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书本之外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国各省、市都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就思品中考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中考命题特点
  体现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其学习和考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思想品德学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尤其彰显人文关怀。各地中考命题浸润着人文精神的滋养:尊重学生的成长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善待父母、朋友、同学,善待生存环境,激发爱国情怀,承担社会责任。
  增强开放性。各地思品学科的命题虽然重视基础知识,但试题走向明显更具有开放性。试题一般以国内外事件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为载体,多层次命题,引导学生走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重视创新性。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设计模式。在选择题的设计上,开始接近高考风格,题干采用情景材料,题解努力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非选择题的设计,大部分是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设问,抛弃了以往直问直答式的题目,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以致用。试题呈现方式多样,有文字式、图表式、漫画式、新闻图片式等,增强了试卷的活泼性,也加大了对学生阅读审题、图表对比、数据分析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多元性。思品试题的开放性决定了答案的多元性。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多向思维,纵横兼顾,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组织答案。
  二、思品中考应对策略
  严守“家门”。立足教材,重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思品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考试制度不管怎样推陈出新,最基本的东西如: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国策,发展战略,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是不会变来变去的。譬如盖房子,无论盖的是平房、高楼大厦还是别墅洋房,砖、泥、沙等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立足教材,全面熟悉、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做到“内功深厚”。
  不少学生以为,课本知识无需记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记不背。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只有适当记忆,在提取信息、分析问题、整理答案时,我们头脑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可供选择,在“盖房子”的时候才能正确使用材料,物尽其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这样你就不只拥有一间普普通通的瓦房,而是拥有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了。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脑中空空,答题时就会出现白话太多、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得分。所以,我们应该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记忆、比较记忆,对基础知识“心中有数”,达到“化解”难题的目的。
  关注“热门”。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思想品德的重点、难点“三结合”的焦点内容。中考思品试题历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试题的载体一类是“时事政治材料”,即国际国内一段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如2009年全国中考试卷中的时政部分,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国内重要时事,涉及金融危机、节能减排、民生问题、甲型H1N1流感、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两会等热点问题;还有一类是“现实热点问题”,即对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如贫困生问题,净化网络环境问题,或者是本地实际(如家乡建设)、身边小事(如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中途辍学、交往沟通等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切不可“闭门”读“死书”,应当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将书本知识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恰当“串门”。各地中考跨学科的试题不断出现,思品试题也不例外。试题往往会涉及其他诸多学科,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如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联系地理知识,还可运用生物学的有关物种灭绝、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等问题来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借助历史中的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文化典籍等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刻地了解灿烂的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学好各门知识,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优势互补,同时巧借其他答题手段张扬个性,努力做到既见树木(思品课程),又见森林(包括思品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让阅卷老师为自己的创新喝彩。
  找准“窍门”。各地思品中考试卷非选择题部分以“开放性试题”(也称“发散性试题”、“创新性试题”)居多,答题大多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解答此类试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反复阅读题目,剖析背景材料,准确捕捉有效信息,把它们与所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上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作出正确的解答。否则,往往会答非所问。
  2.回归教材。俗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虽说题海无边,我们无法穷尽,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试题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我们要从设问入手,紧扣材料的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标志”等“题眼”,找准命题者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打开解题的突破口,向课本知识逐渐靠拢、辐射,有条理地组织答案,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3.大胆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明确开放性试题答卷的常规思路和一般步骤,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对试题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举一反三,充分发表自己“言之有理”的独到见解。在答题受阻时,就可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只有把握命题脉搏,学会梳理整合,才能在灵活开放的试卷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展示风采,才能让考场成为自己放飞理想、走向成功的起点。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成长”是衡量有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学设计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以,动态的教学过程和语言便成为它的两个支点。  关键字:有效性 动态 教学过程 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生成长”便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到后来逐渐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弊病,从而慢慢地转化到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率上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应该让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根据程少堂先生的观点,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既是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是因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挖掘 教材文化 培养 人文思想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该语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进一步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全方位体现其文化特征,以便为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提出七条教学建议,其中一条是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而《生长素的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科学史 生物 实验 探究 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的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试卷讲评有效,是每个数学教师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越来越感到,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试卷的讲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呢?本文谈谈笔者对此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备工作应充
期刊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在初中,我们通过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在高中,当我们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知道直线与圆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从而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  关键词:直线 圆 位置关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依然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列为必修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新课标下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中体现出
期刊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