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乐清。市场经济氛围很浓烈。很多家长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纷纷离乡外出经商,而其子女却大多留在家乡,或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或全托在教师家里。中学阶段是一个孩子思想启蒙、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缺位,给广大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发生令人痛心的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现如今教育行政机构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我们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当积极响应起来,注意这部分“留守学生”的心理。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私心理。主要是指只顾个人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自我中心主义占据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遇事斤斤计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嫉妒心理。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同学怀有怨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处事刁难、搞不团结,学生之间有隔阂。
(3)孤僻心理。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独来独往,却又时常感到寂寞。他们对周围的人有戒备心理,不想念任何人,不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隔代的监护人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娇宠惯纵,放任自流;外出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生活过问少,使幼小的心灵变成一片荒漠。没有萌发健康心理之芽。
(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网络、电视等文化场所增多,一些意志薄弱,天生好奇的少年,沉浸在不健康的网络娱乐中,耳濡目染,受到消极东西的负面影响和感染。
(3)学校因素。有的学校办学思想不正确,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造成精神紧张。有些学生学习跟不上,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健康心理。教师有时工作繁忙,只顾班里的活动,忽视与个别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障碍。
三、教师应当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心理断乳期”,但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关心他们,就可能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老师应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使他们受到激励。感到温暖。
(2)积极与他们的父母亲沟通。现如今资讯特别发达,教师可不定时与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同时要求家长应积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留守学生时刻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取得成绩是父母亲看得到的,更加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倾向。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留守学生”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可以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桌。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爱好特长展示”等活动,让全班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留守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应对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雨露和阳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和谐持续发展。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私心理。主要是指只顾个人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自我中心主义占据优势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遇事斤斤计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嫉妒心理。是指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同学怀有怨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处事刁难、搞不团结,学生之间有隔阂。
(3)孤僻心理。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独来独往,却又时常感到寂寞。他们对周围的人有戒备心理,不想念任何人,不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留守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因素。隔代的监护人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娇宠惯纵,放任自流;外出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生活过问少,使幼小的心灵变成一片荒漠。没有萌发健康心理之芽。
(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网络、电视等文化场所增多,一些意志薄弱,天生好奇的少年,沉浸在不健康的网络娱乐中,耳濡目染,受到消极东西的负面影响和感染。
(3)学校因素。有的学校办学思想不正确,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造成精神紧张。有些学生学习跟不上,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健康心理。教师有时工作繁忙,只顾班里的活动,忽视与个别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障碍。
三、教师应当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心理断乳期”,但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关心他们,就可能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老师应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使他们受到激励。感到温暖。
(2)积极与他们的父母亲沟通。现如今资讯特别发达,教师可不定时与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同时要求家长应积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留守学生时刻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取得成绩是父母亲看得到的,更加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倾向。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留守学生”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可以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桌。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爱好特长展示”等活动,让全班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留守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应对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雨露和阳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和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