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揣摩“登时、诸亲六眷”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典型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讽刺的表达方法。
3.积累文中精彩片段,愿意主动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故事。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同学们,有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其中有一个场景,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人物描写的经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神奇的文字。(开场白简洁明了,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大家注意到“监”的读音了。“监生”什么意思?谁预习时注意到了,你来说。对,就相当于秀才、进士一类的。打开书看看,眼睛亮的同学一定会关注课文注释。
3.会学习的同学不仅会关注注释,还会关注课题下方的阅读提示,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二、抓住动作,体会病重与牵挂
1.在吴敬梓笔下,很有钱的严监生在临死前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再次欣赏这一经典片段。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这几个字,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们知道吗?许多读者一提起严监生就会想起他的一个招牌动作,一个特写镜头,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是文中的哪一处描写?
3.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请同学们在脑海中想象这个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甚至听到了什么?
抓住“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体会病重,从前文体会病重。抓住“总”字,体会到严监生有心事未了。
4.严监生深深牵挂的是什么呢?快速读文找到。
“两茎灯草”,你怎么知道?你从他的动作得知的。赵氏何许人也?
三、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1.知夫莫如妻啊!我们大家是看了故事的结局,知道了他牵挂的是灯草。那围在身旁的诸亲六眷明白吗?看看他们的猜测,划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
2.读大侄子的猜测。为什么想到是亲人?
讲哥哥惹官司的事,体会出严监生的不可理解。
3.读二侄子的猜测。为什么想到是银子?
要分配好财产问题。
4.读奶妈的猜测,出示插图,找到奶妈。出示资料,理解奶妈为什么猜测。
(此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临死前人们的想法,与文中严监生的“两茎灯草”对比,意在引发思考,为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写法做铺垫。)
5.再看这3个句子,体会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认识细节描写。
再读读,透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说出他想说的话,与同桌交流。体会内心,指导朗读。
严监生纵然是再急再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所有的力气放在这两根指头上啊!把他的绝望、无奈读出来。
6.再看这3个句子,都写到了摇头,一样吗?说说你的体会。
你注意到了詞句的变化,不仅读出了他的心情,还读出了他的心情变化。
7.师生合作读,传递出严监生的心路历程。
(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描写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垂死之人是怎样为了区区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叹描写的精妙。学生在读描写严监生的语句时,已经对人物有了一定的感受,此时,老师即兴的情景对话,无疑把学生带入了文本特定的情景中,在有趣的師生对话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内心,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戏剧结局,感悟形象与写法
1.透过这两个指头、一茎灯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2.出示资料,感受严监生的有钱。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群,良田万亩。除此以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他的这种做法理解吗?
3.揭示讽刺的写法。
五、课外延伸,陶冶孩子的情操
1.作家抓住一个动作,展开细致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再欣赏临死前的葛朗台的片段,看看又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末了,葛朗台终于到了弥留时候,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脸上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却要了他的命。)
2.好好读书,文学名著中这样的精彩处比比皆是。写文章时,注意捕捉细节,彰显细节,让细节使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唤醒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想。)
编辑 李琴芳
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揣摩“登时、诸亲六眷”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典型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讽刺的表达方法。
3.积累文中精彩片段,愿意主动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故事。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
1.同学们,有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其中有一个场景,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人物描写的经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神奇的文字。(开场白简洁明了,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大家注意到“监”的读音了。“监生”什么意思?谁预习时注意到了,你来说。对,就相当于秀才、进士一类的。打开书看看,眼睛亮的同学一定会关注课文注释。
3.会学习的同学不仅会关注注释,还会关注课题下方的阅读提示,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二、抓住动作,体会病重与牵挂
1.在吴敬梓笔下,很有钱的严监生在临死前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再次欣赏这一经典片段。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这几个字,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们知道吗?许多读者一提起严监生就会想起他的一个招牌动作,一个特写镜头,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是文中的哪一处描写?
3.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听老师读这个句子,请同学们在脑海中想象这个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甚至听到了什么?
抓住“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体会病重,从前文体会病重。抓住“总”字,体会到严监生有心事未了。
4.严监生深深牵挂的是什么呢?快速读文找到。
“两茎灯草”,你怎么知道?你从他的动作得知的。赵氏何许人也?
三、品味细节,走进人物内心
1.知夫莫如妻啊!我们大家是看了故事的结局,知道了他牵挂的是灯草。那围在身旁的诸亲六眷明白吗?看看他们的猜测,划出描写严监生的语句。
2.读大侄子的猜测。为什么想到是亲人?
讲哥哥惹官司的事,体会出严监生的不可理解。
3.读二侄子的猜测。为什么想到是银子?
要分配好财产问题。
4.读奶妈的猜测,出示插图,找到奶妈。出示资料,理解奶妈为什么猜测。
(此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临死前人们的想法,与文中严监生的“两茎灯草”对比,意在引发思考,为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写法做铺垫。)
5.再看这3个句子,体会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认识细节描写。
再读读,透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说出他想说的话,与同桌交流。体会内心,指导朗读。
严监生纵然是再急再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所有的力气放在这两根指头上啊!把他的绝望、无奈读出来。
6.再看这3个句子,都写到了摇头,一样吗?说说你的体会。
你注意到了詞句的变化,不仅读出了他的心情,还读出了他的心情变化。
7.师生合作读,传递出严监生的心路历程。
(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描写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垂死之人是怎样为了区区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形象,感叹描写的精妙。学生在读描写严监生的语句时,已经对人物有了一定的感受,此时,老师即兴的情景对话,无疑把学生带入了文本特定的情景中,在有趣的師生对话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内心,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戏剧结局,感悟形象与写法
1.透过这两个指头、一茎灯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2.出示资料,感受严监生的有钱。
(严监生家里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群,良田万亩。除此以外,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他的这种做法理解吗?
3.揭示讽刺的写法。
五、课外延伸,陶冶孩子的情操
1.作家抓住一个动作,展开细致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再欣赏临死前的葛朗台的片段,看看又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末了,葛朗台终于到了弥留时候,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脸上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却要了他的命。)
2.好好读书,文学名著中这样的精彩处比比皆是。写文章时,注意捕捉细节,彰显细节,让细节使我们的文章熠熠生辉。(唤醒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思想。)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