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怎样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根据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心理品质 形成
很久以来人们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好了而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形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最近又补充了1 0条标准,其中有: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这些均和心理健康有关。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支柱。下面将以如何形成优良品质,阐述几点看法。
一、优良心理品质的内涵
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好象一座高楼大厦,是由地基、墙体、门窗等等结构组成。良好品质同样也由多种构件组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品质是多元化的,其中和人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都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品质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形成良好品质的多渠道和多样化,心理品质的动态可变性,决定了我们形成良好品质需要进行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品质形成的途径与方法
1.体育道德品质的形成。形成优良心理品质是多渠道的,首先我们要从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个主渠道入手,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是形成体育道德品质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激励自豪感,激发上进心。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为祖国勇夺51块金牌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用许多无名英雄为祖国荣誉给优秀运动员当陪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教育应包括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热爱集体,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爱护公共财物等。
2.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会遇到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用意志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积极地参加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教学目的。
3.要营造教育气氛磨炼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许多事物的发展与成功都是在顽强意志下完成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与体育运动中能否夺取胜利有直接的关系。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样是受益终身的一件大事。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取的,不通过磨炼是无法形成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教学中良好品质形成时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多种性特点。根据心理品质构成要素的多种性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类教材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应的优良品质。如在基本体操队形队列的训练中着重培育的组织纪律性:在跨栏和障碍跑教学时着重培育勇敢与不怕艰难的优良品质;在跳高教学时着重培育进取性,攀登新的高度:在跳马教学时则着重培育学生的果断性;在篮球运动中着重培育协作性:接力跑时着重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总而言之体育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能够挖掘出进行品质教育的有效素材。备课时确定每一次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着重培育那方面的优良品质,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个有心人。
2.根据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我们知道学生的优良品质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形成,需要通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所以品质教育要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对一些基本的素质培育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尽管“步调一致”练起来单调、枯燥,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进是久远的。又如学生做广播操对组织性方面很有促进作用,开学初要抓一下,期中要比一下,始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校风、校貌建设的大事来抓。根据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细水长流,常抓不断。
3.重视情绪的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自制力还不够,在进行体育比赛中不能正确地对待比赛的胜负,容易引起冲动。在公共场馆观看体育比赛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高度修养的文明观众。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与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需高度重视。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其优良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中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心理品质 形成
很久以来人们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好了而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形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最近又补充了1 0条标准,其中有: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这些均和心理健康有关。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支柱。下面将以如何形成优良品质,阐述几点看法。
一、优良心理品质的内涵
品质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好象一座高楼大厦,是由地基、墙体、门窗等等结构组成。良好品质同样也由多种构件组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品质是多元化的,其中和人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都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品质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形成良好品质的多渠道和多样化,心理品质的动态可变性,决定了我们形成良好品质需要进行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品质形成的途径与方法
1.体育道德品质的形成。形成优良心理品质是多渠道的,首先我们要从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个主渠道入手,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涵,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是形成体育道德品质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激励自豪感,激发上进心。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为祖国勇夺51块金牌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用许多无名英雄为祖国荣誉给优秀运动员当陪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些教育应包括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热爱集体,团结协作,胜不骄,败不馁,爱护公共财物等。
2.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会遇到困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用意志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积极地参加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教学目的。
3.要营造教育气氛磨炼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许多事物的发展与成功都是在顽强意志下完成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与体育运动中能否夺取胜利有直接的关系。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样是受益终身的一件大事。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取的,不通过磨炼是无法形成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教学中良好品质形成时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多种性特点。根据心理品质构成要素的多种性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类教材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应的优良品质。如在基本体操队形队列的训练中着重培育的组织纪律性:在跨栏和障碍跑教学时着重培育勇敢与不怕艰难的优良品质;在跳高教学时着重培育进取性,攀登新的高度:在跳马教学时则着重培育学生的果断性;在篮球运动中着重培育协作性:接力跑时着重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总而言之体育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能够挖掘出进行品质教育的有效素材。备课时确定每一次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着重培育那方面的优良品质,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个有心人。
2.根据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我们知道学生的优良品质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形成,需要通过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所以品质教育要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对一些基本的素质培育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尽管“步调一致”练起来单调、枯燥,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进是久远的。又如学生做广播操对组织性方面很有促进作用,开学初要抓一下,期中要比一下,始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校风、校貌建设的大事来抓。根据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教育工作一定要做到细水长流,常抓不断。
3.重视情绪的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自制力还不够,在进行体育比赛中不能正确地对待比赛的胜负,容易引起冲动。在公共场馆观看体育比赛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高度修养的文明观众。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与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需高度重视。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其优良品质,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中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