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开生涩、奇崛的“石榴”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被苏教版、语文版等多家选作初中教材。作者“纵情抒写,无拘无束,似不讲究锤炼,正如万斛泉源,奔涌而出,似滔滔不绝,亦能止于所当止,那潇洒之态表现了作者的富赡才情。”(黄修己先生语)但对于刚涉及散文的初中生来说,想很好地理解这篇散文,难度是很大的。很多学生读后却并不知先生所云。因此,这“石榴”也就变成了生涩的石榴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石榴的時候也闹出了笑话:那是70年代末期,我的堂叔去县城,回来带了几个石榴,正巧碰上了我,就给了我一个,我接过来一口咬了下去,又苦又涩,连声说:“生的,没熟,不能吃!”堂叔大笑说:“错了,先把皮掰开,吃里面的籽儿。”学生为什么感觉这篇文章难懂,不好理解呢?我想应该和我一样:没见过,不知怎么吃。故不知如何下手。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学生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比喻的生涩,二是描写的奇崛。
  比喻的生涩。一代文化大师郭沫若先生,一生建树众多,贡献卓越,其富赡的才情表现在其所涉足的所有方面,仅以其文学创作而论,诗歌、戏剧、散文,无不出类拔萃。尤其是他对古文字和金石方面的研究,更是令人敬佩。也正是他的博学,随手写下众多妙句却使人感到十分生涩。例如:“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这个句子,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石榴的花,但喻体却是“希腊式的安普刺”“中国式的金盅”。对此作者仅简单注释是“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和没有注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他们根本并不知道这种“安普刺”“青铜器”是什么样儿的。这样,由这个比喻所要写出的石榴花的妙处自然也就没法品味了。
  一般来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想让本来深奥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所言:“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以“声”“貌”“心”“事”等作喻体,就是想把人们不熟悉的本体变成熟悉的喻体,人们在品味作者想象或联想的奇特之中感觉到语言的绝妙,从而较好地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性,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例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这样的句子:“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了,适才不过是立春里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此句作者用两个时节的“爬虫”作喻,写出李梅亭醉酒前和醉酒后的不同形态,突出一个“活”字。这里的“爬虫”就很好理解,因为大家都经常见到。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看郭沫若先生的比喻。以“金盅”作喻,见过“金盅”的人自然能感觉其比喻的巧妙,没有见过“金盅”的人,只能剩下一脸的迷茫啦!这样,就造成本体和喻体的无法对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描写的奇崛。如果说对“金盅”的没法理解是学生知识问题,那么,对“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这类句子的品味则让教师讲解感觉十分奇崛。
  这个句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但对比之后却不说到底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自己去想。这种手法的运用郭沫若在散文诗《白鹭》一文也出现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同样,学生读后到底也不知道白鹭的具体形状。由此,让人联想到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莫非,作者是仿其道而写吗?然而,宋玉在虚晃一枪之后,还有实质的描写:“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也许,郭老太看重这些90后的学生了,认为他们有超常的想象力,再往具体里写,反会被他们笑为迂腐。其实,不然!
  那么,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教师授课时要做的工作。不然,我们的授课就是无效的,学生读完后,仍然感觉“石榴”的生涩、奇崛。具体做法如下:
  以看代说,掰出石榴的深度。每讲到这两处,我都会把相关的图画陈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图读文,品味作者写作的妙处。
  关于“金盅”的描写,我选择四副图画作对比:
  ■
   (图一) (图二)
  ■
   图(三) 图(四)
  通过这四副图片的观察,学生自然会明白:郭老这句博喻,说的不是一种情况,而是石榴的渐变过程,他是把石榴的变化过程用几个喻体杂糅在一起了。如果,我们对照图片,再去读文字,其中的妙处自然晓得了:图(二)是初成石榴,和图(四)的金盅很是相似;图(一)是成长时期的石榴,不就是图(三)的形状吗?如果条件允许,用动画把石榴的变化过程影映出来,效果更好。而“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写的就是图(二)变成图(一)的过程。这样,我们把四副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再去看那文字的描写,那生涩的石榴也就变得很有深度了。原来,这些盛酒的家伙也是运用仿生学啊!
  以写代说,掰出“石榴”的高度。每当讲到:“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我都会让学生拿起笔,对照图片把心中的石榴,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效果甚好。仅举几例:
  生1:石榴兼有梅和杨柳的长处:有杨柳的叶片但要小一点,有梅的枝干但要更瘦一点。
  生2:石榴的叶子和杨柳的叶子外形很相似,但不像杨柳那样招摇、柔媚;石榴的枝干和梅的枝干外形很相似,但没有梅那样奇崛、枯瘠。
  生3:石榴的枝干叶片奇崛、清新,表现了它枝干刚劲硬挺、树叶繁茂清新而有生气的特点。
  这样,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和描写,再去品味郭老的描写,在对比之下,便能感受到郭老的高明之处,也对石榴有了深入的了解。以“我手写我心”,缩短了与名人间的时空界限,贴近了与名人间的关系,增强了学习文学作品的信心。这样,就掰出了文本阅读的高度。
  以“补”代说,掰出“石榴”的浓度。题目是《石榴》,但文字却以描写枝、叶较多,真的要写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石榴了,作者却又是用几个很概括的词语一带而过,让人感觉很是不过瘾。为了解决这种阅读的意犹未尽,我会让学生放开手脚,写出自己心中的石榴。示例如下:
  生1:熟透了的石榴,有时会炸开了皮,就像小孩子张大了嘴,露出了整齐的牙齿。
  生2:那石榴个个都长得裂开了缝,露出像牙齿似的石榴籽儿,顶端几片叶子全拢在一起,像蝴蝶结似的,使它更加美丽。
  生3:石榴熟透了,它们一个个绽开娃娃般可爱的圆脸和笑口,争相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学生观察角度并不同,想象力不同,写出的石榴也不一样。通过具体的描写,学生明白了郭老的“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的“留白”之处。这样,在学生面前呈现的就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鲜活石榴。这样的“石榴”就有了深度,有了高度,有了浓度。
  总之,文学作品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教学实践。要想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只按文本的文字去解说,肯定是不行的。教学无定法,教学相长,对于那些学生读起来有困难的文学作品,我们不防多动点心思,多采用点手段,我们的教学有效性就回显示出来了。
  
  参考文献:
  [1] 黄修己,《中国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2]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3] 郭沫若,《白鹭》
  [4] 钱钟书,《围城》
其他文献
注重启蒙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写字教学是启蒙阶段的重要环节。采用机械教授法和快乐教学法有着不同的收效,明显后者高于前者。在这个处处“以人为本”的社会教育阶段里,我们的写字教学更应人性化。其实,我们关注情感的培养,务必从小事开始,写字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快乐。激活孩子们的情感和全面培养他们的兴趣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書法固然是一门艺术,中华文字历史悠久,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期刊
河海大学苏正南教授认为:“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多变的环境、多样化的场地器材、固定的时间以及其他多种影响因素,要想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和巧妙的设计。”中央教科所于素梅老师认为:“当下体育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但同时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仍然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同时该文较详细地
期刊
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语文考试中重点的考查内容。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这四种能力应当有一个核心能力,那就是思考能力。之所以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我们觉得跟语文教学中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关。可以这样说,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不容讳言的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仍然是缺乏思考能力培养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琅琅的读书声、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其实这样本无可厚非,但做任何事情都会过犹不及。我们看到执教者和评课者为了追求“发言踊跃”,而忽视了热闹的背后的思维的肤浅;为了实现“自主发现”,而忽视自主背后掩盖着学生的被动;为了到达“课堂气氛活跃”,而忽视对文本的静思默想。因为一旦课堂上出现必要、适度的片刻“
期刊
相对于硬环境而言,软环境是以非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环境因素。优良的软环境主要包括健全的法制,完善的体制,科学规范的公共政策,精干的政府机构和高效的行政效率,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及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等等。  软环境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软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就提升了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可以吸纳最先进的项目、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进入。优良的软环境,
期刊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中,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为了让学生认识我省的民歌经典,我决定用清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于是,我哼唱着“花儿”走进了音乐教室。这使学生始料不及,都用异样的神情注视着我。  我的“花儿”结束之后,学生自发地为我鼓掌。我示意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掌声结束之后
期刊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笔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专业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许多行业的不景气,致使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
期刊
摘要:在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难免出现少数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成为后进生。后进生对班集体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和危害,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化 爱 后进生 尊重 赏识    每个学生原本就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都有求知、上进的心,他们都渴望充实自己。但由于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一部分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掌握追求美的方法,形成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乃至创造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  关键词:感性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形象美 主题美 自然美    语文课本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
期刊
反思一:数学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传统教材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不愿在概念的引入及数学结论的形式与发现过程等内容上花时间,以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薄弱。  2.对数学应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高考中对应用题的考查不突出,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标准把握不透,教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