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同构”的设计理念
艺术本是相通的,而诠释艺术内涵的方式有多种。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因此,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介绍艺术,通过动与静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艺术有更全面的体悟和感受,是一种有价值的艺术体验形式。“艺术同构”的教育理念本着让学生从多个艺术领域和层面接受艺术熏陶的原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的“美”是丰富多彩的,鼓励学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愈加多元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二、课程内容解析
本次课程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的展品相结合,主要介绍我国民族乐器当中的打击乐器,按照历史时间脉络,参观、认识馆中打击乐器的相关珍贵文物,了解打击乐器的产生和三个重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文物。通过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等了解编钟,通过聆听、观看、触摸等活动方式,感受和体验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的发展和演变。
从展厅回到体验教室,学生将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老师会为学生准备好彩色卡纸、剪刀、编钟纹饰、胶棒、珍珠泥。通过展厅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编钟有了基本的了解。在体验教室,首先播放编钟和编磬的演奏音频,让学生进行音色辨别。接着,欣赏编钟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编钟的演奏方法,体会“一钟双音”乐器的独特性,通过敲出来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这件乐器的美好。了解基本的演奏方法后,老师会让每个学生进行试奏,亲自敲响编钟,对这种乐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在编钟乐曲的陪伴下,用珍珠泥在编钟纹饰上创作各自的五彩编钟,亲身体会我国古代乐器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
简单了解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
(二)教师课前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音视频等,制作教学课件“《击打清脆》”。
2.教具准备:仿制编钟、彩色卡纸、剪刀、编钟纹饰、胶棒、珍珠泥等。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进入展厅参观与打击乐器相关的文物,了解打击乐器的发展脉络。
(一)参观路线和要求
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参照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按照历史时间脉络,参观、了解馆中打击乐器的相关珍贵文物,通过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等,专门了解钟、磬等打击乐器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二)展厅讲解
1.文物讲解——石磬(图1)
师:这件石头形状和材质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呢?
师:这件石磬是夏代出土的,呈三角形,器表粗糙,上方有一圆孔,以供悬挂。早期的磬就类似这样,外形粗糙,器形不规整,主要是靠打制而成的。之后工艺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乐器发声的明亮清美,开始选用玉石作为原料。
师:在中国古代,将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中的“石”指的就是石磬。磬的发展与鼓的发展类似,首先磬的形状就与古代农具“石庖丁”相似,磬的前身就是由新石器时期劳动工具石犁、石斧等演变而来的。最初没有固定音高,没有规定规格,甚至还是劳动工具。
2.文物讲解——虎纹石磬(图2)
师:这件石磬和上一件石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首先,这件石磬表面打磨得更光滑。其次,它上面增加了纹饰。这件虎纹石磬是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该磬由大理石制成,通体装饰虎纹,十分精美。磬体上方钻有悬孔,耳部有显著的磨损痕迹,说明是一件久被使用的乐器。专家研究发现,敲击这件石磬的不同地方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多达到5个音阶,声音清脆悠扬。
随着开采及冶炼的技术发展,我国开始出现铜制乐器。铜制乐器的出现,在音乐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洪大的音量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3.文物讲解——青铜编铙(图3)、青铜钟
师: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据史籍记载,铙是退军时用以停止击鼓的。铙的形状像两个瓦片扣合在一起,形状近似梯形,使用时口部朝上,柄部植于木桩上,小件手执敲击,大件放在铙座上进行敲击。铙有单件的,也有成组排列的,这样的铙被称作编铙。
师:是先有的铙还是先有的钟呢?钟出现在铙之后,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们的形状及造型很相近,不同之处在于钟需要悬挂在钟架上进行敲击。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被称为编钟。为什么先有铙后有钟呢?原因就在于,商周两朝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商朝人经常迁徙,铙在迁徙时便于搬运;而周朝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农耕文明,钟磬乐器可以屹立于庙堂宫室,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4.文物講解——石编磬(图4)
师:单个出现的大磬称为“特磬”。而这件由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而形成的乐器叫“编磬”。这组编磬共10件,大小相次。周朝是依靠礼制来维护统治秩序的,编磬这种礼乐用器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这组编磬可以推见该墓主人的地位之高。
师:编磬和我们前面讲到的特磬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特磬是单个的大磬,而编磬是由若干个石磬编成组。其次,它们的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不同。特磬是古人祭祀天地和祖先时使用的,而编磬主要用于演奏宫廷雅乐。
5.文物讲解——青铜编钟(图5)
师:编钟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乐器。这套编钟共13枚,最大一枚声音最大,音调最低;最小一枚声音最小,音调最高。经试音发现这组编钟音阶准确,音质优美,每枚钟都能发两个乐音,两音之间为三度关系,符合现代声学原理,称为“一钟双音”。其中一个音在鼓部的中心位置发声,另一个音在侧鼓部发声。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携带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用这组编钟演奏的。 师: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目前我国发现最多一套编钟叫作曾侯乙编钟,共有65件。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两千八百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教学环节二:交流观展心得,体验珍珠泥五彩编钟的制作。
(一)回顾展厅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展厅的學习,相信大家对编钟和编磬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图片回顾一下展厅讲解的展品,简单回顾每件乐器的特点。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打击乐器是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编钟和编磬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接下来我们亲自去敲击、去感受,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编钟。
(二)欣赏与体验
学生聆听编钟和编磬演奏的音频,听辨音色。
师:乐曲听完了,你们听出了这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的,编钟的音色听起来清脆、嘹亮,而编磬的音色听起来明澈、优美。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
学生观看《竹枝词》的视频资料,了解编钟的演奏方法,重点观察编钟的结构。
教师示范编钟演奏,学生体验演奏。
(三)用珍珠泥制作五彩编钟
师:同学们,通过展厅讲解和视频观看,我们对编钟的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伴着编钟乐曲《东方红》的旋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五彩编钟,给编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老师示范制作过程:
1.从不同颜色的卡纸中选出一张。
2.用剪刀将编钟的纹饰沿线剪下。
3.用胶棒将剪下的纹饰粘贴在卡纸上合适的位置。
4.把珍珠泥搓成条状,对编钟纹饰进行装饰。
播放编钟演奏的乐曲,学生自由创作。创作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点评。请制作得有创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做法。(图6)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的起源、发展及演变,了解了不同打击乐器本身的特点以及演奏方法,通过视频和亲自试奏的方式让大家对编钟的基本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用珍珠泥制作了独一无二的五彩编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地感受了我国古代乐器的魅力。希望这节课能让大家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感受到我国古代艺术的强大感染力。
艺术本是相通的,而诠释艺术内涵的方式有多种。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因此,运用音乐和美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介绍艺术,通过动与静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艺术有更全面的体悟和感受,是一种有价值的艺术体验形式。“艺术同构”的教育理念本着让学生从多个艺术领域和层面接受艺术熏陶的原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的“美”是丰富多彩的,鼓励学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面对愈加多元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二、课程内容解析
本次课程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的展品相结合,主要介绍我国民族乐器当中的打击乐器,按照历史时间脉络,参观、认识馆中打击乐器的相关珍贵文物,了解打击乐器的产生和三个重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文物。通过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等了解编钟,通过聆听、观看、触摸等活动方式,感受和体验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的发展和演变。
从展厅回到体验教室,学生将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老师会为学生准备好彩色卡纸、剪刀、编钟纹饰、胶棒、珍珠泥。通过展厅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编钟有了基本的了解。在体验教室,首先播放编钟和编磬的演奏音频,让学生进行音色辨别。接着,欣赏编钟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编钟的演奏方法,体会“一钟双音”乐器的独特性,通过敲出来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这件乐器的美好。了解基本的演奏方法后,老师会让每个学生进行试奏,亲自敲响编钟,对这种乐器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在编钟乐曲的陪伴下,用珍珠泥在编钟纹饰上创作各自的五彩编钟,亲身体会我国古代乐器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
简单了解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
(二)教师课前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音视频等,制作教学课件“《击打清脆》”。
2.教具准备:仿制编钟、彩色卡纸、剪刀、编钟纹饰、胶棒、珍珠泥等。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进入展厅参观与打击乐器相关的文物,了解打击乐器的发展脉络。
(一)参观路线和要求
走进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参照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按照历史时间脉络,参观、了解馆中打击乐器的相关珍贵文物,通过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等,专门了解钟、磬等打击乐器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二)展厅讲解
1.文物讲解——石磬(图1)
师:这件石头形状和材质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呢?
师:这件石磬是夏代出土的,呈三角形,器表粗糙,上方有一圆孔,以供悬挂。早期的磬就类似这样,外形粗糙,器形不规整,主要是靠打制而成的。之后工艺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乐器发声的明亮清美,开始选用玉石作为原料。
师:在中国古代,将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八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分类法”。“八音”中的“石”指的就是石磬。磬的发展与鼓的发展类似,首先磬的形状就与古代农具“石庖丁”相似,磬的前身就是由新石器时期劳动工具石犁、石斧等演变而来的。最初没有固定音高,没有规定规格,甚至还是劳动工具。
2.文物讲解——虎纹石磬(图2)
师:这件石磬和上一件石磬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首先,这件石磬表面打磨得更光滑。其次,它上面增加了纹饰。这件虎纹石磬是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该磬由大理石制成,通体装饰虎纹,十分精美。磬体上方钻有悬孔,耳部有显著的磨损痕迹,说明是一件久被使用的乐器。专家研究发现,敲击这件石磬的不同地方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最多达到5个音阶,声音清脆悠扬。
随着开采及冶炼的技术发展,我国开始出现铜制乐器。铜制乐器的出现,在音乐历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洪大的音量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3.文物讲解——青铜编铙(图3)、青铜钟
师: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据史籍记载,铙是退军时用以停止击鼓的。铙的形状像两个瓦片扣合在一起,形状近似梯形,使用时口部朝上,柄部植于木桩上,小件手执敲击,大件放在铙座上进行敲击。铙有单件的,也有成组排列的,这样的铙被称作编铙。
师:是先有的铙还是先有的钟呢?钟出现在铙之后,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它们的形状及造型很相近,不同之处在于钟需要悬挂在钟架上进行敲击。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被称为编钟。为什么先有铙后有钟呢?原因就在于,商周两朝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商朝人经常迁徙,铙在迁徙时便于搬运;而周朝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农耕文明,钟磬乐器可以屹立于庙堂宫室,庄严肃穆、气势磅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4.文物講解——石编磬(图4)
师:单个出现的大磬称为“特磬”。而这件由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而形成的乐器叫“编磬”。这组编磬共10件,大小相次。周朝是依靠礼制来维护统治秩序的,编磬这种礼乐用器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这组编磬可以推见该墓主人的地位之高。
师:编磬和我们前面讲到的特磬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特磬是单个的大磬,而编磬是由若干个石磬编成组。其次,它们的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不同。特磬是古人祭祀天地和祖先时使用的,而编磬主要用于演奏宫廷雅乐。
5.文物讲解——青铜编钟(图5)
师:编钟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乐器。这套编钟共13枚,最大一枚声音最大,音调最低;最小一枚声音最小,音调最高。经试音发现这组编钟音阶准确,音质优美,每枚钟都能发两个乐音,两音之间为三度关系,符合现代声学原理,称为“一钟双音”。其中一个音在鼓部的中心位置发声,另一个音在侧鼓部发声。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携带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用这组编钟演奏的。 师: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目前我国发现最多一套编钟叫作曾侯乙编钟,共有65件。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两千八百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教学环节二:交流观展心得,体验珍珠泥五彩编钟的制作。
(一)回顾展厅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展厅的學习,相信大家对编钟和编磬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图片回顾一下展厅讲解的展品,简单回顾每件乐器的特点。你们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打击乐器是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以编钟和编磬为代表的打击乐器,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接下来我们亲自去敲击、去感受,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编钟。
(二)欣赏与体验
学生聆听编钟和编磬演奏的音频,听辨音色。
师:乐曲听完了,你们听出了这两种乐器的不同音色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的,编钟的音色听起来清脆、嘹亮,而编磬的音色听起来明澈、优美。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
学生观看《竹枝词》的视频资料,了解编钟的演奏方法,重点观察编钟的结构。
教师示范编钟演奏,学生体验演奏。
(三)用珍珠泥制作五彩编钟
师:同学们,通过展厅讲解和视频观看,我们对编钟的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伴着编钟乐曲《东方红》的旋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五彩编钟,给编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老师示范制作过程:
1.从不同颜色的卡纸中选出一张。
2.用剪刀将编钟的纹饰沿线剪下。
3.用胶棒将剪下的纹饰粘贴在卡纸上合适的位置。
4.把珍珠泥搓成条状,对编钟纹饰进行装饰。
播放编钟演奏的乐曲,学生自由创作。创作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点评。请制作得有创意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做法。(图6)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的起源、发展及演变,了解了不同打击乐器本身的特点以及演奏方法,通过视频和亲自试奏的方式让大家对编钟的基本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用珍珠泥制作了独一无二的五彩编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地感受了我国古代乐器的魅力。希望这节课能让大家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感受到我国古代艺术的强大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