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司法考试改革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市场化这一名词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讲早已不再新鲜。它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一直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行业。教育市场化的提出虽然最早是在美国,但是现在教育市场化这一观点对中国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育市场化不仅仅在高等教育层次出现,如今在考试的培训行业也是层出不穷。
  关键词 教育 市场化 日本 司法考试 改革
  作者简介:胡文宇,中国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15-02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就不断的向前发展,学校从一开始的公办大学到近些年出现的民办类大学,教育不断的想多元化发展。此外,随着各类考试的不断增加,为了方便考生通过考试的辅导机构也不断涌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经济市场化脚步的推进,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公共事业的教育也悄然的向市场化的道路迈进。所谓教育市场化,就是学校的生存完全按照市场需要来调节,各个学校之间产生激烈的竞争,办出各种的特色,然后供不同的人们去选择。 教育市场化就是运用市场的理念、原则和方式,对作为公共事业的教育,进行运营的一种手段,它追求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一、教育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在理論的层面上来讲,将市场化这一概念首先引入教育界,提出教育市场化的是美国人。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将经济的市场化引入了教育的领域中,他认为:市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应将市场的竞争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对学生进行选择的唯一途径是竞争和市场过程。政府不可以为所有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资助。多少人需接受高等教育完全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规模不应受非经济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完全应由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来决定。
  在国内,我们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这主要集中在:
  一是介绍国外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政策、实践。
  二是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思考适应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相关的制度建设。
  三是对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
  在这样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者对于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理论的意义上和学理的考察方面。
  二、 我国目前的司法考试教育市场
  我国目前的司法考试培训市场是比较混乱的,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当然针对司法考试教学质量也就是参差不齐。这些司法考试培训机构基本都是企业的形式,而报考司法考试培训班的学员也基本都是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以及许多的社会人士。司法考试培训的市场变化由前几年的一家独大到近几年的百花竟放,当然这也使得司法考试市场日渐繁荣。这也是我国目前司法考试市场的一个基本情况。这个行业的不规范程度由此可见。
  三、日本司法考试
  (一)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的,在日本通过司法考试是成为法律职业者的一种方式。现在的司法考试是根据平成24年(公元2012年)的司法考试法推行的,它区别于旧的司法考试。在司法制度改革的环境下,为了使法律从业人员更加专门化,而进行了司法改革;并且在专门大学设立法科研究生和司法修习的制度。对于司法考试合格的人,还要进行司法修习,司法修习结束后还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在日本,要报考司法考试要具有研究生的学历,之后还要参加司法考试预备考试合格才可以报名司法考试。在法学研究生毕业的5年内可以报考3次。这是在新司法考试制度和旧的司法考试制度共通实施的时期。到2014年5月,改正完善的司法考试制度出台,法学研究生毕业5年内或者是预备考试合格后5年内可以报考。报考次数不再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司法考试1年举行1次,5年内最多可以考5次。
  (二)司法考试的形式
  现行的司法考试分为两部分,短答式考试和论文式考试两种,这是与旧的司法考试不同的地方。 短答式考试是判断成为法律职业者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法律推理能力的考试,同时还有预备考试。和旧的司法考试不同的是根据绝对的评分标准来判断考试合格与否。作为司法考试的应试人员所有的应试者都要参加论文式的实验,但是对于断答式考试不合格的人不采用他们的论文式考试成绩。这是新的司法考试同旧的司法考试的一大不同之处。
  日本司法考试总分是350 分,从科目上分为:公法科目、民法科目、刑事科目。其中,公法科目包括宪法和行政法;民事科目包括民法、商法和民事诉讼法;刑法科目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题目的数量上新的司法考试和旧的司法考试也有变化,针对不同的部门法,在考试题的数量上也有变化。此外,在新的司法考试中,还涉及了一些选择性的科目,比如破产法、租税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环境法、国际关系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应试者可以在这些科目中选择一个科目进行作答。在新的司法考试中,还包括根据长案例为基础的法律论述题,对于这类题目来说主要考察的是法律判断题。在论文式的考试中,设立了最低的考试合格分数线,在一科中不到满分的25%的为不合格者。
  关于合格的判断是在短答式考试中排出论文式考试不合格的人,将短答式考试的成绩和论文式考试的成绩综合来判断合格的人,而这种比例是以1:8的比重来计算的。那么计算公式就是总分等于短答式考试的成绩加上论文式考试的成绩乘以1400/800。
  在合格成绩单的发表方面,一般是在9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合格者在被采用为司法修习生后,从11月下旬开始将近10个月的实务修习。在第一个月中进行导入修习,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进行关于民事判决、刑事判决、检查修习以及律师修习,在最后的2个月中,将进行选择性实务的修习,并以此开始踏入各类司法修习生的生活以及开始修习综合的法律工作者业务。在此期间的2个月将集中接受最高裁判所所属的司法研修所的集中培训。最后根据裁判所法第67条第1项,考生接受国家司法修习生考试,如果合格取得法律从业的资格。   近些年的通过率,见下表。
  司法考试(新司法考试)的结果
  此外,根据2006年新司法考试考试次数的调查,接受2006年的司法考试包含接受旧的司法考试的次数在内,1次的有1669名、2次的有402名、3次的有20名;其中1次合格者有748名、2次合格者有247名、3次合格者有14名,这样来看至少有6个人因为次数的限制丧失了接受司法考试的资格。从合格者的比例来看,新毕业的已修人基本维持在50%左右,新毕业的未修合格者大概维持在20%左右,由于考试次数的增加相对的合格率却成下降趋势。这样就使新的司法考试比旧的司法考试更加难以通过,对通过率也造成了压力。在日本通过者的平均年龄在28岁半左右,男女比例在3:1左右。
  (三) 日本司法考试的教育市场化问题
  经过上面对于日本司法考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现行的司法考试的体制下,司法考试的教育培训上还是比较成体系化的和制度化的,这样的司法考试体系的建构不仅可以保证接受司法考试的应试人员高效的提高司法职业能力,还可以推动整个司法从业队伍法律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这样一来也使得通过日本司法考试的竞争异常激烈。
  三、我国在司法考试教育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目前的司法考试已或多或少的成为了法学教育的指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就业,先不管法学院的学生最终有多少比例从事了法律职业,但是从大致的要求上看,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对引进的人员都要求通过司法考试。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就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在高校连年扩招的情况下,一些考试的重要性更被强调的无以复加,特别是作为法律职业准入资格的司法考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就会比较偏向功利主义,对于司法考试考察的科目会重点开设,但是对于司法考试不考的科目可能就不会涉及,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于法律的把握缺乏整体性,这将极其不利于日后法学专业学生向法學工作者的转化。
  此外,考生再通过司法考试后,也不能直接成为法律工作者,要成为法官、检查官、律师还要经过考试或者一段时间的实习经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司法应试人员转化为司法从业人员的时间成本。
  四、 日本现行司法考试对我国司法考试改革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司法考试改革的背景同中国目前司法考试存在的困境有很大的相同性,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脱节,考试次数不限,通过率相对低。故而日本的司法考试改革对中国的司法考试改革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对于解决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脱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应该说日本司法考试制度对于我国还是有许多借鉴意义的。2002年上半年,中国举行了首届司法统一考试,而这个考试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日本司法考试制度。到现在司法考试已经考了十几年,正是应该改革的时机,并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我们不妨可以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司法考试的模式来改革我国司法考试制度。
  我们应该让法学本科教育更加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针对司法考试设置更高的门槛和限制,以此来提高司法考试应试者的法律素质,以便日后提高司法考试从业人员的素质,这也更有利于我国未来法律职业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未来司法考试的一个趋势所在。
  注释:
  许锡良.教育市场化与产业化.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506046.html.
  冯建军.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正.高等教育研究.2008(6).
  朱新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观点评析.江苏高教出版社.2004.
  何晓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法、市场关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https://ja.wikipedia.org/wiki/司法试验_(日本).
  王妍.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关系.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2010.
  袁海龙.日本的司法考试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论文首先拟对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拟对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的措施。第一,拓展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站发展空闲;第二,扩大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站经费来源;第三,加强乌兰察布市高校法律援助站管理。科学地把握我市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并深入分析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切实
摘 要 在老齡化背景下,农村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农村养老基于传统观念的养老方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次之是极少数的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养老观念的改变、养老方式的选择、养老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养老现实问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H村当前养老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能够对H村的当前养老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 老
摘 要 审查逮捕阶段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应当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发挥侦查监督职能作用,注重听取律师意见和被害人意愿、提升当事人的参与程度,注重把握案件矛盾根源并审慎评估风险、多措并举妥善圆满处理案件,注重履行客观公正义务、公正审查案件,回应民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关键词 侦查 监督 职能 作用  作者简介:赵晔,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  中图分类号:D926.
摘 要 从目前法律援助的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发挥着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重要作用。本文从法律援助对我国各地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出发,深度分析了河北省保定市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法律援助的地方发展以及各地法制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律援助 法制建设  作者简介:杜宁,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速。本文对农民工犯罪现象进行概述,并结合文献综述对农民工犯罪的原因进行解释,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民工 犯罪 社会控制理论  作者简介:武丹彤,甘肃天释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转型期中国犯罪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
摘 要 由于城乡老年人在生活方式、文化程度、认知思维、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农村老年人相对来说更加缺乏社会支持,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农村老年人社会工作的评估方法体系,为日后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老年 社会工作 评估方法 农村  作者简介:张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李国卉,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
摘 要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会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巩固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会同县为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从严治党 会同县 基层 党组织  作者简介:杨光成,中共会同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1
摘 要 公司治理在现代公司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良好运行依赖于公司的有效治理。公司治理有内外之分,内部治理指的是三会一高的治理,外部治理则是对公司外部市场对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治理。而我国现有治理模式则是由内部治理的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变,但对于外部治理机制的研究尚较为欠缺,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公司治理主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模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司 外部治
摘 要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颁布,使得一批设区的市成为新晋地方立法主体。新法实施前后,这些地方立法机构,可谓是面临着艰巨的思维转变过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活动,作为发条中明定的地方立法权三项主要内容之一,尤为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环保和宏观管理方面,很多地方政府都面临着紧迫的挑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共同利益,日益在环保领域
摘 要 高职院校育人模式需要适应新形势,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增强育人实效性。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青年亚群体特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持“服务与成就学生”育人理念,多方位打造生本育人路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服务 成就 学生 育人  作者简介:刘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罗玉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