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数学学业测验样题展示及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展示的题目,是加拿大教育部阿尔伯特教育中心学习者评价项目研制的3年级的图形与空间内容。在本部分内容中,知识题有3道,技能题有8道,分值占30%。在本套题目中,图形与空间部分的考查目标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用整数和基本测量单位进行估测、测量和比较;第二,描述、辨别、建构、联系三维物体和两维图形;第三,在一维空间,借助日常素材,用数和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一、题目展示
  在下面的题目中,题21、30、31属于知识性题目,题4、10、 14、 22、 27、 33、 34、36属于技能性的题目。
  【题21】 3年的天数,可以表示为:
  ○12+12+12        ○52+52+52
  ○300+300+300   ○365+365+365
  分析:此题的考查避免了机械地记忆和计算,让学生在一组算式的比较中感受时间的长短。学生只要知道一年有三百多天就可以顺利解答此题。可见,命题的意图是重在建立时间观念,培养量感。
  【题30】 倪塔用图形拼盖下面的图形。
  下面哪组图形块,在不重叠的情况下,可以正好拼盖这个图形?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能否用适当的测量单位进行估测、比较,感受图形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第一组图形块中,一个梯形可以分割成三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第四组这样三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合起来面积显然要大。这样的考查,有利于学生感受图形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题31】比较以正方形为底的四棱锥和以三角形为底的三棱锥。
  下面哪个比较的结果是正确的?
  ○ 比 面多
  ○ 比 顶点少○ 比 平行线少
  ○ 与 边的数量一样多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棱锥的面、顶点、平行线、边,但题目并不繁杂,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判断第一组是正确的。题目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区别立体图形的能力。
  【题4】下面是四个图形的面积。 =1个平方单位。
  上面四个图形的面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B,C,A,D ○B,D,C,A ○C,A,D,B ○D,A,C,B
  分析:解决此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割补”将每组图形同16个平方单位的图形比较大小,很容易判断第一组是正确的。这样由静到动,由复杂到简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感悟数学思想,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题10】一个骆驼每10分钟喝10L水。
  骆驼1小时最可能喝几升水?
  ○30L  ○40L  ○50L  ○60L
  分析: “升”这一计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可以借助“骆驼喝水”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用10分钟喝10升水来进行估测和比较,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换算,体现了用整数和基本测量单位进行估测、测量和比较这一考查目标。
  【题14】下面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蚂蚁穴在鱼塘的北面  ○狗屋在蚂蚁穴的南面
  ○狗屋在观鸟点东面   ○鱼塘在观鸟点的西边 分析:此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物体,用方位标记来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现了借助日常素材,用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考查目标。
  【题22】潘姆观察下面的电子钟。钟上的时间是
  ○差10分12点  ○ 12点过10分
  ○差12分10点  ○ 10点过12分
  学生往往把“时刻”和“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混淆。题目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估测时间的能力,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认识电子钟表上的时间表示方法上。
  【题27】汤米按照方向指引可以得到一个奖品。指引:
  1. 从×出发;2向北移动两格; 3 向东移动3格; 4 向南移动2格; 5 向西移动一格。
  汤米能得到的奖品是:
  ○ 足球 ○ 橄榄球 ○ 高尔夫球杆 ○ 棒球拍
  分析:通过创设“得奖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题目中给出了方向规定的图示,让学生用数据和方向来描述图形的运动与位置。此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通过不同方向的变化,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
  【题33】下面是商店里的文具价格。3美金整好可以买下面的哪套文具?
  ○ 3块橡皮,1支蜡笔,一个球
  ○ 2块橡皮,7张贴画,一支钢笔
  ○ 2支蜡笔,1支铅笔,一个球
  ○ 2支铅笔,5张贴画,一支钢笔
  分析:题目中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提取众多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加工。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一定要计算出精确的答案,用估算都可以解决。这种考查方式淡化了书写格式、解题程序、答题过程等形式的规范,更重视学生的尝试、猜测、调整、凑整的思维过程。
  【题34】科学课上,杰瑞德在一座桥上放了四辆玩具卡车。四辆卡车的质量从重到轻排列的顺序是:分析:“质量的轻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采用生活中四辆卡车实际质量的一组整数来比较轻重,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模型。这样的题目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用整数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考查目标,将“数”和“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题36】迪恩的妈妈做了一满罐柠檬水,可以倒满6个大小一样的小杯子。如果迪恩的妈妈想倒满24个那样大小的小杯子,她需要做几大罐柠檬水?
  ○3罐  ○4罐  ○5罐  ○6罐
  分析:此题通过图示,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背景的呈现方式,也将知识的考查赋予现实意义,检测的只是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而不是简单枯燥的计算,学生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解决。
  二、题目分析与思考
  1.试题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
  试题基本上是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知识为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感到很亲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测试时有一种轻松感。通过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呈现题目,把相对抽象的数学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好而抽象思维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考查内容广而浅,体现了基础性和实用性
  题目都采用选择答案的形式,涉及计量单位、面积、体积、容积、棱锥的性质、方向和位置、简单的推理等,但却不需要繁杂的计算和特殊的解题技巧。所考查的都是基本题,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拿到这份试卷,第一感觉是好简单,但简单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
  3.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题目中有很多图,多数是实物和模型,要求学生能看懂,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才能解决有关的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利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份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图形与空间部分的考查目标,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关注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水平。特别关注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巧妙地将“形”和“数”结合起来,成为考查的一大特色。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案例:  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的第48页“整理与复习(一)”中,教材创设了文具与食品两幅购物情境图。如下:  课始,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提炼数学信息。学生们踊跃发言,教师凭借多媒体整理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要求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式口头解答。  生1: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块橡皮的几倍?  生2:16÷
期刊
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等方面下工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它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启迪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以创新为核心”和“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指导下,打破原
期刊
设计思考:  “视图与投影”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因此,教材在第九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
期刊
一、主题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如何理解符号感中也指出:“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众多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在课堂中提倡符号化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符号化而符号化的教学现象,引人深思。如何正确对待符号化,并利用好符号化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下
期刊
近日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一位教师执教了三年级的“平均数”一课,教师巧妙的设计让平均数这一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显得生动鲜活,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关于平均数的基本知识,更对平均数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男女队都是4人,统计图(略)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  师:现在想知道谁套得准一些,可以怎样比?  生1:可以比男生、女生一共套中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例1】甲乙两枚大小相等的硬币。现将硬币甲固定,让硬币乙沿硬币甲的周围滚动,当硬币乙滚动一周,回到原来位置时,硬币乙旋转了几圈?  当时很多人认为硬币乙旋转了1圈,但如果我们亲自拿硬币做个试验,就会发现:硬币乙竟然旋转了2圈。  实际结果怎么会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因为我们将非常熟悉物体在直线上滚动的规律运用到物体在圆周上滚动的情形,实际上这两者却有着重大区别。那应该如何理解硬币乙
期刊
前不久,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乘法”中的“连乘实际问题”时,恰当的引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学生的独特发现也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引发了我的一些教学思考。  一、引导  教材第80页的例题如下: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先用图出示5个零散的乒乓球和“乒乓球每个2元”的价格,然后让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5个乒乓球多少元?接着我把这5个
期刊
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形式。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练习这一基本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精心编排练习,更要注重设计练习过程中的有效提问,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普遍认识到练习设计和编排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又往往采用一题紧接着一题练习,然后进行简单校对的方式。事实上,这样的练习方式忽略了对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再次明确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通过“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大部分却是“界定良好”的问题,即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已得到呈现、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常规问题。如何让习题变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凸显教材意图,使习题中隐含着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能够被充分开发与利用,有效引领数学思维,本文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一、适当放大问题思考空间,从“唯一”走向“多向”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提供
期刊