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阅读教学一直是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7 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为例,分三个步骤阐述了如何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要以“阅读材料”为根,充分解读。解读的内容包括解读文章主题、解读文本结构、解读阅读策略和解读文中练习;二要以“受教学生”为本,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三要以“教学设计”为纲,清晰展示。设计的环节依次是:直接导入,引出文章主题;单词呈现,紧扣教学重点;阅读教学,凸显文本结构、指导阅读策略;文本小结,升华学生情感;以读促写,拓展文后练习。文章在最后进行了归纳小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教师来探索有效阅读教学新方法,促进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文本解读;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有效阅读教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作为四项技能之一的“读”,其教学的重要性毋须多言。
不可否认,我们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都很重视课堂阅读教学,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轻负、高质”的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但是反观我们的实际教学,却常常发现:一节课的内容往往要两节课甚至多节课完成;可以让学生课堂掌握的知识往往要拖到课后才完成,等等。可谓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我认为:可以从文本解读开始,层层展开,环环递进来开展阅读教学。
现以《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7 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为例进行论述。
一、以“阅读材料”为根,充分解读
我们教师拿到一篇阅读材料,要教好它,首先就必须“吃透”它。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个性解读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章进行“抽丝剥茧”、“化繁为简”的过程。解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依次着手:
(一)解读文章主题
解读文章主题,也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只有先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确保教学的主方向不跑偏。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是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谈论中国青少年的希望与梦想。
教学难点: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对文中梦想现实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汇及句型;教会学生运用I’d like/love to...、I want/hope to...、I dream of...这几个重点句型谈论自己的希望与梦想;鼓励学生要有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解读文本结构
文本结构即文章的框架,是作者写作思路的核心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文本结构来设计阅读任务。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这篇阅读材料一共包含了四部分内容。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背景,即:This reading is about some of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the survey is about hopes and dreams; thousands of students across China took part in it(the survey).第二、三部分分别从What are the hopes of teenagers? What are the dreams of teenagers? 两方面进行了并列分述。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结构非常清晰,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全文结构列成提纲如下:
【关键词】文本解读;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有效阅读教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作为四项技能之一的“读”,其教学的重要性毋须多言。
不可否认,我们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都很重视课堂阅读教学,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轻负、高质”的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但是反观我们的实际教学,却常常发现:一节课的内容往往要两节课甚至多节课完成;可以让学生课堂掌握的知识往往要拖到课后才完成,等等。可谓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我认为:可以从文本解读开始,层层展开,环环递进来开展阅读教学。
现以《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7 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为例进行论述。
一、以“阅读材料”为根,充分解读
我们教师拿到一篇阅读材料,要教好它,首先就必须“吃透”它。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的个性解读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章进行“抽丝剥茧”、“化繁为简”的过程。解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依次着手:
(一)解读文章主题
解读文章主题,也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只有先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确保教学的主方向不跑偏。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是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谈论中国青少年的希望与梦想。
教学难点: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对文中梦想现实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词汇及句型;教会学生运用I’d like/love to...、I want/hope to...、I dream of...这几个重点句型谈论自己的希望与梦想;鼓励学生要有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解读文本结构
文本结构即文章的框架,是作者写作思路的核心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文本结构来设计阅读任务。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这篇阅读材料一共包含了四部分内容。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背景,即:This reading is about some of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the survey is about hopes and dreams; thousands of students across China took part in it(the survey).第二、三部分分别从What are the hopes of teenagers? What are the dreams of teenagers? 两方面进行了并列分述。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结构非常清晰,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全文结构列成提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