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均行综合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采取常规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46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机械通气总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气管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这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呼吸衰竭 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2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31-02
为分析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该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0例行上述方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7±5.7)岁,均行综合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采取常规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46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9.6±6.1)岁,该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本文所有选取患者病症诊断标准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关于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上述选取对象均表现出轻重程度不一的哮喘、肺鸣音、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两组选取对象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患者;②排除电解质紊乱、病窦综合征、肾功能缺陷等患者;③排除高血压病、原发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患者;④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痰、营养支持、经鼻塞或鼻导管吸氧、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方案治疗:
(1)给药治疗:本组选取对象均给予静脉滴注甲級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开始给予剂量维持在120-200mg/d,待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逐渐减少给药剂量,直至40mg/d。
(2)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主要针对性呼吸衰竭症状严重的患者,尤其是神志迷失、昏迷的患者,应及时行人工气道,依据患者身体耐受性及体征稳定情况,选择给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或切开气管通气治疗,并设定相应的吸气压和呼气压,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脉分析、脉搏等指标。
1.4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呼吸衰竭症状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等三项指标对比。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三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 气管切开情况及并发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仅有4例患者切开气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有2例发生VAP症状,1例切口感染,气管切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5.0%,对照组气管切开9例,其中VAP4例,2例切口感染,切开率分别为19.6%和13.0%,两组间气管切开率对比与统计学意义(X2=4.03,P<0.05),并发症对比无意义(X2=2.17,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引发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或二氧化碳潴留症状,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代谢及生理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2]。患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及时给予对症、有效治疗,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恢复通气功能,对于保证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综合治疗,疗效明显,且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这对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及呼吸功能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3]。张凯研究分析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改善[4]。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一般的经鼻塞给氧、营养支持、吸痰、止咳等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疗效并不显著,而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方案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这说明综合治疗方案明显较常规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有助于降低气管切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衰竭应用有针对性的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改善,有较高的临床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福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75-176
[2] 蒙光意.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27-228
[3] 陈广湛,李月弟.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9-40
[4] 张凯.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3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均行综合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采取常规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46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
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机械通气总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气管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这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呼吸衰竭 综合治疗 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2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31-02
为分析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该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0例行上述方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7±5.7)岁,均行综合治疗,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采取常规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46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9.6±6.1)岁,该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本文所有选取患者病症诊断标准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关于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上述选取对象均表现出轻重程度不一的哮喘、肺鸣音、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两组选取对象在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患者;②排除电解质紊乱、病窦综合征、肾功能缺陷等患者;③排除高血压病、原发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患者;④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痰、营养支持、经鼻塞或鼻导管吸氧、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在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方案治疗:
(1)给药治疗:本组选取对象均给予静脉滴注甲級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开始给予剂量维持在120-200mg/d,待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逐渐减少给药剂量,直至40mg/d。
(2)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主要针对性呼吸衰竭症状严重的患者,尤其是神志迷失、昏迷的患者,应及时行人工气道,依据患者身体耐受性及体征稳定情况,选择给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或切开气管通气治疗,并设定相应的吸气压和呼气压,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脉分析、脉搏等指标。
1.4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呼吸衰竭症状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等三项指标对比。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60例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三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 气管切开情况及并发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仅有4例患者切开气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有2例发生VAP症状,1例切口感染,气管切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5.0%,对照组气管切开9例,其中VAP4例,2例切口感染,切开率分别为19.6%和13.0%,两组间气管切开率对比与统计学意义(X2=4.03,P<0.05),并发症对比无意义(X2=2.17,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引发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致使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或二氧化碳潴留症状,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代谢及生理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2]。患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及时给予对症、有效治疗,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恢复通气功能,对于保证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综合治疗,疗效明显,且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这对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及呼吸功能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3]。张凯研究分析对于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改善[4]。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一般的经鼻塞给氧、营养支持、吸痰、止咳等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疗效并不显著,而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方案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这说明综合治疗方案明显较常规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有助于降低气管切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衰竭应用有针对性的方案治疗,疗效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改善,有较高的临床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福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75-176
[2] 蒙光意.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27-228
[3] 陈广湛,李月弟.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9-40
[4] 张凯.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