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探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株潭地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调研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凝聚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组织参与、人际信任、组织关系、社会融入、身份认同、社会宽容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度信任、个人关系、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
【基金项目】
: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家庭养老弱化视角下我国老年人家庭照料问题及政策支持研究”(20JL005)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探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株潭地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调研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凝聚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组织参与、人际信任、组织关系、社会融入、身份认同、社会宽容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度信任、个人关系、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早期诗歌多属集体创编,抒写的主要是集体情志而非个人之志,诗之作者无署名诉求,所谓"三代无诗人"之说,正是此义."诗人"一词,最早见于宋玉《九辩》,此后"诗人"的指向和含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战国末期至六朝,主要指《诗经》的作者;中唐之后,则普遍用指一切写诗之人,"诗人"作为一种身份类型得以确立;宋代之后,"诗人"除具泛称之义,在身份批评的语境中,还有别于"文人""才人"的特定身份内涵,即"真诗人"的观念.中国古代"诗人"观念的演变,潜含着一条从群体到个体、从"圣门"到"诗家"的内在发展理路,实质是
网络事件是网络表达、网络情感、网络舆论、网络动员和网络行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尽管虚拟世界的网络事件与现实世界的原始事件相对应,但网络事件并不是对原始事件的简单复制和再现,而是以原始事件为基础所发生的一种社会建构.因此,转化性是网络事件最重要的特征.从原始事件向网络事件的转化是一个网络议题的建构过程,也就是网络定义者和网络参与者基于原始事件的可辨特征所进行的一种归因想象.原始事件的信息越不充分,越容易激发建构者的想象力和拓展议题建构的空间.议题框架的建构、框架动员与认同、议题的展开构成原始事件向网络事件转化的
关于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判断标准,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着“必需说”、“基本相适应说”和“相当说”三种不同的主张,但由于“相当说”理论根基的不稳定性和具体标准的模糊性,目前主要是“必需说”和“基本相适应说”之间的争论。结合正当防卫的立法目的、公民发动个人防卫权的必要条件以及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秉持有利于防卫人的价值立场等参考因素,成立防卫过当必须同时满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要件,而且行为要件是更为前置性的判断因素(二分说)。据此,“反杀型”案件是否成立正当防卫的司法判断需要将防卫
现代性从根本上塑造了作为当代人实践条件和实践情境的社会观及个体观,也由此形塑了一个与传统伦理生活截然不同的现代道德经验方式、道德知识的知觉和确证模式以及伦理情感的心灵习性.而从古代伦理到现代道德的历史性转变来看,现代道德面临的一大困境即是证成道德要求对人所施加的权威性根基,而非单纯说明道德本身的实质内容.从现代性进程内部产生的伦理困境要求道德哲学在现代性社会观和个体观语境内,既认可作为现代性后果值得珍视的个体性价值,更吁求一种公共伦理价值,并从其内部寻求一条可证成的解决路径.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向积极和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转变:价值理念上,从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向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制度目标上,由满足贫困群体低层次需求转向兼顾高层次需求;救助主体上,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参与;救助对象上,从政策受益者向政策边缘人延伸;救助方式上,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救助体系上,由“碎片化”
当代旅游活动中同游需求及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凸显,旅游同伴角色对旅游者幸福感的产生意义重大。界定了旅游同伴角色的定义和维度,依据活动理论构建了旅游同伴角色、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者幸福感关系的概念模型,选取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区为调研案例地,以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得到:迎合角色、强势角色、榜样角色和自我宣传角色通过旅游体验质量显著影响旅游者幸福感;强势角色通过旅游体验质量显著影响旅游者实现幸福感;旅游体验质量的中介效应明显。旅游企业应该积极搭建社交平台、营造同伴氛围、尊重同伴关系,以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旅游者幸
以中国A股2010—201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依托“准自然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来检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基准检验表明,加速折旧政策显著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结构,有效地引导企业偏向固定资产投资,而减少权益资产投资的比重.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政策效应更多发生在国有性质、大规模、未亏损以及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现金流在加速折旧政策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中扮演着中介效应的作用.
明代漕法凡三变,成化年间长运法推行后漕运制度逐渐定制,实则运作过程颇多曲折.从兑运到长运,均为解决江南地区的漕运问题,亦是军民州县水次交兑的进一步推广.长运之后,江南地区漕粮解运环节虽改为运军直达,征收和交兑环节却依然维持兑运法时期的"民收民兑",因"军民交兑"地点逐渐普及至各州县水次仓,州县与漕运卫所之间逐渐形成"派兑"关系.成化时期派兑规制很难落实,卫所州县之间矛盾凸显,运作过程中常常一卫派兑多州县或一州县派兑多卫,衍生出卫所"分帮"运粮.万历元年,王宗沐推行全单定派,对民间已存卫所分帮加以官方确认,
在我国南方多种植水稻(南稻)而北方多种植麦子(北麦),这种由于农作物种植禀赋不同而导致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地区差异,成为影响收入代际流动的重要文化因素。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作物种植区域之间的收入代际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种植适宜区域的收入代际弹性更高、代际流动性更低。结论有助于理解我国收入差距及其动态变化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并为收入均等化公共政策提供启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教育是一个前后相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乡村教育的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又对乡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安排,并前所未有地对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破解乡村教育的现实难题,需要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出发,研判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推进乡村教育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