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醉晚亭夜景
【出 处】
:
高等教育研究
【发表日期】
:
2006年12期
其他文献
岗位津贴制度是中国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组织特点和战略发展需要第一次自主设计的一种薪酬制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是想达到“提高水平、拉开差距、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竞争上岗、优劳优酬、绩效为主”的目的。本文综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用问卷调查获取高校教师两个年度的工作业绩数据,分析了影响岗位津贴分配的因素,检验了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对教师工作业绩的激励效果,
产业是看待高等教育的新视角。高等教育产业经历了传统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学后教育的发展阶段,正在向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阶段迈进。多样化、信息通讯革命、学术和院校质量、经济生产力、继续教育市场和全球化等挑战促成了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治理、大学领导方式的变革。院校战略规划强调实施,进而促进院校的改善,院校研究在战略规划中起着提供数据、咨询建议的作用。
本文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虽然具有政策性特征,但它的经办银行是商业银行.执行的是正常的市场利率.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由商业银行承担,因此国家助学贷款不是政策性贷款。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省政府对国家助学贷款所承担的支出责任与它们的收入能力不相匹配,因而需要中央政府在公共财政框架内进行转移支付。另外。本文借助于内部收益率指标.通过国际比较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助学贷款还是有利可图的。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如何认识教育评价中的“人”,如何理解“促进人的发展”,是实现教育评价目的的关键。审视教育评价现状,其中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其背后是严重的管理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倾向,这些倾向遮蔽了教育评价的本真追求。本文认为,要真正回归教育评价的本真追求,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构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重新理解教育评价中的“人”,选择恰当的促进人的发展的评价方式。生存论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阈。
本论文将中世纪大学置于历史学的思维视野中,尽可能从整体上展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发展和蜕变的历史过程,以形成对中世纪大学的整体认识。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有其特殊的复杂元素以及元素之问的复杂关系,因而,本研究从中选取几个能够突出展现大学特征的专题,予以重点审视,以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整体面貌,并避免在似乎鸟瞰了中世纪大学全景的同时,失去对其深入的了解。同时,以历史文献为基础,通过梳理文献、分析文献,力图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并将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统一起来,将历史的“血肉”和“骨骼”统一起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行高等教育改革,先后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愈益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总结、吸收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认为,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理论实践化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