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我想,幸福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的。虽然“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使人温暖,令人振奋,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但是教师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主要在于教师自身对教育的认同感和对教育生活的创造。
要真正让教师觉得教育生活是幸福的,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坚持服务导向、事业导向和文化导向,引导教师把职业看成事业,鼓励教师从专业成长中获取存在感和幸福感。这样,教师才能愿教、志教、乐教,在“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服务导向,让教师体味幸福
“人文性”绿色管理是我们的管理理念核心,结合“务实”校训,我们将学校管理定位为“服务”。我认识到,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幸福教育以来,我们把“人文性”有机融入到学校管理中,使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形成既有普遍约束力又能彰显人性化的管理体系。
如何才能形成这种管理体系呢?首先应该将制定制度权交给教师们。实际操作中,我们面向全体教师征集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随后通过教代会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类讨论,集思广益,几易其稿,形成了规范、合理、完善的章程与制度,在教代会表决通过之后,分别汇编成册,及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然后依据章程与制度规范行为。
我们通过创建“幸福教工之家”,营造有利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尊严,让教师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让广大教师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意义,实现“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良好教育管理。同时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凝聚力,让幸福的教师“教”出幸福的学生。
事业导向,让教师体验幸福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职业之魅力来自于教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学校要坚持事业导向,努力引导教师自觉把教育当成事业,不断引导教师怀揣理想投入教育工作,把教育生活当成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在。教育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体验。那么,如何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欣赏”,然后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欣赏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欣赏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正如威廉·詹姆斯说的:“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者、事业成就的导向者和职业成长的咨询者,时时肯定教师、欣赏教师,让教师的潜能与真善美充分被激发出来,进而成为爱岗敬业的幸福教师。
我们学校持续开展“要当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读书是一项富脑工程,引導教师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在系列读书活动中,教师丰富了知识,平和了心态。教学相长,读书活动让教师更加幸福、自信和阳光。我们通过自主发展、同伴互助、展示交流等方式,让教师提炼幸福教育的真谛,聚集教育教学能力,丰厚教师文化积淀。
同时要大力营造课题研究氛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营造团队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在研究中增强自信,在团队学习和研究中感受到进步的幸福和喜悦。我们还多方搭建平台,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近距离接触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了解教育的最新发展与动态,开阔教师的眼界。并通过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实现学习收获的原点辐射,实现教师共同体发展,形成幸福教师团队。
文化导向,让教师体悟幸福
积极向善向上的学校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能促进教育、科研和管理,同时起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思想行为。我们学校创立了“以爱润心,以德立品,以能促行,以和兴业”的“幸福教师”文化体系。
创造有利于每位教师持续发展的幸福文化氛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营造润泽心灵的爱心教育,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以及和融共进的团队精神,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提供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使教师认同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获得感,进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我们主张“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的幸福教育,规划幸福教育的共同愿景,描绘幸福教育美好的发展前景,以愿景为发展导向,以前景为发展目标,使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我们学校逐梦幸福教育共同愿景的引领下,不断成长,走向成熟;使教师在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中永葆青春活力,实现他们自身生命价值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使教师在幸福教育文化体系中体悟幸福,让幸福管理成就幸福教师,“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要真正让教师觉得教育生活是幸福的,学校管理者就应该坚持服务导向、事业导向和文化导向,引导教师把职业看成事业,鼓励教师从专业成长中获取存在感和幸福感。这样,教师才能愿教、志教、乐教,在“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服务导向,让教师体味幸福
“人文性”绿色管理是我们的管理理念核心,结合“务实”校训,我们将学校管理定位为“服务”。我认识到,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幸福教育以来,我们把“人文性”有机融入到学校管理中,使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形成既有普遍约束力又能彰显人性化的管理体系。
如何才能形成这种管理体系呢?首先应该将制定制度权交给教师们。实际操作中,我们面向全体教师征集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随后通过教代会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类讨论,集思广益,几易其稿,形成了规范、合理、完善的章程与制度,在教代会表决通过之后,分别汇编成册,及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然后依据章程与制度规范行为。
我们通过创建“幸福教工之家”,营造有利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尊严,让教师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让广大教师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意义,实现“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良好教育管理。同时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凝聚力,让幸福的教师“教”出幸福的学生。
事业导向,让教师体验幸福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职业之魅力来自于教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学校要坚持事业导向,努力引导教师自觉把教育当成事业,不断引导教师怀揣理想投入教育工作,把教育生活当成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在。教育教学自然而然就成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体验。那么,如何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欣赏”,然后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欣赏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欣赏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正如威廉·詹姆斯说的:“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做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者、事业成就的导向者和职业成长的咨询者,时时肯定教师、欣赏教师,让教师的潜能与真善美充分被激发出来,进而成为爱岗敬业的幸福教师。
我们学校持续开展“要当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读书是一项富脑工程,引導教师以身作则,终身学习。在系列读书活动中,教师丰富了知识,平和了心态。教学相长,读书活动让教师更加幸福、自信和阳光。我们通过自主发展、同伴互助、展示交流等方式,让教师提炼幸福教育的真谛,聚集教育教学能力,丰厚教师文化积淀。
同时要大力营造课题研究氛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营造团队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在研究中增强自信,在团队学习和研究中感受到进步的幸福和喜悦。我们还多方搭建平台,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近距离接触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了解教育的最新发展与动态,开阔教师的眼界。并通过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实现学习收获的原点辐射,实现教师共同体发展,形成幸福教师团队。
文化导向,让教师体悟幸福
积极向善向上的学校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能促进教育、科研和管理,同时起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思想行为。我们学校创立了“以爱润心,以德立品,以能促行,以和兴业”的“幸福教师”文化体系。
创造有利于每位教师持续发展的幸福文化氛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营造润泽心灵的爱心教育,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以及和融共进的团队精神,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提供提高自身素养的机会,使教师认同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获得感,进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我们主张“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的幸福教育,规划幸福教育的共同愿景,描绘幸福教育美好的发展前景,以愿景为发展导向,以前景为发展目标,使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我们学校逐梦幸福教育共同愿景的引领下,不断成长,走向成熟;使教师在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中永葆青春活力,实现他们自身生命价值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使教师在幸福教育文化体系中体悟幸福,让幸福管理成就幸福教师,“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