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人民服务
热行:1949~2009
背景:“为人民服务”出自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座右铭和行动口号。
影响:“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的最高标准,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走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劳动最光荣
热行:1959~1970
背景: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当时的北京市市长万里自称是时传祥大弟子,到北京出差的人们,都以跟时传祥背过粪为荣。
影响: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兴起,人们崇尚为社会做贡献,尊敬劳动,劳动光荣成为一种风气。
妇女能顶半边天
热行:1953~2009
背景:上世纪50年代,三八野外测量队、女子钻井队、女拖拉机手纷纷涌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出现了女性的身影。看到新中国女性取得的非凡成就,毛泽东不禁感慨:“妇女能顶半边天!”
影响:新中国成立,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在政治地位和劳动权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从男女平等和女性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形象化角度说,妇女确实顶起半边天。但与此同时,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曾被忽视。
又红又专
热行:1956~2009
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高级专门人才有严格的要求,当时毛泽东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文革”时期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被称为“白专”。
影响:“又红又专”今天仍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是内涵和提法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叫做“德才兼备”。既要有德,也要有才,两者兼备;两者绝非并列,德应放在才前。
上山下乡
热行:1968~1978
背景: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影响:据统计,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这场运动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个体户
热行:1978~1995
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上有一大批人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或从单位下岗,不得不自己单干,相对于国有和集体企业而言,他们被称为个体户。
影响:个体户,最初是个贬义词,它基本上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是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但他们抓住了机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了游泳并获得了成功,改变了命运。今天,个体户已不是贬义词,它成为许多民营企业的前身,个体户主的称呼也改叫老板。
第二职业
热行:1986~2009
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流行的词语。当时人们都是干一种工作,“第二职业”是除了工作之外,从事另外一种赚钱的事。
影响:80年代中后期,许多青年打出了“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的口号,纷纷兼职或做“二倒”、开店做生意,但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偷偷地从事第二职业。近年来,从事第二职业成为时尚,既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创造财富,又可以“骑马找马”,为职业发展铺路。
跳槽
热行:1995~2009
背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青年人中开始有人“跳槽”,单位员工主动离职辞职变换工作的渐多,跳槽一词频繁出现。尤其到了1993年、1994年,出现了大学生踊跃奔赴沿海开放地区的热闹景象。
影响:人才市场逐渐活跃,“国有企业”工人急剧萎缩,“集体企业”职工纷纷外流,“三资企业”“人丁兴旺”。现在,青年人“跳槽”似为家常便饭,留人留心成为用人单位的必解之题。
双向选择
热行:1985~2009
背景: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逐步进行改革。1989年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影响:这一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使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由此,“经济地位”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超过了执牛耳多年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再就业
热行:1985~2005
背景:这一时期,共和国经历着改革的阵痛,3000万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下岗”、再就业曾是就业工作中一个高频率的词。1993年国家启动“再就业工程”,政府出台系列再就业的政策,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影响:几千万下岗工人,离开熟悉的工作和岗位,重新学习,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或自主创业,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创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正是有了这场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几千万下岗工人的顾全大局,才使市场经济体制顺利确立,促使国家统一的失业救济体制不断完善,实现下岗、失业的顺利“并轨”。
农民工
热行:1990~2009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开始向工业化过渡,这时很多农民陆续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谋生。随之,这个群体日益壮大,“民工”这个早就存在的词逐渐被农民工所替代。
影响: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农民工这一称呼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炒鱿鱼
热行:1990~2009
背景:广东有一名菜“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犹如卷起的铺盖,后来人们以此形容员工被辞退、解雇,甚至开除。
影响:以前,只有员工“被”炒的份儿,现在,“炒鱿鱼”也可以是主动句,员工可以炒领导,可以为了发展主动离职。
海归
热行:1999~2008
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掀起了新一轮回国潮。1999年在凤凰卫视台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采访王辉耀时提起了海归这个词,说海归就是海外归来的意思。近年来,海归求职就业越来越难,海归又有了海带(海待)之名。
影响: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
白领
热行:2000~2009
背景:“白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范围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之称。而全国最大的白领网站“白领工社”则认为,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
影响:白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社会特征。白领现在还有了动漫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领漫画张小盒,张小盒的漫画表现了中国目前白领的酸甜苦辣,备受当今白领的喜欢。
蓝领
热行:2000~2009
背景:蓝领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形态定义,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蓝领”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蓝领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较强专业技术的人才,在一定领域里专业能力突出。
影响: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蓝领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而电脑、空调、手机等新型工业的涌现,使蓝领就业的范围从“生产线”,延伸到了售后服务。目前我国劳动市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高技能人才的收入甚至超过一般的白领。
下课
热行:1998~2008
背景:“下课”本来是指学生结束一堂课的行为(是“上课”的反义词),但是这个词后来被足球球迷诙谐地用来表示要某某表现不佳的球队教练辞职或下台。
影响:“下课”一词从学堂转用到球场,又从比赛场传至社会机构,人们经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因业绩不佳被免职的人。
80后
热行:2000~2009
背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被认为是生活在幸福中,没经历风雨、比较叛逆独立的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主义、没有信仰,生存能力差,眼高手低,社会责任感比较差;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目的直接,追逐时尚……
影响:80后大量进入职场,社会对他们多有负面评价和担心,但经历过汶川地震的洗礼,面对90后的后来居上,80后在成长、成熟中不断证明着自己。
考证
热行:2000~2009
背景: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
影响:近年来,在全社会形成考证热,职业证书成了择业、从业的敲门砖。求职似乎证书多多益善,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盲目考证的倾向。
白骨精
热行:2005~2009
背景:近年来“白骨精”一词流行职场,它所指的是职场上一个尖峰女性群体,即白领身份、业务骨干、社会精英。
影响:“白骨精”一词虽不新鲜,“白骨精”的现代涵义却很特别——“白领、骨干、精英”,对此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恭维,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戏谑。
啃老族
热行:1989~2009
背景:最早使用于英国,称尼特族。在中国“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啃老族”们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影响: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创业
热行:1989~2009
背景: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拥有13多亿人口和相当于世界1/4的劳动力资源。加上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影响: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实施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SYB),三年中,有近76万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带动了200多万人就业,显示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人说,中国走进了创业时代,据预计,10年以后,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要走上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职业道路。我国的创业指数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即平均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人要做“老板”。
热行:1949~2009
背景:“为人民服务”出自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座右铭和行动口号。
影响:“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的最高标准,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走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劳动最光荣
热行:1959~1970
背景: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当时的北京市市长万里自称是时传祥大弟子,到北京出差的人们,都以跟时传祥背过粪为荣。
影响: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兴起,人们崇尚为社会做贡献,尊敬劳动,劳动光荣成为一种风气。
妇女能顶半边天
热行:1953~2009
背景:上世纪50年代,三八野外测量队、女子钻井队、女拖拉机手纷纷涌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出现了女性的身影。看到新中国女性取得的非凡成就,毛泽东不禁感慨:“妇女能顶半边天!”
影响:新中国成立,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在政治地位和劳动权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从男女平等和女性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形象化角度说,妇女确实顶起半边天。但与此同时,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曾被忽视。
又红又专
热行:1956~2009
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高级专门人才有严格的要求,当时毛泽东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文革”时期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被称为“白专”。
影响:“又红又专”今天仍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是内涵和提法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叫做“德才兼备”。既要有德,也要有才,两者兼备;两者绝非并列,德应放在才前。
上山下乡
热行:1968~1978
背景: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影响:据统计,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这场运动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个体户
热行:1978~1995
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上有一大批人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或从单位下岗,不得不自己单干,相对于国有和集体企业而言,他们被称为个体户。
影响:个体户,最初是个贬义词,它基本上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是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但他们抓住了机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了游泳并获得了成功,改变了命运。今天,个体户已不是贬义词,它成为许多民营企业的前身,个体户主的称呼也改叫老板。
第二职业
热行:1986~2009
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流行的词语。当时人们都是干一种工作,“第二职业”是除了工作之外,从事另外一种赚钱的事。
影响:80年代中后期,许多青年打出了“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的口号,纷纷兼职或做“二倒”、开店做生意,但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偷偷地从事第二职业。近年来,从事第二职业成为时尚,既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创造财富,又可以“骑马找马”,为职业发展铺路。
跳槽
热行:1995~2009
背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青年人中开始有人“跳槽”,单位员工主动离职辞职变换工作的渐多,跳槽一词频繁出现。尤其到了1993年、1994年,出现了大学生踊跃奔赴沿海开放地区的热闹景象。
影响:人才市场逐渐活跃,“国有企业”工人急剧萎缩,“集体企业”职工纷纷外流,“三资企业”“人丁兴旺”。现在,青年人“跳槽”似为家常便饭,留人留心成为用人单位的必解之题。
双向选择
热行:1985~2009
背景: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分步骤、分层次地逐步进行改革。1989年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影响:这一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使毕业生就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由此,“经济地位”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超过了执牛耳多年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再就业
热行:1985~2005
背景:这一时期,共和国经历着改革的阵痛,3000万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下岗”、再就业曾是就业工作中一个高频率的词。1993年国家启动“再就业工程”,政府出台系列再就业的政策,强化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影响:几千万下岗工人,离开熟悉的工作和岗位,重新学习,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或自主创业,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创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正是有了这场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几千万下岗工人的顾全大局,才使市场经济体制顺利确立,促使国家统一的失业救济体制不断完善,实现下岗、失业的顺利“并轨”。
农民工
热行:1990~2009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开始向工业化过渡,这时很多农民陆续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谋生。随之,这个群体日益壮大,“民工”这个早就存在的词逐渐被农民工所替代。
影响: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农民工这一称呼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炒鱿鱼
热行:1990~2009
背景:广东有一名菜“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犹如卷起的铺盖,后来人们以此形容员工被辞退、解雇,甚至开除。
影响:以前,只有员工“被”炒的份儿,现在,“炒鱿鱼”也可以是主动句,员工可以炒领导,可以为了发展主动离职。
海归
热行:1999~2008
背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掀起了新一轮回国潮。1999年在凤凰卫视台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采访王辉耀时提起了海归这个词,说海归就是海外归来的意思。近年来,海归求职就业越来越难,海归又有了海带(海待)之名。
影响: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
白领
热行:2000~2009
背景:“白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范围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之称。而全国最大的白领网站“白领工社”则认为,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
影响:白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社会特征。白领现在还有了动漫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白领漫画张小盒,张小盒的漫画表现了中国目前白领的酸甜苦辣,备受当今白领的喜欢。
蓝领
热行:2000~2009
背景:蓝领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形态定义,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蓝领”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蓝领又分为:锐蓝、普蓝、深蓝。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转变。深蓝就是指有较强专业技术的人才,在一定领域里专业能力突出。
影响: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蓝领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人才。而电脑、空调、手机等新型工业的涌现,使蓝领就业的范围从“生产线”,延伸到了售后服务。目前我国劳动市场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高技能人才的收入甚至超过一般的白领。
下课
热行:1998~2008
背景:“下课”本来是指学生结束一堂课的行为(是“上课”的反义词),但是这个词后来被足球球迷诙谐地用来表示要某某表现不佳的球队教练辞职或下台。
影响:“下课”一词从学堂转用到球场,又从比赛场传至社会机构,人们经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因业绩不佳被免职的人。
80后
热行:2000~2009
背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被认为是生活在幸福中,没经历风雨、比较叛逆独立的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主义、没有信仰,生存能力差,眼高手低,社会责任感比较差;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目的直接,追逐时尚……
影响:80后大量进入职场,社会对他们多有负面评价和担心,但经历过汶川地震的洗礼,面对90后的后来居上,80后在成长、成熟中不断证明着自己。
考证
热行:2000~2009
背景: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
影响:近年来,在全社会形成考证热,职业证书成了择业、从业的敲门砖。求职似乎证书多多益善,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盲目考证的倾向。
白骨精
热行:2005~2009
背景:近年来“白骨精”一词流行职场,它所指的是职场上一个尖峰女性群体,即白领身份、业务骨干、社会精英。
影响:“白骨精”一词虽不新鲜,“白骨精”的现代涵义却很特别——“白领、骨干、精英”,对此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恭维,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戏谑。
啃老族
热行:1989~2009
背景:最早使用于英国,称尼特族。在中国“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啃老族”们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影响: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创业
热行:1989~2009
背景: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拥有13多亿人口和相当于世界1/4的劳动力资源。加上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影响:2004年,原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实施了“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SYB),三年中,有近76万人参加了SYB创业培训,带动了200多万人就业,显示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有人说,中国走进了创业时代,据预计,10年以后,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要走上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职业道路。我国的创业指数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即平均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人要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