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文记叙了小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先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着。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一条新尾巴。(预习思考: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课文记叙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水罐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而装满了水。后来水罐又变成银的、金的,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预习思考: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3)课外阅读文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文章记叙了大海边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出海打鱼时放生了一条会说话且能满足老头子愿望的金鱼,凶狠的老太婆得知后便三番五次地要求老头子找金鱼满足她的各种愿望,最后老太婆仍衣衫褴褛地坐在门前。(预习思考:老太婆想实现哪些愿望?)
(4)课外阅读文章《犟龟》:文章记叙了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乌龟陶陶决定前往,一路上被蜘蛛嘲笑速度慢,遇到蜗牛又被告知方向走反,遇壁虎得知婚礼暂时取消,从乌鸦那儿获悉狮王二十八世已不幸身亡,最终经历重重困难意外地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预习思考:小乌龟陶陶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 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
(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①教师示范,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②学生自主选择或自创结构图,分组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并观察四个故事的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
(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可以一直这样反复下去吗?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
(1)读故事开头,讨论:会去干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4.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
(1)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
(2)课后作业: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教学设计的意图
1. 帮助学生确立实用的阅读方向
现代人的阅读变得更加快捷,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这是好事,但对于阅读者也提出了挑战。如果有人能看到一篇一篇文章之间的关联,学会整合,学会将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那么他的阅读将变得有效。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如何去学习、面对这种阅读的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呢?就是模拟生活,同时将多篇文章放到学生面前,而且这几篇文章是“结构化”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如在这堂课中所选的四个童话,都是“反复结构”的,两篇课内两篇课外,《小壁虎借尾巴》为并列式反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犟龟》《七颗钻石》为递进式反复,分别体现了欲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大以及价值越来越大三种规律。这样有内在关联的文章,是适合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的,是“便于”让学生有所发现的。
2. 帮助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策略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大家开始关注“教阅读”和“阅读策略”。我们发现,伴随着质疑与思考,有许多显性的阅读策略需要掌握,如“连接”“重读”“比较”“统整”……并且这些阅读策略是可教可学的。“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的优势,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第一,帮助学生学习比较性阅读策略;第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并借助结构图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我们将该阅读策略细化成了具体是哪些结构图、如何使用结构图、有了结构图可以做些什么,将阅读策略现实可行地和教学步骤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了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了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
3. 帮助学生练习实用的阅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信息,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教学中真实阅读情境的再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上,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主要有四次:(1)课前预习读,简要回答预习思考题,给不同阅读起点的孩子一个梳理结构图的辅助;(2)分组快速默读,梳理结构图,为发现反复结构的特点做学习准备;(3)快速浏览,思考反复情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之后在四人小组讨论时不断地跳读;(4)选择故事结尾阅读,思考反复结构的故事能否一直反复下去。不同篇幅、不同方式、不同时间点的阅读,再现了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境,给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也就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发现、探究、比较,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310005)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文记叙了小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先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着。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一条新尾巴。(预习思考:小壁虎向哪些动物借尾巴?)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七颗钻石》:课文记叙了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水罐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而装满了水。后来水罐又变成银的、金的,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预习思考: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3)课外阅读文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文章记叙了大海边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出海打鱼时放生了一条会说话且能满足老头子愿望的金鱼,凶狠的老太婆得知后便三番五次地要求老头子找金鱼满足她的各种愿望,最后老太婆仍衣衫褴褛地坐在门前。(预习思考:老太婆想实现哪些愿望?)
(4)课外阅读文章《犟龟》:文章记叙了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乌龟陶陶决定前往,一路上被蜘蛛嘲笑速度慢,遇到蜗牛又被告知方向走反,遇壁虎得知婚礼暂时取消,从乌鸦那儿获悉狮王二十八世已不幸身亡,最终经历重重困难意外地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预习思考:小乌龟陶陶遇到了哪些困难?)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 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
(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①教师示范,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②学生自主选择或自创结构图,分组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并观察四个故事的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
(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可以一直这样反复下去吗?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
(1)读故事开头,讨论:会去干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4.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
(1)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
(2)课后作业: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四、教学设计的意图
1. 帮助学生确立实用的阅读方向
现代人的阅读变得更加快捷,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这是好事,但对于阅读者也提出了挑战。如果有人能看到一篇一篇文章之间的关联,学会整合,学会将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那么他的阅读将变得有效。群文阅读就是要帮助身处“碎片化”信息时代中的孩子如何去学习、面对这种阅读的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呢?就是模拟生活,同时将多篇文章放到学生面前,而且这几篇文章是“结构化”的,是有内在联系的。如在这堂课中所选的四个童话,都是“反复结构”的,两篇课内两篇课外,《小壁虎借尾巴》为并列式反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犟龟》《七颗钻石》为递进式反复,分别体现了欲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大以及价值越来越大三种规律。这样有内在关联的文章,是适合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的,是“便于”让学生有所发现的。
2. 帮助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策略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大家开始关注“教阅读”和“阅读策略”。我们发现,伴随着质疑与思考,有许多显性的阅读策略需要掌握,如“连接”“重读”“比较”“统整”……并且这些阅读策略是可教可学的。“群文阅读”可以依凭“多文本”的优势,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第一,帮助学生学习比较性阅读策略;第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并借助结构图发现反复结构的故事,我们将该阅读策略细化成了具体是哪些结构图、如何使用结构图、有了结构图可以做些什么,将阅读策略现实可行地和教学步骤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了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了阅读策略指导的优势。
3. 帮助学生练习实用的阅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信息,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教学中真实阅读情境的再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上,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主要有四次:(1)课前预习读,简要回答预习思考题,给不同阅读起点的孩子一个梳理结构图的辅助;(2)分组快速默读,梳理结构图,为发现反复结构的特点做学习准备;(3)快速浏览,思考反复情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之后在四人小组讨论时不断地跳读;(4)选择故事结尾阅读,思考反复结构的故事能否一直反复下去。不同篇幅、不同方式、不同时间点的阅读,再现了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境,给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也就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发现、探究、比较,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3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