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致机械是个贸易型企业,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它作为一个毛纺行业的忠实追随者。从1984年公司成立,便开始了自己的毛纺装备贸易生涯,采集全球高端毛纺设备引进中国。在近30年的时间,格致一直在毛纺行业里不断地摸索前行,也许在它的“履历”中并没有骄人的发展速度和耀眼的成绩,几乎有如中国毛纺业一样的平稳发展状态,却让这个企业慢慢地不断深入着中国的毛纺业。
无可替代的产业
在格致机械市场经理刘国辉看来,毛纺业有永远存在的机会和理由。他很清楚,数十年来毛纺业的规模变化:“曾经其在纺织全行业的占比在百分之十几,而今,这个数字已经缩小了至少一半。”
的确,以前羊毛大衣、羊毛衫是很多人的衣橱必备品,还会以此为傲来表现自己的“时髦”。而羊毛西装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大,各种正式场合的必备着装,有时候一个人能有几套不同颜色的羊毛西装。
本刊记者也对此存有一些记忆,曾几何时家里的衣橱中也会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摞“高级”衣裳,虽然这些高级衣服打理起来很费时间和精力,且衣服的价格在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也比较高,但那时它们的确成了人们的最爱,也由此成就了毛纺业的巅峰。
后来,随着棉、麻、化纤等产业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舒适、简单、个性化主导了人们的思想,各种纤维原料的快速发展,各种主张自我的消费理念扩张,就连十分严谨的商务系列也都变得休闲化了,毛纺业曾有的“江山”和地位,随即慢慢被挤压。作为毛纺业从业者,刘国辉十分清楚毛纺市场的量减因何而来。但他并不悲观,他说毛纺永远不会消失。
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纤维原料,羊毛有其独特的原料特性,这使得毛纺产品也拥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保暖性、透气性、天然的回弹性和拒水性等,更因为原料的相对稀缺,使其成为了一种高档产品。在这一领域中,羊绒产品的特性就更加突出了,堪比黄金的价格,更赋予了这些产品十分高贵的气质。
“毛纺业虽然不具备其他领域的规模和增速,但其不可替代的纤维价值,却能够保证这个产业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总有一些高端化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围绕在它周围,总会有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推动其持续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格致能够几十年都在这个领域的原因。”刘国辉还表示,在中国这个大消费市场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一变化最终也会让毛纺业受益。因此,他相信,不论是毛纺业本身还是人们需求增加,都会支撑着毛纺业的持续发展,当然,它也会随着纺织产业的升级不断改变,而格致要做的就是紧紧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
跟上时代的节拍
毛纺业是传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停滞不前的,若它始终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状态里,便不会有今天被格致如此看好的生命力。它一直在改变,而格致也同样在这个追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格致是国际化的,它懂得如何参照产业的生命周期适时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作为毛纺设备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去迎合时代的需要。”刘国辉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人们接触的毛纺产品大都比较厚重,包括针织毛衫或者梭织服装在内,都在强调或者突出羊毛的保暖性,因此,产品应用也相对狭窄几乎是御寒的代名词。而现在,纱支越来越高,面料越来越轻薄的特点,也同样体现在了毛纺产品上。“现在羊毛也好、羊绒也罢,纱支都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十几支,发展到了现在几十支,羊毛纱线更是出现了上百支。最终所呈现出来的,便是越来越轻薄的毛纺面料产品或者毛衫。”刘国辉说,要做服务就要时刻跟着用户的想法去做。虽然毛纺原料的应用比重在缩小,但是,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却在更大程度上呈现出了毛纺产品应有的行业地位和附加值,而这,对毛纺产品加工要求也自然越来越高。
除了高支、轻薄的产品特性,羊毛也在通过与一些高档纤维的混纺,如桑蚕丝、棉等,让织物呈现出新的特点,逐步走出固着在人们思想里的“保暖”特性,走入人们在高温季节的着装领域中。这些或是高支、或是轻薄、或是多组分的趋势,不仅仅让毛纺业稳住了自己的地位,还在通过这些变化扩大着毛纺产品的应用范畴。
“格致就通过不断捕捉新的市场变化,满足市场新的需求来实现设备的创新。在格致经营的产品中,从梳毛设备到纺纱设备,都会重点考虑毛纺企业当前的状况,包括高档毛纺产品所需要的更高纱线质量,订单周期短要求的设备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高带来的减少用工等。”刘国辉说,这些市场变化能够被及时捕捉,并体现在设备技术的服务上,将让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格致一直在做的,就是将世界上最好的、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毛纺设备引进来。尤其在当前,毛纺企业普遍面对各种成本压力,以及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这些,都必然要借助更好的毛纺设备来实现。格致不仅在跟随,也在预见中筹措着自己的发展思路。
“格致代理的设备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因此也拥有较为广泛的资源,比如欧洲地区曾经历过的产业变迁,而今可能正在中国上演。因此,格致能够有所借鉴地了解当前国内纺织企业所处的阶段,会更容易分析出他们的需求状况。与此同时,也在加大同用户的深度沟通,了解用户的动态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则成为了格致进行设备技术提升的方向和依托。”刘国辉毫不质疑格致的未来,不断壮大的客户群已经验证了格致的市场策略是对的,紧跟行业发展脚步,永远不被落下。
关乎生死的转型
记者曾到中国羊绒产业集群采访,了解到羊绒产业作为中国的特色产业,至今还未能更好地展现出这一高档原料下应有的产业价值,羊绒终端产品附加值仍旧不高。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乏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不高的现实状况。在记者看来,其一是有些企业的高端化发展意识不足,其次,就是加工技术的制约。 刘国辉在多年的设备销售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类似的状况。原本羊毛或者羊绒本身的原料价值和档次都很高,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并没有让这些原料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很多企业还是不太注重产品档次的提升,宁愿保守地依靠中低档的加工获得较低的利润。“国内毛纺企业很多还在用较为低端的加工设备,有些设备则是二手国外设备。当然,企业的状况各不相同,比如有的还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正在积累资本;有些则因为产品利润有限,无暇问津更高端的设备技术。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要在产业转型中生存下来,可能还需要企业更大的转变。”刘国辉理解企业的选择,但也同样为此感到担忧。
“如今,一些二手设备的年龄几乎已过半百,也许暂且还能满足一些生产需要。但修修补补常态化,未必能让企业达到经济生产的目的。羊毛或者羊绒原料本身价值非常高,若因为加工过程造成原料不必要的浪费,或者产品降档,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且当前,低端化的生产模式已经很难生存了,因此,企业应该学会尽早考虑明天的问题。”
当然,刘国辉这样讲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卖设备的,事实上,近两年来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都已验证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必须。毛纺作为纺织业的一分子,也同样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高端化发展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了,而必须烙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否则,企业就会在这次大洗牌中淘汰出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也曾面临类似的状况,产业和企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升级,走高端化路线;另一个,就是不作为,留在原地。到后来,我们能看到的结果很清晰:转型的企业得以生存,而停滞不前的则倒闭,因为他们再没有任何参与竞争能力和资本。”
随着全球毛纺业向我国的转移,中国毛纺业的产业发展正在经历新的周期。转型升级的方向十分清晰。或许,转与不转,何时转,怎么转,没有人能给出个标准答案,但是,高企的成本,以及不可能再依靠的资源换效益和人口红利,都在证明低端化的生产模式很快就会无路可走。
方向清晰的未来
这几年毛纺行业显现的发展状态也让刘国辉看到了新的希望。“宁夏的一个大企业已经连年在购买格致的设备,且每次的量都在成倍增加。从5套,到10套,到20套,现在这个企业已经拥有了35套格致的设备。这个企业的目的很明显,就想通过设备技术的提高来加强企业的羊绒产品深加工能力,把产品做高端。”刘国辉为此感到很欣慰,这样的转变不仅是格致乐见的,更是毛纺行业需要的。
“宁夏中银收购英国道森公司,展露出的是日趋强大的中国毛纺企业。众多毛纺企业积极进行的品牌化发展战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说明,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筹划高端化发展了。这从格致近几年的设备销量递增状况也能得以体现。格致在毛纺设备贸易领域的前20多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很稳,但一直都不是很高,但从2007年之后,年均销量几乎是以前的1.5倍。”刘国辉从这些企业身上,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毛纺业的高端化发展正在逐步加深,因此,对于未来更是信心满满。
“这么多年,在中国市场上能够跟格致的设备一起竞争市场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竞争者都来自海外。时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肯定一定能给格致带来更多新的机会。”面对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格致有自己的新打算。“我们将从设备质量以及性能两方面持续加强设备创新。”刘国辉说,“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握是个动态的工作,在企业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而提升产品技术、性能的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提升到新的层面上去把控质量。就产品性能而言,高速、高产、高效、连续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正是当前毛纺企业越来越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我们持续钻研的课题。”
作为一个贸易商,格致很成功。成功之处在于它依托自己创造的平台,让全球更多的高端毛纺设备走进了中国,“OCTIR”、“OMMI”、“GAUDINO”或者“SANT’ANDREA”等已经成为行业企业十分熟悉的品牌,并在这种衔接产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着自己。它能数十年留在这一个市场相对狭窄的领域,并跟随产业发展几经起落,但却没有离开,并用它温和的方式跟随着行业的发展。格致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很像人们常说的能够“笑到最后”那一类,他们行走得很平静,似乎从未爆发过,但它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无可替代的产业
在格致机械市场经理刘国辉看来,毛纺业有永远存在的机会和理由。他很清楚,数十年来毛纺业的规模变化:“曾经其在纺织全行业的占比在百分之十几,而今,这个数字已经缩小了至少一半。”
的确,以前羊毛大衣、羊毛衫是很多人的衣橱必备品,还会以此为傲来表现自己的“时髦”。而羊毛西装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大,各种正式场合的必备着装,有时候一个人能有几套不同颜色的羊毛西装。
本刊记者也对此存有一些记忆,曾几何时家里的衣橱中也会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摞“高级”衣裳,虽然这些高级衣服打理起来很费时间和精力,且衣服的价格在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也比较高,但那时它们的确成了人们的最爱,也由此成就了毛纺业的巅峰。
后来,随着棉、麻、化纤等产业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舒适、简单、个性化主导了人们的思想,各种纤维原料的快速发展,各种主张自我的消费理念扩张,就连十分严谨的商务系列也都变得休闲化了,毛纺业曾有的“江山”和地位,随即慢慢被挤压。作为毛纺业从业者,刘国辉十分清楚毛纺市场的量减因何而来。但他并不悲观,他说毛纺永远不会消失。
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纤维原料,羊毛有其独特的原料特性,这使得毛纺产品也拥有很多先天的优势,比如保暖性、透气性、天然的回弹性和拒水性等,更因为原料的相对稀缺,使其成为了一种高档产品。在这一领域中,羊绒产品的特性就更加突出了,堪比黄金的价格,更赋予了这些产品十分高贵的气质。
“毛纺业虽然不具备其他领域的规模和增速,但其不可替代的纤维价值,却能够保证这个产业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总有一些高端化的拥护者和追随者围绕在它周围,总会有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推动其持续进步和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格致能够几十年都在这个领域的原因。”刘国辉还表示,在中国这个大消费市场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一变化最终也会让毛纺业受益。因此,他相信,不论是毛纺业本身还是人们需求增加,都会支撑着毛纺业的持续发展,当然,它也会随着纺织产业的升级不断改变,而格致要做的就是紧紧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
跟上时代的节拍
毛纺业是传统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停滞不前的,若它始终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状态里,便不会有今天被格致如此看好的生命力。它一直在改变,而格致也同样在这个追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自己。格致是国际化的,它懂得如何参照产业的生命周期适时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作为毛纺设备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去迎合时代的需要。”刘国辉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人们接触的毛纺产品大都比较厚重,包括针织毛衫或者梭织服装在内,都在强调或者突出羊毛的保暖性,因此,产品应用也相对狭窄几乎是御寒的代名词。而现在,纱支越来越高,面料越来越轻薄的特点,也同样体现在了毛纺产品上。“现在羊毛也好、羊绒也罢,纱支都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十几支,发展到了现在几十支,羊毛纱线更是出现了上百支。最终所呈现出来的,便是越来越轻薄的毛纺面料产品或者毛衫。”刘国辉说,要做服务就要时刻跟着用户的想法去做。虽然毛纺原料的应用比重在缩小,但是,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却在更大程度上呈现出了毛纺产品应有的行业地位和附加值,而这,对毛纺产品加工要求也自然越来越高。
除了高支、轻薄的产品特性,羊毛也在通过与一些高档纤维的混纺,如桑蚕丝、棉等,让织物呈现出新的特点,逐步走出固着在人们思想里的“保暖”特性,走入人们在高温季节的着装领域中。这些或是高支、或是轻薄、或是多组分的趋势,不仅仅让毛纺业稳住了自己的地位,还在通过这些变化扩大着毛纺产品的应用范畴。
“格致就通过不断捕捉新的市场变化,满足市场新的需求来实现设备的创新。在格致经营的产品中,从梳毛设备到纺纱设备,都会重点考虑毛纺企业当前的状况,包括高档毛纺产品所需要的更高纱线质量,订单周期短要求的设备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高带来的减少用工等。”刘国辉说,这些市场变化能够被及时捕捉,并体现在设备技术的服务上,将让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格致一直在做的,就是将世界上最好的、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毛纺设备引进来。尤其在当前,毛纺企业普遍面对各种成本压力,以及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这些,都必然要借助更好的毛纺设备来实现。格致不仅在跟随,也在预见中筹措着自己的发展思路。
“格致代理的设备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因此也拥有较为广泛的资源,比如欧洲地区曾经历过的产业变迁,而今可能正在中国上演。因此,格致能够有所借鉴地了解当前国内纺织企业所处的阶段,会更容易分析出他们的需求状况。与此同时,也在加大同用户的深度沟通,了解用户的动态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则成为了格致进行设备技术提升的方向和依托。”刘国辉毫不质疑格致的未来,不断壮大的客户群已经验证了格致的市场策略是对的,紧跟行业发展脚步,永远不被落下。
关乎生死的转型
记者曾到中国羊绒产业集群采访,了解到羊绒产业作为中国的特色产业,至今还未能更好地展现出这一高档原料下应有的产业价值,羊绒终端产品附加值仍旧不高。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乏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不高的现实状况。在记者看来,其一是有些企业的高端化发展意识不足,其次,就是加工技术的制约。 刘国辉在多年的设备销售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类似的状况。原本羊毛或者羊绒本身的原料价值和档次都很高,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并没有让这些原料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很多企业还是不太注重产品档次的提升,宁愿保守地依靠中低档的加工获得较低的利润。“国内毛纺企业很多还在用较为低端的加工设备,有些设备则是二手国外设备。当然,企业的状况各不相同,比如有的还处于企业发展的初期,正在积累资本;有些则因为产品利润有限,无暇问津更高端的设备技术。这些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要在产业转型中生存下来,可能还需要企业更大的转变。”刘国辉理解企业的选择,但也同样为此感到担忧。
“如今,一些二手设备的年龄几乎已过半百,也许暂且还能满足一些生产需要。但修修补补常态化,未必能让企业达到经济生产的目的。羊毛或者羊绒原料本身价值非常高,若因为加工过程造成原料不必要的浪费,或者产品降档,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且当前,低端化的生产模式已经很难生存了,因此,企业应该学会尽早考虑明天的问题。”
当然,刘国辉这样讲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卖设备的,事实上,近两年来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都已验证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必须。毛纺作为纺织业的一分子,也同样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高端化发展已经不能再是一种口号了,而必须烙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否则,企业就会在这次大洗牌中淘汰出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也曾面临类似的状况,产业和企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升级,走高端化路线;另一个,就是不作为,留在原地。到后来,我们能看到的结果很清晰:转型的企业得以生存,而停滞不前的则倒闭,因为他们再没有任何参与竞争能力和资本。”
随着全球毛纺业向我国的转移,中国毛纺业的产业发展正在经历新的周期。转型升级的方向十分清晰。或许,转与不转,何时转,怎么转,没有人能给出个标准答案,但是,高企的成本,以及不可能再依靠的资源换效益和人口红利,都在证明低端化的生产模式很快就会无路可走。
方向清晰的未来
这几年毛纺行业显现的发展状态也让刘国辉看到了新的希望。“宁夏的一个大企业已经连年在购买格致的设备,且每次的量都在成倍增加。从5套,到10套,到20套,现在这个企业已经拥有了35套格致的设备。这个企业的目的很明显,就想通过设备技术的提高来加强企业的羊绒产品深加工能力,把产品做高端。”刘国辉为此感到很欣慰,这样的转变不仅是格致乐见的,更是毛纺行业需要的。
“宁夏中银收购英国道森公司,展露出的是日趋强大的中国毛纺企业。众多毛纺企业积极进行的品牌化发展战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说明,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筹划高端化发展了。这从格致近几年的设备销量递增状况也能得以体现。格致在毛纺设备贸易领域的前20多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直很稳,但一直都不是很高,但从2007年之后,年均销量几乎是以前的1.5倍。”刘国辉从这些企业身上,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毛纺业的高端化发展正在逐步加深,因此,对于未来更是信心满满。
“这么多年,在中国市场上能够跟格致的设备一起竞争市场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竞争者都来自海外。时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肯定一定能给格致带来更多新的机会。”面对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格致有自己的新打算。“我们将从设备质量以及性能两方面持续加强设备创新。”刘国辉说,“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握是个动态的工作,在企业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而提升产品技术、性能的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提升到新的层面上去把控质量。就产品性能而言,高速、高产、高效、连续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正是当前毛纺企业越来越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我们持续钻研的课题。”
作为一个贸易商,格致很成功。成功之处在于它依托自己创造的平台,让全球更多的高端毛纺设备走进了中国,“OCTIR”、“OMMI”、“GAUDINO”或者“SANT’ANDREA”等已经成为行业企业十分熟悉的品牌,并在这种衔接产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着自己。它能数十年留在这一个市场相对狭窄的领域,并跟随产业发展几经起落,但却没有离开,并用它温和的方式跟随着行业的发展。格致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很像人们常说的能够“笑到最后”那一类,他们行走得很平静,似乎从未爆发过,但它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