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38例,观察组取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取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用药症状。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1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1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用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胃溃疡患者入院后取雷贝拉唑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道胃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9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21-02
目前,临床主要取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胃溃疡,该药物虽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但是很难在短時间取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因此,我院主要取雷贝拉唑治疗,达到短时间内控制消化道胃溃疡发展的目的。本文对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为27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3.62±2.94)岁,病程为2个月至9年,平均时间为(5.22±1.06)年。对照组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为29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2.11±2.76)岁,病程为3个月至11年,平均时间为(5.61±1.17)年。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消化性胃溃疡、过敏体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未完成治疗周期者。
1.2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干预,并行输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症状。
观察组患者取10毫克雷贝拉唑于早上空腹口服,每天用药1次;对照组患者取80毫克奥美拉唑置于25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治疗4周。
1.3临床观察指标。①了解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用药症状。
1.4临床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的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迹象,溃疡创面的面积无明显缩小趋势。总有效人数为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表1中相关数据,观察组19例患者中,1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19例患者中,6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63.1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消化道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胃酸分泌异常、遗传因素、饮食不当、Hp感染等均可能诱发该疾病[2]。消化道胃溃疡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反酸、恶心、嗳气等症状,若未及时取药物行针对性治疗,还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受损等症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常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胃溃疡,该药物能够通过降低ATP酶的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此外,该药物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广,能够用于治疗由饮食不当、胆碱等引起的消化道胃溃疡。然而,有学者指出,取该药物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抑酸作用[3]。我院主要取雷贝拉唑治疗该疾病,药物中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成分能够与胃酸内ATP 酶相互作用,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能够稳定控制胃酸分泌。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改变Hp中分子结构,可降低Hp对溃疡创面的影响,有利于促使其愈合。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用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雷贝拉唑的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Williams等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发现雷贝拉唑组的胃酸pH值低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消化道胃溃疡患者入院后取雷贝拉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付国庆.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6):76
[2]孙华文,穆秀丽,李淑芳.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21):84+86
[3]朱玉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32-33
关键词:消化道胃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9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21-02
目前,临床主要取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胃溃疡,该药物虽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但是很难在短時间取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因此,我院主要取雷贝拉唑治疗,达到短时间内控制消化道胃溃疡发展的目的。本文对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为27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43.62±2.94)岁,病程为2个月至9年,平均时间为(5.22±1.06)年。对照组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为29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42.11±2.76)岁,病程为3个月至11年,平均时间为(5.61±1.17)年。排除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消化性胃溃疡、过敏体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未完成治疗周期者。
1.2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干预,并行输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症状。
观察组患者取10毫克雷贝拉唑于早上空腹口服,每天用药1次;对照组患者取80毫克奥美拉唑置于25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治疗4周。
1.3临床观察指标。①了解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用药症状。
1.4临床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的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迹象,溃疡创面的面积无明显缩小趋势。总有效人数为显效和有效人数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表1中相关数据,观察组19例患者中,11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19例患者中,6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63.16%,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消化道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胃酸分泌异常、遗传因素、饮食不当、Hp感染等均可能诱发该疾病[2]。消化道胃溃疡患者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反酸、恶心、嗳气等症状,若未及时取药物行针对性治疗,还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受损等症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常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胃溃疡,该药物能够通过降低ATP酶的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此外,该药物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广,能够用于治疗由饮食不当、胆碱等引起的消化道胃溃疡。然而,有学者指出,取该药物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抑酸作用[3]。我院主要取雷贝拉唑治疗该疾病,药物中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成分能够与胃酸内ATP 酶相互作用,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能够稳定控制胃酸分泌。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改变Hp中分子结构,可降低Hp对溃疡创面的影响,有利于促使其愈合。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用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雷贝拉唑的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Williams等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抑酸作用,发现雷贝拉唑组的胃酸pH值低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消化道胃溃疡患者入院后取雷贝拉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付国庆.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6):76
[2]孙华文,穆秀丽,李淑芳.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21):84+86
[3]朱玉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