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要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这就涉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作为课改中的一个鲜活的学习方式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无效的、低效的合作学习,费时费力;有效的合作学习,让教学功能由接受灌输知识变为探究合作求得新知。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我们很少关注和涉及合作问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积极辅助实施,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从目前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学习运用的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势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产生怀疑。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深入推广、不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机械简单,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预设过于简单,特别是时机的把握欠当。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简单地、机械化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还有的老师认为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几个学生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这样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有实效。
2.要求不到位,合而不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对合作的目的、方法、各自的任务和合作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每个小组成员好像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种情况是,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们马上就热烈讨论。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的要求不具体,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导致学生合而不作。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一两分钟甚至十几秒就宣布停止,致使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互相启发”、“生成共识”了。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其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指导不及时,合而无果。小组合作中,老师虽然摒弃了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表面上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或者“放手发动群众”,不能及时介入调控,放任学生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有的评价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长此以往,一些一直受不到褒扬的小组或小组成员就失去了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面积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但是存在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激励措施的实施,要给小组成员和小组计分,这样势必会消耗老师和一部分小组成员的精力,使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时间减少,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如果不实行计分评价措施,学生的全体参与度就会大打折扣。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和小组的积分,影响了对探究内容的关注度。这些都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是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汇报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包括每科、每课、每天、每周、每月的总结评比,这势必会牵扯老师相当多的精力,但如果不及时总结评比就会影响小组下阶段的合作兴趣。如何使小组合作的评价合理化、常规化,而又减轻教师负担,这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2.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头大、人数较多、小组多,学生或小组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学生的角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部分小组和小组成员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也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小组异质成员间差异较大,基础、能力、习惯等参差不齐,小组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很难跟上全组、全班学习的步伐,如何缩小这一部分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而“齐头并进”,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通过课后小组成员间的鼓励与帮助“迎头赶上”,如何评价课堂以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还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
4.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开创“万紫千红才是春”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这些策略方式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出版,2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盛群力.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现实途径[N].教育信息报,2005.9.
[4]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我们很少关注和涉及合作问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积极辅助实施,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从目前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学习运用的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势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产生怀疑。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深入推广、不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机械简单,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预设过于简单,特别是时机的把握欠当。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简单地、机械化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还有的老师认为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几个学生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这样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有实效。
2.要求不到位,合而不作。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对合作的目的、方法、各自的任务和合作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每个小组成员好像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种情况是,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们马上就热烈讨论。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的要求不具体,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导致学生合而不作。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一两分钟甚至十几秒就宣布停止,致使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互相启发”、“生成共识”了。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其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指导不及时,合而无果。小组合作中,老师虽然摒弃了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表面上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或者“放手发动群众”,不能及时介入调控,放任学生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有的评价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长此以往,一些一直受不到褒扬的小组或小组成员就失去了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面积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但是存在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激励措施的实施,要给小组成员和小组计分,这样势必会消耗老师和一部分小组成员的精力,使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时间减少,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如果不实行计分评价措施,学生的全体参与度就会大打折扣。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和小组的积分,影响了对探究内容的关注度。这些都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是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汇报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包括每科、每课、每天、每周、每月的总结评比,这势必会牵扯老师相当多的精力,但如果不及时总结评比就会影响小组下阶段的合作兴趣。如何使小组合作的评价合理化、常规化,而又减轻教师负担,这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2.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头大、人数较多、小组多,学生或小组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学生的角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部分小组和小组成员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也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小组异质成员间差异较大,基础、能力、习惯等参差不齐,小组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很难跟上全组、全班学习的步伐,如何缩小这一部分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而“齐头并进”,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通过课后小组成员间的鼓励与帮助“迎头赶上”,如何评价课堂以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还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
4.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开创“万紫千红才是春”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这些策略方式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出版,2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盛群力.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现实途径[N].教育信息报,2005.9.
[4]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