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花乱坠的人生(创作谈)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chow_d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车尔雪尼夫斯基这句话许多人都知道,在中文系上写作课,如果老师引用车氏这句话,那么学生的眼光里立刻就会生出轻渺之意——这种老调,他们在中学课堂,不,在小学课堂,就听过上百遍了,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所以大学老师一般不讲车氏这句话,而讲非虚构与虚构。源于生活是非虚构,高于生活是虚构。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学生凝视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这有点儿像《庄子》里朝三暮四的故事,朝三暮四不可以,朝四暮三就可以。这也难怪,毕竟世上的道理,也像狙公的芧,没有那么多,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陈词滥调。所以换个说法,增加一点新鲜感,也是有意义的。
  但源于生活的内核毕竟在。于是总有同事想溯本追源——某部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是不是中文系的某某某,或者哲学系的某某某?
  我能说什么?只得把鲁迅抬出来招架——鲁先生不是说过,他小说中的人物“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我笔下的人物也是如此,是拼凑起来的,我这么对同事说。
  可大学里的同事都有考据癖,即便是拼凑的,他们还是希望能考据出“嘴”是谁的,“脸”是谁的,“衣服”又是谁的。
  对于他们的执着我颇惊慌和担心,毕竟我笔下的人物,大多不怎么讨喜,不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好人”,而我们的文化,是十分鼓励和赞美道德人物而非性情人物的,大家都热衷于当一个道德的“好人”。对许多人而言,被写不可怕,没有被写成一个道德“好人”就十分可怕了。而且,说老实话,在《浮花》中的朱箔出现之前,我写的人物,确实都是“源于生活”的,虽然不能说十分“源于生活”,但总有那么一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是有出处的。不论是《师母》里的庄瑾瑜,《鱼肠剑》里的孟繁,或《子在川上》里的陈季子,他们都是我生活中经验过的某个人物。所以写作他们时,我几乎是熟稔和有把握的,可以说,我不是创造了他们,我只是“再现”了他们,或者说部分地“再现”了他们。
  但朱箔不同。在写《浮花》之前,并没有朱箔这个人的。所以这一回,我不怕同事考据的。
  当然朱箔也可以不叫朱箔,叫金箔或银箔什么的,也可以。事实上,箔这个字在我最初的印象里就是和金和银联系在一起的,却不是金玉满堂荣华富贵,而是花圈上随风飘荡的涂了金粉银粉的薄纸片,虽然珠光宝气,却悲哀丧气,所以“箔”即“薄”,朱箔即朱薄,红颜薄命的缩略和隐晦的表达而已
  红颜薄命有什么新鲜的?白居易写过,王安忆写过,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几乎都写过,再写,有意思么?
  但我这一回要写的,其实不是薄命,而是“厚命”。什么样的女性,会“厚命”呢?
  《浮花》写了几个“厚命”的女性:研究拓扑学的苏,“一个失败的留白”,“有一天在中国造出‘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那样名垂世界建筑史的房子”的小鱼,还有“黄花菜都凉了”的师母。应该说,除了小鱼,其他几个,都算不上“红颜”。所以,这应该算是一个“反红颜”的故事,也是我女性观的表达。之前在《打金枝》里,我表达过这个主题的。我让三姐妹之中“最红颜”的米红,最后一无所获,不论爱情,还是婚姻,她都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而让“最不红颜”的米白,最后盆满钵满,成了人生的终极赢家。
  这种表达当然偏激了,是另一種宿命论了。
  但我在这个论文式小说里真正所说的,其实是——对女性命运而言,红颜不红颜的,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作为这世界的生物,所谓“厚命”,不过是获得更强壮的生命力而已。而生物的生命力,从来都只能由内而生。只有由内而生,才能蓬勃葱茏,元气充沛。而寄生的,因为没有自己的根系,到头来,是一朵朵随风飘荡的浮花——只能是一朵朵随风飘荡的浮花。
  所以朱箔这个人物,是柏拉图式理念产物,是一次理念而创造的对象。不过,柏先生也说了,真实并不可靠,理念是比真实还真实的存在。
  就这点而言,朱箔也是“源于生活的”。
  不过,对朱箔这样的“红颜”而言,或许她永远也勘不破,那天花乱坠的人生!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牡丹园之梦》是青年作曲家陈牧声①近期创作的又一部力作②。该作品是陈牧声回国效力上海音乐学院后,受杨立青院长的委托,为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德国巡演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整个作品显示出作曲家精致的构思和娴熟的作曲技巧。这部作品在选题、取材、逻辑结构、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独特构思显现出作曲家深邃的创作理念,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宽广的人文主义情怀。该作品所体现的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    一、从《牡
教师来稿  每周三下午,我負责一(2)班的托管课。上课铃响了,有的孩子见我进了教室,就自觉地安静下来;有的在我喊了两嗓子“上课了”后,也慢慢地回到座位。  只有一位男生,似乎屏蔽了上课铃声。他远离座位,不停地将同学的本子扔到地上,还强行拿走别人的文具……“老师,他拿走了我的铅笔。”“老师,他揪我的辫子。”叫声此起彼伏,整个教室乱成了一锅粥。我冲到那个“罪魁祸首”面前,将他拽回座位,并呵斥道:“已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读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家长重要。
一  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一个念想,就是对于湘西的念想,那一片土地,充满着神秘的诱惑。由于沈从文诗意的文字,它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它到底是否如我所想象的那么迷人?近乡情怯啊。  这个乡自然是故乡,却并非是人们所通常以为的那个意思,而是文学上,或者说是精神维度上的故乡,是一种心灵的诗意栖居。当然这也是故乡啊,只是,它比我们习惯所称谓的故乡,似乎在内涵和意义上要更加的广远和丰富。这是由沈从文这位文学大
认识这篇小说作者赵依的时候,不会想到她有朝一日会写起小說来了。  那还是我自己学写小说的时候,去省作协,认识他父亲,进而认识他父亲宝贝万分的小女儿——还没上小学的小女儿,扎着漂亮的小辫子,穿着好看的小裙子。这样的小姑娘是童话里的。未来似乎也是要在城堡里遇到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美好生活的。  然后,隔几年一见,这小姑娘就不断变化,变成了乖巧的少先队员,变成了干净明媚的中学女生,变成了她父亲引以为傲的大
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黎英海先生于不久前离我们而去。他创作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教学了一辈子,为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黎英海早年在四川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求学时,认真地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学习前人之创作经验,为民歌配钢琴伴奏,并改编民歌。上个世纪50年代他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执教时,曾在该院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担任主任。他搜集全国各地民歌、地方戏曲音乐的资料,亲自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特色。地图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地图有“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之称。本文以长期教学经验为基础,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着手,提出了地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第二语言;地图    以下是我在地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
一种商品要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就必须包含大众的利益。大众文化不是消费,而是文化——是在社会体制内部,创造并流通意义与快感的积极过程:一种文化无论怎样工业化,都不能仅仅根据商品的买卖,来进行差强人意的描述。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引领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宋代开始即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主流的市民音乐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重放异彩,在左翼人士和守旧势力一片“香艳”“淫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教育信息化”都是与国家战略和教育革新紧密相关的发展战略。武汉教育管理者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机遇,迅速组织专班对武汉、西安、南京等全国同类城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第一时间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和《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在京举办  本刊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歌曲》、《词刊》编辑部协办的“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于2009年8月10至14日在北京举办。  出席研习班开、闭幕典礼的有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音协副主席兼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乔羽、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王次炤等。为了保证研习班的“授课”质量,中国音协组织了当今国内高水平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