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分神的一般心理分析和引导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听讲是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事实上,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花在课堂上。所以,课堂上是否获得较多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学生的成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点,我们一贯坚定地要求学生务必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切勿分神。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他们的注意力,诉说他们如何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心不在焉。其实,每一个学生都身患着这样的毛病,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己。课堂注意力过分不集中,无疑将会给学业带来没有出息的后果,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想通过教好学生来提高自己声望的教师力求避免的。对课堂分神的同学,较常规的做法是一次或不至一次的呵责,或耐心的好言好语地相劝,诉说青春的易逝,光阴的无情。但成效不抵都不是很好。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过分分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只有在心理上给予积极的引导,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如果单从表面上治疗,显然很难消除这常常是由于日积月累而成的毛病。
  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拥有一个好成绩,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那么,愿望为什么跟自己的行为唱起反调呢?教师上的最初的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和生活中令人耿耿于心的波折常是最主要的诱因,同时学生不够成熟的心态也起了推澜助波的作用。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对最初所学的内容听讲后感到乏味或难以理解,那么他将会对课堂听讲在今后的价值有所怀疑。另一方面,当对一种事物的理解上出现困难时,处于紧张和懊丧状态下的大脑在一阵急燥后急需要松驰。这样情况下,分神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一个学生意识到事情己走出了糟糕的一步,那么上进心又如何允许它继续发展呢?他们的心理会去寻找安慰,以支起平衡的柱子:“课后我可以问同学和老师来解决课堂上未懂的部分,远在考试之前,我会有足够的课后时间来。”但事实上,课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念头和事情不能使课堂上想法如期实现。这样在知识的掌握方面开始欠下了债。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好多未受警告的日子。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猛然看到的是自己日渐衰微的成绩。面对惨痛的教训不由人不警醒,在老师的严厉警告和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下,好多学生迈出端正的一步,以自己的毅力来克服课堂上的想入非非。但为什么好多学生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呢?我觉得这大部分源于学生耐心和信心问题。我们在能够相信学生决心的前提下,学生面临的首先是难懂或者是乏味,过于紧张或松驰的大脑极易导致课堂上的瞌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听讲效果。当自己的力所能及并未能在分数上得以充分的体现,一些同学将由此丢失课堂听讲的信心。尤其是哪些将自己的位置定得过高的同学,尤为感到这种困惑的痛苦。
  当我们面对一个成绩不太理想而上课又时常分神的同学责备他们不用功时,时常看到一些委屈的泪水,他们并不都是不思上进的同学,只不过是难以跨越自己心理上的误区,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确实,我们需要一种微妙的、积极的、合适的做法。
  我们最初的工作是上好课,尤其是开始的课,能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容易使学生对课堂的听讲价值产生认同心理。我们不能一味沉湎于自己的讲解,将学问和见解不间断地泼向眼前的学生,要意识到课堂需要紧张的同时,也需要放松。要格外关心一下下面的听讲情况。当课堂出现沉闷、单调的气氛时,通常是学生无所用心的征兆,应以一定的方式让学生放松一下或重新紧张起来。如谈一点轻松幽默的话题,或打击一下桌子,或语言提示,将梦幻的思维拉到课堂上来,继而重新注视老师。的确,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松紧有度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分神的发病率,为同学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做到认真听讲打好一个基础。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碰到的常常是病入膏肓的学生,学习征途上的坎坷不平,有时更会促使他们从幻想中寻找安慰,从而加重了病情,给予他们如下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就成为改变他们而走出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1、学习寄希望于课堂。设法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缺乏毅力的人,在课后肯定连课堂上都不如,打消他们对课后时间的依赖情结,从而真正地将课堂作为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源地。
  2、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发言。不用担心吵闹会影响课堂秩序,只要发出的声音是人类正常的,就鼓励学生这样去做,这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外面的世界对学生思维的诱惑将因此受到削弱。
  3、安排好课间十分钟。很少有人关心这项工作。一般都认为:作为休息和放松的课间,学生爱怎么就怎么吧!事实上,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内容也会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学生看情节动人、紧张的故事或小说,时常被进来上课的教师所打断,有些学生常不自觉地联想后面的情节,胆大的甚至拿出来继续看而忽略了课堂听讲。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提醒和教育。
  我们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学生的信心培养。事实上,学生对自己表示失望,大抵认为自身的努力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排除这一顾虑才能便我们的工作显得卓有成效。首先我们得帮助学生找回他们以往在课堂上错过的东西。这一步骤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对以往知识的一知半解会使今后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我们不妨将这看作基础信心的培养。我们在告诫学生注重听讲时,有时很自然地将这种效果夸大,致使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的努力会很快显示出效果,一旦成绩单上体现不明显,人生的挫折感可想而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平时不经意的表扬来作为补偿,这种补偿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使同学们的努力有了一种简单的回报形式。这样比较容易形成对目前努力的满足感。从而使已有的变化得以强化,这种强化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直至在成绩单上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今后他们大都会忘掉过去,成为正常的一员。
  学生课堂上的分神可能有多种因素,我在这儿分析的是比较普遍的原因,引导过程也非立竿见影,是一个充满耐心和逐步强化的渐进式,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也需要我们在尊重普遍规则的前提下,来一点灵活。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每个班级的学生差不多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后进生的一类,他们不爱学习,上课爱睡觉、讲小话、玩手机;行为习惯也不好,乱扔垃圾、说脏话、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等。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在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对于职高的班主任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
时政,即时事政治,从学科知识体系划分,它属于政治学科范畴。时政与历史,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历史是昨日的“时政”,时政是明日的“历史”,两者只存在相对意义,不可绝对分割。几年来,特别是课题立项以为,笔者在历史课堂渗透时政的教学探索中,积累了一些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初浅经验。  一、 以时政导入新课,促使学生注意迅速而有效地转移课堂,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
摘要:目前,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有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企业的员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职业道德状况对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职学校正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多数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是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强烈。不少学生对学习文化知识缺乏动力,没有学习热
我们的家长望子成才,这是无可非议的,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但是,望是望不成才的,家长要把力量花在教育上,只有正确的科学教育,才能教子成才。幼儿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人的品质,提高人的质量。实施儿童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首先家庭要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有人把人的培育过程比喻成特殊产品的生产过程。把幼儿的培养过程看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全教会的部署和任务要求,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回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浅谈了作者的看法与做法。即: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结合本地实际与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
摘要 :“现实表明,人们在知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甚至是更为基本的3R(读、写、算——reading、writing、arithmetic)技能。“信息化教室”学习环境在哪些教学点和学习点上能够和《思想品德》课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本文以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
生命拔节之时,只有饱饮美的琼浆,才能开出真正灿烂的花朵,而语文课恰恰集中地表现美,我在教学中便以美育为中介,使德、智、体、劳等教育也融中一堂堂课中,一篇篇文章中,一次次的课外活动中。  第一,优雅的仪容风度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注重外部体态行为和内在气质意蕴相结合:以扎实的基本功使教学活动本身成为美一大方合体的装束。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流畅而标准的课堂用语(普通话),精心安排的课堂结构,有张有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