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将课内阅读比作“正餐”,那么课外阅读就是摄入“蔬菜”的过程。只有“正餐”没有“蔬菜”,学生的“营养”仍然不够均衡。因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为引,深入分析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策略,旨在让学生读出精彩,读出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生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能扩宽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见解。然而,从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教材上,较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至于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阅读能力也无法实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积极与文章互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每天无数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来阅读,可以是线下阅读,也可以是线上阅读,充实学生的头脑,开启他们的智慧,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广,思维更灵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实效,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角度分析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旨在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一、丰富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的方式。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学生好奇心重,难以长久专注,而阅读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如果没有新颖的形式加以支撑,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也可以观察到,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有的学生偏爱阅读活动,有的学生则不喜欢阅读活动,当教师为学生设定单一的阅读方式时,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应该从单一的阅读方式过渡为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阅读中的挑战。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沉浸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学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后,教师为学生推荐《西游记》这部名著。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采取了三种阅读形式:第一,针对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喜马拉雅平台搜集相关的音频小说,用听书的方式完成阅读,同时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今日聆听的章节以及相应的心得感悟;第二,针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直接找来《西游记》原著进行阅读,然后针对师徒四人制作相应的个人档案,或者写出具体的读后感;第三,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和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陪伴孩子,能带给孩子绝佳的阅读体验。这三种方式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形式丰富多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丰富阅读形式,常规的课外阅读只是将书目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阅读,收效甚微。如果教师可以丰富阅读方式,势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绝佳的阅读体验。多样的课外阅读方式不仅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学生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指导具体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所谓有效性,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效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就是指学生能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吸收多少精华的问题。小学生年龄小,阅读任何一本书都是从头读到尾,毫无章法。但是如果每次學生都是由教师带领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后,很难真正地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地提取课外读物中的信息。所以,对学生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就能在无形中提高阅读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厘清文本的脉络,然后借助想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品读语言的特色。针对小说,可从三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环境及具体的事件,找出小说的叙事线索。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以及篇幅,选择适宜的方法。如阅读《西游记》这类书籍,遇到比较枯燥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选择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跳过某些不理解的内容,继续阅读其他部分。这类方法适用于阅读名著。还可以采取批注法,对文本中引人入胜的部分用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心得感悟。最后,针对不同的文本题材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神话类题材,如《中国神话故事》等,可以运用通读法,以了解情节为主,无须纠结细节内容。总之,阅读不同的书籍采取不同的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所在。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阅读不同的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
三、针对不同学段,选择适宜书目
学生是处于动态发展阶段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独属于这一阶段的特性。在推广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段问题,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适合阅读不同的书籍。例如,低学段学生和高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自然不会相同。如果将适合高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低学段学生,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反之,将适合低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高学段学生,既不能让学生在现有的阶段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可见推荐合适的书籍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例如,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学,认字量十分有限,所以适合阅读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绘本读物。绘本的图片比例更重,文字较为简单,既可以帮助学生认字,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从图画里提取信息。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认字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绘本不太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阅读。教师可以为中年级学生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文字也不太难,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高年级学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认字量大大增加,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推荐合适的书目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尤其需要注意书目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书籍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有挑选恰当的书籍,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精选的书籍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内容表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進行阅读。学生阅读精选书籍,能从中更快更好地汲取营养,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更容易激发阅读积极性。
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语文素养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活动设计往往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145万字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10万字为一本书来算,学生至少要阅读15本书。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学生是否会按时完成是个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专注在阅读这件事上,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开展故事阅读大赛、读书主题分享会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阅读的美好,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了《海的女儿》这篇课文后,教师开展了以“走进安徒生,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活动一开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安徒生的一生,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童话作家的人生经历。然后教师精心安排了几个游戏活动,如抢答环节,每一道题目都描述了安徒生笔下某一个童话的主人公,要求学生根据描述,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谁抢答对的题目最多,谁就是这一关的“抢答王”。然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朗读者”活动,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片段,谁朗读得最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谁就是这一关的“朗读之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分享活动是学生阅读经验的交流与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他人的发言中了解新的阅读信息,在交流发言时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美好,从而实现阅读素养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关系着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更关系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既要关注学生所读的素材是否适合其学段,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吴培培.浅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140.
胡真真.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Z1):10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生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能扩宽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见解。然而,从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将注意力完全放在教材上,较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至于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阅读能力也无法实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积极与文章互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每天无数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来阅读,可以是线下阅读,也可以是线上阅读,充实学生的头脑,开启他们的智慧,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广,思维更灵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实效,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四个角度分析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旨在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一、丰富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的方式。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学生好奇心重,难以长久专注,而阅读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如果没有新颖的形式加以支撑,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也可以观察到,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有的学生偏爱阅读活动,有的学生则不喜欢阅读活动,当教师为学生设定单一的阅读方式时,势必会影响部分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应该从单一的阅读方式过渡为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阅读中的挑战。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沉浸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学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后,教师为学生推荐《西游记》这部名著。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采取了三种阅读形式:第一,针对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喜马拉雅平台搜集相关的音频小说,用听书的方式完成阅读,同时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今日聆听的章节以及相应的心得感悟;第二,针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直接找来《西游记》原著进行阅读,然后针对师徒四人制作相应的个人档案,或者写出具体的读后感;第三,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和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陪伴孩子,能带给孩子绝佳的阅读体验。这三种方式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形式丰富多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丰富阅读形式,常规的课外阅读只是将书目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阅读,收效甚微。如果教师可以丰富阅读方式,势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绝佳的阅读体验。多样的课外阅读方式不仅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学生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指导具体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所谓有效性,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效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就是指学生能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吸收多少精华的问题。小学生年龄小,阅读任何一本书都是从头读到尾,毫无章法。但是如果每次學生都是由教师带领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后,很难真正地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地提取课外读物中的信息。所以,对学生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就能在无形中提高阅读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阅读《朝花夕拾》时,可以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厘清文本的脉络,然后借助想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品读语言的特色。针对小说,可从三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环境及具体的事件,找出小说的叙事线索。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以及篇幅,选择适宜的方法。如阅读《西游记》这类书籍,遇到比较枯燥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选择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跳过某些不理解的内容,继续阅读其他部分。这类方法适用于阅读名著。还可以采取批注法,对文本中引人入胜的部分用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心得感悟。最后,针对不同的文本题材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神话类题材,如《中国神话故事》等,可以运用通读法,以了解情节为主,无须纠结细节内容。总之,阅读不同的书籍采取不同的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所在。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阅读不同的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采取科学、恰当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
三、针对不同学段,选择适宜书目
学生是处于动态发展阶段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独属于这一阶段的特性。在推广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段问题,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适合阅读不同的书籍。例如,低学段学生和高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自然不会相同。如果将适合高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低学段学生,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反之,将适合低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高学段学生,既不能让学生在现有的阶段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可见推荐合适的书籍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例如,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学,认字量十分有限,所以适合阅读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绘本读物。绘本的图片比例更重,文字较为简单,既可以帮助学生认字,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从图画里提取信息。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认字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绘本不太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阅读。教师可以为中年级学生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文字也不太难,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高年级学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认字量大大增加,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推荐合适的书目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尤其需要注意书目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书籍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有挑选恰当的书籍,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精选的书籍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内容表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進行阅读。学生阅读精选书籍,能从中更快更好地汲取营养,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更容易激发阅读积极性。
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语文素养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活动设计往往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145万字不是一个小数目,按照10万字为一本书来算,学生至少要阅读15本书。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学生是否会按时完成是个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专注在阅读这件事上,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开展故事阅读大赛、读书主题分享会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阅读的美好,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学习了《海的女儿》这篇课文后,教师开展了以“走进安徒生,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活动一开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安徒生的一生,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童话作家的人生经历。然后教师精心安排了几个游戏活动,如抢答环节,每一道题目都描述了安徒生笔下某一个童话的主人公,要求学生根据描述,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谁抢答对的题目最多,谁就是这一关的“抢答王”。然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朗读者”活动,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片段,谁朗读得最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谁就是这一关的“朗读之王”。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分享活动是学生阅读经验的交流与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他人的发言中了解新的阅读信息,在交流发言时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活动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美好,从而实现阅读素养的有效发展。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关系着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更关系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既要关注学生所读的素材是否适合其学段,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吴培培.浅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140.
胡真真.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Z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