q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借鉴,写一篇议论文。
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应坚持求质不求量、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老师要处处做有心人,随时提示和指导。
三、导入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的习作唯一读者仅是教他的语文老师,而且一般也只是将它当作作业来看,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人看,他的写作热情纵然有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我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精彩语段赏析。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精彩语段赏析”,每日一则,按座号让学生轮流上台。一个轮回下来,全班40多人,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就能收集到内容、风格各异的语段40多则。这些语段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兴趣盎然。
2.开辟习作园地。组织各种活动,定期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开辟学生习作园地,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发表”机会,形成互读互品的气氛,这对学生的小作文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征文、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校刊征稿等机会,在班级先进行“海选”,将竞争机制引入作文的教与学中,促发学生与他人一争高低的竞争心理,使学生有作文公诸于众、任人品评的心理准备,这样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去尽力发挥并表现自己。
3.鼓励性评改。凡真正下功夫习作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评讲小作文须及时,迅速反馈,评讲对象涉及面应适当放宽。评讲作文时,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强化优点,淡化不足,每次选取一二本,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的欣喜感,不仅容易领悟,而且能较快地转化为技能,更巩固与强化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写小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应注意,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因而每周小作文的篇数不宜过多。小作文应当定期收阅,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写作中出现的偏差。
【参考文献】
康彦萌.坚持札记写作 提高作文水平【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只有多写多练,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把系统的课内大作文训练同课外小作文练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材料积累 读写结合 写作热情
文章只有多写多练,才不至于下笔生疏。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要把系统的课内大作文训练同课外小作文练习结合起来,从“小”处着手,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训练,同时要加强作文教学方法改进,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作文指导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关注生活,变“怕写”为“想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写作欲望,也就难以使之产生强烈的难以抑制的表达冲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作文材料和材料的来源问题,使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加上科学化的训练,就能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化消极作文为积极作文,变被动为主动,冲破封闭式的生活圈子。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小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题材,随时捕捉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激发写作灵感,培养写作兴趣。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在训练学生进行外貌片断描写时,可以“猜猜他是谁”为题,要求描绘出某同学的外貌,让老师、同学判断写的是谁。在写作内容上,刚开始,可以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命题,学生也可以试着自己定题目,从中领会老师与自己命题约束写作的感受有何不同;慢慢地,全部由学生自命题写小作文。当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小至身边琐事,大至国家和世界大事,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他们再也不愁无话可说,而是变“怕写”为“想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了。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会“透视”生活。从头绪纷繁、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选取“镜头”,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从而帮助他们选取题材,提炼素材,培养他们的洞察力与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做到读写结合
中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文章的活动。因此,在联系生活,丰富生活,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为了将课本这一“第一手材料”通过课堂的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转化为能力。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方法:
1.模拟法。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某些特点进行练笔。如对《我的母亲》进行选材模拟;对《最后一片落叶》进行心理描写模拟;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进行驳论文的论证结构模拟;仿照《意大利的蟋蟀》写科学小品……如此等等。
2.衍化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课文的背景、体裁、作者的思路、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等自然合理的“衍化”“发挥”。如学过《项链》,续写《项链》的结局;又如看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文题,从课本中可以想到范仲淹、陆游、周恩来、毛泽东,想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名句,还应想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等;从生活中可以想到一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的社会图景。同时,用极快的速度对上述材料的内涵进行鉴定,找出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古今中外、政治、文化、军事等),然后根据文章的构思主题,选择那些最为典型的材料。就记叙文而言,可以在继续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这种议论不能限于就事论事,应力求发現它的普遍意义。
3.评析法。对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如学了《六国论》,可以布置学生分析秦国之所以能取胜的个中原因;又如学了《阿Q正传》,可以布置学生写《且说“阿Q”》,根据《阿Q正传》中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点(或其中的某一点)及其典型意义,结合实际生活的某个问题(或倾向)加以分析论证,力求从阿Q身上获得解决问题的借鉴,写一篇议论文。
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应坚持求质不求量、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老师要处处做有心人,随时提示和指导。
三、导入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的习作唯一读者仅是教他的语文老师,而且一般也只是将它当作作业来看,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人看,他的写作热情纵然有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我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精彩语段赏析。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精彩语段赏析”,每日一则,按座号让学生轮流上台。一个轮回下来,全班40多人,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就能收集到内容、风格各异的语段40多则。这些语段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兴趣盎然。
2.开辟习作园地。组织各种活动,定期出黑板报、办手抄报,开辟学生习作园地,给学生的习作提供更多的“发表”机会,形成互读互品的气氛,这对学生的小作文写作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征文、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校刊征稿等机会,在班级先进行“海选”,将竞争机制引入作文的教与学中,促发学生与他人一争高低的竞争心理,使学生有作文公诸于众、任人品评的心理准备,这样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去尽力发挥并表现自己。
3.鼓励性评改。凡真正下功夫习作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评讲小作文须及时,迅速反馈,评讲对象涉及面应适当放宽。评讲作文时,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强化优点,淡化不足,每次选取一二本,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的欣喜感,不仅容易领悟,而且能较快地转化为技能,更巩固与强化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写小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应注意,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因而每周小作文的篇数不宜过多。小作文应当定期收阅,因势利导,及时纠正写作中出现的偏差。
【参考文献】
康彦萌.坚持札记写作 提高作文水平【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