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来源 :格言·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涉及作者的思想认识、生活态度,生活阅历等等,一篇好的文章写作与作者的思想修养、心理修养、文化修养等个人修养密不可分,作者只有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传递出健康的思想文化,从而对读者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写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文人们都通过写作传递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古人云:“书犹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一篇好的写作给人带来的影响之深。一篇优秀的写作不仅是对思想的挖潜,更是对读者精神层面的关照。作者表达的观念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很大关系,个人修养主要包括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心理修养等等。
  一、思想修养
  
   作者的思想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选材、框架、立意等。好的写作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观点,体现了其品格和修养,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很难写出好的作品。
   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的思想观点,传递给读者,为读者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读者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这些观点,读者可以反观到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等,而读者也从作品中获得思想共鸣,并会在以后践行从文章中所获得的人生价值观念。
   如果作者的思想修养不高,没有正确的哲学观,便不能科学认识新时代社会主义,写出的作品也必然对读者产生错误的思想的指引,得到的效果也适得其反。
   如果作者的思想始终停滞不前,总是写类似的内容,不能有新的火花出现或者新的思维碰撞,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写作特点,与社会脱节,也自然不能呈现给读者高水平的作品。因此,写作质量的高低与作者的思想修养有着很大的关联,我认为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一)作者应勤奋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加强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汲取新思想,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若是作者没有一颗关心时事的爱国之心,缺少一份历史责任感,没有对时事动态敏锐的洞察力,如何创造出一篇丰富且深刻的好文章呢?
   (二)作者应当以艺术的眼光认真观察生活。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金蔷薇》的作者巴乌斯托夫斯基指出:“要成为作者的先决条件是能够看见许多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我想,只有发现美、捕捉美、鉴赏美,作者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在比较与鉴别中进行创作。
   (三)作者应当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古人云:“文如其人”,一篇好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作者高尚的人格,作者只有经常进行自我剖析,不断努力完善自我,才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二、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含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的学习了解、研究、分析和技能的掌握。拥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修养的高低体现着作者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其对写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识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随手拈来的文化知识让作者笔下生花,倘若缺少了积淀,又怎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文化的积累与辞藻的堆砌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心雕龙》中曾提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倘若一篇文章只追求文采华丽,而缺乏思想主旨,这种作品是令人厌恶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字必然是蕴含着真实情感的,读者能在文字中读出作者的思想内容,被作者感染,获得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修养是成功的基石,文化底蕴影响着作者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我觉得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看名著、多思考、多倾听他人的观点,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锻炼充实自己。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动力之一,在书籍中得到熏陶和浸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可以多阅读浏览新闻来增加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紧跟时代的脚步,学习新思想。当然要注意避免“碎片化的阅读”,要追求专、博、精的有机结合。
   (二)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文化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的锻炼,文化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接触社会,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依托物质载体。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三、心理修养
   寫作是以语言为工具,展现作者心理的一种活动,写作是源于心理作用,是作者的一种心理的需要,而读者也从文字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所以写作主体的心理修养尤为重要。
   心理修养,可以理解为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作为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实践训练等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我认为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增强心理修养:
   (一)享受生活,在写作中进行自我身心调节。美学家朱光潜在《谈修养》中提到“尽兴地活着,是现在最重要的事”,知名作者蒋胜男在记者采访中曾说“写作创作是我自我调节的良药”,作为作者,积极进行自我探索,体悟生活,从而用真心真情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二)加强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捕捉“动情点”。心理学指出,人们常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但知觉必须以感觉为基础,由此可见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丰富的感知觉可以让作者从一段简单的雨声中听出多种声音,从一碗面条体味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张抗抗从淡淡的晨雾中看到面临人生路口的踟蹰;林清玄从百合花开体悟到活在当下,活出自我等等。作者对生活、对艺术、对审美有较高的知觉,必定能在作品中更好地展现心绪,体现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气节,这些理性的认知,是以观察和感受为基础的,所以加强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尤为重要。
  (三)加强灵感思维能力。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美学家朱光潜说:“灵感就是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创造性的写作离不开灵感思维能力,没有灵感的作品就好似没有灵魂。灵感能开拓作者的心理和思想,作者在灵感中汲取能量,在创作中更能全神贯注,让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优秀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一种天赋,准确地驾驭文字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地实践和练习中形成的。叶圣陶先生在著作《怎样写作》中提到“写”,作者写作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习作习惯也是写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写作是“性灵之作”,是作者心灵的倾吐和个性的张扬,从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到写完的修改润色,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者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的同时引领读者并尝试突破读者的期望价值,给读者超值的享受。作为一名乡村定向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在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写作教学。少年智则国智,我们在未来的写作课堂中也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写作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重视学生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心理修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写作不是一项纯技术的活动,本质上更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与个人修养密不可分。注重自身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心理修养的提升,透视真实的性情,不断进行创新和融通,定能写出一篇匠心独具的文章。
其他文献
1918年8月,一座西洋古典风格的大楼在北京沙滩的汉花园拔地而起。大楼主体采用赭红色的砖砌成,青砖窗套,红瓦披顶。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楼”,这里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  蔡元培担任校长后的北京大学,集中了中國一批有近代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使得这里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地。设在北大红楼一层的图书馆和李大钊的办公室——图书馆主任室常常聚集着一群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的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在
期刊
“问题链”一词源于理科教学,是指教师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依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或将要产生的疑惑进行预测,进而将知识点转化为一系列系统的、层次鲜明的教学问题的过程。“问题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应增强生生、师生间的互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链”的设计,能够更好
期刊
文学类文本大多都采取的是抒情的表达方式,既可以充分体现文本内容,还可以促进艺术感染力的提升,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通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丰富文学素养与语言积累,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眼下,怎样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语言品味教学相结合从而促进初中生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已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初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  (
期刊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作用极为重要,班主任的管理意识与管理方式对于班级管理的质量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都起到取决性的作用,新时期下,班级管理工作内容与形式皆在持续变化中,因此,班主任也应当不断地创新并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方法,使新时期的班级管理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就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展开分析与探究,详细地介绍了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时应用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以期能够对广大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所启迪。
期刊
古诗词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作品体裁的形式,不仅传承着多彩且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体现出优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属于古人的智慧结晶。文本细读,作为源自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流派,通常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是指将文本内容作为核心,更注重文本自身存在的独立性,以及作者在文学作品当中呈现出的情感。因此,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需注重文本细读的运用,拓展师生阅读与欣赏古代诗歌的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提升古诗词阅读学习效率。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品内涵,分析意象中暗含的情感因素,体會作品的意境,尝试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古诗词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有助
期刊
一、理念先行   (一)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魏书生这一点与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观念是一致的。他认为:习惯从行为中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其实一个人的培养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会有高雅的内涵和崇尚高雅的品质。   (二)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期刊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一词,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教学目标,组织和优化课堂教学。在诸多的语文课程内容中,诗歌鉴赏作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致使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依然存在群文阅读议题不明确、群文阅读目的
期刊
中国军队是国家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国防和军队发展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是否够“硬”,因而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军队的报道,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不少是以“中国军事不透明”“中国军事威胁”为主题的负面信息。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舆论,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军队抱有意识形态固有偏见,不愿意客观评价和正面认识这支军队;另一方
期刊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中国所要建设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将中国沿海地区同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东非乃至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联系起来,推动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繁荣和文化交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但军事上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中国军队需要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开展积极的公共外交,但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