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象征着普遍联接的“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任何一个人想要“独善其身”都变得非常困难,“共生共长”成为新的趋势。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班主任应该打开自己,相互联结,信仰共生,协同共达,价值共创,抱团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室;共生共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7-0017-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一、确立共同信仰,缔结班主任专业发展联盟
“萬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学校、教师想要“独善其身”已经不可能,“共生共长”成为教育新的命题。班主任的培养也是如此。作为共生型组织的“21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来自区域内的不同学校,拥有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学科背景,这样的人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为相互协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这也为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才能让工作室这个临时的组织成为一个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厘定“我们为什么要汇聚”这个命题,以此确立团队的共同信仰和使命愿景。
21度,不冷不热,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21度都是一个让人觉得舒服的温度。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成员间就达成了共识,以大家的共同信仰和追求命名工作室。在《做一个21度的班主任——致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一封信》中,我们这样约定:
“儿童是教育最高的价值”是我们的共同信仰。
“做21度班主任,成为温暖的人,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随处播种,随处开花,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一起同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做最好的班主任,让每间教室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空间,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这个空间里茁壮成长,绽放出一朵叫作‘自己’的花朵”,是我们共同的行动准则。
因为共同的信仰,工作室成员从“我”朝向“我们”,大家相互连接,缔结发展联盟,携手共同成长。
二、推进阶梯共读,为班主任专业生长奠基
“21度班主任工作室”始终致力于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夯实,把阅读置于首要的位置,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编制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阅读地图,设计阅读的五个阶梯:入门研读—主题精读—理论啃读—拓展阅读—生活品读。工作室内部开展阶梯阅读,每年度穿越一个主题,每个月共读一本书,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和人文素养。
1.入门研读。
即研读班级管理常识性、知识性和技巧类的书。这类书主要是两类,分别是以魏书生老师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和李镇西老师为代表的情感濡染。
2.主题精读。
围绕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进行分主题深入阅读与实践,修炼自己的核心能力。目前我们主要围绕“专业成长”“主题班会”“儿童心理”“儿童阅读”“文化建设”“课程研发”“家庭教育”“未来教育”等8个主题进行研修。
3.理论啃读。
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脑科学方面的理论的研究。这个阅读相对枯燥乏味且难度较大,所以我们用了“啃”字来形容。我们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李玫瑾的《幽微的人性》等书,希望透过根本性书籍的研读,奠定自己的学术根基。
4.拓展阅读。
主要是指一些文学艺术、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图书的阅读,重在拓宽视野。班主任有了恢宏的人文视野,才能培养出眼界开阔的学生。这项功课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班主任完善自我的需求。我们推荐阅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林语堂《苏东坡传》、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等。
5.生活品读。
班主任以女教师居多,她们大多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既要持家带娃,又要教书育人,加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她们面对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缓释她们的压力,我们在每个寒暑假会众筹一期“生活品读”,选择书店或者茶室,在轻松的氛围下做手工、插花,读女性修养类的书等。只有班主任的灵魂饱满了,才会有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三、多模式研修协同。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助力
“21度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个成长共同体,在日常研修中注重内外链接、内外兼修,既有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共生,又有外部专家的协同引领;既有技能技巧的学习,又有读写的修炼,不断积淀持续生长的力量。
1.日常研修,提升“解题”能力。
工作室每月一期活动,每期活动一般由围绕当期主题的“班会课”“沙龙”及“共读分享”等板块组成。策划组在学期初就结合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的研讨话题。比如:“不知如何设计系列班级活动,怎么办?”“不知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怎么办?”“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中途接班不知从哪儿人手,怎么办?”……这些话题都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每月活动时,主持人组织大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主题论坛”由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为了确保交流活动的有序和发言质量,参与交流的教师都会提前思考,做好充分准备。
2.共同写作,提升思想高度。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公式启示我们,教师要想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除了阅读,必须要学会反思,而专业写作就是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工作室成员每周共写教育日记,每月共写读书心得,每年度共写生命叙事,通过记录反思自己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相互探讨、质疑,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成员们通过书写,聚焦班级生活,关注每个个体,同时,也在相互学习,彼此理解,并加深认同。领衔人每日点评,既是引领又是鼓励,不断营造教育成长的生态环境。 3.链接世界,开阔视野疆域。
教师是一个没有完成社会化的群体,因为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是从一个校门走向另一个校门,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跟社会各行各业接触较少。很难想象,一个仅仅生活在校园里、囿于一间教室的班主任,能够培养出视野开阔、有终生学习意识的人。为此,工作室积极倡导成员“走出去”“交朋友”。
三年来,工作室成员的脚步从自己的学校出发,走向成员校,走出常州市,走向全国。或是参加在各地举行的班主任培训大会,或是赴南京参加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举办的“随园夜话”,大家结识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境界。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为班主任持续成长赋能
这是一个凡事都讲究效率的时代,“快速”成了对一切生物生长的要求。作为优秀班主任的孵化器和成长营,工作室将目光投向未来,通过“年度庆典”进行“年度叙事”,评选“年度人物(榜样教师)”,让成员彼此加持,获得持续成长,甚至终生成长。
1.年度人物。
年度人物不一定业绩斐然,但一定是精神可嘉的榜样。我们鼓励同伴互写颁奖词,彼此不断被感动、鼓舞,充满了力量。
2.生命叙事。
年度叙事是班主任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对自己一年生命历程的写实性回顾。每一年度,工作室成员都要完成一份年度生命叙事,并在“年度庆典”中进行分享。当一位班主任在回顾自己一年学习、工作、研究、生活的完整历程时,学习与成长、艰辛与收获、迷茫与探索都会历历在目。因此,年度叙事的过程既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参照他人反观自己的过程。
3.关键事件。
我们经常说,儿童的成长需要关键事件。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成年人。每学期,工作室努力為大家创造成长“关键事件”。2020年4月,工作室承办了第93期“随园夜话”班主任线上沙龙。工作室成员人人参与研讨,倒逼自己思考话题。大家调适电脑,进行直播预演,不断打磨稿子,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全国班主任面前,受到班华教授、齐学红教授等专家的肯定,这便是最好的奖励与鼓舞。
在这个个体独立、万物互联的时代里,班主任的世界不应该囿于教室、囿于学校,而应该打开自己的边界,走向广阔的世界,去连接不同的人,聆听不同的声音,在赋能自己的同时,也重新构筑对世界、对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室;共生共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7-0017-03
【作者简介】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路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班主任。
一、确立共同信仰,缔结班主任专业发展联盟
“萬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临,学校、教师想要“独善其身”已经不可能,“共生共长”成为教育新的命题。班主任的培养也是如此。作为共生型组织的“21度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来自区域内的不同学校,拥有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学科背景,这样的人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为相互协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这也为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才能让工作室这个临时的组织成为一个持续发展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厘定“我们为什么要汇聚”这个命题,以此确立团队的共同信仰和使命愿景。
21度,不冷不热,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21度都是一个让人觉得舒服的温度。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成员间就达成了共识,以大家的共同信仰和追求命名工作室。在《做一个21度的班主任——致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一封信》中,我们这样约定:
“儿童是教育最高的价值”是我们的共同信仰。
“做21度班主任,成为温暖的人,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随处播种,随处开花,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是我们的共同愿景。
“一起同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做最好的班主任,让每间教室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空间,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这个空间里茁壮成长,绽放出一朵叫作‘自己’的花朵”,是我们共同的行动准则。
因为共同的信仰,工作室成员从“我”朝向“我们”,大家相互连接,缔结发展联盟,携手共同成长。
二、推进阶梯共读,为班主任专业生长奠基
“21度班主任工作室”始终致力于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夯实,把阅读置于首要的位置,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编制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阅读地图,设计阅读的五个阶梯:入门研读—主题精读—理论啃读—拓展阅读—生活品读。工作室内部开展阶梯阅读,每年度穿越一个主题,每个月共读一本书,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和人文素养。
1.入门研读。
即研读班级管理常识性、知识性和技巧类的书。这类书主要是两类,分别是以魏书生老师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和李镇西老师为代表的情感濡染。
2.主题精读。
围绕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进行分主题深入阅读与实践,修炼自己的核心能力。目前我们主要围绕“专业成长”“主题班会”“儿童心理”“儿童阅读”“文化建设”“课程研发”“家庭教育”“未来教育”等8个主题进行研修。
3.理论啃读。
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脑科学方面的理论的研究。这个阅读相对枯燥乏味且难度较大,所以我们用了“啃”字来形容。我们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李玫瑾的《幽微的人性》等书,希望透过根本性书籍的研读,奠定自己的学术根基。
4.拓展阅读。
主要是指一些文学艺术、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图书的阅读,重在拓宽视野。班主任有了恢宏的人文视野,才能培养出眼界开阔的学生。这项功课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班主任完善自我的需求。我们推荐阅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林语堂《苏东坡传》、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等。
5.生活品读。
班主任以女教师居多,她们大多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既要持家带娃,又要教书育人,加之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她们面对的压力非常大。为了缓释她们的压力,我们在每个寒暑假会众筹一期“生活品读”,选择书店或者茶室,在轻松的氛围下做手工、插花,读女性修养类的书等。只有班主任的灵魂饱满了,才会有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三、多模式研修协同。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助力
“21度班主任工作室”作为一个成长共同体,在日常研修中注重内外链接、内外兼修,既有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合作共生,又有外部专家的协同引领;既有技能技巧的学习,又有读写的修炼,不断积淀持续生长的力量。
1.日常研修,提升“解题”能力。
工作室每月一期活动,每期活动一般由围绕当期主题的“班会课”“沙龙”及“共读分享”等板块组成。策划组在学期初就结合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的研讨话题。比如:“不知如何设计系列班级活动,怎么办?”“不知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怎么办?”“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怎么办?”“中途接班不知从哪儿人手,怎么办?”……这些话题都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每月活动时,主持人组织大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主题论坛”由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为了确保交流活动的有序和发言质量,参与交流的教师都会提前思考,做好充分准备。
2.共同写作,提升思想高度。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公式启示我们,教师要想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除了阅读,必须要学会反思,而专业写作就是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工作室成员每周共写教育日记,每月共写读书心得,每年度共写生命叙事,通过记录反思自己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相互探讨、质疑,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成员们通过书写,聚焦班级生活,关注每个个体,同时,也在相互学习,彼此理解,并加深认同。领衔人每日点评,既是引领又是鼓励,不断营造教育成长的生态环境。 3.链接世界,开阔视野疆域。
教师是一个没有完成社会化的群体,因为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是从一个校门走向另一个校门,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跟社会各行各业接触较少。很难想象,一个仅仅生活在校园里、囿于一间教室的班主任,能够培养出视野开阔、有终生学习意识的人。为此,工作室积极倡导成员“走出去”“交朋友”。
三年来,工作室成员的脚步从自己的学校出发,走向成员校,走出常州市,走向全国。或是参加在各地举行的班主任培训大会,或是赴南京参加南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举办的“随园夜话”,大家结识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境界。
四、实施个性化评价,为班主任持续成长赋能
这是一个凡事都讲究效率的时代,“快速”成了对一切生物生长的要求。作为优秀班主任的孵化器和成长营,工作室将目光投向未来,通过“年度庆典”进行“年度叙事”,评选“年度人物(榜样教师)”,让成员彼此加持,获得持续成长,甚至终生成长。
1.年度人物。
年度人物不一定业绩斐然,但一定是精神可嘉的榜样。我们鼓励同伴互写颁奖词,彼此不断被感动、鼓舞,充满了力量。
2.生命叙事。
年度叙事是班主任以故事讲述的方式,对自己一年生命历程的写实性回顾。每一年度,工作室成员都要完成一份年度生命叙事,并在“年度庆典”中进行分享。当一位班主任在回顾自己一年学习、工作、研究、生活的完整历程时,学习与成长、艰辛与收获、迷茫与探索都会历历在目。因此,年度叙事的过程既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参照他人反观自己的过程。
3.关键事件。
我们经常说,儿童的成长需要关键事件。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成年人。每学期,工作室努力為大家创造成长“关键事件”。2020年4月,工作室承办了第93期“随园夜话”班主任线上沙龙。工作室成员人人参与研讨,倒逼自己思考话题。大家调适电脑,进行直播预演,不断打磨稿子,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全国班主任面前,受到班华教授、齐学红教授等专家的肯定,这便是最好的奖励与鼓舞。
在这个个体独立、万物互联的时代里,班主任的世界不应该囿于教室、囿于学校,而应该打开自己的边界,走向广阔的世界,去连接不同的人,聆听不同的声音,在赋能自己的同时,也重新构筑对世界、对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