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生意被外资品牌抢走了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雾霾大范围且频繁地发生,口罩行业自然火爆起来。但是,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觉,不管口罩的样式如何千姿百态,绝大多数人脸上戴着的基本上都有两个字“3M”。
  “3M”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科技公司。有业内人士估计,在国内整個防霾口罩市场上,“3M”大约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而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年口罩行业十大品牌企业》的数据,国内防霾口罩品牌排名前五的是:3M、绿盾、霍尼韦尔、优唯斯、白元。其中只有绿盾是中国本土品牌。
  这个排名难免让人心生感慨:中国的口罩企业在防霾大战中落败,商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抢走了。一只小小的口罩,为何国内企业就做不好呢?
  如此疑问其实非常熟悉了,随手就可以列出很多:国内企业为何就做不好一只马桶盖?为何做不好电饭煲?甚至,为何做不好铁壶?
  这么多的匪夷所思,究竟暴露了中國企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人说是技术原因。口罩看上去很简单,可要真正发挥防霾作用,肯定也不是多加几层布就能解决。的确,技不如人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东西其技术含量并不低。但是,以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准,许多产品的技术因素似乎又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有人说是市场原因,言下之意是许多产品由于中国市场饱和而缺乏市场。这个理由显然是虚妄的。
  技术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市场就那么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中国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落败,根源其实是没有真正重视市场,没有下功夫开拓市场。许多企业只是市场中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只想着在突如其来的商机中大赚一笔快钱,而不是用心做产品,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去赢得市场。
  防霾口罩市场就很形象、很典型地暴露了中国某些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派。2013年之前雾霾还不是很严重,人们对雾霾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中国有各类口罩企业五百余家。仅仅过了两年左右,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其中许多企业从医药行业、日用品行业“跨行业”而来。如何指望这种“兼职”“打零工”式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江苏省质监局日前发布的数据就很典型:在监测的一百六十批次的口罩中,有九十九批次存在质量问题。
  在有的企业看来,做一个口罩是很容易的事,不过是在几块布中间加点过滤物质而已。但是,做一个好口罩真的很容易吗?即便技术不成问题,却依然需要在市场开拓、产品升级、消费细分等方面淘宝深耕。那些外资品牌为什么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值得深思。
  【选自新华网】
  插图 / 雾霾天出行 / 佚 名
其他文献
01  母亲坐在窗前,一动不动地沉默着,罗杰看到夕晒的陽光在她的头上移动,在鸢尾花和紫苏之间移动,终于移动到斜刺刺地照着他眼睛的地方。他却不动,任由阳光将最后的能量不由分说地全部给他,不知这是一种爱还是伤害。  母亲叹口气,站起身拉下百叶窗。他额头上的阳光不见了,鸢尾花和紫苏也不见了,房间里黯淡下来。空气的流动也慢下来,温柔了很多。  罗杰坐在母亲对面的椅子上,两条腿轻轻摇晃着。他的眼睛紧盯着魔术
在古代议论文中,“论”、“说”都是文体的名称。“论”着重在阐发理论,重在逻辑说理。“说”着重在用动听的言词使人高兴接受意见,重在形象说理。二者在起源、文体特点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