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并且长期位列第一。2016年,中国储蓄率的最新数据是50%。中国人爱存钱,是基于社会保障少、教育支出高的无奈选择,可这些储蓄却被视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对财富的渴望与恐慌踏空的刺激下,不断被动员到房地产领域。
当然,中国国民储蓄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与企业的,即使是居民储蓄,也极不均衡,这样的储蓄结构,刺激消费的政策必然是低效的。即没钱的家庭,就那么几万元的保命钱,要用作未来不时之需,怎么刺激,也刺激不出来。而对于有钱的家庭,该有的都有了,该花的都花了,刺激消费的政策总不至于出现在奢侈品层面。在这样收入结构与储蓄结构下,钱要出来,就只是房地产,甚至恐慌性的房地产投资。
应该说,加杠杆的房地产政策是非常有效的。1998年到2008年,储蓄率逐步震荡上升,从2008年开始反转,储蓄率呈现逐步下降之势,2015年已经跌到了13%,而且,其增速也不断减少。从2008年开始,居民储蓄率的增速从当初的70%减少到2015年的8.9%,居民储蓄意愿下跌,意味着近两年中国人开始花钱了。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还是房子,一方面这是因为房贷的支出占了收入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个时段正是房地产价格飞速上升的时段,越来越多的储蓄被投向了房地产。本来居民储蓄是在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对未来的避险,但由于大家都害怕踏空财富的大增长,就将储蓄源源不断地搬到房地产市场。避险的现金变为了凝固的房产,这甚至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判断,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家属没有卖房子,则是没有尽力救治。
恐慌性的房地产投资,在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形成一个“正反馈”:银行大量发放抵押贷款,企业和个人以此进行地产投机,企业用土地为担保再次获得贷款,修建出新的房子。而房价上涨,居民的抵押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两者都从银行贷出更多的钱。这些货币就形成所谓的“M2超发”,反过来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如此循环反复贷款,房地产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货币。
去年1—10月货币供应量M1增长了25点多,在过去20年中,只有2009年4万亿救市的时候,货币量增长才达到过百分之三十多。对于银行而言,在贷款难、资产荒的情况下,银行目前还找不到比个人房贷更安全、更大宗、更有信用的资产。于是去年前10个月,个人的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从之前的22%增长到了40%。
确实,如果循环一直进行下去,房子和土地一直在涨,即使流动性差一点,房产也能起到避险的作用。但是,正如经济学家李迅雷所说,这是建立在泡沫上的杠杆,或杠杆上的泡沫,只要泡沫一破或资金面出现问题,或许趋势就会逆转。这个时候,被视为可靠保障的房子,反而可能将一个家庭拖向深渊。
谈了过去十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杠杆化投资,我们再探讨一下它未来的走向及原因。众所周知,在去年10月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出台之前,北上广深的房价又再度猛涨了一波,甚至蔓延至苏州、合肥、厦门、南京,以及杭州、郑州、成都、无锡等二线城市,这才引发了各地对房地产市场的三轮大调控。
毕竟,社会总有闲置的资金需要投资,如2015年股市暴涨暴跌,总有人获利。与此同时,当下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在减少,投资的途径越来越少,风险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于是,资金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出国。换汇被限制,在香港购买保险被限制,都是针对资金出国避险所作出的限制。出不去的资金,只能在国内寻找投资、避险渠道。这些钱进入市场之后,当然会推高房价,不过,其中细节或可推敲一番。
房地产价格,涉及到的问题错综复杂,但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不管是全款还是自己首付,买房的预算是呈阶梯分布的,预算越高、人越少。一个城市,短期内房子的供应量是不变的。按出价高低,预算从高到低,依次成交,那么,最后一个获得房产的预算就决定了房价。他们能负担多高的价格,房价就停在什么价格。这就意味着,房子越少,最后获得房子的人的预算越高。
人群的收入是正态分布的,当房价上涨超过正态分布的中间位置人群的承受力后,剩下的人群的贫富差距就迅速加大,所以,只需减少非常少量的房产供应,就会导致房价迅速上涨。比如,假设上海能够支付200万买房的人群有50万人,那么能够支付400万买房的人,显然不会是25万人,只会是10万人,甚至更少;那么,能够支付800万买房的人,不会是5万人,而是1万人。这就意味着,在上海市场上,购房者要购买40万套房,才能使市场上只剩下10万套,这个时候,剩下的10万人能够支付400万,房价才会涨到400万。如果购房者继续买房,不用再买40万套,只需要再买9万套,市场上就只剩下1万套房,而人群中的最后1万名购房者的支付能力是800万。于是,房价就会上涨到800万。所以,到最后,只需很少的交易,就能推动房价暴涨。反过来说,当房价暴涨,涨幅很高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是预算最高的那部分人在支撑这个需求。
北上广深是全国的标杆,一小部分人的支付能力,一小部分核心地区的供给情况,决定着全国的房价。而核心地域的供应量稍有增加,或投资者支付能力稍有下降,都会导致房价下跌。没人能判断会持续多久,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目前处于“左侧”。
在证券市场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交易策略,一种是左侧交易;另一种是右侧交易。在股价上涨时,以股价顶部为界,凡在“顶部”尚未形成的左侧高抛,属于左侧交易,而在“顶部”回落后的杀跌,属右侧交易。在股价下跌时,以股价底部为界,凡在“底部”左侧就低吸者,属于左侧交易,而在见底回升后的追涨,属右侧交易。右侧交易,也即追涨杀跌,对股民来说,在心理性格上要有过人的自控力,追涨到什么程度、杀跌又该何时卖出,更严酷的,追到高点之后,又该何时止损,都需要严格的操作纪律与标准,方有可能做到。否则追到高点,一路下跌,舍不得割肉止损,损失会越来越大。
相对来说,目前A股的中小投资者“船小好调头”,偏好右侧交易,而机构由于资金量巨大,流动性差,所以,往往采用左侧交易。下跌的时候逐步吸收,上涨的时候稳步卖出。专业高手既不做,也永远不追求“抛在顶部、吸在底部”的神仙境界交易。从投资的角度看待房子,只有一套房的人往往自嘲,反正是自住,不可能卖,不具有资产性,只有那些有着两三套房的人才能算是获益。不过,即便是有几套房子的人,真正要获益,是要转为现金,变为消费的。房地产的流动性非常差,一旦出现下跌引发的恐慌,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一天一个价的往下掉,但却无法变现割肉止损。所以,从资产普遍性上涨中获益的,从来都只会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经历一场财富的幻觉,要談真正从房地产上涨中赚钱,还为时尚早。
所以,若用左侧交易来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顶点何时到,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是左侧,而且,快到顶了。实际上,左侧交易,已经不是预言,而是大量在进行着的事实。
根据彭博的报道。一度坚不可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被打破后,中国最精明的一批投资者开始出售手中的房产。地产经纪商和行业分析师称,中国的富人们加速向国外转移资产,贬值将主要影响大城市高端楼盘的购买意愿。所以,随着去年末的第三轮房地产调控举措出台,若你现在抛掉你的房子,换为黄金或其他货币,或许,你要懊悔几年,但是,你可能不会懊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