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是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王宇僧)先生所提出来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大成拳(意拳)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王芗斋的好多拳学观点及拳论文字,被广大大成拳(意拳)爱好者背得滚瓜烂熟,朗朗上口。这句“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武学实践中思考王芗斋先生这句话的正确性,随着鄙人武学实践的不断提高与武学视野的不断开阔,我越来越感觉到王先生这句话的错误,陛与误导性。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出此文,旨在探求武学真谛,与诸位前辈、高手、同仁共同交流提高,并无否认大成拳(意拳)之意,望众多的大成拳(意拳)传人弟子及爱好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关于王芗斋先生本人的真实学艺历程(其艺学自郭云深弟子、其姐夫李豹,并非媒体炒作的直接得郭老秘传)及其个人在当时武术界的水平与影响,自有众多的史料与口碑史实,不在本文探讨范围。本文的主旨,是专门分析研究一下王先生“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及这句话本身的对错。
众所周知,任何门派的武术,一进门必先练基本功,基本功练好后才可以练拳术,拳术练好后方能练习各种兵器,这是我国传统武术一个不变的传授规矩。道理很简单,连徒手的拳术都练不好,手中执兵器当然就更无法练好了。若能将拳术练好,练出身法与劲道,然后再练习各种兵器自然就容易多了。但,这个“容易”是有它的限度的,充其量只能在持械练习时身法好一些、步法灵一些、全身的协调性强一些而已。若要持兵器发力并做好各种兵器本身的种种技法,则必须要专门性的、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从头苦学苦练。如果一上手便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各种兵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纯粹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道理很简单,每样兵器都因自身的结构特点而有专门的技法,比如刀的劈、撩、砍、削、推、挂、架、刺等,枪的拦、拿、圈、扎、劈、崩、扫、挑等,棍的捋、摆、圈、缠、搬、砸、扭、扣等,剑的穿、刺、格、洗、点、崩、截、抹等,都有专项的、十分严格的技法训练与深刻含义。若不经专门性、持久性的艰苦训练,任你拳术练得再好,任你再聪明,也是万难练好各种兵器的。这是铁的事实,即使王芗斋在世,也绝对否定不了!
如果真如王芗斋先生说的那样,我国也就不会产生一系列名震天下的兵器技艺了。如誉满武林的武当剑、青萍剑、昆吾剑、苗刀、双手带、六合枪、梨花枪、疯魔棍、鞭杆等。这些兵器技艺不但自成体系,内容完备,而且技法绝妙,极其实用。但要练好上述诸般兵器,就得由易到难、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按照各种兵器自身的训练体系去按部就班地如法练习,不得随心所欲地任意逾越训练步骤地去练习,否则将一无所成,在对敌实战中一击即溃。我想王芗斋先生作为一名由形意拳出身而又推翻形意拳而自创一派的“开派宗师”,以其自身的绝顶聪明与过人智慧,也不可能不经事先练习便将各种兵器拿在手中运用自如吧?素闻王芗斋先生一生与人交手无数而未曾一败,并在置历史史实于不顾的某些大成门(意拳门)后辈传人的摇唇鼓舌者中,肆无忌惮地编造了王芗斋拳败李瑞东、杆败尚云祥的“传奇故事”。先莫说李瑞东、尚云祥与王芗斋之间的功夫造诣与人品学养,单就年龄和辈分上来说,王芗斋与李瑞东和尚云祥比武也是万万不可能的,这是王氏传人给王芗斋“喝倒彩”,以自身的浅薄无知将王芗斋故意置于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试想王芗斋先生如果真如宣传者所言“天下无敌”、也真如他自己所言“拳成兵器就”的话,那为什么在1929年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时任大会26名评判委员之一的王芗斋(时名王宇僧)与当时武术界的风云人物李景林、孙禄堂、杜心五、刘百川、李书文、张秀林(即张策)、尚云祥、黄柏年、傅剑秋、孙存周、田兆麟等人相聚一堂后,不但未与这些名家中年龄辈分与己相当者进行坦率地切磋交流,反而闹出不少出乖露丑的笑话(为照顾大成门莘莘学子的情绪。这些笑话暂不公开)。当时,上述名家中李景林与孙禄堂的剑,李书文、尚云祥与田兆麟的大杆子(大枪)皆为当时之一绝。“拳成兵器就”、视技击实作如“穿衣吃饭”一样随便的王芗斋先生,怎么就未在这种场合里创出一些轰动一时的骄人战绩呢?显然,王氏后辈传人对王芗斋的过分吹捧与渲染,反而将王芗斋置于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另外,河南李紫剑先生认为,在当时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国人惨遭蹂躏的峥嵘岁月里,王芗斋先生提出“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的口号,是在让我华夏同胞束手待擒、坐以待毙。李紫剑先生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咱们先不去探究王芗斋先生当时的真实政治背景,光从事实上来说,抗战时期参与战争的武术人物中,哪一位是大成门(意拳门)中的人?而出生入死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武林中人,却恰恰是被王芗斋斥之为“拳混子”的其他门派的武林人物,这些“拳混子”非但未倡导“拳成兵器就”之说,反而尽自己所能在抗日部队中广泛传授、积极推行大刀长枪之劈刺术,以增我军之杀敌本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此时此刻,王芗斋先生却在大骂我国传统武术,登报挑战武林同仁。并大力提倡站桩功,积极倡导“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的拳学观点。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确令人对“一代巨匠”王芗斋先生的人品产生种种疑问。
内行人都知道,徒手拳术,古代军事家早就称其为“惯勤肢体”的一种辅助手段。上阵杀敌。主要靠的是长枪、大刀、弓箭等冷兵器。抗战时期,虽然冷兵器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连军队都严重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冷兵器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时的好多武术家都被请到部队担任武术教官,他们在部队所教的,都是以大刀(双手带)为主的劈刺术,从未听说过哪个武术家在部队只教士兵站桩、打拳。所以我认为,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实为欺人之谈,此话不仅带有其本人时代性的政治动机,而且,从武术的专业角度来分析也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对此要正视,不能因为王芗斋是名人而故意回避这个问题。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武学实践中思考王芗斋先生这句话的正确性,随着鄙人武学实践的不断提高与武学视野的不断开阔,我越来越感觉到王先生这句话的错误,陛与误导性。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出此文,旨在探求武学真谛,与诸位前辈、高手、同仁共同交流提高,并无否认大成拳(意拳)之意,望众多的大成拳(意拳)传人弟子及爱好者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关于王芗斋先生本人的真实学艺历程(其艺学自郭云深弟子、其姐夫李豹,并非媒体炒作的直接得郭老秘传)及其个人在当时武术界的水平与影响,自有众多的史料与口碑史实,不在本文探讨范围。本文的主旨,是专门分析研究一下王先生“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及这句话本身的对错。
众所周知,任何门派的武术,一进门必先练基本功,基本功练好后才可以练拳术,拳术练好后方能练习各种兵器,这是我国传统武术一个不变的传授规矩。道理很简单,连徒手的拳术都练不好,手中执兵器当然就更无法练好了。若能将拳术练好,练出身法与劲道,然后再练习各种兵器自然就容易多了。但,这个“容易”是有它的限度的,充其量只能在持械练习时身法好一些、步法灵一些、全身的协调性强一些而已。若要持兵器发力并做好各种兵器本身的种种技法,则必须要专门性的、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从头苦学苦练。如果一上手便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各种兵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纯粹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道理很简单,每样兵器都因自身的结构特点而有专门的技法,比如刀的劈、撩、砍、削、推、挂、架、刺等,枪的拦、拿、圈、扎、劈、崩、扫、挑等,棍的捋、摆、圈、缠、搬、砸、扭、扣等,剑的穿、刺、格、洗、点、崩、截、抹等,都有专项的、十分严格的技法训练与深刻含义。若不经专门性、持久性的艰苦训练,任你拳术练得再好,任你再聪明,也是万难练好各种兵器的。这是铁的事实,即使王芗斋在世,也绝对否定不了!
如果真如王芗斋先生说的那样,我国也就不会产生一系列名震天下的兵器技艺了。如誉满武林的武当剑、青萍剑、昆吾剑、苗刀、双手带、六合枪、梨花枪、疯魔棍、鞭杆等。这些兵器技艺不但自成体系,内容完备,而且技法绝妙,极其实用。但要练好上述诸般兵器,就得由易到难、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按照各种兵器自身的训练体系去按部就班地如法练习,不得随心所欲地任意逾越训练步骤地去练习,否则将一无所成,在对敌实战中一击即溃。我想王芗斋先生作为一名由形意拳出身而又推翻形意拳而自创一派的“开派宗师”,以其自身的绝顶聪明与过人智慧,也不可能不经事先练习便将各种兵器拿在手中运用自如吧?素闻王芗斋先生一生与人交手无数而未曾一败,并在置历史史实于不顾的某些大成门(意拳门)后辈传人的摇唇鼓舌者中,肆无忌惮地编造了王芗斋拳败李瑞东、杆败尚云祥的“传奇故事”。先莫说李瑞东、尚云祥与王芗斋之间的功夫造诣与人品学养,单就年龄和辈分上来说,王芗斋与李瑞东和尚云祥比武也是万万不可能的,这是王氏传人给王芗斋“喝倒彩”,以自身的浅薄无知将王芗斋故意置于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试想王芗斋先生如果真如宣传者所言“天下无敌”、也真如他自己所言“拳成兵器就”的话,那为什么在1929年的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时任大会26名评判委员之一的王芗斋(时名王宇僧)与当时武术界的风云人物李景林、孙禄堂、杜心五、刘百川、李书文、张秀林(即张策)、尚云祥、黄柏年、傅剑秋、孙存周、田兆麟等人相聚一堂后,不但未与这些名家中年龄辈分与己相当者进行坦率地切磋交流,反而闹出不少出乖露丑的笑话(为照顾大成门莘莘学子的情绪。这些笑话暂不公开)。当时,上述名家中李景林与孙禄堂的剑,李书文、尚云祥与田兆麟的大杆子(大枪)皆为当时之一绝。“拳成兵器就”、视技击实作如“穿衣吃饭”一样随便的王芗斋先生,怎么就未在这种场合里创出一些轰动一时的骄人战绩呢?显然,王氏后辈传人对王芗斋的过分吹捧与渲染,反而将王芗斋置于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另外,河南李紫剑先生认为,在当时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国人惨遭蹂躏的峥嵘岁月里,王芗斋先生提出“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的口号,是在让我华夏同胞束手待擒、坐以待毙。李紫剑先生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咱们先不去探究王芗斋先生当时的真实政治背景,光从事实上来说,抗战时期参与战争的武术人物中,哪一位是大成门(意拳门)中的人?而出生入死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武林中人,却恰恰是被王芗斋斥之为“拳混子”的其他门派的武林人物,这些“拳混子”非但未倡导“拳成兵器就”之说,反而尽自己所能在抗日部队中广泛传授、积极推行大刀长枪之劈刺术,以增我军之杀敌本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此时此刻,王芗斋先生却在大骂我国传统武术,登报挑战武林同仁。并大力提倡站桩功,积极倡导“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的拳学观点。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确令人对“一代巨匠”王芗斋先生的人品产生种种疑问。
内行人都知道,徒手拳术,古代军事家早就称其为“惯勤肢体”的一种辅助手段。上阵杀敌。主要靠的是长枪、大刀、弓箭等冷兵器。抗战时期,虽然冷兵器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连军队都严重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冷兵器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时的好多武术家都被请到部队担任武术教官,他们在部队所教的,都是以大刀(双手带)为主的劈刺术,从未听说过哪个武术家在部队只教士兵站桩、打拳。所以我认为,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这句话实为欺人之谈,此话不仅带有其本人时代性的政治动机,而且,从武术的专业角度来分析也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对此要正视,不能因为王芗斋是名人而故意回避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