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2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特点,实施阶段化个体化整体护理,即心理护理、糖尿病饮食调养、围手术期、康复锻炼等护理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糖尿病;护理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御髋部有害外力,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增加了手术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综合治疗和阶段化个体化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2.5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股骨颈骨折1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4例;既往糖尿病病史7例,13例入院后发现血糖较高,经内分泌科会诊后确诊,均为非依赖型糖尿病;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经综合治疗,待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病例在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1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呼吸道雾化、翻身拍背等精心护理,所有患者于26~33天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处于特殊年龄段时期,因此存在围手术期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较强[2]。我们通过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和沟通,做到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真诚微笑,关心、体贴、尊重老人。
2.1.2 牵引护理 为减轻损伤部位疼痛及肌肉痉挛、减轻髋关节内及病变部位的压力,手术前根据病情,14例行患肢持续皮牵引,6例行患肢持续骨牵引,使患肢尽量维持中立位,维持牵引重量3~5kg,避免过多的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变部位损伤。骨牵引针孔每日两次涂0.5%活力碘,预防针孔感染。注意保护骨突及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压疮。
2.1.3 糖尿病饮食调护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最为重要,原则为①控制总热量;②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③少食多餐;④高纤维;⑤饮食清谈,低脂少油;⑥戒烟酒。我们帮助患者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性,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如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协助制订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食谱,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测血糖,掌握血糖数值意义和家庭自我护理方法。
2.1.4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髋关节置换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或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化验血、x线摄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总体健康状况;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其手术后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同护理常规,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2.2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3d因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可采用麻醉镇痛泵,防止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发生,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体位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2.2.3 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
2.2.3.1 肺部并发症 肺部感染是老年外科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原因为①老年人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群的机理减退,导致肺活量减少、残余量和功能残余量增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肺部疾病,导致肺功能的改变[3]。②由于术后伤口疼痛、疲劳或麻醉镇痛药物应用等因素,限制了患者呼吸肌运动,呼吸短促,使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均进一步减少,氧合作用明显降低[4]。③术后咳嗽能力减弱,肺部通气量减少,使细支气管极易痉挛,分泌物多而阻塞封闭,可导致肺不张,甚至发展为肺炎[5]。本组病例肺部感染12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为:①术后24~48h以后抬高床头15~20°,鼓励深呼吸、拍背,必要时吸痰;②用α-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Tid;③吹气球4~6次/d,每次5~10min;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经过以上处理12例患者分别于3~7天后感染得到控制。
2.2.3.2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确失并伴有感染的脚,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6]。其观察及预防措施为① 严格控制好糖尿病,每1~2h观察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血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3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40%~70%,发生的时间以术后3~5d及术后2周前后最高[7]。早期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必要时行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预防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早期活动,避免使用促凝血药及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等。对已出现的深静脉栓塞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采用患肢抬高并辅以低分子量肝素、丹参等药物,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本组患者未出现深静脉血栓。
2.3 出院指导
制定康复期锻炼计划,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活动或休息时注意不要内旋内收膝关节、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坐在低于小腿高度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弯腰捡地上物品时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避免患肢负重,预防跌倒。要以拐杖或助行器协助行走,以减少关节磨损,活动后要有适度休息,加以调整。3个月后逐渐负重,但要避免登山或受外力撞击等防止假体松动和磨损的活动,如出现髋关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可能是关节脱位,应立即就诊。
3 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因骨创伤
而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全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技术要求高,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难度大。其原因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要脏器的衰老和功能的减退,使老人抗病能力下降;②伴发糖尿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③由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手术后切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防治技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血糖、尿量,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糖尿病饮食调养,增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同时对肺部感染、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假体脱落等并发症应做到预见性的观察护理,以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87-356
[2]肖雪芬,李云,李慧敏,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学杂志,2004,19(16):16.
[3]黄筵莛.重视老年患者的外科问题[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9,16(5):259-260
[4]黄筵莛.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48
[5]高新华,王光元.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现代护理.2004,10(4):26-27
[6]常宝成,潘从清.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01)
[7]吕原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49(3):155.
[8]施时琴,刘光汉,纱宝琴,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65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5):347.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糖尿病;护理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髋关节周围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御髋部有害外力,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根据病情需要,部分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增加了手术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而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综合治疗和阶段化个体化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2.56岁,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股骨颈骨折1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4例;既往糖尿病病史7例,13例入院后发现血糖较高,经内分泌科会诊后确诊,均为非依赖型糖尿病;2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经综合治疗,待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上病例在全麻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1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呼吸道雾化、翻身拍背等精心护理,所有患者于26~33天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处于特殊年龄段时期,因此存在围手术期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较强[2]。我们通过有的放矢地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和沟通,做到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真诚微笑,关心、体贴、尊重老人。
2.1.2 牵引护理 为减轻损伤部位疼痛及肌肉痉挛、减轻髋关节内及病变部位的压力,手术前根据病情,14例行患肢持续皮牵引,6例行患肢持续骨牵引,使患肢尽量维持中立位,维持牵引重量3~5kg,避免过多的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变部位损伤。骨牵引针孔每日两次涂0.5%活力碘,预防针孔感染。注意保护骨突及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压疮。
2.1.3 糖尿病饮食调护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最为重要,原则为①控制总热量;②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③少食多餐;④高纤维;⑤饮食清谈,低脂少油;⑥戒烟酒。我们帮助患者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性,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如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协助制订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食谱,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测血糖,掌握血糖数值意义和家庭自我护理方法。
2.1.4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髋关节置换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或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化验血、x线摄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总体健康状况;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其手术后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同护理常规,注意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2.2.2 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2~3d因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可采用麻醉镇痛泵,防止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发生,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体位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2.2.3 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
2.2.3.1 肺部并发症 肺部感染是老年外科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原因为①老年人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群的机理减退,导致肺活量减少、残余量和功能残余量增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肺部疾病,导致肺功能的改变[3]。②由于术后伤口疼痛、疲劳或麻醉镇痛药物应用等因素,限制了患者呼吸肌运动,呼吸短促,使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均进一步减少,氧合作用明显降低[4]。③术后咳嗽能力减弱,肺部通气量减少,使细支气管极易痉挛,分泌物多而阻塞封闭,可导致肺不张,甚至发展为肺炎[5]。本组病例肺部感染12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为:①术后24~48h以后抬高床头15~20°,鼓励深呼吸、拍背,必要时吸痰;②用α-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Tid;③吹气球4~6次/d,每次5~10min;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经过以上处理12例患者分别于3~7天后感染得到控制。
2.2.3.2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确失并伴有感染的脚,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果,严重者需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6]。其观察及预防措施为① 严格控制好糖尿病,每1~2h观察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血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3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40%~70%,发生的时间以术后3~5d及术后2周前后最高[7]。早期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必要时行静脉造影及超声检查。预防的主要方法包括术后早期活动,避免使用促凝血药及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等。对已出现的深静脉栓塞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采用患肢抬高并辅以低分子量肝素、丹参等药物,多数患者可逐渐缓解。本组患者未出现深静脉血栓。
2.3 出院指导
制定康复期锻炼计划,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活动或休息时注意不要内旋内收膝关节、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坐在低于小腿高度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弯腰捡地上物品时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避免患肢负重,预防跌倒。要以拐杖或助行器协助行走,以减少关节磨损,活动后要有适度休息,加以调整。3个月后逐渐负重,但要避免登山或受外力撞击等防止假体松动和磨损的活动,如出现髋关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可能是关节脱位,应立即就诊。
3 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因骨创伤
而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全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技术要求高,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难度大。其原因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要脏器的衰老和功能的减退,使老人抗病能力下降;②伴发糖尿病,增加了手术的风险。③由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手术后切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防治技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血糖、尿量,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糖尿病饮食调养,增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同时对肺部感染、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假体脱落等并发症应做到预见性的观察护理,以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87-356
[2]肖雪芬,李云,李慧敏,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学杂志,2004,19(16):16.
[3]黄筵莛.重视老年患者的外科问题[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9,16(5):259-260
[4]黄筵莛.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48
[5]高新华,王光元.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现代护理.2004,10(4):26-27
[6]常宝成,潘从清.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01)
[7]吕原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49(3):155.
[8]施时琴,刘光汉,纱宝琴,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65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