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眼中的“自我”

来源 :社会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文·戈夫曼被柯林斯誉为“对理性进步贡献最大的”社会学家,他的戏剧理论更是其对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本文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其中“自我”与“互动”两个重要命题,从社会舞台的“角色自我”、互动中的“他人自我”、自我认同下的“建构自我”等维度探讨戈夫曼的“自我”概念。
  关键词:自我  角色自我  他人自我  建构自我  真实自我
  1、米德的“自我理论”
   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社会科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哲学家。米德通过引入象征相互作用这一概念发展了库勒的观点,象征相互作用描述了人们之间是如何通过动作、面部表情、特别是语言这一象征符号发生交往的。他透彻分析了我们如何将群体理解内化,理解作为社会交往产物的自己和其他人的内心世界互动。米德认为,我们通过假装或实际扮演他人角色,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将自己当作被观察、被解释的客观对象进行自我理解。
   米德对“自我”概念进行了划分。一个是“主我”,近乎于本能的、非社会化的、自私自利的、一时冲动的自我;另一个是“宾我”,超越本能的、社会化的、明确意识到社会规范、价值与要求的自我。最好把“主我”想作是一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对话”,语言作为一种媒介,促成了这一过程,并把我们自己视为一个“整体”;“客我”则指的是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行动中将来自群体的各种期待组合起来,根据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来对他人做出反应,并依照我们的日常例行居处的不同的社会框架不断做出调整。社会化的自我渐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支配我们的行动,使我们不得不按照相应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行事,逐渐背离具有本能冲动的真实自我,虽然这种常受制于“宾我”的“主我”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不服从管束的情况。
   米德提出的“主我”与“宾我”是与戈夫曼确立的“后台”与“前台”的“自我”相对应的,即便 “他宣称此概念过分简单地仅从他人的角色看待自我”。在戈夫曼看来,“自我”是情境的产物,“自我”和拥有“自我”的躯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后者不具备产生“自我”的条件,社会设置才是根源所在。 “自我”概念无疑是形象互动理论的中心概念,但绝非凝固的心理学概念,而是社会互动性质和过程的产物。
  2、戏剧表演中的“角色自我”
   社会上每一种地位都伴以为社会所要求的一套行为模式、义务和声望,这就叫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社会学意义的“角色”则直接取自戏剧舞台,指人们在类比的社会大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人们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
   戈夫曼关于“角色”的主要观点是,前台的抽象和一般化特征使得角色成为理想的社会化载体,“通过前台,表演被模式化或改变,以适应社会对角色的理解和期望”, “即一种形象,一般而言,是一种美好的形象,表演就是图谋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以及其他的各种优良的特性”。戈夫曼此处的观点实际上是帕森斯的主要观点之一——“角色是通过制度化的规范和资源分配来指导个人行动的”。另外,戈夫曼认为,由于每个表演者参与的情境、扮演的角色都不止一个,因此存在多个“角色自我”。角色固有的理想性特征也导致“角色自我”与“真实自我”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见,“角色自我”的关键是被人相信还是怀疑。
   戈夫曼、帕森斯关于“角色”的理解都给予社会规范或期待以极大关注,简言之,即“角色要求”,而帕森斯的理论更加注重其背后的生发机制。至此,笔者更主张将戈夫曼戏剧表演中的“角色自我”理解为一个表演者主动接受社会制度、规范等指导与形塑而进行相应表演的过程,一种表演者与表演者、表演者与观众及局外人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这其中既包含作为角色的个人为了显示其“角色自我”的特征而做出的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自我表演的动作和姿势,还将其在精神意识内部不断考察这种作为“角色自我”表演的过程和效果的心理机制囊括其中,而非简单的角色框架中的“自我”。这与戈夫曼强调的行动者具有一种与社会认可价值保持一致的强烈愿望的观点相一致。
  3、社会互动中的“他人自我”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具备区分“我们”与“他们”的能力。这同“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划分极为相似,尤其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二者几乎可以画上等号。
   “我们”与“他们”的范畴相依相伴、不可分割,任何一方都将因为另一方的消失而不复存在。法国历史学家及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和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就认为我们之所以拥有某种“本质”,只是通过排斥了否定项,这里就是假定中“他们”的特性。查尔斯·泰勒也认为,“一个人不能基于他自身而是自我,只有在与某些对话者的关系中,我才是我:一种方式是在那些目前对我获得自我定义有本质作用的谈话伙伴的关系中;另一种是在与那些对我持续领会自我理解的语言具有关键作用的人的关系当中。”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也渗透类似的观点。如果把个体都看作表演者,那么,他们正是在“观众”这个巨大丰富的“他人”宝库中汲取用以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的资源。一个人不能基于他自身而是自我,只有在与某些对话者的关系中我才是我。
   笔者以为,这其中既可以包含对“他们”相应期待的接纳和内化,也不应排除拒绝等相反方向的行为。总而言之,只要“他们”存在,“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我们”,在二者的对立中合而观之,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才有意义。
  4、自我认同中的“建构自我”
   自我认同实质研究的是人的主体性问题,个人的主体感实际上是一种身份感、认同感,具体体现在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吉登斯认为,“自我不是由外在影响所决定的被动实体……是反思性地产生出来的”。换言之,除前文提到的在“我”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理解的“自我”,这里讨论的主要是“我”与“自我”的关系,是一种身心关系。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后台”是人们得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放松基地,人们可以在此充分表现“自我”风格,这与“前台”正儿八经的行为举止截然不同。    笔者认为,这便是广泛存在于“后台”中的自我认同下的“建构自我”,它主要是经由行动者依据个人经历、性格等因素而进行的兼具时空连续性的反思——反馈机制形成的,此处,我们有条件摆脱外界的纷扰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思考“我是谁”“我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且完全可能仅出于内心的质疑。当然,“前台”的“举止”也是这种社会自我建构的明证。
   诚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寻找到自己想要或满意的答案,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这种与“自我”的对话中,我们试图用记忆衔接,用经验拼凑,用情感弥合那个渐行渐远的“自我”。
  5、真实“自我”的可能性
   “恰当的舞台和表演场景使观众将一种自我附加在表演出来的角色上,但是,这种附加——这种自我——是产生效果的场景的产物,而不是它的原因。”这就如同衣架和衣服或穿衣者和衣服的关系,戈夫曼始终强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试图传递给他人我们是谁的印象,这是一种有意识地为他人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他说, “一个人的实际状况到底怎么样,是很难发现的。而且这本身并不是问题的所在。问题的重要性是人们如何通过他们的处理方式,去对待他所面对的个人命运以及扮演他所要扮演的角色。”换言之,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所强调的,并非表演者个人实际具有的特征或自身的人性部分,而意在突出“自我”是在表演的实际情境中被决定的。
   同样,柯林斯虽然承认在表演之下存在个体核心意识,却没有真正的“自我”存在,个体所意识到的“自我”是在彼此互动之下的产物,即“集体自我”。他认为我们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意识与他人意识的碰撞和反馈中形成了对“自我”概念的认同。
   笔者并不否认上述观点的解释合理性,但真实“自我”与“自我”概念的形成或“自我认同”的意涵并不完全相等。正是那些超乎互动基础上“自我”概念形成的一系列特殊人格和自身所具备的个性以及作为表演者自身并非纯粹的社会产物的事实奠定了真实“自我”探寻的可能性。在社会互动的舞台上,一定存在一种近乎神秘的人性基础深埋在每个人的内心,让我不同于你和他,让一切互动中的选择与呈现自圆其说。因为一切表演中的“自我”无非都是个体人性部分的延展和扩充,归根结底是为了显示作为“真实自我”的某种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现代西方社会学》【美】伊恩·罗伯逊 著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现代西方社会学》【美】伊恩·罗伯逊 著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3.《社会学之思·第二版》【英】齐格蒙特·鲍曼 蒂姆·梅 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互动仪式链》【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1日
  5. 欧文·戈夫曼 黄爱华、冯钢译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
  6.《现代西方社会学》【美】伊恩·罗伯逊 著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7.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评述 孟蔚 西北师范大学
  8.《社会学二十一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美】杰弗里·亚历山大 著 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9.《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欧文·戈夫曼 著 冯钢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第214页
  10.《社会学之思·第二版》【英】齐格蒙特·鲍曼 蒂姆·梅 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1.查尔斯·泰勒 著 韩震 译 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50-51
  12.邓惟佳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71页
  13.安东尼·吉登斯 著 赵旭东、方文 译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社,1998:2-3
  14.《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欧文·戈夫曼 著 冯钢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第215页
  15.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Cambridge: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573-574
  16.浅析戈夫曼戏剧理论中的“自我”——由《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谈起 黄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姓名:徐小月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4年2月 籍贯:合肥 学历:本科三年级在 学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稳固的地基基础更是房屋建筑安全的最有力的保证。近几年来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正发展地越来越快,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以此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已经成为业内人士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在下面通过对土木工程中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探讨,希望能对  
期刊
摘 要:时代在发展,党建在进步,不断加强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效果、机关党的组织生活缺少活力等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不断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加强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党建工作 机关党组织  一、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1、重业务轻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的项目工作越来越多,加快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然而,在当前的公路工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上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就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的工作者带来帮助。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一、公路工程管理理论概述   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普遍对的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在现代化和科技化的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科学环保的新兴技术说研发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谈论的是暖通空调系统在被动是绿色建筑中应用,暖通空调系统是适应现今社会节约环保的社会需求
期刊
摘要:从2013年开始,“土豪”一词的重新使用,使得人们对“土豪”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由解放前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现在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如此之大的转变,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本文着重分析大众群体对“土豪”及“土豪”现象的态度,并对“土豪”的价值观重构进行提议与反省。  关键词: “土豪”;社会心态;价值观重构  引言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土豪”一词
期刊
摘要:AutoCAD,即Computer Aided Design 的缩写,意思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它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与绘图有关的行业,对于建筑施工图、机械零件图这些要求精确尺寸的设计绘图来说,AutoCAD无疑是首选的绘图软件。但也由于AutoCAD命令繁多,让很多人感觉掌握难,绘图速度慢。   本文从AutoCAD 软件的设置、样板图的建立、绘图技巧的使用等方面,探讨了使用这一软件快速绘制施
期刊
摘 要:依据我国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及统计数据,笔者认为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与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插曲,且发展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本文着重讲述了民营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并对将来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民营建筑施工企业;问题;发展方向;对策  引言:民营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城乡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型工程乃至大型群体工程的不断增多,工程日益复杂,其要求的施工能
期刊
摘 要:在老干部管理中,要想提高老干部管理工作质量,满足老干部管理工作需要,就要对老干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老干部管理工作特点,把握老干部管理工作原则,总结老干部管理工作要点,根据老干部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老干部管理措施,保证老干部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促进老干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老干部管理; 工作要点; 实效性  一、前言   对于老干部的管理,既要做好为老干
期刊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小麦作为主要农业产物,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农业剩余秸秆资源。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庞大农业剩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致使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何更好的充分利用剩余农业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成为了现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利用小麦秸秆制作建筑装饰符合板为大量的农业剩余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思路。使用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异氰酸酯进行粘合,经过一系列的原料处理加工成小麦秸秆板,
期刊
摘 要:地铁现在已经发展成城市交通中的主要方式,与地上交通相比,从运输效率上来说更高,但是相应的受其运行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对其施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时,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同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更大,如果所选施工技术不当,很有可能会出现地面沉降问题,对周围的建筑工程影响比较大。盾构施工技术是现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从此方面对地铁施工进行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