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各国,对于银行风险管理均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有效控制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在本文中的银行风险主要是指在银行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会使银行遭受或可能面对资产损失、收入损失等情况的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
一、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国外金融界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高于且早于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可谓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调整期—革新期”这四个阶段:初始期主要关注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发展期于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中对于还本付息风险的管理;调整期则关注于面对重大金融震动时如何保障自身的经营安全;革新期则更关注于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组织再造等模式使得银行风向管理更为全面和多元。对于银行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可归纳为:信用危机风险,即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借贷者无法依据借贷凭证内容在约定时间内还本付息,导致银行无法顺利收回贷款而产生的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即由于市场波动和宏观调控等因素所引起的汇率、利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银行流动性风险,即银行过度放贷而导致自身资产难以与负债形成有效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另外还有如交易人员违规操作、欺诈等风险。那么,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针对上述风险而进行计划、组织、分配、控制等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技术创新、危机意识等。国外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时会由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部门,依据风险管理清单逐项排查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运营时间短、经验少,还未形成成熟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大多数银行风险管理工作都是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管控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银行的内设机构,主要在银行董事会的领导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处理这些工作,它对于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信用汇兑等过程进行监控。横向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动识别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全面认知和识别风险,风险管理者将通过此过程形成横向性的风险认知体系;纵向上,风险管理者通过数理统计、科学评估等方法,计算衡量风险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在风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前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样,通过风险管理体系从横向上将风险管理程序划分清晰,后通过科学的方法逐一进行识别和处理,真正形成银行风险管理网络。
二、我国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
一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民收入和我国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发展。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带动了银行存款的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直接引起了银行贷款的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证券市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获取资金发展自己,可以说银行业务已经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国家的生产建设密切联系,银行能否准确预测各种风险并成功规避和控制风险,与居民和企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银行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唯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经济业务,信贷、网银、转账、个人金融服务等,银行业务涉及面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银行的许多业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投资等,金融市场的开放在给我国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银行面临了极大的银行风险。许多业务涉及银行之间甚至与国外银行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一旦发生风险将有可能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因此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将有利于我国银行体系的保障。我国银行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本运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犯罪风险、事故风险等,实际上我国对于法律风险、犯罪风险、事故风险等银行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及测评方法也极为不健全。因此,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极为迫切和必须的。
三、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日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而引出我国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日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董事会领导,监查部门独立于银行各业务部之外(纵向),由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种风险统一归口管理(横向),明确各类风险的责任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因此,我国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可以参考日本的经验:(1)高层领导的重视,全体员工的参与。银行从董事会、高级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表示认同,全体员工清楚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银行经营的持久和安全,对于银行收益和资金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全员参与到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2)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银行业务部门之外,统一把控和识别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分析、测评风险的专家组成,通过定量和测评等科学方法,预测和识别银行风险,根据银行资金收益计划有效配置银行资金,将银行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3)明確归口风险管理责任,制定管理规章。根据银行业务划分银行风险,并将风险归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以保证管理不失控。(4)设置风险监查部门,进行审查核算业务。在各业务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查部门,防止部门利益化和业务人员违规操作等风险的产生,与业务部门实现相互牵制的作用。
一、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国外金融界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高于且早于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可谓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调整期—革新期”这四个阶段:初始期主要关注银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发展期于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中对于还本付息风险的管理;调整期则关注于面对重大金融震动时如何保障自身的经营安全;革新期则更关注于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组织再造等模式使得银行风向管理更为全面和多元。对于银行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可归纳为:信用危机风险,即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借贷者无法依据借贷凭证内容在约定时间内还本付息,导致银行无法顺利收回贷款而产生的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即由于市场波动和宏观调控等因素所引起的汇率、利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银行流动性风险,即银行过度放贷而导致自身资产难以与负债形成有效联系而产生的风险;另外还有如交易人员违规操作、欺诈等风险。那么,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针对上述风险而进行计划、组织、分配、控制等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技术创新、危机意识等。国外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时会由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部门,依据风险管理清单逐项排查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市场化运营时间短、经验少,还未形成成熟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大多数银行风险管理工作都是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管控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银行的内设机构,主要在银行董事会的领导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处理这些工作,它对于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信用汇兑等过程进行监控。横向上,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动识别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全面认知和识别风险,风险管理者将通过此过程形成横向性的风险认知体系;纵向上,风险管理者通过数理统计、科学评估等方法,计算衡量风险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在风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前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样,通过风险管理体系从横向上将风险管理程序划分清晰,后通过科学的方法逐一进行识别和处理,真正形成银行风险管理网络。
二、我国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紧迫性
一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国民收入和我国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发展。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带动了银行存款的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直接引起了银行贷款的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证券市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获取资金发展自己,可以说银行业务已经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国家的生产建设密切联系,银行能否准确预测各种风险并成功规避和控制风险,与居民和企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银行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唯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经济业务,信贷、网银、转账、个人金融服务等,银行业务涉及面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银行的许多业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投资等,金融市场的开放在给我国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银行面临了极大的银行风险。许多业务涉及银行之间甚至与国外银行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一旦发生风险将有可能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危机,因此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将有利于我国银行体系的保障。我国银行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本运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犯罪风险、事故风险等,实际上我国对于法律风险、犯罪风险、事故风险等银行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及测评方法也极为不健全。因此,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极为迫切和必须的。
三、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日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而引出我国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日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董事会领导,监查部门独立于银行各业务部之外(纵向),由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种风险统一归口管理(横向),明确各类风险的责任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因此,我国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可以参考日本的经验:(1)高层领导的重视,全体员工的参与。银行从董事会、高级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表示认同,全体员工清楚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银行经营的持久和安全,对于银行收益和资金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全员参与到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2)风险管理委员会独立于银行业务部门之外,统一把控和识别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分析、测评风险的专家组成,通过定量和测评等科学方法,预测和识别银行风险,根据银行资金收益计划有效配置银行资金,将银行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3)明確归口风险管理责任,制定管理规章。根据银行业务划分银行风险,并将风险归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以保证管理不失控。(4)设置风险监查部门,进行审查核算业务。在各业务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查部门,防止部门利益化和业务人员违规操作等风险的产生,与业务部门实现相互牵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