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计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用”结合教学是比较核心的内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算”与“用”的完美结合。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算用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52-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算” “用”结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激发学生“算”“用”结合的主动性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学习当中形成正确的思路,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激发学生“算”“用”结合的主动性。比如,教师指定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观察、运算、讨论和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盈余生成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盈余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这一目标的指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只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如何使用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明确数学就在实际生活当中,还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促进学生明确乘法相关知识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定一些相应的教学目标,创设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在良好课堂情境中,提高学生“算”“用”结合的积极性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算”与“用”的有效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對学生的学习氛围加以渲染和营造,正确地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在讲到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初步感知将三朵红花和一朵黄花放到一起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独立思考之后,针对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加以交流和沟通,进而使学生明白两种花放在一起的含义。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出来的红、黄花朵分别使用“3”和“1”进行表示,如果想要将这两个数合在一起,就应该使用“+”,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3”和“1”合在一起是多少?教师再引出“=”,并且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加法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即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课程标准倡导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避免计算的单一性和枯燥性,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尽量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在沉浸中运用数学,以“用”来激发“算”的积极性。
三、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算”“用”结合的协作性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 “算”与“用”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独立思考,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对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具有相同的竞争力。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当讲到“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公交车示意图,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加以探索。比如,公交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去了25人,之后又在下个站上来了28人,那么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针对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再列竖式加以计算。学生通过汇报演示及小组交流等方式,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加或者连减的竖式。小组之间可以比较一下看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从而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减数与被减数之间不能够交换位置。
很多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但是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能在掌握算法之后,将其更好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达到“算”“用”结合。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魔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在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中,增强学生“算”“用”结合的体验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 “算”与“用”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融合实际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具体化,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都与核心素养理念相吻合。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不是重视学生某一项能力的培养,而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算”“用”结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算”“用”能力。计算能力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在开展“算”“用”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錢娟.推进生本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例谈基于数学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建设[J].数学教学通讯, 2019(25):65-66.
作者简介:刘虹(1983.1-),女,福建福州人,现任福州市战坂小学副书记,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曾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算用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52-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算” “用”结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激发学生“算”“用”结合的主动性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学习当中形成正确的思路,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激发学生“算”“用”结合的主动性。比如,教师指定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观察、运算、讨论和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将平均分后的余数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盈余生成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盈余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这一目标的指定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只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如何使用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刻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明确数学就在实际生活当中,还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促进学生明确乘法相关知识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定一些相应的教学目标,创设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在良好课堂情境中,提高学生“算”“用”结合的积极性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算”与“用”的有效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动画、视频、图片等,對学生的学习氛围加以渲染和营造,正确地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在讲到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初步感知将三朵红花和一朵黄花放到一起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独立思考之后,针对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加以交流和沟通,进而使学生明白两种花放在一起的含义。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出来的红、黄花朵分别使用“3”和“1”进行表示,如果想要将这两个数合在一起,就应该使用“+”,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3”和“1”合在一起是多少?教师再引出“=”,并且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加法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加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即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课程标准倡导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避免计算的单一性和枯燥性,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尽量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精心设计习题,让学生在沉浸中运用数学,以“用”来激发“算”的积极性。
三、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算”“用”结合的协作性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 “算”与“用”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独立思考,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对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具有相同的竞争力。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当讲到“加减混合、连加、连减”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公交车示意图,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加以探索。比如,公交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去了25人,之后又在下个站上来了28人,那么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针对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再列竖式加以计算。学生通过汇报演示及小组交流等方式,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加或者连减的竖式。小组之间可以比较一下看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合理和科学,从而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减数与被减数之间不能够交换位置。
很多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但是通过交流和探讨,学生能在掌握算法之后,将其更好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真正达到“算”“用”结合。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魔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四、在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中,增强学生“算”“用”结合的体验
在“算”“用”结合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 “算”与“用”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融合实际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和具体化,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都与核心素养理念相吻合。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不是重视学生某一项能力的培养,而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算”“用”结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算”“用”能力。计算能力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在开展“算”“用”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錢娟.推进生本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例谈基于数学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建设[J].数学教学通讯, 2019(25):65-66.
作者简介:刘虹(1983.1-),女,福建福州人,现任福州市战坂小学副书记,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曾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