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夜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一是 “画夏夜”,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我画下了什么?(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五秒钟画好,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该画怎样一颗星星。(稍后,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画怎样的星星?(学生正思考着,教师走向座位,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指着黑板问)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迟疑一下)星星漫天,浩瀚无际。
  师:(转身板书“星空”)请大胆想象,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自己找地儿,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板书:坐哪里)要各想各的,各说各的,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 现在夜色浓郁,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再想象,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板书:夜深人静 )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竖食指贴住嘴唇,示意“要安静”)是啊!夜深就会人静,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低声回答我,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给夏夜添些音乐。(板书:动物音乐会 )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还有鸟叫。”)
  师:是呢,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这一组学狗叫,你们一组学青蛙叫,加上蛐蛐,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这里“喵喵”,那里“汪汪”,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示意打住)各位“动物”,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轻一点”,我说“近”,声音则要“响一点,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听指挥,“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用力地):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根据老师指挥,留心先怎样叫,再怎样叫,后来怎样叫,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声音先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先由急到轻,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学生伏案奋笔,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在大家的注视中,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而是画了树。可是,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树枝正在摇晃,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又叫起两名学生,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好啊,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面对全体)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所有同学就一起喊“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表示“绽开”,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树起舞,花绽开”的情景。好吗?(生:好!)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采访大树)风刮过来啦,大树,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枝干摇晃……
  师:(采访小草)风刮过来啦,小草,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都贴着地面了……
  师:(采访花朵)风刮过来啦,花儿,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再加上象声词,可以吗?
  生:(异口同声)可以。
  师:对,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它朝着左边,如果是朝着右边,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因为我在乎:(1)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2)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我领先一步,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画满云朵的黑板)。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 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多些“土气”,希望形成“随心拈来,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在我的指挥下,他们先轮着叫唤,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声音先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先由急到轻,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其次,“快乐”设计的形式要简明活泼,不追求花里胡哨,搞得学生云里雾里的没有了方向。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来呈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应该的,但过分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反而成了“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了。
  (责任编辑 刘忠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4,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还只是一个配角。而到了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是美国的2倍,占全球的40%。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并且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短短数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汽车企
2020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步伐。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网络线上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玉桥的教师们紧紧抓住这次机遇,不断地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升自己,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學内容。
米歇尔曾说过:“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真正的语文教学剩下来的是什么?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语文教学的“原点”,教学的原点,就是语文最本质的地方。追寻语文课程的“原点”,就是要追寻语文本身的性质、语文本身的任务、语文本身学习的方式。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核心教学内容的学科。追寻语文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情感真挚,刻画了一个父亲的伟大形象。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其主要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
曾经我在一所学校,亲身经历了两个令人非常振奋、非常感动的教育场景。  其一,在校园中心大道与球类运动场有一段绿化带,这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不同种类和色彩的花。参观校园的人无不为这鲜花簇拥的大道啧啧称赞。可是在去年冬季,这条绿化带上却出现了一段鲜明的足迹。不少高年级学生进入运动场,不是绕到走几十米外的专用通道,而是走“直线”,弹跳比较好的学生腾空飞跃,那些比较拘谨的学生则沿着前人的“足迹”横穿而过。几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学生总有说不完的“闲话”,再加上总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教师稍有疏忽,教室里极有可能“炸了锅”而无法收拾。在这个时候,好像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甚至大声训斥,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番情景,课堂变得极其安静,除了少数学生能专心上课外,多数学生面无表情,神情默然。本来丰富多彩、颇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  那么如何激发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让人措手不及。对此,上海市嘉定区黄家花园幼儿园组织教职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筑牢疫情“防控墙”。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有的冲上一线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守护上海;有的下沉社区,协助社工人员入沪排查,守护家园;有的到隔離点,协助医护人员排摸疫情,守护防线;有的到口罩厂,协助生产人员加紧生产,守护生命……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战胜病毒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于营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体育报》《海鸥文学》《青岛文学》《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广播电视报》《山东文学》《天津文学》《雨花》《时代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  一   粉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就从没顶的土里往上爬。感觉胸口憋得要死,感觉头上有丝丝的光亮在闪动,他就本能地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爬。感觉压在身上的泥土,像铁手攥着骨头和肉,每爬一步都痛,掉泪的痛,从没受
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段巧红团队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Alice Y. Cheung和Henming Wu教授等人合作,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个花粉管进入胚珠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FERONIA受体激酶调控了低甲酯化果胶质在丝状器的积累,进而调控了第一个花粉管诱导的一氧化氮在丝状器的积累。一氧化氮对诱导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诱饵蛋白进行亚硝基化修饰
“教育惩戒”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焦点问题。自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施行以来,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的探讨持续不断。  过度依赖惩戒的教育是粗暴的教育,完全脱离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惩戒”,不仅需要明确规范的制度规定,还需要教师灵活的育人艺术。  在進行教育惩戒前,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适用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