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人》中江泰的角色语言与人物塑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话剧剧本在塑造人物时主要通过戏剧语言完成,即背景介绍、剧本台词、潜台词。而剧本台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人》中颇具语言特色的江泰为例,分析其角色语言对塑造自身人物形象的意义。
  关键词:《北京人》;江泰;角色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剧作家曹禺在谈到《北京人》的写作动机时说:“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着,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这一句就很好地概括了《北京人》的表达主题“人该如何活着”,不仅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这一命题适合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讨论。也正因此,《北京人》中每一个寻求人生出路的人物,时至今日依旧鲜活。而其中江泰这一人物颇具特色,并突出表现在其语言风格,剧本主要以五大段江泰参与的对话,塑造了其喜剧风格、悲剧命运的人物形象。
  一出场就是一个“混蛋”加两个“滚”字,“卷”了张顺,骂了曾思懿,在曾文彩的阻拦下,凌厉地道出对曾家,尤其是曾思懿和曾皓的不满。在与文彩的对话中,几句便表明了他的身份、经历与处境。“你以为你父亲吃斋念佛就有人心么,伤天害理,自己的棺材抬在家里,漆都漆好了,偏把人家老姑娘坑在家里,不许嫁人。”此简短一句便道出了曾皓在整部话剧中的作为。
  第二段,由袁任敢对北京人的介绍引出他对现在“我们”过的日子的评判“希望而没有希望”,而后客观评价曾文清的“爱不敢爱”,评价自己的“天上计划、地下妥协”这精彩的四段,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排比、对仗比比皆是,气势如虹又朗朗上口,逻辑层层递入,由曾文清的“爱不敢爱”到“人类的堕落”,由谈自己“杜甫的诗”般的梦想到“活死人”的自我否定,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对剧中角色与情节的深入思考,这里的角色语言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推动情节发展,更是对角色性格与人物形象的一次深度挖掘。这样大段近乎独白的关于梦想与现实的角色语言,实质是曹禺利用江泰这一人物的语言特点,不断反省、深化并对“人应该如何活着”发出提问,点明主题,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迸发出引人自省的力量。
  接下来,袁任敢仅说了三个字“请喝茶”,又马上为江泰引出了实例素材,连珠炮似的谈曾文清品茶,谈自己爱吃,十七个好吃的店铺特色张口即来,这段可谓话剧中江泰最出彩的部分,更是话剧表演中观众笑声最多的部分,他以酒后“发挥”的劲头,谈着时而沉重时而有趣的话题,让人感到江泰既天真直率又苦闷无助矛盾状态,西洋式的教育使得他在曾家对事物发表观点方面颇有自信,他也的确是能看到一些根本问题,而他的苦闷正在于他明知不可、不对、不该却不能又无力改变。他既沾沾自喜于他能看清而又难过苦闷于只是看清。
  正是这一段中,他以连珠炮似的精彩表达攻击了曾文清,炫耀了自己的梦想,炫耀了自己对吃颇有研究,引发了观众阵阵叫好后,又哭着说自己“就会吃”“好牢骚”是个“废物”、“大累赘”时,才格外令人心酸。这种笑中带泪的角色语言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角色骄傲而又无力的生存状态,成功地塑造江泰这一在近代文学作品中鲜有相似,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也由此让观众对江泰形象的悲剧命运产生深刻的同情,并希图挖掘其悲剧道路的原因。
  如果说,在第二段江泰的语言中,观众是同情他,觉得他是可爱的、明事理的、有希望的。那么在第三幕第一景中江泰的第三次出现的大段对话中,我们就能开始看到他这个“可怜之人”身上所体现的“可恨之处”,开始看到他悲剧命运的可能。他对不仅对曾家毫无责任感,甚至对文彩也漠不关心,文彩问他脚冷吗?他不答。问他几点了?他敷衍。文彩说钟坏了,只换来一个白眼,从前他会开厂、做官,而现在从始至终都捧着《麻衣神相》认真的看相,全然忘了他曾说的理想与道理,理智与科学。他曾说曾思懿恶毒,却开始理屈而气壮的一再伤害曾文彩,已与曾思懿对曾文清的欺辱态度有之而无不及了。他开始说:“革他妈的命!把一切都给他一个推翻!”开始希图发明一个“万金油”似的药,开始炫耀自己正交鼻运,在他身上我们依稀开始看到阿Q的影子。
  通过分析第四次江泰有大段对话的人物语言,让我们对江泰这一人物的命运走向开始喜忧参半,这是曾浩终于开会同意送棺材的场景,江泰一句“还演什么戏”撕掉了曾皓的最后一点尊严面具。而曾皓终于放弃棺材后,江泰油然而生的怜悯让他叫了声“爹”,这样一个说话带刺的人在曾皓最难过的第一时间送上了一丝温情,实质让人感到江泰本质是善的,他是有生而为人的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喜。而不过三句话,他爱吹嘘、口无遮拦的毛病就又现出来了。
  第五段,也是最后一大段江泰的对话。在杜家人即将搬走棺材的最后一刻,在作者把矛盾冲突充分激化的时刻,在观众们期待着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留过洋、明事理、有人脉的江泰如救世主般出现并给曾家以希望时。江泰说:“我——来——了!”他的最后是伴随着酩酊大醉,伴隨着偷拿东西,伴随着进了派出所强说是去了“北京饭店”的虚荣,伴随着房间土墙的轰然倒塌谢幕了。正如他的上场,粗鲁谩骂,他的落幕,亦是疯癫迷醉。
  在这出现了江泰大段角色语言的五部分对话中,我们能在语言中感到人物形象的逐渐丰满,更能感到剧中人物随情节的逐步推进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角色语言充分体现了戏剧语言具有性格化与动作化的特点,对我们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晚安,妈妈》由美国杰出的女性剧作家玛莎·诺曼创作而成,并曾在1983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塞尔玛和杰西在婚姻生活中感到压迫和绝望,母女二人皆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然而不同于母亲在婚姻中的被动和顺从,杰西在一定程度上努力寻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的女性身份,企图在父权社会中做出反抗。  关键词:母女;婚姻观;差异;父权社会  作者简介:艾欣(1995-),女,安徽省芜湖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  
摘 要:美国华裔作者谭恩美因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而一举成名,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作者。《喜福会》描述的是四位移民的华人妇女和她们各自在美国从小长大的儿女间的故事。母亲们是解放前夕移居美国的中国女性,她们中国式的价值观,中国式的行为,中国式的思维已在脑中根深蒂固。女儿们在美国长大,她们已经接受了美国的种种。在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中,到处充满着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碰撞。本文
摘 要:田纳西 威廉斯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欲望号街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威廉斯细腻地刻画了布兰奇这一南方淑女的形象。布兰奇缅怀过去的美好生活,为了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退到了幻想的世界里。她创造出了许多幻想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她依靠幻想才得以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存活。本文则以布兰奇的幻想为出发点,探讨布兰奇幻想的原因,使读者能深入了解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
摘 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人物语言,动作和形象体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人类正常的行为,语言被异化为一系列毫无意义的符号;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主体性逐渐退化,无力自救却渴望被救赎的状态被异化为无尽的等待戈多。  关键词:异化;主体性;感知能力  作者简介:来静(1994-),女,山东省临沂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要:唐山评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唱腔、快速改编社会题材为现代剧目的特长,深受全国各地城乡居民的喜爱。面对当下百花齐放的文化新业态,与其他文化消费品相比,评剧出现了观众群老龄化、后继人才短缺、社会影响面窄、影响力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新时代传媒和评剧传承特点的综合分析,提出实现评剧的文化自信,要从几个方面思考:保证自身传播;扩大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摘要:随着网络新媒体终端技术的不断完善,媒体传输的形式和路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给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本文论述了如何依靠创新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双方更好地融合二者的优势,实现多媒体和传统文化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文化 传承 策略  一、“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简介  新媒体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
摘 要:近年来,印度电影越来越关注现实主义题材,探讨与印度的社会问题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解放。印度电影传统的叙事融入了歌舞来娱乐大众,近年来的印度电影则对歌舞进行了改良,使其不仅仅迎合观众,还能使电影的叙事功能得到了强化。该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印度电影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叙事功能;歌舞;民族特征;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谭思怡(1997.11-),女,汉,湖北人,本科在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