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检查自读,筛选信息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
【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
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
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
师:不错。我增加一点难度,请给文中出现的这些生物分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在陆地上的,二是在水里的。
生:天牛、红蚂蚁、蒲公英、棕树蛇,水里的是斑贝和小溪里的鱼。
师:就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类,这是根据生活的地点分,非常好。还有其他的分类吗?
生: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自然环境来迁移的有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另一类就是生物入侵者,就是天牛、红蚂蚁、斑贝和棕树蛇。
师:你很好地运用了课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分类别是说明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所要介绍的知识条理清楚,分类别时我们一定要定好分类的标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了解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生:生物入侵是由于国际贸易的大幅度提高,生物从它原本生活的一个环境到了另外一个生态环境。如果那个生态环境中没有压抑它繁殖的生物的话,它会不断繁殖,打破那个生态环境原有的平衡。
师:你介绍了两点:生物入侵的一个原因,国际贸易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对新的居住地的环境造成危害。
【点评】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倾听后即时给予评价,而且评价时有分析,有结论。这就不同于廉价的“很好”“很棒”的鼓励,这是老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生:生物入侵者大多是因为国际贸易,它们侵入了另外一个环境,那个环境中没有它们的天敌,所以它们就肆无忌惮繁衍,然后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师:你对刚才同学的回答进行了补充,没有天敌是过度繁衍、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就是说人为的把这些动物引入,可能大家认为可以有所控制,但实际上动物慢慢地繁衍下来,然后就越来越多,就没有节制了。
师:你关注到了生物入侵中的人为因素。
二、 认识生物入侵者,感受说明的力量
师:现在把课文打开,找一找文中有没有非常概括地介绍生物入侵者特点的段落?(生齐声说:第一段。)
师:思考一下,从这一段文字看,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特点?
生:生物入侵者是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且它们会破坏那个地方的生态系统,还会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师:快速浏览这三个特点,尽可能多地记住它们。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一项任务,生物入侵者的这些特点,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生物入侵者指 的生物”(屏显了引号中的内容),该怎样说,先说给同桌听听,开始。(学生大声地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生物入侵者是通过非自然的途径,然后可以破坏某个地区的原有的生态环境,然后还会对人类的生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师:语言简洁一点就好了,你刚才发言中有一个词可以去掉。(生齐说:“然后”。)
师:对,你再重说一遍。(生说。)
师:好的,我们在口头表达的时候,如果你一说别人就明白,这是说明的最高境界。如果能用最精简的话说得明白,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其实我们俩想的一样,只是我没有你的“然后”而已。
【点评】口语交际常常被教师单独组织成一个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品质的训练。其实,随文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在这里,通过对“然后”的删减,让学生知道说话要简洁、流畅的道理,也可看作口语交际的又一形式。
师:(展示课件,屏幕显示: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大家一起读。
师:刚才你们这么一说啊,就给生物入侵者下了一个定义。给一些科普知识下定义是专家、科学家干的活,你说你们了不起吧。当然啰,我们是建立在别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就容易多了。那么有的同学就要问了,课文上的一段文字,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下定义。
师:下定义是下面一种,上面一种呢?
生:上面一个是作诠释。
师:很好,作诠释。我们来比较一下,下定义和作诠释有什么不同,我看哪些同学分析、概括能力特强。
生:作诠释应该就是把别人发现的东西引用到文章当中,解释某样事物,下定义就是概括解释,它更加简洁。
师:你发现了一点,下定义是用非常概括的语言。下定义在表达形式上好像特别有规律,你发现了吗?
生:作诠释就是对一个词语的解释,下定义是来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它的用词会更加准确和简明。
师:有没有发现,下定义在表达形式上非常规范,一般是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指什么的……
生:肯定句。(不少学生主动大声补充)
【点评】让学生补充说“肯定句”三字,不仅仅在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忆知识,在回忆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流程中处处显示她的作用,课自然流光溢彩。这同教师为中心显然不是一回事。
师:很好。如果我把第一段话改一下,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是生物入侵者,就这么一句话,它算不算下定义?记住,肯定不是!仅仅形式符合规范还是不行,它所揭示的特征要是最重要的、最全面的,人们一看你这个定义就不会把它和其他的事物混在一起,能够从其他事物中区别开来。所以今后我们接触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时候,第一步要看它们表达的形式是否规范,作诠释没有非常严格的什么是什么,什么指什么的表达形式,而下定义呢,那必须是这种规范的形式。其次下定义所揭示的特征是非常全面、完整、本质的特征,只是我们这里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巧合,它交代的内容与下定义的内容完全相同。 师:我们要学以致用,说说为什么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它们不是生物入侵者?
生:因为它们的迁移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
师:哪个地方体现了时间和空间跨度有限?没有人为干预?
生:因为蒲公英的种子是随风飘荡的,溪水中的鱼虾是随着水流动的。
师:两个“随”,大家画上记号,这就表明是没有人为干预。说了这么多还不够,如果从生物入侵者的特点看,还要补充哪些内容?
生:蒲公英和小鱼是不会对它生长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然而生物入侵者呢,不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而且会使当地的特有物种灭绝。
师:你做了正反两方面说明。那么这里通过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虾,作者让我们明白了哪些不属于生物入侵者,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师:对。你看,作者通过这两个例子就让我们明白,哦,原来生物入侵者是这么回事,比如这些就不是生物入侵者,举例子使说明中抽象的知识变得非常具体。当然了,记叙文中的事件不是介绍知识的,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我们继续感受举例子的好处。(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天牛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是生物入侵者,联系生物入侵者的特点,选一种,说明它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点评】选一种说,使不够用的时间无形中拉长了,而且学生的答题面也变宽了。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交流的机会,这表面看是方法使然,其实更多的是理念的力量。对每一位同学负责,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教学,这是教学公平,也是教师职责和良知的体现。
生:我选择斑贝。首先呢,它不是自然的迁移,它是通过人为的,它是随着舱底货物偷渡到美国,这是说它是生物入侵者的第一个原因。而且它还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它把五大湖附近水域里面的那些水管几乎全部占领了,这是它是生物入侵者的第二个原因。还有人们为了清理它已经耗资数十亿美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是第三个原因。(教师展示课件)
师:这是五大湖流域的斑贝,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个词?
生:“占领”,这个词就体现了斑
专家看课
贝的数量,繁衍得十分的快,十分的多。
师:“占领”为什么能够很好地表现呢?
生:因为“占领”这个词它原本的意思就是把某一片区域都归为自己所有了,斑贝能“占领”五大湖,说明它的数量是很多的。
师:嗯,不仅是占为己有,而且是用非常强暴的力量来占有,这就是“占领”,说明斑贝危害大。
生:我想到了“天堂”这个词语。因为“天堂”一般指美好的地方,那里是没有任何天敌和不好的事情,斑贝到了那里,那里是它的天堂,可见那里是没有它的任何天敌,所以它的繁衍也就没有节制。
师:你想想五大湖流域优质的水源,又没有天敌,的确是斑贝的“天堂”。斑贝到底给美国人造成了多大危害呢?哪一句话具体写了,你读一下。
生: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
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师:对,庞大的数字就是天文数字,并且还是一个没有解决问题的数字,你把这句话读一下,强调危害之大。
生: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师:不仅是数字,还有修饰语,都交代了斑贝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你看,通过斑贝的例子,让我们都不由得为五大湖流域担忧了,生物入侵者对于人类的危害,我们就很清楚了,这就是举例子的好处。
【点评】让学生知道“举例子”的好处到这里已是第二次出现。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教学可以独立进行,也可随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会用,还要感兴趣,自然是后一种做法为好,这节课为我们做了榜样。
生:我选择棕树蛇。首先它是通过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来导致鸟类的繁殖无法继续下去,所以导致鸟类的数量也逐渐减少,濒临灭绝,这里所体现的是它破坏了那片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
师:你边说明边总结,有分有合,你的说明能力相当强,请坐。棕树蛇原来在哪里?书上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大家读一下。
生:棕树蛇随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师:我补充一下棕树蛇的一些知识。(屏显:棕树蛇原分布于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棕树蛇随曾经驻扎在新几内亚的归国美军一起在关岛登陆。)
【点评】补充课文没有涉及的知识,也属拓展阅读的范畴。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补充无疑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学生了解了这部分知识能更好地解读“棕树蛇成为生物入侵者”的原因。
师:棕树蛇原来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随归国的美军到达了关岛,就这么巧,酿成了大祸。怎样的大祸?
生:二战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2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剧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师:很好,极具提示性的朗读。我想在你朗读的提示下,同学们赏析起来就更方便了。刚才她读的这些话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有“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因为棕树蛇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这些对于鸟的生存环境起到了破坏作用。
生:然后“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从“赶尽杀绝”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
师:好,彻底的消灭。这里有没有一些数据我们要特别留意?
【点评】点明“数据”是因为说明文中常常会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准确、具体地说明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学目标,也始终没有忘记动态地呈现,让本来乏味的知识传授显得生动有意思多了。 生:11种鸟类已经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然后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师:作者在举例子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词语很有表现力之外,还有数据,这些数据和事例结合在一起使这个事例非常准确、具体。还有两种生物入侵者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说明天牛和红蚂蚁的句子,找到了吗,一起读这一部分。
师:先说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因为它们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师:哦,这是哪一种?
生: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
师:是天牛和红蚂蚁一起干的吗?
生:是红蚂蚁。
师:是红蚂蚁,要把话说清楚了,不然会造成误解。旁边的同学继续补充。
生:因为它们是来自别的地方,不是这个地方的原产生物,是从别的地方人为迁移过来,而且它们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师:天牛和红蚂蚁从哪里到哪里,你向同学们具体地说明一下。
生:天牛是从亚洲来到芝加哥和纽约,红蚂蚁是从南美到美国。
师:人为的迁移,居住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虽然没有用数据来说明危害,但是天牛和红蚂蚁对美国造成的损失,我们从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中仍然可以看出来,你发现了吗?
生:疯狂破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来自亚洲的天牛破坏了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态环境,对它们那里的生物造成了极大威胁。
师:“疯狂的破坏”是怎样的破坏?
生:就是指破坏的能力、程度,还有破坏的规模大。
师:很好,你看这么一解释,我们对“疯狂”的理解就具体了。其他同学继续补充。
生: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叮咬人畜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很多人都会因为红蚂蚁的叮咬而到医院去,然后他们那里的生态平衡也会遭到破坏。
师:红蚂蚁主要是传播疾病,对吧?破坏生态平衡的是谁?
生:天牛。
师:哪一个词语表现了?
生:困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它没有破坏那个生态系统的话,美国人也不会因为这个而被困扰。
师:什么叫“困扰”?
生:就是让美国人有很大的烦恼。
师:很大的烦恼,想摆脱,摆脱不掉这个烦恼,就被困住了,这叫“困扰”。好,请坐。天牛来自亚洲,美国曾经一直认为天牛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天牛不是从我国传到美国的,但是维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我们和美国还是签订了很多相关的协议,并且我们两个国家有关的科学工作者、专家们也在进行课题研究,一起来解决这个人类共同的难题。
【点评】“维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作这样的补充已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思想教育的需要。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老师要充分把握大语文的特点,放大语文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当然这种放大要像叶老师一样,适度而不放肆,自然而不刻意。
师:我们再回到开始的这一段话,大家再看,如果把这一段话一分为二,从哪里分开比较好?(屏显)
生:它们不仅会。
师:就是破折号那里。前面讲如何进入,后面是说侵犯、危害。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这些特点后,关注一下我们的生活,无锡有没有生物入侵者?
生:我觉得蓝藻就是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蓝藻是从本地长出来的,不是从别的地方迁过来的,所以不能算作生物入侵者。
师:从进入的途径来看,它不是生物入侵者。
生:我觉得蚊子是。(反驳的这位同学补充)
师:你刚才反驳那位同学说居住地要怎么样?
生:不一样。
师:叮咬你的那只蚊子是从哪里来到你身边的?从我家到你家的蚊子算不算生物入侵啊?
生:应该不算吧。(众笑)
师:不是来自“异国他乡”,没有“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那蚊子就不算生物入侵者,不管它叮你叮得多厉害。(众笑)
生:从亚马逊雨林来的食人鱼,还有从亚马逊流域里面过来的一种乌龟,它是个肉食动物,它会吃小型的鱼类和水里面的动物。
师:很好,你一口气讲了两种生物入侵者,一个是食人鱼,也是食人鲳,我们把它引过来作为观赏鱼类的。另外你讲的那个龟,我估计是巴西龟,大家了解一下。(教师展示课件,屏显巴西龟图片。)
师:它比我们本土的龟长得快。你买回来养没关系,如果它逃逸为野生会怎么样?刚才那位同学讲了它是肉食的,它会吃其他的鱼类、龟类等,很遗憾,巴西龟现在已经是我国生物入侵者中的一种了。如果你将巴西龟放到放生池中,就不是行善啦,简直是作恶。
【点评】同样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知识,但显然这里的分类要比开始时的分类练习要求更高。不过,这里的分类练习又是建筑在初始练习的基础上的。前后呼应,前后比照。到这里你就感到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举的重要性。
师:刚才我们讲生物入侵者,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如何进入,如何对人类造成危害,现在我们根据文章的内容,给生物入侵者分类。(屏显:分类一:无意引种与有意引种;分类二:主动入侵与被动入侵)
生:我可以解释第一个分类,无
专家看课
意引种就是文中第一句话说的通过国际贸易来到别的国家;有意引种就是跨国进行宠物贸易,那些观赏鱼,将他乡的宠物引进自己国家,叫有意引种。
师:这个“有意”“无意”是相对于谁来说的?
生:人们。
师:那么主动入侵跟被动入侵呢?
生:主动入侵就是指第五段上面说的那些昆虫的卵,危害性极大的就是等他们孵化以后就会主动入侵。被动入侵是指产自他乡的宠物被主人抛弃以后,就像巴西龟一样,放生以后它才会产生危害。 师:巴西龟给我们带来危害,其实能不能怪巴西龟啊?(学生纷纷说不能)对于它来说是……(很多学生接说:“被动的。”)好,可见主动和被动是相对于入侵者来说的,大家发现屏幕上的这两种分类,是建立在第五自然段作者举例子的基础上。从“此外”那里分开,大家看前面部分,前面部分的例子,它是无意引种,是主动入侵(学生齐声说:“主动入侵”);后面的例子是有意引种,是被动入侵(学生齐声说:“有意引种,被动入侵”)。这么看来,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和我们记叙文中的选材是一样的,都要做到典型、精确,例子要很有代表性,这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了解到生物入侵者这些知识后,关于生物入侵者,我们到底如何对待有两种观点,你发现了吗?
生:第一种是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第二种就是要阻止有些生物的迁移。
师:那么你觉得作者是支持哪种观点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支持干预的。因为如果不去干预它的话,一些生物入侵者就会无节制的繁殖,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从而使破坏的面积更大。
三、 归纳总结,传递说明的力量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感慨,生物入侵者原来是这样。(教师板书:原来是这样)
师:你愿意在我的这个感慨后面加一个什么符号呢?
生:加一个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懂得生物入侵对于我们人类社会,还有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十分大的,我心中十分激动,也为自己的国家担忧,感情是比较激烈,所以我愿意加上一个感叹号。
【点评】学习到这里,学生情绪已很激昂,这充分证明说明文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关键看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如何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
师:我们发现一篇好的说明文,它不仅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明白事理,还让我们对所介绍的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今后会去关注这一方面。我相信我们今天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的一些知识,同学们将来会更关注这一块,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能给我们启迪和借鉴。
【总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有几点启迪和借鉴。
1. 导入艺术的运用在于激趣。让说明文成为学生喜欢学值得学的内容,艺术而科学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节课上,针对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叶老师采用“分类别”导入的方法让学生一下子沉浸在图片的辨识和分类上。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是课文所给予的,但分类的知识却是文本没有涉及的。基于学生已在学前预习了文本内容,在生活体验上也有了一些分类的经验,学生是可以“跳一跳”解决问题的。而叶老师的导入设计得巧妙,正在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但又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探寻才能找到正确分类的结果和获得分类的知识而设计。这样的导入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快感和可期待的成功的喜悦。
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叶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出作诠释和下定义这两种说明方法,并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下定义的方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异同。这是说明文知识教学上的难点,但由于叶老师设计巧妙,呈示时机把握恰当,这一区别的难度反而构成了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急于去寻找结论,从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没有一层层的铺垫,没有由浅入深的知识的引导,没有教师“跃跃欲试”的启发,没有尊重学生探究精神的民主氛围,而只是生硬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那学生还能兴趣盎然地学好这篇课文吗?
2. 语言品析的富赡在于激智。说明文语言常常被我们高度概括为“正确性”而已,其实,说明文语言的丰富性也是随处可见的。为了要让学生真正赏析到说明文语言的丰富和鲜活,必须要随时依据文本语境,捕捉看似普通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让学生去厘定词语的特定含义和产生的妙处。为了要激发学生的语言品析智慧,教师不仅仅要设计好的提问来引起学生的联想,还要有推波助澜的语言牵引力,而叶老师在这方面显然驾轻就熟。她能始终围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这一理念,组织好教学素材,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在文中,五大湖流域的斑贝繁衍速度很快,将水管全堵住了。叶老师在学生说到斑贝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时,故意追问一句,“你想到课文中哪一个词?”学生回答是“占领”,并分析了理由。但叶老师显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追问了“‘占领’为什么能够很好地表现呢”,就将这个词语由词汇意义转入到语境意义的品析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品析语境意义,叶老师又引导学生将“天堂”一词引入,和“占领”组合,让学生发现了这一组词语将斑贝的危害程度放大到极致的特点,使他们对生物入侵者从理性的认识发展到感性的痛恨。
文本语言的品析堪称经典的还有好几处。正是这样的语言教学,让学生深切地感到原来说明文语言同小说、散文一样,也是很值得咀嚼和鉴赏的。
3. 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思考在于激情。学习说明文,不仅仅是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知识、语言特点、所涉内容,而且还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消化,扩大文本意义,同时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复,让学生建构起简洁、洗练、准确而又不失丰富的话语群,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文本解读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去热切关注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和自然面貌,并尝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活跃的,生动的,也是充满生命意义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会更加具有民主色彩,更有思想张力,更具批判意义。
教学流程进行到最后部分,叶老师抓住文本最后一段“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这一话题,转到对家乡“生物入侵者“的关注。然后用“导而弗牵”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生物入侵的例子。这样的转换很自然,也很有激“情”味道。因为,让学生去寻找家乡的“生物入侵者”是基于文本对生物入侵者造成巨大灾难的说明,学生的震惊、痛恨通过教师的激发迁移到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上。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叶老师又加了为“生物入侵者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加标点符号的教学环节。看似不经意的小环节,但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从而使“说明文的力量”落到实处,且铿锵有力。
(积余实验学校老师高瑛、盛冬燕、陆冰、邵正凤参加了研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叶映峰,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首届“圣陶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周仁良,无锡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
【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
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
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
师:不错。我增加一点难度,请给文中出现的这些生物分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在陆地上的,二是在水里的。
生:天牛、红蚂蚁、蒲公英、棕树蛇,水里的是斑贝和小溪里的鱼。
师:就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类,这是根据生活的地点分,非常好。还有其他的分类吗?
生: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自然环境来迁移的有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另一类就是生物入侵者,就是天牛、红蚂蚁、斑贝和棕树蛇。
师:你很好地运用了课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分类别是说明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所要介绍的知识条理清楚,分类别时我们一定要定好分类的标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了解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生:生物入侵是由于国际贸易的大幅度提高,生物从它原本生活的一个环境到了另外一个生态环境。如果那个生态环境中没有压抑它繁殖的生物的话,它会不断繁殖,打破那个生态环境原有的平衡。
师:你介绍了两点:生物入侵的一个原因,国际贸易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会对新的居住地的环境造成危害。
【点评】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在倾听后即时给予评价,而且评价时有分析,有结论。这就不同于廉价的“很好”“很棒”的鼓励,这是老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生:生物入侵者大多是因为国际贸易,它们侵入了另外一个环境,那个环境中没有它们的天敌,所以它们就肆无忌惮繁衍,然后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师:你对刚才同学的回答进行了补充,没有天敌是过度繁衍、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就是说人为的把这些动物引入,可能大家认为可以有所控制,但实际上动物慢慢地繁衍下来,然后就越来越多,就没有节制了。
师:你关注到了生物入侵中的人为因素。
二、 认识生物入侵者,感受说明的力量
师:现在把课文打开,找一找文中有没有非常概括地介绍生物入侵者特点的段落?(生齐声说:第一段。)
师:思考一下,从这一段文字看,生物入侵者有哪些特点?
生:生物入侵者是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且它们会破坏那个地方的生态系统,还会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师:快速浏览这三个特点,尽可能多地记住它们。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一项任务,生物入侵者的这些特点,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生物入侵者指 的生物”(屏显了引号中的内容),该怎样说,先说给同桌听听,开始。(学生大声地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生:生物入侵者是通过非自然的途径,然后可以破坏某个地区的原有的生态环境,然后还会对人类的生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师:语言简洁一点就好了,你刚才发言中有一个词可以去掉。(生齐说:“然后”。)
师:对,你再重说一遍。(生说。)
师:好的,我们在口头表达的时候,如果你一说别人就明白,这是说明的最高境界。如果能用最精简的话说得明白,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其实我们俩想的一样,只是我没有你的“然后”而已。
【点评】口语交际常常被教师单独组织成一个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品质的训练。其实,随文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在这里,通过对“然后”的删减,让学生知道说话要简洁、流畅的道理,也可看作口语交际的又一形式。
师:(展示课件,屏幕显示: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大家一起读。
师:刚才你们这么一说啊,就给生物入侵者下了一个定义。给一些科普知识下定义是专家、科学家干的活,你说你们了不起吧。当然啰,我们是建立在别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这就容易多了。那么有的同学就要问了,课文上的一段文字,是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下定义。
师:下定义是下面一种,上面一种呢?
生:上面一个是作诠释。
师:很好,作诠释。我们来比较一下,下定义和作诠释有什么不同,我看哪些同学分析、概括能力特强。
生:作诠释应该就是把别人发现的东西引用到文章当中,解释某样事物,下定义就是概括解释,它更加简洁。
师:你发现了一点,下定义是用非常概括的语言。下定义在表达形式上好像特别有规律,你发现了吗?
生:作诠释就是对一个词语的解释,下定义是来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它的用词会更加准确和简明。
师:有没有发现,下定义在表达形式上非常规范,一般是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指什么的……
生:肯定句。(不少学生主动大声补充)
【点评】让学生补充说“肯定句”三字,不仅仅在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忆知识,在回忆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流程中处处显示她的作用,课自然流光溢彩。这同教师为中心显然不是一回事。
师:很好。如果我把第一段话改一下,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是生物入侵者,就这么一句话,它算不算下定义?记住,肯定不是!仅仅形式符合规范还是不行,它所揭示的特征要是最重要的、最全面的,人们一看你这个定义就不会把它和其他的事物混在一起,能够从其他事物中区别开来。所以今后我们接触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时候,第一步要看它们表达的形式是否规范,作诠释没有非常严格的什么是什么,什么指什么的表达形式,而下定义呢,那必须是这种规范的形式。其次下定义所揭示的特征是非常全面、完整、本质的特征,只是我们这里的第一自然段是一个巧合,它交代的内容与下定义的内容完全相同。 师:我们要学以致用,说说为什么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它们不是生物入侵者?
生:因为它们的迁移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
师:哪个地方体现了时间和空间跨度有限?没有人为干预?
生:因为蒲公英的种子是随风飘荡的,溪水中的鱼虾是随着水流动的。
师:两个“随”,大家画上记号,这就表明是没有人为干预。说了这么多还不够,如果从生物入侵者的特点看,还要补充哪些内容?
生:蒲公英和小鱼是不会对它生长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然而生物入侵者呢,不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而且会使当地的特有物种灭绝。
师:你做了正反两方面说明。那么这里通过蒲公英和小溪中的鱼虾,作者让我们明白了哪些不属于生物入侵者,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师:对。你看,作者通过这两个例子就让我们明白,哦,原来生物入侵者是这么回事,比如这些就不是生物入侵者,举例子使说明中抽象的知识变得非常具体。当然了,记叙文中的事件不是介绍知识的,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我们继续感受举例子的好处。(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天牛的图片资料。)这些都是生物入侵者,联系生物入侵者的特点,选一种,说明它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点评】选一种说,使不够用的时间无形中拉长了,而且学生的答题面也变宽了。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交流的机会,这表面看是方法使然,其实更多的是理念的力量。对每一位同学负责,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教学,这是教学公平,也是教师职责和良知的体现。
生:我选择斑贝。首先呢,它不是自然的迁移,它是通过人为的,它是随着舱底货物偷渡到美国,这是说它是生物入侵者的第一个原因。而且它还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它把五大湖附近水域里面的那些水管几乎全部占领了,这是它是生物入侵者的第二个原因。还有人们为了清理它已经耗资数十亿美元,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是第三个原因。(教师展示课件)
师:这是五大湖流域的斑贝,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个词?
生:“占领”,这个词就体现了斑
专家看课
贝的数量,繁衍得十分的快,十分的多。
师:“占领”为什么能够很好地表现呢?
生:因为“占领”这个词它原本的意思就是把某一片区域都归为自己所有了,斑贝能“占领”五大湖,说明它的数量是很多的。
师:嗯,不仅是占为己有,而且是用非常强暴的力量来占有,这就是“占领”,说明斑贝危害大。
生:我想到了“天堂”这个词语。因为“天堂”一般指美好的地方,那里是没有任何天敌和不好的事情,斑贝到了那里,那里是它的天堂,可见那里是没有它的任何天敌,所以它的繁衍也就没有节制。
师:你想想五大湖流域优质的水源,又没有天敌,的确是斑贝的“天堂”。斑贝到底给美国人造成了多大危害呢?哪一句话具体写了,你读一下。
生: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
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师:对,庞大的数字就是天文数字,并且还是一个没有解决问题的数字,你把这句话读一下,强调危害之大。
生: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师:不仅是数字,还有修饰语,都交代了斑贝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你看,通过斑贝的例子,让我们都不由得为五大湖流域担忧了,生物入侵者对于人类的危害,我们就很清楚了,这就是举例子的好处。
【点评】让学生知道“举例子”的好处到这里已是第二次出现。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教学可以独立进行,也可随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会用,还要感兴趣,自然是后一种做法为好,这节课为我们做了榜样。
生:我选择棕树蛇。首先它是通过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来导致鸟类的繁殖无法继续下去,所以导致鸟类的数量也逐渐减少,濒临灭绝,这里所体现的是它破坏了那片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
师:你边说明边总结,有分有合,你的说明能力相当强,请坐。棕树蛇原来在哪里?书上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大家读一下。
生:棕树蛇随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师:我补充一下棕树蛇的一些知识。(屏显:棕树蛇原分布于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棕树蛇随曾经驻扎在新几内亚的归国美军一起在关岛登陆。)
【点评】补充课文没有涉及的知识,也属拓展阅读的范畴。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补充无疑是最好的做法。因为学生了解了这部分知识能更好地解读“棕树蛇成为生物入侵者”的原因。
师:棕树蛇原来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随归国的美军到达了关岛,就这么巧,酿成了大祸。怎样的大祸?
生:二战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2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剧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师:很好,极具提示性的朗读。我想在你朗读的提示下,同学们赏析起来就更方便了。刚才她读的这些话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有“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因为棕树蛇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这些对于鸟的生存环境起到了破坏作用。
生:然后“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从“赶尽杀绝”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
师:好,彻底的消灭。这里有没有一些数据我们要特别留意?
【点评】点明“数据”是因为说明文中常常会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准确、具体地说明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学目标,也始终没有忘记动态地呈现,让本来乏味的知识传授显得生动有意思多了。 生:11种鸟类已经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然后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师:作者在举例子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词语很有表现力之外,还有数据,这些数据和事例结合在一起使这个事例非常准确、具体。还有两种生物入侵者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说明天牛和红蚂蚁的句子,找到了吗,一起读这一部分。
师:先说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因为它们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师:哦,这是哪一种?
生: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
师:是天牛和红蚂蚁一起干的吗?
生:是红蚂蚁。
师:是红蚂蚁,要把话说清楚了,不然会造成误解。旁边的同学继续补充。
生:因为它们是来自别的地方,不是这个地方的原产生物,是从别的地方人为迁移过来,而且它们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师:天牛和红蚂蚁从哪里到哪里,你向同学们具体地说明一下。
生:天牛是从亚洲来到芝加哥和纽约,红蚂蚁是从南美到美国。
师:人为的迁移,居住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虽然没有用数据来说明危害,但是天牛和红蚂蚁对美国造成的损失,我们从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中仍然可以看出来,你发现了吗?
生:疯狂破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来自亚洲的天牛破坏了芝加哥和纽约的生态环境,对它们那里的生物造成了极大威胁。
师:“疯狂的破坏”是怎样的破坏?
生:就是指破坏的能力、程度,还有破坏的规模大。
师:很好,你看这么一解释,我们对“疯狂”的理解就具体了。其他同学继续补充。
生: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叮咬人畜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很多人都会因为红蚂蚁的叮咬而到医院去,然后他们那里的生态平衡也会遭到破坏。
师:红蚂蚁主要是传播疾病,对吧?破坏生态平衡的是谁?
生:天牛。
师:哪一个词语表现了?
生:困扰。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它没有破坏那个生态系统的话,美国人也不会因为这个而被困扰。
师:什么叫“困扰”?
生:就是让美国人有很大的烦恼。
师:很大的烦恼,想摆脱,摆脱不掉这个烦恼,就被困住了,这叫“困扰”。好,请坐。天牛来自亚洲,美国曾经一直认为天牛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证据说天牛不是从我国传到美国的,但是维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我们和美国还是签订了很多相关的协议,并且我们两个国家有关的科学工作者、专家们也在进行课题研究,一起来解决这个人类共同的难题。
【点评】“维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作这样的补充已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一种思想教育的需要。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老师要充分把握大语文的特点,放大语文的人文价值和意义。当然这种放大要像叶老师一样,适度而不放肆,自然而不刻意。
师:我们再回到开始的这一段话,大家再看,如果把这一段话一分为二,从哪里分开比较好?(屏显)
生:它们不仅会。
师:就是破折号那里。前面讲如何进入,后面是说侵犯、危害。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这些特点后,关注一下我们的生活,无锡有没有生物入侵者?
生:我觉得蓝藻就是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蓝藻是从本地长出来的,不是从别的地方迁过来的,所以不能算作生物入侵者。
师:从进入的途径来看,它不是生物入侵者。
生:我觉得蚊子是。(反驳的这位同学补充)
师:你刚才反驳那位同学说居住地要怎么样?
生:不一样。
师:叮咬你的那只蚊子是从哪里来到你身边的?从我家到你家的蚊子算不算生物入侵啊?
生:应该不算吧。(众笑)
师:不是来自“异国他乡”,没有“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那蚊子就不算生物入侵者,不管它叮你叮得多厉害。(众笑)
生:从亚马逊雨林来的食人鱼,还有从亚马逊流域里面过来的一种乌龟,它是个肉食动物,它会吃小型的鱼类和水里面的动物。
师:很好,你一口气讲了两种生物入侵者,一个是食人鱼,也是食人鲳,我们把它引过来作为观赏鱼类的。另外你讲的那个龟,我估计是巴西龟,大家了解一下。(教师展示课件,屏显巴西龟图片。)
师:它比我们本土的龟长得快。你买回来养没关系,如果它逃逸为野生会怎么样?刚才那位同学讲了它是肉食的,它会吃其他的鱼类、龟类等,很遗憾,巴西龟现在已经是我国生物入侵者中的一种了。如果你将巴西龟放到放生池中,就不是行善啦,简直是作恶。
【点评】同样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知识,但显然这里的分类要比开始时的分类练习要求更高。不过,这里的分类练习又是建筑在初始练习的基础上的。前后呼应,前后比照。到这里你就感到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举的重要性。
师:刚才我们讲生物入侵者,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如何进入,如何对人类造成危害,现在我们根据文章的内容,给生物入侵者分类。(屏显:分类一:无意引种与有意引种;分类二:主动入侵与被动入侵)
生:我可以解释第一个分类,无
专家看课
意引种就是文中第一句话说的通过国际贸易来到别的国家;有意引种就是跨国进行宠物贸易,那些观赏鱼,将他乡的宠物引进自己国家,叫有意引种。
师:这个“有意”“无意”是相对于谁来说的?
生:人们。
师:那么主动入侵跟被动入侵呢?
生:主动入侵就是指第五段上面说的那些昆虫的卵,危害性极大的就是等他们孵化以后就会主动入侵。被动入侵是指产自他乡的宠物被主人抛弃以后,就像巴西龟一样,放生以后它才会产生危害。 师:巴西龟给我们带来危害,其实能不能怪巴西龟啊?(学生纷纷说不能)对于它来说是……(很多学生接说:“被动的。”)好,可见主动和被动是相对于入侵者来说的,大家发现屏幕上的这两种分类,是建立在第五自然段作者举例子的基础上。从“此外”那里分开,大家看前面部分,前面部分的例子,它是无意引种,是主动入侵(学生齐声说:“主动入侵”);后面的例子是有意引种,是被动入侵(学生齐声说:“有意引种,被动入侵”)。这么看来,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和我们记叙文中的选材是一样的,都要做到典型、精确,例子要很有代表性,这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了解到生物入侵者这些知识后,关于生物入侵者,我们到底如何对待有两种观点,你发现了吗?
生:第一种是不应该过多的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第二种就是要阻止有些生物的迁移。
师:那么你觉得作者是支持哪种观点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支持干预的。因为如果不去干预它的话,一些生物入侵者就会无节制的繁殖,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从而使破坏的面积更大。
三、 归纳总结,传递说明的力量
师:学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感慨,生物入侵者原来是这样。(教师板书:原来是这样)
师:你愿意在我的这个感慨后面加一个什么符号呢?
生:加一个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懂得生物入侵对于我们人类社会,还有生态环境的危害是十分大的,我心中十分激动,也为自己的国家担忧,感情是比较激烈,所以我愿意加上一个感叹号。
【点评】学习到这里,学生情绪已很激昂,这充分证明说明文的力量同样是巨大的,关键看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如何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
师:我们发现一篇好的说明文,它不仅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明白事理,还让我们对所介绍的知识产生兴趣,甚至今后会去关注这一方面。我相信我们今天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的一些知识,同学们将来会更关注这一块,反思这堂课的教学,以下几点能给我们启迪和借鉴。
【总评】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有几点启迪和借鉴。
1. 导入艺术的运用在于激趣。让说明文成为学生喜欢学值得学的内容,艺术而科学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在这节课上,针对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叶老师采用“分类别”导入的方法让学生一下子沉浸在图片的辨识和分类上。图片所展示的内容是课文所给予的,但分类的知识却是文本没有涉及的。基于学生已在学前预习了文本内容,在生活体验上也有了一些分类的经验,学生是可以“跳一跳”解决问题的。而叶老师的导入设计得巧妙,正在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但又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探寻才能找到正确分类的结果和获得分类的知识而设计。这样的导入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快感和可期待的成功的喜悦。
在正确分类的基础上,叶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出作诠释和下定义这两种说明方法,并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下定义的方法,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异同。这是说明文知识教学上的难点,但由于叶老师设计巧妙,呈示时机把握恰当,这一区别的难度反而构成了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急于去寻找结论,从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没有一层层的铺垫,没有由浅入深的知识的引导,没有教师“跃跃欲试”的启发,没有尊重学生探究精神的民主氛围,而只是生硬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那学生还能兴趣盎然地学好这篇课文吗?
2. 语言品析的富赡在于激智。说明文语言常常被我们高度概括为“正确性”而已,其实,说明文语言的丰富性也是随处可见的。为了要让学生真正赏析到说明文语言的丰富和鲜活,必须要随时依据文本语境,捕捉看似普通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让学生去厘定词语的特定含义和产生的妙处。为了要激发学生的语言品析智慧,教师不仅仅要设计好的提问来引起学生的联想,还要有推波助澜的语言牵引力,而叶老师在这方面显然驾轻就熟。她能始终围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这一理念,组织好教学素材,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在文中,五大湖流域的斑贝繁衍速度很快,将水管全堵住了。叶老师在学生说到斑贝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时,故意追问一句,“你想到课文中哪一个词?”学生回答是“占领”,并分析了理由。但叶老师显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追问了“‘占领’为什么能够很好地表现呢”,就将这个词语由词汇意义转入到语境意义的品析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品析语境意义,叶老师又引导学生将“天堂”一词引入,和“占领”组合,让学生发现了这一组词语将斑贝的危害程度放大到极致的特点,使他们对生物入侵者从理性的认识发展到感性的痛恨。
文本语言的品析堪称经典的还有好几处。正是这样的语言教学,让学生深切地感到原来说明文语言同小说、散文一样,也是很值得咀嚼和鉴赏的。
3. 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思考在于激情。学习说明文,不仅仅是学习说明文的写作知识、语言特点、所涉内容,而且还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消化,扩大文本意义,同时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复,让学生建构起简洁、洗练、准确而又不失丰富的话语群,还能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文本解读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去热切关注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和自然面貌,并尝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活跃的,生动的,也是充满生命意义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会更加具有民主色彩,更有思想张力,更具批判意义。
教学流程进行到最后部分,叶老师抓住文本最后一段“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这一话题,转到对家乡“生物入侵者“的关注。然后用“导而弗牵”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生物入侵的例子。这样的转换很自然,也很有激“情”味道。因为,让学生去寻找家乡的“生物入侵者”是基于文本对生物入侵者造成巨大灾难的说明,学生的震惊、痛恨通过教师的激发迁移到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上。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叶老师又加了为“生物入侵者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加标点符号的教学环节。看似不经意的小环节,但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从而使“说明文的力量”落到实处,且铿锵有力。
(积余实验学校老师高瑛、盛冬燕、陆冰、邵正凤参加了研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叶映峰,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首届“圣陶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周仁良,无锡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