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面对替考这一严重违反高考纪律的行为,不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把主谋帮凶一网打尽,斩断地下利益链,不足以彰显公平;不强化制度执行,完善多方监管,保证高考制度的公正透明,不足以伸张正义。
“如果没有存在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可能没机会这样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的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熟悉白岩松的人有很多也熟悉他的这段话。寥寥数语、铿锵有力,透露着他惯有的“白式风格”,这段话给人宽慰,给人力量,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在6月12日举行的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通报称,今年高考全国共设有7131个考点,30万间考场,全体考生都在标准化考场完成考试。全国28个省共有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完成高考。今年高考考前未发生泄密,考中无大面积舞弊现象,实现了‘平安高考’。高考成绩将在6月下旬公布,7月上旬各高校开始录取。”这条标题为“今年高考未发生泄密和大面积舞弊现象”的新闻于2014年6月13日频频见诸于北京青年报等各大媒体报端。就如白岩松所说的那样,2014年的高考在这条新闻里同样是一片净地。但新闻余音未落,央视就曝光了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的新闻。报道出来后,舆论大哗。
爱子之心 替考之毒
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打通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一名组织替考者还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大学教师。暗访视频显示,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们顺利完成了替考。记者已向警方报案。
从教育部到河南省招生办再到当地公安机关,事件立刻浮出水面,变得雷厉风行起来,开始调查取证,表态严肃处理。权力机关迅速组织人员利用身份验证系统采集的考生进场照片信息、视频信息进行比对,组织者、替考者、被替考的学生以及还有被买通的教育工作者,都难逃惩处。
6月23日是各地高考成绩开始陆续发榜之日,而近来央视报道的河南杞县等地高考替考事件仍谜团重重。记者在河南杞县某中学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家长,有家长表示说他儿子之前就在离教育局不远的大同中学读书,今年高考替考事件中,大同中学就名列其中。
“我儿子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挺郁闷的,觉得自己好好读书也没啥用,别人砸钱就行了。”老何说,“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这种事其实往年也有,几个几个的,有时候也曝出来,但是今年太厉害了,新闻里曝出来100多号呢,这怎么吃得消。要是往年可能也就是个谈资,但是今年自己孩子也高考,这就很让人恼火了。”
老何在杞县县城开出租车,但这边的居民习惯出门乘坐当地的小三轮,近的2元,远的4元,老何的出租车一般在县城跑多远都是10元,所以生意也一般。“赚不到啥钱,就指望孩子考出去能有出息,却摊上今年这么个事。”
不过,让老何能聊以自慰的是,这事总算是被曝出来了,不然也许就这么过去了,那可就更憋屈了。“我觉得既然都查了,就得查到底,把那些找枪手的都给曝光出来,让大家看看都是些什么人,新闻里不是说都不是一般人,都是有权的,有钱的吗,既然干得出来这种丢人的事,栽了就得认。”
聊到这里,边上的几个家长也纷纷出言赞成。
但是,在他们的愤怒之外,却有深深的无奈。“今年还号称什么史上最严高考,指纹机都用上了,看看,还是架不住上头有人吧。这考都考完了,真能都查出来吗?查出来又能怎么样?”
同样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却是不一样的体味之痛;同样的爱之心切,却是一个在造毒,一个在吃毒。
替考之毒 毒在哪里
选拔人才,凭的是真才实学,岂能弄虚作假?枪手多为急需用钱的大学生,“撑死了开除学籍”,他们的淡定令人震惊。这些品尝过高考艰辛的学子,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在金钱面前拿自己的信誉乃至前途去冒险,一个正常的大学生,在正常的生活费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痛下决心替他人“高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社会比大学要复杂的多,诱惑也更多,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会经得起多少诱惑?
高考是我国监考最严格、制度最健全的考试,加上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的更新换代,想舞弊并不容易。那么枪手是怎么蒙混过关的呢?其实,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监考老师认真负责,不难察觉。然而,“收了钱,监考老师比咱们还积极,害怕出事”,一名考生家长如是说。规则需要人来执行,再严密的制度,也架不住内部失守。
公平正义受到挑战。当前,高考仍是平民子弟面前最公平的一条上升通道。今年高考,光河南省招办就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在这样一场决定数百万人命运的重要考试中,每有一名考生通过找人替考拿到了高分,就有一名寒窗苦读、诚信赴考的学子被剥夺了本属于他的受教育机会。
政府部门公信力蒙了羞。当被问到有没有风险时,组织者和考生家长都底气十足:“在自己考场出事,教育局也不愿意,也嫌丢人,都盖着不上报。”考生家长只要有权有钱,就能“暗度陈仓”,权力越不受约束的地方,权钱交易就越肆无忌惮。与高考舞弊行为沆瀣一气,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何在?
更可怕的是,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地方,高考替考已成公开的秘密。2008年,甘肃省天水市发生了一起集体冒名替考事件,替考者多达23人,甘肃、山东两省教育、公安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今年6月8日,陕西省韩城市一名高考替考者被发现,被替考者的父亲系当地一名派出所所长,现已被免职。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面对替考这一严重违反高考纪律的行为,不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把主谋帮凶一网打尽,斩断地下利益链,不足以彰显公平;不强化制度执行,完善多方监管,保证高考制度的公正透明,不足以伸张正义。教育部和河南省招办的迅速反应和坚决表态,释放了积极信号,值得期待。
没有买就没有卖。只要替考还有市场,高考替考就难以禁绝。那些“有钱人、当官的”为孩子找替考,或许是出于爱之深、扶之切。殊不知,他们僭越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已经给孩子带了不好的头;基础太差的孩子即便进了大学,也可能修不好学业。即使能正常毕业,这样靠欺骗混进高校的大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想而知。如果对那些胆大妄为的考生家长也予以重罚,以儆效尤,谁还敢轻易践踏社会底线? 玩忽职守,应当有人付出代价
此前,教育部曾预警,在高考中有严重违规行为(如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等)的考生,将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高中在校非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不仅取消其当年各科成绩,还将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在校大学生参与替考,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并由其所在高校按照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取得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当年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
6月17日,央视曝光高考枪手替考利益链,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替考。对此,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赶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人数之多令人惊愕。“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荒谬逻辑,居然在举国关注的高考中畅通无阻发人深省;案件暴露出来的“监守自盗”漏洞更令人深思。
二本2万元,一本3万元,重点一本5万元,名校另议;7万元搞定一个考点,两三千元搞定一个监考老师。金钱开道,轻易洞穿了层层把关的高考“大门”,不但撕裂了高考本身的公平公正,而且使被替考者顶掉的考生及其家庭十几年的付出付诸东流,让他们满怀期待的前程化为泡影。
从手机信号屏蔽、全方位视频监控再到指纹核对,监考技术手段不可谓不先进;从户籍学籍管理、资格审查再到各种证件核对,制度实施也不可谓不严谨。然而就是在如此“全方位探照”下,替考团伙仍能打通层层关口,把高考考场变成权钱交易的市场,可见制度再严密、技术再先进,执行制度、运用技术的人出了问题,一切都是枉然。
搜索百度新闻,笔者发现2013年6月的河南新闻就有于此相关的内容,一条标题为“河南严查大学生高考枪手,查出学生将被开除”的标题看上去非常扎眼和讽刺。这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预言?
而恰在今年高考前夕,山东济南警方就抓获了2名组织高考舞弊的犯罪嫌疑人,以及18名招募来的枪手。据媒体报道,这些人落网时正准备乘车去河南替考。按理说,刚刚东窗事发,替考者躲避风头都来不及,为何还敢顶风作案?还有,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也曾表态“为广大考生营造公平正义的高考环境”,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高考替考的“小广告”却在网络和校园里肆意散布。为何“地球人都知道”的替考问题,主管部门却要等到被曝光后才去查处?种种“严防死守”的表态之后,究竟还有没有“落地”的作为?
高考替考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时不时有相关事件被曝光。2008年,甘肃天水被曝高考替考事件,共发现替考考生23人;2010年,中国青年报暗访发现,在北京有一个组织高考枪手的跨省替考团伙;2012年,媒体记者追踪发现,郑州、开封等地多所高校师生构成了一张隐秘的替考网络……
高考出现大规模替考事件挑战了法律尊严,侵犯了大多数考生的正当权益。针对此次事件,教育部表示,一经查实,将对此事涉及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对伪造、变更身份证准考证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一律取消本科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节轻重暂停其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3年,对替考的在校大学生,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舆论也在此次替考事件中几乎保持了高度一致:如此大规模的替考,媒体都探听到消息去蹲守暗访了,可主管部门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审核程序形同虚设,监督机制松松垮垮,玩忽职守,应该有人付出代价。
我们应该引起什么样的反思?
彻查替考事件,对替考事件各个环节的失职者、渎职者启动问责程序与司法程序,斩断舞弊链条,都很重要。该禁考的禁考,该开除的开除,该法办的法办,丝毫不能含糊。但是,笔者认为,挖出替考事件的根源才是减少、避免替考等舞弊事件发生的一剂良方,它比单纯关注替考事件本身更重要。
一个地方舞弊成风,与当地的教育大气候有关。虽说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是高考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小视,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痕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不可或缺的硬指标。高考成绩意味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意味着学校的经济效益,意味着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再加上,高考招生制度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公,河南等人口大省考生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远远小于北京等省市。于是,在利益面前,什么诚信道德,什么法律尊严,统统一钱不值。大家都心照不宣,各打各的鬼主意。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严查舞弊事件,增强试卷保密措施与监考技术手段,加强考点监管,保证高考诚信度以外,更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并通过多种手段淡化高考情结,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改革教育政绩评价体系,改变学校、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教育观、政绩观。
链接
河南替考案75人被党政纪处理多名教师被处分
经查明,今年5月,高考替考中介王彬彬(已归案)、张选力(正在追捕中)在武汉部分高校组织枪手,在杞县、通许县联系被替考考生家长,并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被替考生共10人(杞县、通许县各5人,其中3人参加了3场考试后,被监考人员发现取消考试资格),涉及替考“枪手”11人(有2名枪手为同一名考生替考)。公安机关共调查询问110人,移交相关部门党政纪处理75人,其中立案侦查9人,刑事拘留5人。
目前,河南省对10名被替考考生,给予取消各科次考试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涉案的11名替考枪手,已上报教育部,建议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对教育系统内相关涉案人员,充当牵线人的5名工作人员开除公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给予主动交代配合的8名教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没有尽到职责,造成完成替考的45名监考老师,给予记过处分。对被替考考生5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家长给予撤销职务处分,5名一般公职人员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河南省还对替考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大同中学校长和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通许县第一高中校长给予撤职处分。对杞县高招办主任和通许县高招办主任、通许县城关镇下洼学校校长给予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对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局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杞县、通许县分管县领导和开封市招办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其中开封市招办主任被免职。
河南省相关部门表示,随着案情的进展,如发现新的证据,还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高考舞弊零容忍,对参与舞弊人员随时发现随时查处,切实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编辑 朱晓婷)
“如果没有存在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可能没机会这样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的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熟悉白岩松的人有很多也熟悉他的这段话。寥寥数语、铿锵有力,透露着他惯有的“白式风格”,这段话给人宽慰,给人力量,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在6月12日举行的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通报称,今年高考全国共设有7131个考点,30万间考场,全体考生都在标准化考场完成考试。全国28个省共有5.6万名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完成高考。今年高考考前未发生泄密,考中无大面积舞弊现象,实现了‘平安高考’。高考成绩将在6月下旬公布,7月上旬各高校开始录取。”这条标题为“今年高考未发生泄密和大面积舞弊现象”的新闻于2014年6月13日频频见诸于北京青年报等各大媒体报端。就如白岩松所说的那样,2014年的高考在这条新闻里同样是一片净地。但新闻余音未落,央视就曝光了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的新闻。报道出来后,舆论大哗。
爱子之心 替考之毒
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打通各个环节获得通融,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一名组织替考者还自称是华中科技大大学教师。暗访视频显示,监考老师发现破绽竟也没有阻拦,枪手们顺利完成了替考。记者已向警方报案。
从教育部到河南省招生办再到当地公安机关,事件立刻浮出水面,变得雷厉风行起来,开始调查取证,表态严肃处理。权力机关迅速组织人员利用身份验证系统采集的考生进场照片信息、视频信息进行比对,组织者、替考者、被替考的学生以及还有被买通的教育工作者,都难逃惩处。
6月23日是各地高考成绩开始陆续发榜之日,而近来央视报道的河南杞县等地高考替考事件仍谜团重重。记者在河南杞县某中学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家长,有家长表示说他儿子之前就在离教育局不远的大同中学读书,今年高考替考事件中,大同中学就名列其中。
“我儿子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挺郁闷的,觉得自己好好读书也没啥用,别人砸钱就行了。”老何说,“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这种事其实往年也有,几个几个的,有时候也曝出来,但是今年太厉害了,新闻里曝出来100多号呢,这怎么吃得消。要是往年可能也就是个谈资,但是今年自己孩子也高考,这就很让人恼火了。”
老何在杞县县城开出租车,但这边的居民习惯出门乘坐当地的小三轮,近的2元,远的4元,老何的出租车一般在县城跑多远都是10元,所以生意也一般。“赚不到啥钱,就指望孩子考出去能有出息,却摊上今年这么个事。”
不过,让老何能聊以自慰的是,这事总算是被曝出来了,不然也许就这么过去了,那可就更憋屈了。“我觉得既然都查了,就得查到底,把那些找枪手的都给曝光出来,让大家看看都是些什么人,新闻里不是说都不是一般人,都是有权的,有钱的吗,既然干得出来这种丢人的事,栽了就得认。”
聊到这里,边上的几个家长也纷纷出言赞成。
但是,在他们的愤怒之外,却有深深的无奈。“今年还号称什么史上最严高考,指纹机都用上了,看看,还是架不住上头有人吧。这考都考完了,真能都查出来吗?查出来又能怎么样?”
同样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却是不一样的体味之痛;同样的爱之心切,却是一个在造毒,一个在吃毒。
替考之毒 毒在哪里
选拔人才,凭的是真才实学,岂能弄虚作假?枪手多为急需用钱的大学生,“撑死了开除学籍”,他们的淡定令人震惊。这些品尝过高考艰辛的学子,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却在金钱面前拿自己的信誉乃至前途去冒险,一个正常的大学生,在正常的生活费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痛下决心替他人“高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社会比大学要复杂的多,诱惑也更多,试想,这样的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会经得起多少诱惑?
高考是我国监考最严格、制度最健全的考试,加上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的更新换代,想舞弊并不容易。那么枪手是怎么蒙混过关的呢?其实,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监考老师认真负责,不难察觉。然而,“收了钱,监考老师比咱们还积极,害怕出事”,一名考生家长如是说。规则需要人来执行,再严密的制度,也架不住内部失守。
公平正义受到挑战。当前,高考仍是平民子弟面前最公平的一条上升通道。今年高考,光河南省招办就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在这样一场决定数百万人命运的重要考试中,每有一名考生通过找人替考拿到了高分,就有一名寒窗苦读、诚信赴考的学子被剥夺了本属于他的受教育机会。
政府部门公信力蒙了羞。当被问到有没有风险时,组织者和考生家长都底气十足:“在自己考场出事,教育局也不愿意,也嫌丢人,都盖着不上报。”考生家长只要有权有钱,就能“暗度陈仓”,权力越不受约束的地方,权钱交易就越肆无忌惮。与高考舞弊行为沆瀣一气,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何在?
更可怕的是,河南高考替考事件也许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地方,高考替考已成公开的秘密。2008年,甘肃省天水市发生了一起集体冒名替考事件,替考者多达23人,甘肃、山东两省教育、公安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今年6月8日,陕西省韩城市一名高考替考者被发现,被替考者的父亲系当地一名派出所所长,现已被免职。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面对替考这一严重违反高考纪律的行为,不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把主谋帮凶一网打尽,斩断地下利益链,不足以彰显公平;不强化制度执行,完善多方监管,保证高考制度的公正透明,不足以伸张正义。教育部和河南省招办的迅速反应和坚决表态,释放了积极信号,值得期待。
没有买就没有卖。只要替考还有市场,高考替考就难以禁绝。那些“有钱人、当官的”为孩子找替考,或许是出于爱之深、扶之切。殊不知,他们僭越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已经给孩子带了不好的头;基础太差的孩子即便进了大学,也可能修不好学业。即使能正常毕业,这样靠欺骗混进高校的大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想而知。如果对那些胆大妄为的考生家长也予以重罚,以儆效尤,谁还敢轻易践踏社会底线? 玩忽职守,应当有人付出代价
此前,教育部曾预警,在高考中有严重违规行为(如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等)的考生,将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高中在校非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不仅取消其当年各科成绩,还将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在校大学生参与替考,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并由其所在高校按照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取得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当年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
6月17日,央视曝光高考枪手替考利益链,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替考。对此,教育部已派工作组赶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人数之多令人惊愕。“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荒谬逻辑,居然在举国关注的高考中畅通无阻发人深省;案件暴露出来的“监守自盗”漏洞更令人深思。
二本2万元,一本3万元,重点一本5万元,名校另议;7万元搞定一个考点,两三千元搞定一个监考老师。金钱开道,轻易洞穿了层层把关的高考“大门”,不但撕裂了高考本身的公平公正,而且使被替考者顶掉的考生及其家庭十几年的付出付诸东流,让他们满怀期待的前程化为泡影。
从手机信号屏蔽、全方位视频监控再到指纹核对,监考技术手段不可谓不先进;从户籍学籍管理、资格审查再到各种证件核对,制度实施也不可谓不严谨。然而就是在如此“全方位探照”下,替考团伙仍能打通层层关口,把高考考场变成权钱交易的市场,可见制度再严密、技术再先进,执行制度、运用技术的人出了问题,一切都是枉然。
搜索百度新闻,笔者发现2013年6月的河南新闻就有于此相关的内容,一条标题为“河南严查大学生高考枪手,查出学生将被开除”的标题看上去非常扎眼和讽刺。这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预言?
而恰在今年高考前夕,山东济南警方就抓获了2名组织高考舞弊的犯罪嫌疑人,以及18名招募来的枪手。据媒体报道,这些人落网时正准备乘车去河南替考。按理说,刚刚东窗事发,替考者躲避风头都来不及,为何还敢顶风作案?还有,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也曾表态“为广大考生营造公平正义的高考环境”,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高考替考的“小广告”却在网络和校园里肆意散布。为何“地球人都知道”的替考问题,主管部门却要等到被曝光后才去查处?种种“严防死守”的表态之后,究竟还有没有“落地”的作为?
高考替考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时不时有相关事件被曝光。2008年,甘肃天水被曝高考替考事件,共发现替考考生23人;2010年,中国青年报暗访发现,在北京有一个组织高考枪手的跨省替考团伙;2012年,媒体记者追踪发现,郑州、开封等地多所高校师生构成了一张隐秘的替考网络……
高考出现大规模替考事件挑战了法律尊严,侵犯了大多数考生的正当权益。针对此次事件,教育部表示,一经查实,将对此事涉及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对伪造、变更身份证准考证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一律取消本科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节轻重暂停其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3年,对替考的在校大学生,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舆论也在此次替考事件中几乎保持了高度一致:如此大规模的替考,媒体都探听到消息去蹲守暗访了,可主管部门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审核程序形同虚设,监督机制松松垮垮,玩忽职守,应该有人付出代价。
我们应该引起什么样的反思?
彻查替考事件,对替考事件各个环节的失职者、渎职者启动问责程序与司法程序,斩断舞弊链条,都很重要。该禁考的禁考,该开除的开除,该法办的法办,丝毫不能含糊。但是,笔者认为,挖出替考事件的根源才是减少、避免替考等舞弊事件发生的一剂良方,它比单纯关注替考事件本身更重要。
一个地方舞弊成风,与当地的教育大气候有关。虽说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是高考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小视,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痕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不可或缺的硬指标。高考成绩意味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意味着学校的经济效益,意味着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再加上,高考招生制度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公,河南等人口大省考生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远远小于北京等省市。于是,在利益面前,什么诚信道德,什么法律尊严,统统一钱不值。大家都心照不宣,各打各的鬼主意。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严查舞弊事件,增强试卷保密措施与监考技术手段,加强考点监管,保证高考诚信度以外,更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并通过多种手段淡化高考情结,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改革教育政绩评价体系,改变学校、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教育观、政绩观。
链接
河南替考案75人被党政纪处理多名教师被处分
经查明,今年5月,高考替考中介王彬彬(已归案)、张选力(正在追捕中)在武汉部分高校组织枪手,在杞县、通许县联系被替考考生家长,并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被替考生共10人(杞县、通许县各5人,其中3人参加了3场考试后,被监考人员发现取消考试资格),涉及替考“枪手”11人(有2名枪手为同一名考生替考)。公安机关共调查询问110人,移交相关部门党政纪处理75人,其中立案侦查9人,刑事拘留5人。
目前,河南省对10名被替考考生,给予取消各科次考试成绩、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涉案的11名替考枪手,已上报教育部,建议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对教育系统内相关涉案人员,充当牵线人的5名工作人员开除公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给予主动交代配合的8名教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对没有尽到职责,造成完成替考的45名监考老师,给予记过处分。对被替考考生5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家长给予撤销职务处分,5名一般公职人员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河南省还对替考事件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杞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杞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大同中学校长和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兼通许县第一高中校长给予撤职处分。对杞县高招办主任和通许县高招办主任、通许县城关镇下洼学校校长给予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对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杞县教体局局长、通许县教体局局长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杞县、通许县分管县领导和开封市招办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其中开封市招办主任被免职。
河南省相关部门表示,随着案情的进展,如发现新的证据,还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高考舞弊零容忍,对参与舞弊人员随时发现随时查处,切实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编辑 朱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