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不断开发的基础项目,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热点问题,大力研究新技术和新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工程的质量,本文就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热点问题
一、工程施工设计问题的分析
1.前期规划不深入
主要表现为:规划设计资料收集不准确;实地勘察结果不符合实际
2. 设计人员素质不高
所谓事在人为,在工程设计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引起的,缺乏高素质人才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的问题。设计人员之间协调不畅、无法沟通,同时一些设计人员缺少整体观念,这都让工程设计成为了一个难题。
3. 规划设计脱离工程实际
①设计结果影响安全、增加建设投入
②施工图、设计报告不能有效指导施工
③设计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④设计方案对工程的后续运行与管理考虑不足
4. 概算编制可操作性差
①编制说明过于简单
②计算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偏差较大
③单价分析不准确
5. 对策分析
(1)端正思想,明确职责
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虽然多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于设计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让设计人员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创造精品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各个项目有明确的分工,根据设计者的专业,分解各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让每个设计者各施所长,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去完成设计。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审评,进行有效地管理,一旦发现错误要立即更正,保证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
(2)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吸收先进的理念。我们要关注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和材料,积极引进加以学习,及时了解新思想,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设计部门要大力招收精英人才,协助各个部门处理技术难题,拿下更加复杂的项目,完成技术含量更高的施工设计,从而带动整个工作团队的不断进步,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每个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增强工作中设计方案的灵活性,拒绝在实际问题中生搬硬套,提倡创新、独特的方案,同时还要为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施工效率。
(3)重视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确保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加强投入设计前期工作是进行优秀设计的前提,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要做好地质的勘察和各种相关资料的搜集,确保资料的可靠度。认真整理分析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从各个角度分析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既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运行,还要达到人文、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优,保证该项目的效益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4)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保证体系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水电工程的设计部门要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监控的水平。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来设计、控制程序的进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工作作风,严格把关,实现设计工程设计的高质高效。
(5) 强化各级监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的审查
项目负责人和主管部门要做好审查工作,对已经做好的设计按照要求严格把关,从各个技术要求到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督促设计人员认真完善设计方案。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热点问题
1. 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岩质高边坡的治理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因为混凝土抗滑桩可以有效地治理滑坡,同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滑动坡面倾角比较小的情况下抗滑桩的效果更好,所以在边坡治理中抗滑桩被广泛应用。混领土抗滑结构在大规模开挖中最适宜用来防止滑坡的产生。
(2)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当坡体后方收到岩石各个方向的作用力时,坡体就会斜向一方,就会导致滑坡的前方可能会撞上建筑物,这对工程而言是很大的隐患。如果我们减小坡体后方的载荷,进而就会减小滑坡的危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载来加固坡体。同时,如果地下水渗入到坡体中去,又增大的滑坡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做好坡道的排水措施,建立拦水沟或者排水沟,保证水沟的互通,将地表的水顺利排出去。
(3)锚固技术的应用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边坡加固,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去破坏岩体,同時还具备施工简单、效率高、受力可靠等的优势,所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锚固技术的花费相对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锚固技术是很可靠的边坡治理方法。
2. 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
随着水库的常年使用,加上缺少保养,各地区纷纷出现了病险水库,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尤其是水库坝体渗水的现象,加大了水库来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水库土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通常,我们多在坝体渗漏处采用灌浆的措施来组织坝体的渗漏,可以对坝体出现渗漏的地方采用灌浆的方法,其中帷幕灌浆技术在基地防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坝内部形成不间断的防渗体,进而解决水库土坝的防渗问题。
3. 水工隧洞施工衬砌或支护
建造水工隧道一般包括灌溉混凝土、挖土等一系列工作。一般支撑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喷锚支撑等。现浇混凝土方法和水利项目建造方法大体上是一致的,通常包含了分段、建立模型、灌溉混凝土等一系列工作。喷锚支撑指采取混凝土喷射等进行一系列衬砌的方法。若选择第一种方式,需要钻孔灌浆,接着插杆灌浆,直到混凝土凝结即可。第二种方式水泥需要量比较多,虽然凝结时间较短,但后期维护工作比较困难。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问题
水利发电项目一般是包括洪涝灾害预防、提供电力、水田灌溉以及完善水利条件等内容的综合项目,然而其在建造时期可能会导致建造地区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失去平衡,造成某种程度的负面作用。为了确保水力发电项目在取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平衡时,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注重项目环境管理力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生态监管是将项目管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标指根据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充分利用法律、社会等方式,保证项目建造人员的环境保护方式与权力和责任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防止生态破坏的加剧,从而实现项目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的有效结合。
(1)建造区生态监控
建造区的生态监控的相关内容需要技术人员定期到建造区对施工单位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调查和检测,一旦找出生态破坏原因,必须及时提醒施工单位管理者及时进行解决。另外,就规定时间解决的生态破坏问题,需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调查验收。
(2)移民区生态监控
移民区的生态监控可选择的方式分为正向和倒向两种。倒向指由安置区生态保护者填写相关的生态表,将安置时期以及安置之后的移民区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向上级汇报,最后上交到安置生态监管;正向指由生态监管人员按照安置的具体情况,到安置区检查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问题等,接着向相关部分上报,再通告省级部门,最后按照省、市、县、村的方式傳达。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吸收先进的技术,认真踏实的对待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团结合作,为我国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做贡献,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钟金梅.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农业. 2010(09)
[2] 谢守香. 关于坝体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3] 王传宝,姚佳. 浅谈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8)
[4] 樊安顺. 环境监理在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水利发展研究. 2006(0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热点问题
一、工程施工设计问题的分析
1.前期规划不深入
主要表现为:规划设计资料收集不准确;实地勘察结果不符合实际
2. 设计人员素质不高
所谓事在人为,在工程设计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引起的,缺乏高素质人才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的问题。设计人员之间协调不畅、无法沟通,同时一些设计人员缺少整体观念,这都让工程设计成为了一个难题。
3. 规划设计脱离工程实际
①设计结果影响安全、增加建设投入
②施工图、设计报告不能有效指导施工
③设计方案不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④设计方案对工程的后续运行与管理考虑不足
4. 概算编制可操作性差
①编制说明过于简单
②计算的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偏差较大
③单价分析不准确
5. 对策分析
(1)端正思想,明确职责
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虽然多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于设计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让设计人员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创造精品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各个项目有明确的分工,根据设计者的专业,分解各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让每个设计者各施所长,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去完成设计。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审评,进行有效地管理,一旦发现错误要立即更正,保证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
(2)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吸收先进的理念。我们要关注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和材料,积极引进加以学习,及时了解新思想,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设计部门要大力招收精英人才,协助各个部门处理技术难题,拿下更加复杂的项目,完成技术含量更高的施工设计,从而带动整个工作团队的不断进步,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每个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增强工作中设计方案的灵活性,拒绝在实际问题中生搬硬套,提倡创新、独特的方案,同时还要为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施工效率。
(3)重视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确保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加强投入设计前期工作是进行优秀设计的前提,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要做好地质的勘察和各种相关资料的搜集,确保资料的可靠度。认真整理分析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从各个角度分析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既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运行,还要达到人文、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优,保证该项目的效益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4)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保证体系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水电工程的设计部门要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监控的水平。落实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来设计、控制程序的进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工作作风,严格把关,实现设计工程设计的高质高效。
(5) 强化各级监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的审查
项目负责人和主管部门要做好审查工作,对已经做好的设计按照要求严格把关,从各个技术要求到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督促设计人员认真完善设计方案。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热点问题
1. 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岩质高边坡的治理
(1)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因为混凝土抗滑桩可以有效地治理滑坡,同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滑动坡面倾角比较小的情况下抗滑桩的效果更好,所以在边坡治理中抗滑桩被广泛应用。混领土抗滑结构在大规模开挖中最适宜用来防止滑坡的产生。
(2)减载、排水等措施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当坡体后方收到岩石各个方向的作用力时,坡体就会斜向一方,就会导致滑坡的前方可能会撞上建筑物,这对工程而言是很大的隐患。如果我们减小坡体后方的载荷,进而就会减小滑坡的危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减载来加固坡体。同时,如果地下水渗入到坡体中去,又增大的滑坡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做好坡道的排水措施,建立拦水沟或者排水沟,保证水沟的互通,将地表的水顺利排出去。
(3)锚固技术的应用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边坡加固,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去破坏岩体,同時还具备施工简单、效率高、受力可靠等的优势,所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锚固技术的花费相对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锚固技术是很可靠的边坡治理方法。
2. 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
随着水库的常年使用,加上缺少保养,各地区纷纷出现了病险水库,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尤其是水库坝体渗水的现象,加大了水库来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水库土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通常,我们多在坝体渗漏处采用灌浆的措施来组织坝体的渗漏,可以对坝体出现渗漏的地方采用灌浆的方法,其中帷幕灌浆技术在基地防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土坝内部形成不间断的防渗体,进而解决水库土坝的防渗问题。
3. 水工隧洞施工衬砌或支护
建造水工隧道一般包括灌溉混凝土、挖土等一系列工作。一般支撑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喷锚支撑等。现浇混凝土方法和水利项目建造方法大体上是一致的,通常包含了分段、建立模型、灌溉混凝土等一系列工作。喷锚支撑指采取混凝土喷射等进行一系列衬砌的方法。若选择第一种方式,需要钻孔灌浆,接着插杆灌浆,直到混凝土凝结即可。第二种方式水泥需要量比较多,虽然凝结时间较短,但后期维护工作比较困难。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问题
水利发电项目一般是包括洪涝灾害预防、提供电力、水田灌溉以及完善水利条件等内容的综合项目,然而其在建造时期可能会导致建造地区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失去平衡,造成某种程度的负面作用。为了确保水力发电项目在取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维护平衡时,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注重项目环境管理力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生态监管是将项目管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最终目标指根据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充分利用法律、社会等方式,保证项目建造人员的环境保护方式与权力和责任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防止生态破坏的加剧,从而实现项目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的有效结合。
(1)建造区生态监控
建造区的生态监控的相关内容需要技术人员定期到建造区对施工单位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调查和检测,一旦找出生态破坏原因,必须及时提醒施工单位管理者及时进行解决。另外,就规定时间解决的生态破坏问题,需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调查验收。
(2)移民区生态监控
移民区的生态监控可选择的方式分为正向和倒向两种。倒向指由安置区生态保护者填写相关的生态表,将安置时期以及安置之后的移民区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向上级汇报,最后上交到安置生态监管;正向指由生态监管人员按照安置的具体情况,到安置区检查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以及具体问题等,接着向相关部分上报,再通告省级部门,最后按照省、市、县、村的方式傳达。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吸收先进的技术,认真踏实的对待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团结合作,为我国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做贡献,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钟金梅.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农业. 2010(09)
[2] 谢守香. 关于坝体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0)
[3] 王传宝,姚佳. 浅谈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8)
[4] 樊安顺. 环境监理在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水利发展研究.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