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新能源技术 奏响新时代强音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2012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4,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还只是一个配角。而到了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是美国的2倍,占全球的40%。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并且增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短短数年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汽车企业的积极行动,更离不开广大汽车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协同攻关,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支部书记、副主任王志福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十多年来,他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车辆、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等的研发工作,主持参与了包括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等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在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技术、驱动系统测试技术、电动汽车辆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然而,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的开启,百年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如何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新的科技浪潮中争取主动,是王志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思索的问题。
  主动选择
  1996年高考后,19岁的王志福面临着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第一道难题——报志愿。当时的山东农村,消息闭塞,人们对于高校、专业等知之甚少,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商量和求助的人。
  就在此时,王志福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课外书。那本书简单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教学风格、知名教授等,让他对北京理工大学有了模糊的印象。“当时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的编号是‘1007’,所以就想看看‘007’是什么样的。”他笑谈。各种机缘巧合下,王志福的第一志愿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学院。
  金秋九月,王志福如愿以偿地走进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开始了求学求知之旅。“那会儿我们专业叫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毕业证上也是这样写的。”回想起本科专业,王志福不禁笑了——这个专业名称现在说起来有点“土”。
  可汽车产业本身却并不“土”,作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废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严重。控制汽车废气污染及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努力推动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各种低排放或零排放汽车。其中,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节约能源,能实现复合可持续发展,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绿色交通工具,美、日、德等国家都在加紧研发,以期占领技术高地。
  经过4年的系统学习,王志福越来越意识到在装备传统燃油发动机的车辆上,欧美日等强国,已将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控等汽车中的核心零部件研究得相当透彻,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都基本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我国传统燃油汽车发展受到的限制很多,而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却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在获得保研本校机会后,王志福主动将研究方向锁定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为此他找到时任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向开发”的领航者孙逢春教授,提出希望能够在他的指导下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学习、研究。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如此超前的想法,孙逢春教授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在孙逢春、张承宁等老一辈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王志福的学术积淀更加深厚了。
  2003年,王志福顺利获得硕士学位,留在校属企业北京理工大学产业公司从事车辆设计工作。当时,孙逢春教授承担了为奥运会研发电动大巴车的任务,作为年轻的技术骨干,王志福深度参与其中。
  “那时候确实比较‘彪’,我帶了一帮孩子在通州的试验场做试验。”王志福回忆。虽然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但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还是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不会的,就跟老工程师学;不懂的,就上图书馆查。从盖厂房到买设备,从做实验到画图稿,硬是把任务扛了下来。当时正值“非典”时期,王志福不仅要在试验场盯工期,还要往返学校做大量沟通工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看到团队研发的55辆自主创新的纯电动大客车行驶上路,为奥运官员、媒体记者和运动员提供24小时服务,兑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承诺时,王志福倍感欣慰。
  披荆斩棘
  与传统能源汽车不同,电动汽车的核心是“三电技术”,即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整车控制技术。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了新的动力来源和驱动系统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在整车制造及总装上又与传统汽车在生产工艺设备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是横亘在电动汽车产业化道路上的障碍。
  整车控制系统,相当于电动汽车的“大脑”,对电动汽车的运行、安全、经济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破解这一关键技术,对推动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意义重大。
  为此,王志福和团队展开了系统的攻关。他们组织了精兵强将,从整车控制的各个关键节点入手,各个击破,实现了全流程的开发,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控制系统。例如轮毂驱动电动汽车,一辆车在经过不同的路面时,每个车轮怎样运动,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行驶效率和车辆平顺性。每个车轮就像人抬轿子一样,得协调起来,这就涉及相应的控制算法研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说简单一点,整车控制系统其实就是一块电路板,这谁都能做,关键的是里面的程序。”边说着,王志福边站起身,拿出了一块电路板向记者介绍起来。这是一块手掌大小的电路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和节点,每一条线路,每一个节点,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现在,王志福和团队研制的基于模型开发的电动汽车辆整车控制器系统,已经成功推广到唐骏汽车公司、唐车车辆等单位,实现了产品化、系列化,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跑者,在国际上声誉日隆,与国外高校、专家学者的合作日益密切。比如2020年年初,實验室研究团队在孙逢春的带领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王朝阳等专家、研究单位一道,共同攻克了“面向冬奥环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研制成功了面向冬奥示范应用的纯电动乘用车、智能纯电动中型客车、燃料电池大客车和纯电动大客车。
  再比如,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新能源与智能载运》期刊,超过一半的编委会成员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瑞士等载运、交通和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或地区,包括多个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有助于期刊的国际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王志福等一大批研人员的努力下,实验室将再接再厉,全力攻克包括全天候动力电池、智能电动汽车辆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拓展深挖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深圳汽车研究院的产学研落地进度,在研发国产实验室测试装备上有所担当,为新能源汽车强国建设贡献才智。
  奋斗有我
  回顾王志福的科研生涯,“奋斗”二字闪闪发光。看着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培养的学子走到科研一线,王志福感到由衷的自豪。
  2006年,王志福开始读博。那时候,他既要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抽出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撰写博士论文,“压力比较大”。为此,他经常凌晨4点爬起来写论文,写到6点多的时候,小睡一会,然后再到办公室工作。老师们也看出他很辛苦,经常宽慰他:“你小子别仗着身体好,不要命。”直到现在,王志福依然感念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还有一次,一个项目在快要结题时,突然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那会儿仗着年轻,熬了两个通宵,把问题给解决掉了”,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现在,王志福已经是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研究成果丰硕,应用效果明显。2014年,他获北京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获淮海科学技术奖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同时,他抽出时间,兼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车辆准入审查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电工学会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会员、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组成员,积极在社会工作中贡献才智。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支部书记,王志福在言传身教中,将“奋斗”“务实”的传统传递给年轻一代。王志福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现场测试管理工作,培训相关测试与试验有关人员达155人次,参与了《GB/ T36282—2018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 B/T 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GB/T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等国标的编制修改工作,制定了科技部“十五”“十一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规范”“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规范”等。
  在教学工作中,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将“四重”内容渗透到專业课教育中,同时,注重结合学科特点,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鼓励学生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从本科二年级开始,引入导师制,结合各类创新大赛,引导学生去做全过程的创新。此外,就车辆工程教育的学科特点而言,王志福还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考题上,我们就会设计一些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有计算题,有判断题,也有一些自由发挥的场景题,要求学生把全流程设计描绘出来。”王志福举例。
  课堂教学中,王志福教会学生的是专业知识,而在课堂之外,学生收获的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王志福常常告诫学生,在科研工作中,除了技术攻关,还有很多“技术外”的工作。一次,他带领学生去做现场调试,遇到厂里的工人起冲突。他就和学生说:“咱们不能光在这看着,要去理解和观察,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后,怎么去解决问题。”因为以后到厂里工作,学生们也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旦没有顺利解决,就有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度。学习之外,王志福还经常与学生谈心,带学生爬山、锻炼,被学生们评为“最佳实践老师”。
  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王志福出版了《嵌入式车载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电动汽车辆驱动系统理论与设计》《车辆电磁兼容基础》等学术著作,并参加编写和翻译了《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混合电动汽车辆基础》《装甲车辆混合动力电传动技术》等著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授权5项,发表EI/SCI论文30余篇。在他看来,撰文写作更像是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一次“系统的梳理”。
  2019年,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2025年将达25%,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定下了时间表,吹响了集结号。
  胡适曾经说过:“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王志福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而不懈奋斗。
其他文献
1975年我由一名下乡知青招工来到胜利油田钻井指挥部32194钻井队,那是黄河大坝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苇子林中几栋孤零零的白色简易房。钻井队七八十号人,只有一名女工,大家都叫她“一朵花”,倒是名副其实。那个地方叫孤岛,隶属于山东省垦利县。离钻井队目力所及的地方有一片槐树林,树林中驻扎着一个军马连。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都要穿过苇子林,渐渐的苇子林中被我们踩出一条羊肠小道。有时候我们会远远地看到一两个骑在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独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19年4月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安排高二年级学生到安徽省黄山市进行研学旅行。研学项目主要涉及竹雕、制墨、学唱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的体验,以及宏村、徽州古城、黄山市博物馆等地的游览。对于学生来说,研学旅行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增长阅历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研学旅行也是一次贯彻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实践。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
图画书的作用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的终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说过:“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可见,图画书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当前,图画书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小学语文阅读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也积极探索通过图画书阅读指导去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即:语言的发展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建构、艺术审美和创作、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教师应该借助图画书阅读
夏日摇滚   在所有的动物里,我认为马最具有肉体美。飞驰的骏马,俊朗、飘逸,哪个男儿不喜欢,不心潮澎湃呢。   可是农村里多的是牛。牛的力气大,脾气也好,任劳任怨,我们太熟悉了。   驴呢,介于马牛之间,个头最小,样子不好看,叫声难听,但驴耐力好,拉车推磨是一把好手。而且驴个子小,转弯灵活,再者食量也小,好经管,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皮实。   我七岁时,父亲遭批斗,罚去饲养室喂牛。饲养室在村外,离村
吴沛宏是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界的学术带头人,也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开拓者。作为医学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导师,从医、从教近40年,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医者、一名教授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为医学教育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吴沛宏身先士卒、忘我工作,为数万例的肿瘤病人进行了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多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说明性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性文章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有天文类的,如《太阳》;有建筑类的,如《赵州桥》;有动物类的,如《鲸》;有植物类的,如《花钟》;有生态类的,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科技类的,如《假如没有灰尘》等。  一、说明性文章研究缘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科学知识越来越重视。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
在酒面前,有时话是多余的,便相互深深浅浅地喝着,用眼神抚摸着对方。影子慢慢丰腴起来,有了血肉,有了筋腱,有了跳动的脉象,有了流淌的气息。  忽然,章子欣脸上出现了几只时钟的叠影,指针朝向不同的方位——北京时间、巴黎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悉尼时间。当鲁端明知道她的这个秘密后,他每次看到章子欣,她的脸上就会出现几只走向不同的时钟。  不可否定的是,夜色中的章子欣披了一种摇曳、生动和淡淡忧伤的美,他
作为一名36岁从教14年的教师,我年富力强,然已略感职业倦怠。如何重新焕发活力?我想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读论语写感想让生命觉醒, 以诗词吟诵唤醒学科热爱, 以课题研究扎实前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一直在路上.  读论语写感想,唤醒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通过修心的途径获得。上学期我参加了北师大的“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其中一项学习内容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海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乔键等领导带队对北京明天幼稚集团总部和明天第一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督导。本次督导活动給集团安全工作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集团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办党和人民满意的优质学前教育构筑安全管理的坚实长城。
1   检阅酱缸,是杨三每天早起必做的仪式。不过,他从来不让其他人掺和——当然,马葆是个例外。自从马葆加入杨家酱以后,一个人的仪式也就变成了两个人的秘密。   杨家酱的酿晒场很大,场子里齐齐摆了一百单八缸,放眼望去,缸缸孔武釉亮,个个生龙活虎,那阵仗俨然一百零八条梁山壮汉啸聚一处。不过,那种冷兵器时代的阵仗并不合乎杨三的想象。杨三的想法和创意是山寨的,但却热腾着一种时代感——他看到的是一个墩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