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建立,到80年代后期随着交通银行的恢复后,陆续开办的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商业银行,规模越来越大。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来探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出路。
关键词: 历程 现状 问题 战略
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正式的商业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设立的丽如银行, 但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银行开始营业时间却到了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1948年4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取消了在华外商银行的一切特权,并禁止外国货币在国内流通。"文化大革命"期间,银行的独立性日渐消失,直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我国的银行体系才开始恢复。
随后,我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1977年-1986年的体系重建阶段、 1987-1996年的扩大发展阶段、1997-200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的改革攻坚阶段 。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由于长期受利率和汇率管制的影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一些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普遍不重视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信用风险普遍存在 。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
2、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主体主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的色彩,侧重社会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会计体系的规范发展。
3、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护、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存贷款的扩大以及客户对商业银行形象信誉的评价。遗憾的是老百姓国商有业银行服务质量评价一直不是很高。
4、银行内部各信息系统缺乏协调和配合
我国银行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业务处理信息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软件和设备,但是后台的支持和管理工作仍靠手工来处理,银行的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还不到位,缺乏对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出现过多的信息孤岛。
5、中间业务的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导致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不足。目前中介业务只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极端和代理等传统的劳动密集性产品上,而 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展和推广。并且,在这些业务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6、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型人才
国有商业银行中从事中介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银行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业务瓶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相对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充实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技术好两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
从 管理角度、中间业务、内部信息管理晚完善角度一一针对想的去说。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特殊背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现从风险管理、内部信息管理、中间业务发展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提出如下策略。
(一)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自古以来就存在,尤其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更多的是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为了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查等措施,能够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对遗留的不良资产及时清理,也有利于风险管理,损失最大化的减少。
(二)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管深入,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应抛开因历史原因而带有的计划经济特色。会计制度的管理更多的应倾向于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对数字的分析以便确认心得业务发展和模式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制度和体系。
(三)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如果服务质量跟不上去,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诸多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下,客户的可选择余地远远超过计划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从点点滴滴做起。
(四)加强银行内部各信息系统协调和配合
银行内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后台管理工作的管理,建立金融数据仓库一边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建立健全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使所有的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加强内部信息的系统协调和配合。
(五)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
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商业银行招牌性发展的决定因素。据了解,中信银行每年办理美国、德国等代理签证赚取的费用就很高。受政策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外汇的兑换,尤其是小币种的兑换仍集中在中国银行。而作为单独的商业银行,担保、贷款、投资承诺等业务将越来越重要。期望各商业银行打破现有的经营理念,开发更多新的中间业务产品。
(六)培养专业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型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壮大中间业务队伍,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培训专业业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甚至送到国外去培训和学习专业知识。人才的招聘也应扩大范围,面对社会去吸取跟多的专业人才。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设想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对我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寻找到相应的对策,期望我们的商业银行朝着更规范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一)风险管理到到一定水平,不良资产减少到最小化。
(二)现代化会计制度健全,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中间业务遍地开花,不同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得意更好的独立发展的中间业务,创造自己的业务品牌。
(四)大量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斌.透视商业银行产品差异化竞争生存环境[J].中国外汇,2007-4.
[3]梁宇.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
用机制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9-2.
[4]周国荣银行中间业务【j】.经济视角。2007
[5]张传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 中国金融出版
[6]李凌嘉碳金融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 中国商界 2010
作者简介:谢艳俊,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10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方向。张姗姗,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10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方向。
关键词: 历程 现状 问题 战略
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正式的商业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设立的丽如银行, 但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银行开始营业时间却到了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人民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平。1948年4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取消了在华外商银行的一切特权,并禁止外国货币在国内流通。"文化大革命"期间,银行的独立性日渐消失,直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我国的银行体系才开始恢复。
随后,我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1977年-1986年的体系重建阶段、 1987-1996年的扩大发展阶段、1997-200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的改革攻坚阶段 。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由于长期受利率和汇率管制的影响,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一些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不发达,商业银行普遍不重视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信用风险普遍存在 。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
2、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主体主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的色彩,侧重社会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会计体系的规范发展。
3、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良好关系的维护、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存贷款的扩大以及客户对商业银行形象信誉的评价。遗憾的是老百姓国商有业银行服务质量评价一直不是很高。
4、银行内部各信息系统缺乏协调和配合
我国银行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业务处理信息系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软件和设备,但是后台的支持和管理工作仍靠手工来处理,银行的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还不到位,缺乏对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出现过多的信息孤岛。
5、中间业务的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导致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不足。目前中介业务只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极端和代理等传统的劳动密集性产品上,而 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展和推广。并且,在这些业务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6、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型人才
国有商业银行中从事中介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银行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业务瓶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相对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充实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技术好两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
从 管理角度、中间业务、内部信息管理晚完善角度一一针对想的去说。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特殊背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现从风险管理、内部信息管理、中间业务发展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提出如下策略。
(一)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自古以来就存在,尤其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更多的是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为了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查等措施,能够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同时,对遗留的不良资产及时清理,也有利于风险管理,损失最大化的减少。
(二)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管深入,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应抛开因历史原因而带有的计划经济特色。会计制度的管理更多的应倾向于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对数字的分析以便确认心得业务发展和模式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制度和体系。
(三)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如果服务质量跟不上去,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诸多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下,客户的可选择余地远远超过计划经济时代,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从点点滴滴做起。
(四)加强银行内部各信息系统协调和配合
银行内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后台管理工作的管理,建立金融数据仓库一边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建立健全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使所有的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加强内部信息的系统协调和配合。
(五)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
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商业银行招牌性发展的决定因素。据了解,中信银行每年办理美国、德国等代理签证赚取的费用就很高。受政策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外汇的兑换,尤其是小币种的兑换仍集中在中国银行。而作为单独的商业银行,担保、贷款、投资承诺等业务将越来越重要。期望各商业银行打破现有的经营理念,开发更多新的中间业务产品。
(六)培养专业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型人才,同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壮大中间业务队伍,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培训专业业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甚至送到国外去培训和学习专业知识。人才的招聘也应扩大范围,面对社会去吸取跟多的专业人才。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设想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对我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寻找到相应的对策,期望我们的商业银行朝着更规范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一)风险管理到到一定水平,不良资产减少到最小化。
(二)现代化会计制度健全,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中间业务遍地开花,不同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得意更好的独立发展的中间业务,创造自己的业务品牌。
(四)大量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斌.透视商业银行产品差异化竞争生存环境[J].中国外汇,2007-4.
[3]梁宇.个人金融产品差异化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
用机制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9-2.
[4]周国荣银行中间业务【j】.经济视角。2007
[5]张传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 中国金融出版
[6]李凌嘉碳金融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 中国商界 2010
作者简介:谢艳俊,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10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方向。张姗姗,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10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金融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